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蓄洪区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

孔雅琪

摘 要: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但我国洪涝灾害频发,蓄洪区对于保证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具有关键作用,其产业发展也因此受到一定阻碍,在乡村整体中处于弱势地位。调查发现,淮河流域蒙洼蓄洪区的产业受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劳动力、组织队伍、资源设施等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而发展缓慢。因此,提出了通过环境治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宣传教育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健全组织完善产业发展体制、链接资源稳定产业发展动力等对策,以助推蓄洪区产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关键词: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因素;对策;蒙洼蓄洪区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8-0013-04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and Factor of Flood Storage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the Mengwa Flood Storage Area of Huaihe River as an Example

KONG Yaqi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As the primary task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dustrial prosperity can provide a strong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 China′s flood disasters are frequent, and flood storage areas play a key role in ensuring the flood control safety of key areas. Therefore, thei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hinder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y are in a weak posi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industry in the Mengwa flood storage area of Huaihe River Basin develops slowl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actors such as labor force, organization team, resources and facilities. Therefore,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rough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rough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ystem, and stabilize the driving for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y linking resources, in order to boos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flood storage area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Factor; Countermeasure; Mengwa flood storage area

2020年是我國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这一伟大时刻更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不断调整和优化反贫困政策。在“后扶贫时代”,反贫困政策更加强调缓解相对贫困而不是消除绝对贫困,方式由“输血式”社会救助向“造血式”资产建设转变,主体从政府主体到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1]。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前提,是可持续脱贫的根本路径和核心动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以产业振兴为基础。

蓄洪区是指临时蓄存河段分泄超额洪水的区域,在情况许可时方可将洪水排出区外,为保全大局不得不牺牲局部利益,因此蓄洪区的产业经济、人民生活也因洪灾而受到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促进全国乡村地区整体上得到发展和改革,对于蓄洪区等特殊地区的经济发展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其跟上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步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行蓄洪区是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位于阜南县境内的蒙洼蓄洪区是淮河流域设立的第一座行蓄洪区,是“王家坝”精神的发源地。蒙洼蓄洪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工商业发展较为落后,是安徽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巩固其脱贫攻坚成效,加快产业发展步伐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蒙洼蓄洪区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立足优势视角理论,分析蓄洪区灾后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并实现产业振兴中所采取的对策。努力发挥乡村地理资源优势,生产乡村地域特色产品,促进农业、农民、农村协同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实现产业兴旺[2]。

1 直面现实:影响蒙洼蓄洪区产业发展因素

1.1 自然环境 蒙洼蓄洪区位于淮河中游北岸,南临淮河,北倚蒙河分洪道,四面环水,属于阜南县东南部,总面积180.4km2。由于蒙洼蓄洪区庄台建成历史较久,当时的人均占地设计标准偏低。现今蒙洼蓄洪区内辖3镇1乡,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现区内居民约19.5万人,而目前的人均生产生活发展空间只有18.4m2,不能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也制约了蒙洼蓄洪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自启用至今,蒙洼16次滞蓄洪水,为调节上流洪水、保护下流人民财产安全作出重大贡献,据估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5亿元。同时每次蓄洪后造成的间接损失也十分惨重,区内工厂、企业不得不停工停产,公共设施损坏严重,一些土地被洪沙冲击,农作物不能按季播种,严重影响到群众生产生活,蒙洼蓄洪区经济多年难以恢复,年人均纯收入远远达不到全县平均水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农村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素。在完备的防洪和调节机制下,蒙洼蓄洪区营造更美好的生态生活环境还需要执行具体的措施。因此要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协调各方主体,齐心协力更好更细致地攻克生态难题,为改善农村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发挥作用。

