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材料五篇

典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iǎn xíng,指旧法、模范;足以代表某一类事物特性的标准形式。见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晋尔卿佐,为我典型遂用,覃恩授具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材料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材料5篇

【篇1】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材料

乡镇乡村振兴特色亮点典型工作总结材料

X镇辖X个行政村,X.X万人,是一个纯农业镇。去年,被列为X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X市乡村组织振兴示范镇,全镇上下备受鼓舞,倍感压力。

一年来,我们高点定位、主动作为,引进投资X亿元的泰山桃花源项目,被列入X年度全省X个重点建设项目,获评国家级世上桃源森林生态康养小镇,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X年,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生态康养,宜居宜业”发展定位,全面对标张家港凤凰镇,勇挑重担敢攀登,滚石上山抓落实,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镇。

一、强党建聚合力,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打造持久先进的过硬党支部,筑牢党建“基石”,凝聚起攻坚克难、共谋振兴的强大合力,以新气象担当新作为。

一是锤炼发展“排头兵”。坚持“育苗升级”与“能人回请”并举,开展支部书记胜任度评价,动态调整、递进培养。组织镇村干部赴江浙地区“拜师交友”、对标学习。开展支部书记“同行同台竞赛”,采取红旗支部帮带、支书讲坛、观摩评比等形式,书记比作为、收入比增长、制度比落实、服务比口碑,浓厚比学赶超氛围。搭建新乡才议事会、参事会等载体平台,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在外经济能人、本土大学生等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乡。依托恒昌农业基地,办好“田间大课堂”,分批培训实用技术人才,培育服务三农“生力军”。

二是建强支部“打头阵”。大力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分基本、规范、创新三个层次,精准定标,梯次晋位,年底X%的农村支部达到五星级。集中打造柳沟、白窑X个X市组织振兴示范村,典型带动、整体提升。用好党建广场“主阵地”,办好“党员大讲堂”,引导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走在前、作表率。

三是狠抓增收“强保障”。以一抓到底的韧劲,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农村“三资”集中清理,引导村集体向大户流转土地,通过农担融资、保险托底,培强农业经营主体,一村一品,带动集体增收,年内全面消除集体收入X万元以下的村。

【篇2】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材料

小村也能唱大戏

我们XX村在XX市来说是个小村,一不靠山,二不靠水,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去年以来,我们村紧跟XX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开发步伐,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巨变。

一是小村傍上大企业。我们XX村过去一直是全省知名的粮食高产村,但高产始终没获得高效益。朱书记提出发展乡镇村经济的新思路,使我们眼前一亮,茅塞顿开,认识到新形势下发展村级经济,就像我的名字一样,李大干光靠大干不行,必须会干、能干、敢干,尤其要敢于攀高结贵,走农村与企业联合发展的路子。我们先后与中粮集团联合建设了千亩高淀粉玉米基地,每斤玉米高出市场价格2分钱;与烟草公司合作种植烤烟1000亩,每亩可创税1000元;与大庄园联合建设了千亩甜玉米基地,年产10万箱甜玉米全部进入大型超市销售。特别是大庄园今年投资5亿元的三期工程,我们以种植业基地和饲养500头荷兰小白牛养殖基地入股,一举成为企业股东,实现了由协议型联合向实质性联合迈进。一年来,通过几大联合,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就达到500万元。

二是小米做成大产业。“大干”牌小米是我村的拳头产品,多年来,受种植规模小、品牌营销差的制约,始终没有做大做强。绥化市发展乡镇村经济的号召发出后,使我们有了信心,找到了答案。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大小米产业,最好的办法就是靠招商引资上项目,实现借力发展。通过多次洽谈,终于与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达成了小米深加工合作协议,由三个大学投资3000万元建设优质谷子种植基地,研发小米八宝粥、小米速溶粉、小米方便饭等特色产品,对500吨小米进行精深加工。2011年,全村绿色有机谷子种植面积发展到4500亩,加工销售有机小米4万箱,实现产值480万元,入社农户户均收入3万元,村集体纯收入96万元。今年我村小米更是以绿色有机的品质,成功打入驻华使领馆,销入上海知名酒店,并取得了农业部认证颁发的有机食品使用标识,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

