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意愿调查与分析

毕煜 黄诚 王晓恬 岑慧红

【摘要】养老是社会保障的一个种类,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公共事业建设进度和人民生活幸福程度的重要板块。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社会福利的不断提升,养老事业相对之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养老医院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家养老事业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进而增强各项养老举措提出的科学性与落实的有效性。本文便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关键词】医养结合;老年人;养老意愿

一、老年人养老意愿状况调查

为了获得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模式的基本认识和看法,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调研活动,到社区内采访了一些老年人,并针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作出了如下总结:

老人甲:“父母抚养子女,子女给父母养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国古代便有乌鸦反哺这一观点。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年轻的一代人背负着众多的压力。不仅要关照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要经营自己的家庭,处理工作事务。多重压力聚集在一起,对每一个中年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医养结合最重要的是将医疗和养老进行挂钩,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对于医疗方面的花销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支出。医养结合的推行减少了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是一件对老年人非常有利的事情。”

老人乙:“孩子们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尤其是房贷更是占据了整个家庭支出的大部分。夫妻两个人即便很努力地工作也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的温饱。赡养老人对年轻一代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压力和担当。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子女在给父母养老的时候也会显得力不从心,如果自己选择到养老院养了,每个月的养老金也是一种压力。医养结合这种模式可以保证老年人获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能减少子女身上肩负的压力。而且对于个人养老,不是说吃得饱穿得暖就可以了。而是要真正能够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养老生活的诚心如意。个人精神方面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吃、穿、用稍微差一些也没关系,自己能够感受到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老人丙:“到养老院养老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了,但我还是比较倾向在家养老,不考虑到养老院去。到养老院养老,一方面需要定期支付相关的费用,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我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了,我更希望和自己的孙子孙女待在一起,不仅可以帮子女照看一下孩子,同时也能节省下一些钱。而且在我的身边也有一些自愿选择到养老机构中进行养老的案例,但是之所以到相关的养老机构中养老,与子女的关系不和睦是很重要的原因。都说养儿防老,但如果子女的敬老养老意识很低,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不能得到保证,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能选择到养老院中养老了。”

老人丁:“医养结合这项政策,我是有认识的。现在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医院也都专门设置了为老年人检查身体的仪器装置。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看病也更方便了,所以我也不打算到养老院去养老。养老院的生活比较枯燥,作息时间都很规律。作为一个老年人,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成家以后,更多的时间应该用到自己的身上。平时到楼下去散散步,和街坊邻居聊聊天,或者外出旅游,让自己能够真正得到快乐,这才是想要的养老生活。而现在的子女,给老人养老时主要考虑的就是健康状况还有衣食住行,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光包括这些物质东西,还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二、老年人养老意愿分析

在上述文章中,我们将此次采访中有代表性的说法进行了汇总。经过这些老人的观点阐述,对于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得出了如下结论:

1.居家养老为主要模式

在本次采访中,绝大多数老人都更加倾向于居家养老。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养老机构和专业的养老机制建设已经初步成熟,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并没有把进入养老机构养老作为自己的首选目标。而对这些谈话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对其选择居家养老的行为也能做出如下分析:

第一,经济负担问题。养老机构养老虽然是一种社会服务,这种服务是有偿的。而且对于现阶段年轻一代的生活状况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很多老人由于考虑到自己的子女生活压力,特别是经济压力较大,故而将到养老院养老排除在外。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经济问题是一项最根本的问题。经济状况不仅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日常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更重要的是对个人的消费意愿和基本消费思维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养老作为社会事业的一种, 具体到每个家庭而言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现阶段的老年人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相对较低,个人的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差。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有着非常良好的节俭意识,在极个别老人心中,这种节俭意识是极其强烈的,甚至表示当自己身体不适时,宁愿选择勉强支撑,也不愿意立刻到医院检查。在这种过分的节俭意识指导下,老年人对于到相关机构养老的做法自然也就很难认同了。

第二,医养结合模式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到养老院养老的意愿。医养结合模式并不单纯针对养老院,而是要普及到整个社会和每一个社区中的。社区医院和卫生服务站也会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需求开设相关配置。这也就意味着老年人检查身体更方便了,基本的健康状况得到保障,老年人便更倾向于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2.养老需求的综合性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也是本次调查得到的重要结论之一。老年人养老看中的不仅包括最基本的身体健康和物质生活方面,同时也涉及了个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感情需求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综合性。例如在采访中,有老人明确表示“将子女抚养长大、成家后,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外出旅游”,这就体现了一种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理念。另一方面,亲情需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对自己的孙子和孙女倾注了很多的爱,他们自身是非常愿意并且享受和孙子孙女度过的时光。所以在医养结合的模式下,很多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能够和自己的孙子孙女待在一起,享受家庭的和睦和幸福。老人养老意愿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一般状况。2021年,我国已经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消除了贫困问题。而在这一社会背景状况下,我国当下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两种说法比较接近。但是具体的表现含义和内容却是不同的。经历了长期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整体实力相对之前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人民实际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需要抑或是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反映出来的便是个人需求的进一步丰富和多样。老年人的养老同样也是如此,在给老年人养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其最基本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要关注其多方面的需求。

在实际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和总结: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主要包括医疗需求、亲情需求、经济需求、社会交际需求这四个方面。医疗需求和经济需求这两个方面从根本上而言属于物质需求,亲情需求和社会交际需求这两个方面属于精神层次的需求。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是最根本的,而对其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准确认识,需要医疗卫生发挥相关作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医疗需求对部分老年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甚至是根本需求。经济需求很好理解,因为在老年人养老的过程中,相关行为的发生都需要拥有一个坚实的客观物质基础。经济需求既是影响老年人养老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其养老观念和养老行为的重要因素。很多老年人之所以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经济因素。亲情需求既是提高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需求,同时也是影响老年人做出养老方式决定的重要因素。老年人一般拥有着非常强烈的家庭观念,尤为看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联系。尤其是当自己逐渐老去,感觉生命逐渐走向消逝的情况下,对于亲情和家庭更是尤为看重和珍惜。想要把自己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孙子孙女,并力所能及地进行照料和呵护。这不仅体现了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强烈的居家养老意愿。

医养结合模式的提出反映了我国社会事业建设的进步,但要想真正实现社会事业发展为人民服务,我们同时更要关注老年人的基本意愿和看法。只有充分尊重相关主体的个人意愿,并基于此针对养老政策进行充分的解读和有效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制度为人类服务的最终目标。本次文章关于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养老意愿的调查虽然告一段落,但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加强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认识和调研,特别是征求其对国家养老政策和各种养老制度的一般看法和观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养老制度,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建设。

参考文献:

[1]薛庆元. 江苏省发布养老方式及服務需求研究报告[N]. 中国消费者报,2021-10-14(003).

猜你喜欢医养结合老年人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大众健康(2021年11期)2021-11-18关爱老年人的内心世界人人健康(2018年11期)2018-11-08养老服务视角下医养结合内涵与发展路径中州学刊(2018年1期)2018-02-26“医养结合”新模式下疗养康复护理工作的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30期)2017-11-13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医养结合模式探索上海医药(2017年14期)2017-08-07基于医养结合的河北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卷宗(2017年6期)2017-06-06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自理能力与分级护理、护理时间的相关性研究医学信息(2017年7期)2017-04-22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中老年健康(2016年12期)2017-01-18中国5%老年人经常上网八成以上看电视或听广播中国广播(2016年11期)2016-12-26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百科知识(2016年23期)2016-12-24

推荐访问:老年人 意愿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