1.2 社会环境

1.2.1 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在多次的灾后转移和重建工作中,蒙洼蓄洪区人口虽增长至19.5万人,但蓄洪区内的非常住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大多数的青壮年都到东南沿海地区务工,小部分留在区内,居住在蓄洪区内的主要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导致区内存在一定的人口结构失衡现象,劳动力缺乏,空心化严重。同时,蓄洪区内居民整体文化素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存在较高比例的文盲,思想落后保守,缺乏先进的产业技术知识和产业经营理念。还有许多居民停留在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中,忽视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生产率,缺少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提高其增收水平。另外,蓄洪区居民对于现代产业体系和市场发展的认识水平和利用水平不高,缺乏灵活的营销手段和品牌意识。蓄洪区整体发展落后,就业机会少,劳动力素质不高且流失严重,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恶性循环,阻碍了其产业振兴和发展。在产业振兴工作中,要加强对蓄洪区居民的宣传教育,促使其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利用优势视角,立足蓄洪区的特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和产业建设,以丰富农村人口的精神生活、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1.2.2 组织队伍尚未健全 健全有力的组织队伍是稳妥推进农村产业振兴的前提之一。据了解,蒙洼蓄洪区干部队伍趋于老龄化,整体综合素质还有提升空间,基层组织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蒙洼蓄洪区内情况复杂,不仅有如收缴居民保险费用、落实各类项目、接待领导视察和调研等常规工作,还要面临人口稠密、生态健康、提高生产、易地搬迁、防止返贫现象等诸多问题。阜南县招聘的村官数量不多,且只有少数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蒙洼蓄洪区;另外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高,吸引人才流入能力较低。因此,干部队伍整体缺乏活力,缺少学历高、见识广的创新型人才,先锋模范作用不显著。老龄化的组织队伍在产业发展中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专业知识储备,使得蒙洼蓄洪区的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和压力,影响其产业振兴的成效。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与蒙洼蓄洪区一样面临复杂多样情况的乡村地区若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产业,就必须发挥组织队伍的角色和作用,建立更完善的组织队伍,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规划和调控,在乡村治理有序发展和协调运行的基础上对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安排,保证整个工作过程有序、高效地完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1.2.3 资源设施供给不足 整体上看,蒙洼蓄洪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体系。虽然多年来进行了诸多的投入和建设,但与区外的建设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无法完全满足蒙洼蓄洪区防洪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每一次的进洪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蓄洪区的农田水利工程等设施造成损坏,后续的建设维护工作还需要多方主体理清责任、落实资金。1950年蒙洼蓄洪区仅4万人,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已达近20万人。有限用地范围内的庄台拥挤不堪,居住空间严重不足,超过其承载能力,导致人居环境不佳。区域内的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差异较大,对生态环境基础造成一定的污染和负面影响。教育、医疗等资源配套不足,乡村生活服务供给有限,精神文化生活缺乏,使得居民幸福指数和归属感不高。因此,必须要促进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突出资源链接的重要性,利用社会资源网络联络相关的政府、机构等主体获取所需资源并将资源传递到受助者。乡村产业振兴的受助者从宏观上看是整个乡村,从微观上看是具体的农户和村民,将利益联结、资源链接的理念运用到助力乡村产业建设中,充分争取资源,为农户和村民提供所需资料。

2 寻求发展:蓄洪区产业发展对策

优势视角理论是一种关注个人本身内在能力及环境中优势资源的视角,通过发挥个人能力和社会资源,能够有效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体现了对人的肯定和对社会资源的关注。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促进中国农村社会的整体改革,改变农村地区的弱势地位,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需要多方参与其中,将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生态、人口等诸多资源聚集,挖掘出更多功能价值,丰富产业类型并实现产业优势互补,与市场有效对接。蓄洪区作为产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需要各方主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虽然當前蓄洪区发展较为缓慢,但根据优势视角理论可以发现蓄洪区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若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会促使其产业发展得到很大提升[3]。

2.1 夯实基础:规范环境治理,为蓄洪区产业发展提供客观条件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改善,蓄洪区居民的社会积累和固定资产不断增加,长此以往蓄洪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也将越来越大。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阜南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重要成果,但蓄洪区长期以来因自然环境因素而造成产业基础薄弱还需要持续关注和破解。首先,蒙洼蓄洪区拥有丰富的水体资源、湿地和耕地,但防洪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类型空间之间的交流,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产业升级改造。这就需要夯实环境基础,落实合理规划和建设防洪设施,在增强抵御洪水的能力的同时,减小蓄洪对居民生活和区内环境的负面影响,完善道路、电路、物流等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乡村生活服务供给,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和归属感,在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的同时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其次,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优势,也是农村发展的客观基础条件。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提高农村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依赖于完善的政策保障,因此要对造成相关生态环境问题的的政策和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推动相关政策在农村范围内深入落实,将政策推行深入民心,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从而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环境动力[4]。另外,在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浪潮下,乡村产业发展受到深刻而复杂的冲击。但如果利用好当前的网络化环境,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合理建设相应配套设施,将产品产地、加工地、储存和集散地有效整合,则能够形成完整的销售网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线上线下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5]。

2.2 激发活力:建设乡风文明,为蓄洪区产业发展提供思想引领 蒙洼蓄洪区居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比重较高。因此,要坚持需求为导向,以“扶贫先扶智”为宗旨,增强农民综合素质,使蓄洪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优势视角理论出发,应将焦点集中于居民所具备的能力和所处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相信这些动力能够使其有效克服生活中的困难。首先,控制区内人口增长速度是促进蓄洪区人水和谐共处的重要条件。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制定严格的人口额定标准,注重人才培养和提升人口素质。相关部门负责人可以作为宣传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理念,对农村的文盲和留守儿童进行文化教育,破除封建迷信糟粕和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号召农村有为青年返乡支持产业建设,传播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近年来,农村社会产生的许多问题都与农村的不良风气有关,因此加强对农村乡风文明的引领和指导至关重要。相关负责人可以通过发挥倡导者的作用,当居民需要采取一些特定行动才能走出困境时,要积极引导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另外,不仅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直接、具体的帮助,也要对产业发展的主体农民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和倡导他们自立自强、克服困难,寻求致富的途径和方法。在促进农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积极发挥倡导作用,引导村民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采用村民乐于接受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促进乡村形成和谐、正义、有序的良性竞争风气,制订绿色的、先进的产业发展目标,构建新型的乡村社会规范,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6]。