三是小农户变成大农业。我们长富村为改变土地分散、粗放经营的局面,组织农民先后组建了特色产业合作社、玉米吨粮田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实施土地规模经营,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不断强化基础设施,不断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了“小四轮变成大农机、小白龙变成大喷灌、小垄种变成大双行”三个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促进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持续增加。仅去年一年,村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耕代收达到5万亩,实现收入57万元;特色产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127户,谷糜杂粮等特色种植面积发展到5000亩,实现收入100万元;玉米吨粮田合作社入社农户发展到245户,规模经营土地6000亩,实现收入40万元。转移劳动力231人,其中120名农民组团在石家庄做技术工人,35户在天津办起了建筑设备租赁一条街,56名农民被俄罗斯聘为农业技术顾问,25人成为专职的农副产品经纪人。

四是小村官登上大舞台。过去都说农村人脸小胆也小,怕见生人,尤其怕见官。通过一年来的招商引资实践,我们感到,招商引资最能锻炼人,最能考验人,最能鼓舞人。现在就我们村来说,每个村干部都敢进大城市,敢进大企业,敢谈大项目,尤其是在合作条件上,该争的争,该让的让,红脸白脸都会唱,一年来,我走进城市十几个,谈过企业几十家,不但宣传了长富,也宣传了肇东,成效非常明显。最近,通过省科技厅与一家企业洽谈,初步计划投资1.2亿元,在肇东市的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建设更高科技水平的小米深加工企业,引进台湾企业建设绿色豆制品加工项目,也已正式签约,现在我也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小村也能引来大项目,村企也能建在大园区。

五是小钱产生大效益。随着村集体积累不断壮大,没用村民投入一分钱,重点实现了村屯道路全硬化,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全入户,全村人的新农合和有线电视全免费。说实话,虽然花的是小钱,但我觉得,办的都是村民的大事,这些事办到了农民的心坎上,赢得的是民心,赢得的是对党的信任。

过去一年大力发展村级经济的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长富村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观念更新的过程。过去之所以小,就是我们老守田园,总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所以导致维持现状,没有大的突破,现在观念一转,思路就宽了,步子就大了;长富村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穷到富的过程。过去之所以穷,就是种地一口咬,能剩多少是多少,现在通过大力发展乡镇村经济,去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6200万元,现金存款580万元;长富村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散到聚的过程。过去之所以散,就是因为农业税取消之后,农民彻底解放了,没收没管了,真正成了老公鸡不带笼头——散斗,农村出现了散的问题。我个人的权威也受到了严重挑战。现在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我的腰杆更硬了,威信更高了,指挥更灵了。特别是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朱书记在大会上的发言,重点谈了乡镇村经济,谈了异地经济,谈了提高乡村干部待遇,这些都切中了乡镇村的要害,道出了干部群众的心声。听了以后,使我们倍受鼓舞,深受感动,在此,我代表全村的父老乡亲,郑重地感谢朱书记、王市长发展乡镇村经济和现代化大农业的英明决策,是这些决策给我们播种了福音,带来了生机,趟出了富路,让长富村唱了一出“小母鸡”变成“金凤凰”的大戏好戏!

