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设计”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内驱力

张旭虹

案例1:我们来画“故事山”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第8课《雨点儿》是一个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作者金波先生以散文诗的方式为孩子们描摹了美丽的画面,短短的情节中也包含着起因、经过和结果。读完,许多同学都看到了變化:天上下雨——雨后,长出了草,开出了花;花更红,草更绿。甚至,还往前延伸,联想到了雨前的情景。雨点儿、花花草草又是他们会画的事物,下一步就是引导他们如何画,以区别于涂鸦。

首先,分清前因后果,理出时间顺序:雨前、雨中、雨后。其次,构建框架,着手设计“故事山”画稿。最后,对着画稿有序地讲述整个童话故事,完成复述课文内容的作业。

案例2:我们来吟“打油诗”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现代诗二首》为近代诗人当年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新诗,问世之初,即深受欢迎;百年后的今天,新世纪的小读者读来依然感觉通俗易懂,精妙可亲,模仿亦非难事,吟诗也不再高不可攀。指导的关键在于吟什么,能吟出热情,言之有物。

(原诗)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仿写)放学的孩子

放学的孩子,尽管是累了,还背着小书包。一出去玩,就忘掉了疲劳。快乐的我们,也成了一朵朵红扑扑的小花了。

延时班里,学生归心似箭,做着作业,盼着下课。可是,一提到“放学的孩子”,那劲头就上来了:诗短情长,说的又是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最盼望的时候,还有模版可依,何难之有?写!写完吟一吟,你一首,我一首,哈哈,快乐地迎来了放学铃声,回家!

案例3:我们来写“亲子信”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7,学生知道书信的写作格式了,但现在还有人写信吗?学生表示怀疑。“不仅有人写,还会有人回信呢!”老师眨着亮亮的眼睛,肯定地回答,还热忱地鼓励:“不妨试试看。”

好吧!试试就试试,完成作业而已。

亲爱的姨婆婆:

您好!

您最近好吗?我在学校里过得很好。我不仅学习好,这学期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当上了大队委呢!我想看看您,跟您说说话,这也是我的愿望,对了,我还想吃您做的饭。

祝身体健康!

天奕

2021年12月8日

孩子没想到,老师拍下此信,即刻发送给妈妈,妈妈积极地充当“邮递员”,把宝贝的信转给姨婆婆,又拜托姨婆婆及时回信;姨婆婆收到信又惊又喜,回信更是认真又热情。孩子以为是完成个作业而已,没想到一来二去,竟对写信有了热情……纸短情长,有效增进了家人间的亲情。

天奕:

你好!

看到你的来信,我非常高兴。姨婆婆也很想你和弟弟,想看看你们现在长多高了,身体棒不棒。星期天,请你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到家来玩,姨婆婆做你们最爱吃的菜……

得知你学习成绩好,并当上了班干部,姨婆婆为你感到高兴和自豪。你要把这看成是同学对你的鼓励和老师对你的信任,更严格要求自己,做同学的榜样、老师的帮手,在各方面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同时,在家里你要给弟弟做好榜样,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祝你取得更好的成绩!

姨婆婆

2021年12月9日

有的成果,如“故事山”,有形可见,具象化、可视化。单一的故事一座“山”,复杂的故事山峦连绵,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是再实用不过了。有“法”可依,循序渐进,理清故事脉络,形成思维导图,转换作业观念,跨学科综合表述,作为课堂笔记或课后复习,都是上佳之选。

有的成果,如“打油诗”,古已有之,不必押韵,人人可为之。生活小事,身边实事,张口就来,形如口语;吟之诵之,发现诗歌之美;学之仿之,开怀一笑,学个模样;打开“诗心”的,学个精髓,讲求意境。

有的成果,如“写信、回信”,通过静心设计互动性作业,及时反馈物化的成果,礼尚往来,看似孩子做作业,实则全家亲子沟通,两全其美,其乐融融。因为家人的参与,孩子感觉“不是一人在战斗”,有了同盟军,有了后援团,倒真实现了“做作业,做做更健康”。

作业必做会烦心,设计走心就不难。“双减”政策是春风,是导向,更指向了学习的本真:提高学科素养,为自己而学,为现在乃至未来而学;学了有用,学了就用,想做就做,做了能成。

猜你喜欢 雨点儿放学成果 雨点儿从天空跑来红蜻蜓(2021年2期)2021-07-20放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9期)2020-12-16“雨点儿”的功劳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20年36期)2020-09-17验收成果小读者之友(2020年8期)2020-09-01雨点儿阅读(低年级)(2020年10期)2020-01-07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中国报道(2019年8期)2019-08-29雨点儿娃娃画报(2019年8期)2019-08-05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20期)2017-06-01放学歌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4期)2017-04-18放学了等小朋友·聪明学堂(2009年3期)2009-04-14

推荐访问:激发学生 语文学习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