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效应在教学与管理中的运用

葛月 刘艳军

摘   要:心理效应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其在教学与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意义。心理效应能提供给教师更宽泛的管理学生的思路和手段,也能帮助教师达成教育教学与管理目标。教师要运用心理效应进行教学与管理,就需了解心理效应的内涵和基本知识,掌握心理效应的实施策略及运用原则,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将心理效应与教育教学、管理充分渗透、融合并深入研究探索,不断提升教学与管理成效。

关键词:心理效应;课堂教学;课堂管理

心理效应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当人们受到某种人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影响时而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心理效应是人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所产生的行为或反应,往往不被人们明确感知到,因此,心理效应具有较强的隐形特性,是一种无意识的、无批判的被控制状态。心理效应在教学与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意义,其特殊性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更为强烈和显著,而教师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某些心理效应的积极因素,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而且能提高教育工作的艺术性,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成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恰当合理地运用心理效应所需的基本前提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心理效应有200多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内容的丰富、知识的增加、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心理效应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教师在教学与管理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品德与习惯指导、运动与健康指导等,其中,对于学生的心理观察与指导是变焦型的,教师应随着学生学段的变化、成长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因此,掌握心理效应的基本内涵、了解心理现象的运行机制是教师恰当合理地运用心理效应的基本前提。学校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大致可分为德育中的心理效应、课程教学中的心理效应、学生管理中的心理效应等。因此,教师需充分学习与了解心理效应的内容,以在教育与管理学生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信息、注意、感知、思维、反应、接受与强化这一递进的连锁变化过程是心理效应运行的一般心理机制,即行为或作用呈现效应的信息,引起接受主体的注意,触发接受主体的感知效应,激活接受主体的思维,触发接受主体的联想,引发接受主体行为反应,反应被强化并内化为个人心理状态,直至达到行为反馈。心理效应对人的表现做出了充分的解释和描述,这是心理效应的基本功能之一,对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在教学与管理中实施心理效应的策略

心理效应的实施策略为教师的教育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方法支持,为心理效应在教学与管理中的运用搭建了时间与空间、近距离与远距离、阶段性和连续性等行为框架,是有效利用和实施心理效应的前提和保证。

教育教学与管理所要运用的心理效应策略,笔者经过思考和探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心理效应组合策略。组合策略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心理效应同时或分步运行和实施的,其可以强化心理效应运用的实际效果。如登门槛效应和暗示效应的组合运用能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从众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组合应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殷切期望并为之努力。二是心理效应递进策略。较之组合策略,递进策略是一个按照时间顺序实施的策略。一个心理效应在实施得到反馈之后,马上进行的是下一个已经设计好的心理效应,这样就增加了心理效应实施的连续性,甚至形成一个效应链,强化了教育教学效果。如首因效应后实施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南风效应之后运用登门槛效应等,教师可根据教育与管理的需求设计和实施递进心理效应策略。三是个体与群体融合策略。有些心理效应是个体的反应,有些心理效应是群体的反应,充分考虑到个体心理效应与群体心理效应的特征,有目的地利用个体与群体效应融合的策略,可使效应策略运用效果最大化,更能体现出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如波纹效应、亨利效应和从众效应,暗示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等均要考虑个体与群体效应的结合。四是阶段性和长期性结合策略。有些心理效应所反映的教育内涵具有長期性特征,再次证明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心理效应策略提示教师要关注一种或几种心理现象所具有的阶段性或长期性的影响,提示教师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倡导或者避免某种教育教学与管理内容,直至取得积极的效果。例如,光环效应提示教师要关注优秀生的长期培养;半途效应提示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或学习目标的制定等。五是即时与即景策略。当一个心理现象出现的时候,教师就应迅速感知或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及时地加以利用,而不是等待这种心理现象呈现的时间和环境悄悄过去或消失,从而错失一个较好的教育或管理机会。六是行业性与社会性结合策略。如果把教育作为一个行业的话,那么,除此之外的范畴都可以称为社会性范畴。有些心理现象产生在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有些心理现象会在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产生,有些心理效应可以直接在教育管理中运用,而有些心理效应则在社会生活或活动中才能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用心理效应时要有所选择,从而更恰当地运用心理效应,达到期望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近因效应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在校学习环境外,还要考虑学生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仅要考虑其与同龄人的交往,还要考虑到其和社会上各种人的交往;光环效应可以运用于班集体内,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大环境来获取教育结果等。七是群体促进心理效应策略。群体促进心理效应策略是班级管理的可行而有效的心理效应运行策略,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关注和深入思考并践行的策略,恰当地运用该策略会给班级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群体促进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激发内驱力和表现欲。有他人在场的群体活动可以增强个人或者小组的内驱力和动机,学生们都渴望当众有一个良好表现;二是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在群体活动中,难免会有他人对自身行为进行干扰,个人或者小组通常会增加努力程度来弥补干扰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更加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群体活动中。

三、在教学与管理中实施心理效应的原则

正向性原则。同任何事物一样,心理效应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健康、积极、正向的心理效应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而负面的、消极的心理效应会对人们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产生错误导向,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对于人们正常工作与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例如,罗森塔尔效应中,教师要对学生持有正向的、积极的期望,以及积极的心理暗示,以鼓励为主,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适用性原则。心理效应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对影响心理状态的信息行为或作用能够充分感知,而后产生反馈的反应。信息在能够被充分感知并接受的时候,心理效应会随之产生,反之,所出现的心理现象不能被学生感知和接受的时候,就不会产生心理效应。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心理效应的适用时段和方面,考虑群体适用和个体适用的心理效应,考虑学生的学段、年龄段、接受力等。

隐蔽性原则。心理效应行为在产生时往往是不被意识到的,是不被批判就接受的行为和反应,因此,心理效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教师在实施心理效应时要注意其隐蔽性特性,让心理效应所指导的行为和反应不被抗拒,能够顺利实施。

团体性原则。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效应的利用和实施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教育目的。皮格马利翁效应、首因效应、从众效应、巴奴姆效应等的运用都是以群体活动或反应为前提的心理效应。

针对性原则。一种心理效应针对一种或者几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一种或者几种反馈,但每一种心理效应的影响都不是全方位的,只是针对某种现象而产生,心理效应的运用要关注和考虑学生活动的特点,一种心理效应运用在一个或几个教学或管理的方面,同时也要注意不是每种效应都会对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也不是每种心理效应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兴趣性原则。因为兴趣而产生行为,这是学生开始学习、成长并不断进步的良好开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到有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兴趣浓厚,是利用实施心理效应的关键。例如,成败效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崇高的荣誉感,并产生为目标而奋斗的拼搏精神;塔哥效应则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动能性原则。利用和实施心理效应,必须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强大思想动力和决心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动能性原则提示教师在实施心理效应时要关注学生的内驱力和意志品质。

正如心理效应规律是不断发展和充实的,心理效应运用和实施策略以及实施原则也会不断发展和变化,是以一个开放的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每個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对心理效应规律的发现、发展和利用,让心理效应规律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充分渗透、融合、应用并深入研究探索,以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

猜你喜欢心理效应课堂管理课堂教学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运用心理效应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实效的实践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7年11期)2017-12-11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师道·教研(2017年11期)2017-12-10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年1期)2017-03-29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做好课堂管理南北桥(2017年2期)2017-02-06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做好课堂管理南北桥(2017年2期)2017-02-06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心理效应的尝试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6年9期)2016-12-12初中音乐课堂管理方法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14期)2016-06-18借心理效应之石攻语文复习之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13期)2015-07-01

推荐访问:效应 心理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