【篇3】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材料

篇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助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高铁新城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街道高点定位、率先行动,全力将**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计划示范区,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区前列。

一、**片区基本情况

**片区位于**街道东北部,紧邻高铁新城片区,西依浞河,南靠禹王街,共辖7村,其中核心区占地5800亩,辖大埠、吴家埠3村,土地基本完成流转,现有存量建设用地220亩。**村共有156户,454口人,村内有耕地863亩,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主要种植蔬菜、花卉苗木等,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左右。近年来,该片区以**村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配套基础,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社区化的基础条件。

二、**片区特色优势

一是党建引领经济作用凸显。**社区作为全区党建示范点之一,数次代表我区迎接国家和省市的党建检查;突出党建引领,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村对标学习莱州市南关村学习公司化运营模式,采取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了众诚汇鑫实业发展公司,走出了探索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二是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投资450万元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服务中心内综合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计生室、活动广场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配套建设了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村已全部完成村改,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汇源路、汇鑫路两条主要道路重新铺设完毕;天燃气管道已接通**村安置区;日处理能力400方的污水处理厂已完工投入使用,经处理的中水一部分经地下管网流入小区旁边的浞河,另一部分流入小区周边的绿化带,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

三是产业基础已经具备。近年来片区内先后引进了绿达景观、华裕实业、顺荣蔬菜、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引进企业1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康汇源有机蔬菜,占地1000亩,总投资2019多万元,所产蔬菜直供阳光保险总部,有机品牌农业初步形成;总投资1.5亿元的康尔瑞园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准备开工建设。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整个**片区距离**高铁北站不足3公里,具备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框架,目前正在进行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千亩田园综合体的整体规划;同时借助高铁经济大力发展物流业,随着“腾笼换鸟”,今明2年内,共可腾出建设土地700亩。

三、**片区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是整个村庄各项资源,突出生态宜居。**村通过**区第一批土地增减挂钩试点,158户居民全部搬迁新居,人均楼房面积58平方米,目前**街道的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居住小区也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正在加快核心区3个村的迁村并点工作,同时规划建设3.8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小区。为进一步处理社区居民生活污水,修建处理规模为4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站,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站统一进行清洁处理,将为保护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引进特色农业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内360余亩的大棚有机蔬菜,康汇源生态农业,绿达景观、华裕实业、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先后进驻,增加村集体收入130万元。去年村里还成立了供应链公司,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公司当年就盈利80万元。

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净化美化乡村环境。**片区投资520万元,对汇源、汇鑫2条主要道路重新整修;投资60万元,为居民区接通天然气管道;投资600万元,对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全部上档升级;今年投资850万元,对片区4个村实施乡村连片治理工程,预计硬化路面8200平方米,粉刷墙面4.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等,从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全力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精品片区。

篇二

一、村基本情况

**街道农科村位于街道办西首一公里,县道淮三路西侧。全村四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1360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306亩。土地实行有偿流转400亩,主要以青椒种植为主,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行其他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目标考核先进村,被区、市评为文明村。2019-2019年度区文明村、2019-2019年**市文明村、2019年**市创建文明村先进村、2019-2019年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2019年成为**区新农村建设“四星村”。2019年9月被省评为文明村,2019、2019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村”。

二、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1、抓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五星级村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面积430平方米,设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服务大厅。集中挂牌、办公,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响应区组织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效打造党建

“十个一”工程。

2、评比“五星”党员户。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仲美兰户被评为2019年区“五星”党员户,活动地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认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走进道德讲堂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增长知识,大大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评判,列出正、负面清单,对照整改,取长补短,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

三、近些年来村振兴发展变化

1、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两年来共投资28万元,结合环境治理对赵庄组、杨庄组、村四级路进行了绿化、亮化。方便了群众的晚间出行,美化环境,拉近城乡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庄、组与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5%,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2、生态环境治理。投入30万元对全村所有庄、组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行长效保洁,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上级部门考核、督查中均达优秀等次。

3、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培植以杨庄组、赵集组、孙庄组为重点高效农业共240亩,几年来共办培训班13期,培训420人次,下发相关农技信息资料1700余份,协调资金55万元,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600元。

4、扶贫帮扶工作。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7户103人,通过结对帮扶,落实合适工作等措施,目前已有4户脱贫,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到2019年一定能够全面脱贫。