2.3 健全组织:完善治理体系,为蓄洪区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结合历史经验来看,我国农村改革取得重要成果的最关键原因是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得以实现我国农村制度改革和发展进程的有序推进。鉴于此,要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和发展,就必须合理发挥管理者的角色和作用,健全蒙洼蓄洪区乡村组织,促进相关产业治理有效。一是尊重和提高农民的话语权,发挥农民在乡村产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乡村组织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中聆听农民的声音,以接纳、尊重、自决为价值观,尊重他们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根据他们的需要和优势建立相关组织和产业发展框架。二是搭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产业建设工作的平台,加强社会组织在乡村产业振兴领域中的嵌入和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看,推动我国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于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加强组织化、专业化发展,需要在乡村治理中关注培育农村本土组织,加强村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7]。三是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提倡赋权和增能,增强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建设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激活产业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活力。同时,联合乡村基层组织,促进形成产业化经营利益联合机制,组建合作社等,补充农村经济主体和管理主体,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2.4 融合利益:链接多方资源,为蓄洪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动力 长期的水患和不完善的资源设施供给互为因果,使得蒙洼蓄洪区的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尚未完全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目前,蒙洼蓄洪区产业发展虽然较弱,但从优势角度来看,其产业发展潜力很大。调整蓄洪区内产业发展结构,促进区内生产发展,将有利于实现安全行泄洪水和乡村振兴的双赢局面,也是彻底打破居民贫困循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资源链接的重要性,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8]。一是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链接多方资源,促进乡村一二三产协同发展。民以食为天,产业兴旺首先要实现农业兴旺。在农业方面,蒙洼蓄洪区以水稻作为基础粮食安全保障,同时发展西瓜、水产养殖以及一些喜水蔬菜种植。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产业能否兴旺发达。因此,要引入现代化农业企业,结合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工业方面,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整合现有企业资源,协助相关组织和部门制定帮扶政策,鼓励发展服务、玩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接相关技术团队和创意团队,增强产品创新性。同时,加强与相关产业园区的合作关系,在技术上和观念上共同引导蓄洪区向融合型产业基地发展。在第三产业方面,依托王家坝水利风景区,发挥生态环境和淮河文化优势,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发展蒙洼湿地旅游、蒙洼乡村旅游、淮河流域民俗文化旅游等项目,打造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与养生养老相结合的特色旅游区[9]。二是积极引导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获取丰富资源,延长农业发展产业链,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蒙洼蓄洪区虽易受水害影响,但同时也可以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发展莲藕、茭白等水生植物,努力将丰富的水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通过社会组织链接相关技术团队,为农户进行生产指导,建立适应性农业生产基地。例如,利用洼地较多的优势发展耐水杞柳经济林,同时发展特色柳编产业,带动农民增收[10]。三是促进多方合作,推动蒙洼蓄洪区产业文化发展,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打造蒙洼蓄洪区特色产业品牌。借助当前互联网和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政府、企业、农户相互扶持合作,完善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创建电商平台,营造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扩大乡村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畅通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11]。

3 结语

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工作,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和实现第2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因此,要举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之力,统筹安排,共同推进。在历史上,蓄洪区体现出舍小家为大家、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的精神。而在新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蓄洪区的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而把握住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机会,实现蓄洪区与整体现代化建设的协同发展。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中居于首位,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不论对于宏观的国家层面还是微观的农民经济生活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还有许多乡村地区与蒙洼蓄洪区发展状况相似,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较重,仍需要持续攻坚。因此,要继续通过环境治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乡风文明,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健全乡村组织,提供产业发展体制保障;链接资源,稳定产业发展动力,以助力蓄洪区产业发展更加兴旺,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1]张学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速农村社会工作发展[J].中国社会工作,2018(04):14.

[2]陈兢.乡村振兴视角下电子商务发展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以广西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1(08):123-127.

[3]黄季焜,任之光,解伟.加强农业发展政策研究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研究”重点项目群结题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21(02):265-270.

[4]邓想,曾绍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产业融合模式与路径研究[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62-74.

[5]王瑞华.互联网+社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新路径[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05):134-143.

[6]姜长云,李俊茹,王一杰,等.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问题与未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1-21.

[7]王进文.农民主体性在场的乡村振兴事业:经验局限与拓展进路[J].理论月刊,2020(11):51-60.

[8]望超凡.村社主导:资本下乡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28-36.

[9]周波,叶顺.以知识转移促进后脱贫时代乡村旅游產业与人才双振兴[J].旅游学刊,2021(04):12-13.

[10]何仁伟,张海朋,李立娜.非特色型产业扶贫模式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J].中国沙漠,2021(03):81-91.

[11]孙彤,黄桂恒,李喜明,等.县域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1(02):251-257.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乡村振兴因素对策激活参与主体积极性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丝路视野(2020年9期)2020-11-02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分析农业与技术(2020年18期)2020-10-29抓好乡村职业培训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神州·中旬刊(2020年10期)2020-10-26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23期)2020-10-20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5-28走,找对策去!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8年12期)2018-01-26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商情(2012年48期)2017-11-08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魅力中国(2017年16期)2017-07-31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

推荐访问:蓄洪 产业发展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