四、集体经济项目和村居特色产业

1、集体经济增收。近两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动脑子、想办法,新建十间门面房对外招租,年收入达4万余元。村集体先后引进了“华恒包装”、“南辰机械”、“先达液压有限公司”、“兴业铸造有限公司”、“汇力液压有限公司”、“**浩邦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农科村,解决了上百口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力解决了村集体办事难问题。2019年8月,在原袁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引进了昊瑞物流有限公司,使得村可用财力达40万元,现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村。5家总部经济,使得村可持续集体经济达70万元。

2、发挥村内水资源优势。利用70亩地取土,利用1-2年时间大力打造以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征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三

近年来,**区**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殷切嘱托为动力,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发展、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乡287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户均年增收6000元;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19元-4500元。

聚焦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

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就业+贫困户”的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

**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

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19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秀美田园,推动乡村旅游旺起来

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创新创业,拉动贫困农民富起来

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

泰昌农业合作社以种植芦笋、吊瓜、葡萄、有机稻种植等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100余人,2019年主营业务纯收入50万元。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形式,4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种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使农户减少了市场风险。2019年,户均收入1.6万多元,其中贫困户8户。沁家园菊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余亩,同时将菊花、山水、果园等结合起来,充实旅游项目,打造以菊花为特色的集菊园赏花、花茶制作、菊园品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公司+农户形式,企业和1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在保底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重点打造8个扶贫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85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张国太是**乡**村委会人,夫妻俩均为残疾人,三个小孩在读书,家庭非常贫困。现在,夫妻俩受聘于泰昌农业合作社,在区域从事果蔬种植及基础设施维护,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为扶贫车间送来的工作岗位,张国太在2019年成功脱贫。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乡各农业合作社表现抢眼,不仅对接了本乡绝大多数贫困户,带领本乡人民脱贫致富,还对接了本县其他5个乡镇、2个场的贫困户。

绿水青山美如画,**人民致富忙。近年来,**乡通过抓产业、促创新、美环境,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举措在红土地上扎根、萌芽、蓬勃生长。农业强起来了!农村美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乡在产业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欢畅,**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自信,**大地离着乡村振兴的梦想越来越接近……

篇四

今年以来,**市**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八大工程”(脱贫攻坚工程、质量兴农工程、绿色发展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城乡融合发展工程、乡风文明培育工程、乡村治理工程、深化农村改革工程),统筹推进全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特别是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强化基础保障,筑牢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各级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实用人才的支撑保障“四个作用”,为推动全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发挥基层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一是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制定《**区村级班子分析研判和选好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区村级班子特别是209个贫困村班子集中进行了分析研判,选派38名乡镇大学生干部专职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聘37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担任村文书,分别按照1:2和1:1的比例建立了1720人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后备队伍库。二是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全力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310国道沿线、宝天高速公路沿线、麦甘公路沿线、羲皇大道和**山大道沿线以及城郊区”“四线一区”党建示范长廊,创建区级以上党建示范点97个;采取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名科级领导蹲点指导、一个项目配套扶持的“三个一”方式,先后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205个。三是推行“党建+”模式。大力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做法,先后在45家龙头企业和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在379个村成立扶贫互助兼合型党支部,在**区南山脱贫奔小康15万亩苹果产业园有960多名农民党员带动25个村2400多户1.01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二、发挥各级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坚持以区促乡、抓乡带村,逐级靠实责任。一是发挥区委、区政府“一线指挥部”作用。建立区四大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抓党建工作制度,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脱贫攻坚及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责任制,包乡镇蹲点制,及时研究解决乡村振兴特别是脱贫攻坚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二是发挥乡镇党委、政府“龙头”作用。坚持每年初由区委、区政府与各镇、各部门单位签订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基层党建等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推行项目化管理,明确目标任务,量化考核标准,使各项工作具体化、责任化,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区财政去年列支2603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社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每年按照全区行政村总数1/4的比列,评选一批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方面成效显著的先进村,每村给予3万元奖励,奖金作为绩效考核奖励报酬的一部分直接兑现到村干部个人,今年对97个先进村进行了奖励,进一步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管道”作用。坚持“凡提必下”原则,将近两年新提拔的科级干部、单位推荐拟提拔的干部、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调整充实到驻村帮扶工作队,整合726名帮扶干部到209个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三、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作贡献、当表率。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百人百课百讲”宣讲活动,依托区委党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乡镇夜校等,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分期对全区900多名科级干部、379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集中轮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的“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引导农村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带头抵制高价彩礼、弘扬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制定出台《**区党员积分制管理工作细则》,全面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十星级党员评定和党员承诺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在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治安维护等岗位中争当履行义务、带头致富等星级党员,全区78%的农民党员获得了数量不等的星级,90%的农民党员向村民承诺了办2件以上的实事,实现了“小积分”管好“大队伍”。三是促进作用发挥。先后在龙头企业和产业协会划分“党员责任区”1200多个、设置“党员示范岗”830多个,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突击队451个,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实行村级事务“四议三双”(“四议”指:支部委员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三双”指

“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村务民主协商,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采取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的形式,在全区开展“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教育活动,不断激发了广大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发挥实用人才的支撑保障作用。注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着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狠抓人才培育。修订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办法,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引导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有一定资本的外出务工致富党员回村创业发展。依托区内职业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平台,近两年共培训农村各类技能人才2.38万余人次、职业技能鉴定5012人,有149名农村乡土人才取得了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先后为773名创业人才发放政府贴息创业贷款7000余万元。二是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区四大组织领导分别联系全区在重大项目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富民产业培育等基层一线的16名领军人才,各镇和部门科级领导干部采取“一联一、一联二”的方式联系各行业领域优秀人才,定期走访慰问,坚持每年对500多名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基层一线专技人才和近三年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进行健康体检,协调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去年对全区35项科技成果进行评审,发放奖金26万元,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活力。三是坚持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深入实施乡村旅游产业人才培训、中药材立体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两个项目。选派220名农业科技人才担任驻村科技特派员,实现209个贫困村全覆盖。整合全区人社、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人才资源,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500余期、培训农民3.23万人次。投入220万元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各类培训24期、1098人次,有力发挥了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

篇五

30多年前,**村只是**郊区一个刚刚靠采煤解决温饱的贫困村,天灰、地陷、墙裂、水黑,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30多年来,从一个贫瘠落后的**乡村,到如今成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从一个资源枯竭型村庄,到文化旅游“网红村”;从开始“富起来”,到真正“强起来”……**人用了30年,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文化立村、产业富民”的强村之路,也交出一份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答卷。

如今的**,到处焕发着乡村文明新气象:这儿有“三宝”,乐团、香包、婆媳好;这儿干劲十足,大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这里乡风淳朴,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未出现过刑事案件,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幸福满溢,这儿的村民说:幸福的日子唱着过!

党建引领,为民服务“实”起来

10月1日,初秋的**已经有了些许寒意,**村全体党员干部和部分村民陆陆续续走进村委会大院。

7时30分,在**农民乐团演奏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舒展,400余名村民庄严注目。随后,全体党员共同重温了入党誓词。

每月月初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党课,在**村已经坚持了整整30年。改革开放以来,**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称赞**党建工作做得好,有个好班子、好带头人,我特别自豪。”**村前任村书记**告诉记者,每年**村组织的党员活动超过30次。“最初给人家介绍,别人还以为我吹牛,仔细一算,可不是嘛!”现场他也给记者算了一下:每月25日雷打不动的党员活动日,每月月初升国旗仪式下的党课,两者一年加起来就有24次,再加上秸秆禁烧、土地流转等政策落实和各种思想精神学习的会议,每年30次只多不少。

**30多年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离不开这位“老书记”30多年的坚守与执着。

1986年,**接手的**,可是一个“烫手山芋”——论家底,全村637户2300多人,只有四台50型拖拉机,都是10多年前买的,有一台“常年卧病不起”,三台是“老弱残疾”,只有一个村办砖厂,烧的是老式马蹄窑,还欠了银行46万元的贷款;论经济水平,在全镇18个村排名第13位,村民自嘲是“第三世界的老大”。

当时农村党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村里盛传一个顺口溜:土地到了户,家家户户有干部,不要党支部。一些党员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也流传一个顺口溜:什么党员不党员,一个月多交两毛钱。

如何带领百姓摘掉**贫困的帽子?**想到了最有力的抓手——党建。“我认为党建不是虚的,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在农村基层党建普遍涣散的情况下,**带领**大力实施以强战斗堡垒、带生态宜居、带乡风文明、带生活富裕为主要内容的“一强三带”工作法,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村由此迈入转型发展振兴快车道。

“叫破了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全体党员参与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以及治安巡逻等志愿劳动,在过去几十年从未间断。**的妻子干了15年村公共厕所保洁员,直至年龄大了干不动。每年重阳节,村两委班子带头给70岁以上老人送蛋糕、办寿宴,还要公布“贤孝榜”,尊老孝老蔚然成风。

“干群关系说白了,就是以人为本!”**说,30多年来,村里的重大事情和重要决策坚持做到先党内后党外。凡是涉及村策民计的事,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都要听取党员意见,实行党员“议会制”,召开党委会,实行党委集体决策制。**还有个“小人大”,由每10户选出一个村民代表组成。村委会的重大决策、举措都请村民代表参与表决并督促检查监督,充分保证了村民代表的权利,发挥了“小人大”作用。

接过老书记手中的“指挥棒”,**村现任党委书记孟国栋继续做好“党建引领”这篇大文章。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村党委建立了党员联系户制度,全村600多户,户户有党员联系,个个党员都有联系户,做到小矛盾不出党员联系人,大矛盾不出党小组,形成了党风正、民风淳、人心齐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30多年间,改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这个小小的村庄在村“两委”班子的掌舵和带领下,一路奔向小康。

文化润村,农民精气神“聚”起来

走进文化礼堂里,**农民乐团圆号手**和队友们正在排练新曲子《新时代序曲》,为10月底乐团的全国文化巡演做准备。“最近几个月都是从早上8点排练到晚上9点,我们要以最完美的风貌把**展现给全国朋友。”

32岁的**是土生土长的**人,高中毕业后就进入乐团学习圆号。从以前的“什么都不会”,到现在成了管乐、民俗表演、相声小品样样都能来一段的“多面手”;从过去没出过远门,到如今跟随乐团漂洋过海,去意大利、澳洲、日本……**觉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别村都羡慕咱,说**人心特别齐,活得特别有滋味,其实就是长期的文化活动,改变了村民的素养气质。”

一个小煤村是怎么想到建农民乐团的?

“一直到现在还有人说,**的农民乐团就是**的一个爱好,这个真不是主要原因。”**说,离开“文化立村、文化兴村”的路子,离开农民乐团,**村不会有现在这个局面。

1988年,**村虽然刚靠煤炭产业扭转了发展颓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村里酗酒赌博之风盛行,迷信活动屡禁不止……**意识到,挖煤虽然让钱袋子鼓了,但脑袋空了,必须用积极健康的文化把村民“拢”起来。

立足民俗文化村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村集体拿出3.7万元组建**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也确立了“文化立村、文化兴村”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那个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时代,**村的这一做法独树一帜,但也引来不少非议和责难——“整天拿洋家伙瞎摆弄,能吹出票子还是能吹出粮食?”

“做文化兴村不像抓经济,一个大项目上来,你的这个村子立刻就上来了,文化是一个慢活,不能急于求成,要守得住。”无论是在乐团初创时周遭的冷嘲热讽,还是煤矿关闭后经济最低迷的时候,**都咬紧牙关,硬是带着乐团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没有老师教,就去外地请;没有合适的排练场所,就把村外偏远的农机站当作教学点。老孟至今记得,腊月寒冬,乐器拿在手里冰凉刺骨,队员们大口吸进去的冰冷空气,呼出来就直接成了霜。“除了打鼓的,没有一个队员不是嘴上出血长泡,让人看着都心疼。”

凭着这股子韧劲,第二年春节农民乐团就登上县里大舞台,一曲《西班牙斗牛士》,把**“吹”了出去。从那以后,乐队“入城进京,漂洋过海”,一路凯歌,2019年,**又组建了“百人锣鼓队”“**民俗表演团”,形成了三支“红色文艺轻骑兵”队伍。

30多年来,这些清一色的农民,用拿过镰刀锄头的手,拨弄着西洋乐器,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田间地头,把主旋律、正能量带到各个村镇,也让精神文明在**扎根生长、枝繁叶茂。

如今的**,周末举办舞会,夏季有纳凉晚会,大年初一举办春节运动会,元宵节有灯会,三月初八有庙会,其他重要节假日还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村也先后摘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40多项殊荣,更赢得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

村民徐传贵说,**人很忙,农忙时要忙庄稼,放下农具,**人又成了一个个艺术家,忙着排演节目,“没时间扯闲篇、搓麻将,不正之风和歪风邪气自然也少了。”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村未发生过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无封建迷信活动,无不孝顺老人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人平均寿命达到78岁,9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村民小组都有好几位。村里涌现出以“当代孟母”胡立芳、李淑侠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星级文明户”占全村80%以上,550余人次获得过“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称号,**人“不比排场比贡献”“不晒嫁妆晒孝礼”成为周边村民的学习榜样。

“论经济,**在**排不到第一梯队,但是在精神文化生活上,我们当仁不让!你能感受到我们村民身上散发出的幸福感,这不是刻意装出来的,也是金钱买不来的。”孟国栋自豪地说。

产业强村,百姓口袋“鼓”起来

这个国庆,集香包制作、展销于一体的**香包文化大院首次开门迎客,每天有上千名游客前来观赏香包的制作过程,临走时还不忘购买几个香包。

小小香包,看似不起眼,背后却蕴含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在与**村一路之隔的潘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每年600万游客来此观赏美景的同时,也形成巨大的香包消费市场。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村视察时,自掏腰包买了一个香包“捧场”,更是让**香包迅速成了“网红爆款”,网上线下订单纷至沓来,仅今年上半年香包产业的收入就超过千万元。

**村香包产业负责人厉慧卿说,目前全村赋闲在家、有制作香包能力的近300名妇女全部出动,大家一边做香包,一边照顾家庭,月收入达到三四千元,“小香包”俨然成了富民“大产业”。

纵观**村30多年的产业发展历程,秉持着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的信念,**村避开了上世纪90年代初乡镇企业改制对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顶住了2019年煤矿全部关闭导致集体收入锐减4/5的震荡,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采煤塌陷地治理、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举措,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进的和谐发展之路。

在煤炭经济势头一片大好的时候,**就提出“地下积累,地上发展”,煤炭收益一半用于扩大生产,一半用于发展地面经济。此后**组建了村运输队,又先后建起了砖瓦厂、面粉厂、水泥制品厂、塑料加工厂等十多个企业,以此为依托,到1996年,**村组建成了省级企业集团“江苏金马燃化集团”,工业经济发展迈上了快车道。

2019年,国家对煤炭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村3座矿井被关闭,集体经济的支柱没了。**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组织党员干部跑市场、引项目、学服务,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仅用1年时间,**村就从困境中走了出来。经过3年多的努力,**村建成了以纺织、食品、建材、化工、来料加工为主体的15家核心企业,实现了工业经济由“黑”到“白”的嬗变。

眼下,依托潘安湖景区文化旅游开发,通过传承民俗文化,厚植文化优势,**又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民俗产业、文化旅游,不仅香包文化产业红红火火,毗邻潘安湖的生态优势正变成**发展的经济优势,预计今年全村文旅总收入可突破2019万元。

“我们用民俗工艺品带动整个文旅体系的建立,以文化反哺经济,村民的钱袋子就是这么充盈起来的!”孟国栋告诉记者,今年村里专门请来浙江大学的专家,对民俗文化园、民俗博物馆、潘安湖婚礼小镇等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把民俗文化的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我敢说,只要人不懒,咱村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孟国栋坚定地说。

采访结束时已临近傍晚,湖光山色间错落有致的民居染上夕阳的余晖。走出**村村委会,伴着村里自创的广播节目——“金马之声”播出的悦耳的音乐,缝制香包的媳妇们开始三三两两结伴回家,不远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嬉戏奔跑,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步履轻盈、满面笑容……这不就是农村人向往已久的幸福生活吗?

【篇4】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材料

乡村振兴典型特色亮点材料思考建议

一、建立城乡一体、协同均衡的市域城乡规划体系。启动新一轮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与路径,坚持“城乡共融”,推动城乡互动,创新业态,将美丽乡村打造为城乡功能中的重要节点。

二、构建“镇—村”发展新格局,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在全市X个新城基础上,结合重点镇,形成一系列特色城镇圈,作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加快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向乡村地区转移,构建步行X分钟可达的乡村日常生活圈,促进各类资源集聚和共享。

三、提高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总体规划为基础,优化居民点布局,同时对低效农村工业用地减量提质;采取相关补贴支持政策,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盘活低效建设用地相关联,推进低效农村建设用地盘整,鼓励用地向现代化农业集中,向乡村公共服务转移。

四、提高示范小城镇建设水平,保护乡村特色。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是近年来X推动农村“三化一改”的重要抓手,盘活既有土地资源,筹集建设资金,推动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示范小城镇建设水平,充分释放农民的主动性。

五、加大乡村振兴政策及机制的研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政府层面探索建立形成资金投入、土地储备与流转、规划建设、实施管理、产业发展、运行维护的工作机制;制定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农村“五位一体”统筹发展和党的建设。

【篇5】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材料

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汇报材料

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汇报  

   

xxx村位于xx城区西南8公里,距xx高速xx出口南3公里,全村共509户,人口1985人,两委干部7人,党员71人,村民代表47人,耕地3000亩,是典型的平原村落。xxx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村,早在唐代就有了先民烟火,宋代始称xx村,元朝始称xx村,明朝定名xxx。xxx是一个有着红色底蕴的革命乡村,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村民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革命奉献精神,牺牲的烈士有十余人。在敌军中一直流传着“宁绕黑风口,不从林水走”的说法。  

xxx是一个有着改革精神的现代农村。九十年代以来,xxx村不等不靠,先后完成了省级文明生态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创建,获得了国家、省、市、区各类表彰奖励36项。党的十九大后,xxx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xxx特色的振兴之路。  

20xx年,xxx与xx生态景观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xx微度假体验区项目迅速落地并投入建设。该项目总规划1.1万余亩,总投资约x亿。其中,起步区占地3000亩,投资x亿元。xx定位于乡村文化旅游,未来3-5年将打造成一个乡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的特色小镇。20xx年该项目先后被评为xx省首批培育类特色小镇、xx文化产业对接xx示范项目,xx旅游十大创建景区。  

xxx村坚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努力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宜居水平,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生态村、美丽乡村。  

方田林网化让村子更“绿”。19xx年,xxx通过重新分配整理土地,把各户耕地进行整合,田边种植防风林,实现方田林网化。文明生态村建设让村子更“净”。20xx年,xxx村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荣获“省级文明生态村”。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子更“美”20xx年,xxx村对村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上档升级,全体村民主动出工出动,不等不靠,高质量完成省级美丽乡村创建。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