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鄠邑实践

谢小军

主要做法和成效

西安市鄠邑区原称户县,2017年9月撤县设区,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山区占一半以上,人口60.11万人,农村人口占58.9%,辖193个行政村。2020年,全区1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清零,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3757元,实现高质量脱贫。区内有11家银行机构,10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4家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产品和服务基本实现多元化、多样化。

普惠授信缓解贷款难、贷款贵。和西安市其他区县相比,扶贫小额信贷主办银行数量最多,达到5家,实现扶贫小额信贷“能贷尽贷”。探索从“村庄、农户、个人”三个维度出发,先整村授信,再在农户“用信”过程中动态采集和更新农户信用信息。整村授信将单户授信额度从过去的最高5万元提高到20万元,满足了大多数农户的贷款额度需求,初步实现信贷与信用的互相促进。截至7月末,鄠邑农商银行完成全区8.5万农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占全区乡村总户数的96.7%。完成20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预授信5787户18750万元,已用信680户4243万元,整村授信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在5.5%左右,比一般的农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2.3个百分点。2022年整村授信完成后,普惠授信将覆盖全区。

创新特色信贷产品精准滴灌资金。2017年,鄠邑区创新推出“企贷企用、区财政全额贴息”的产业扶贫贷款,即 “帮扶贷”。通过与区内18家企业签约,累计发放帮扶贷款8276万元,直接帮扶贫困户4939户,帮扶户数是当时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户数的8倍,贫困户可享受企业分红,或者以土地流转、打工方式等加入企业发展,确保每个贫困户年增收800元以上。2021年6月,通过“整村授信+线上贷款”模式,创新推出线下调查、随贷随用、随借随还的线上信贷产品“兴农e贷”,农户不出村即可获得贷款。目前,“兴农e贷”累计授信1379户2.29亿元,累计用信1174户2.2亿元。

精准服务放大惠农支农效果。2019年以来,鄠邑区以提高农村信贷服务的精准度为切入点,在需求端统筹整合涉农产业链上零散的融资需求,在供给端聚集惠农政策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出“统贷联放”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扶“强”带“弱”支持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如2020年西安双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多机构信贷+扶贫基地+贫困户”的统贷联放模式,使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惠及合作社68位社员,其中包括17位建档立卡户。双丰合作社拉动本村及周边20多个村种植苗木花卉、大棚油桃等经济作物1000余亩,成为区内通过设施农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一。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在每个村庄至少布设2个惠农支付综合服务站,全区共建立713个,其中2个为省级示范点,使乡村支付环境更加便捷。同时,在农村偏远地区创建现金服务站17家,当地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理新钞及零钞兑换、残损币回收等常规现金服务。此外,相继向公安机关提供洗钱案件线索5起,协助立案侦查2起。

问题与挑战

新增存款用于当地的政策落实难度大。《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县域金融机构要“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但是,受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影响,县域银行机构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一是全区非公经济比重高且处于转型和调整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增贷款的投放。二是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使传统农业信贷需求萎缩,相对合适的信贷主体较少。三是乡村产业金融承载力不足,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管理上大多数采取个体经营管理模式,没有会计财务报表,不具备获得较大金额贷款的一般前提条件。

贷款金额和期限难以满足需求。辖区苗木栽培、农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量较大,主要矛盾在于银行需要较强的还款承诺保证,比如增加担保品或资信较高的担保人来覆盖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却没有足额、符合银行条件的抵押品。同时,银行贷款一年期居多,而他们多数希望3-5年的长期贷款。

抵押担保等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一是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比如整村授信结果没有在金融机构之间共享,后续维护成本也较高,导致利率下降空间十分有限。二是农村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针对农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的专业化评估机构还比较少,存在农村最有价值的抵押物其价值难以发挥的问题。三是担保成本高,多数乡村产业也达不到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四是除主导产业以外,其他行业的农业保险品种有限,覆盖面有待提高。

乡村地区运用金融能力有待提高。农民金融知识匮乏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之一。一些不法分子将矛头指向了文化教育水平偏低的乡村,金融诈骗案件时有发生,造成部分农民财产损失和对金融创新业务有排斥心理。由于宣传不到位,农民对类似征信、规范财务制度、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等方面重视不够,导致其难以获得更有效的金融支持。

对策和建议 

供需双方共同发力。一方面,乡村产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增强金融承载力。应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电商平台+家庭农场(农户)”等融合发展模式,把农户融进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乡村产业要采用现代公司治理方式管理和经营,规范财务管理,引入外部审计并常态化,提升信贷承载力。另一方面,县域金融机构应转变发展方式,下沉工作重心精耕农村市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支持乡村产业兴旺的同时,实现金融机构自身快速发展。

加快互联网科技应用。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到农村开展业务,产生“鲇鱼效应”促进农村地区的信贷产品创新。例如陕西省开展的“智慧县域+普惠金融”工程,在多个区县,浙江网商银行已成为涉农贷款投放最多的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快金融科技的应用,降低其获客成本和人力成本,弥补农村营业网点不足的短板。还可以探索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利用其技术收集并处理个人信用数据,达到精准授信,增强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

规范担保增信和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畅通土地经营权、大型农业机具、牲畜活体、林果苗木等资产的抵押评估和应用环境,大力拓展仓储、订单和应收账款等质押融资方式,缓解涉农主体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加大对“三农”融资担保的财政补贴力度,降低交易成本;探索与投放当地贷款数额相挂钩的地方财政存款银行間分配机制,优先将地方财政存款存入涉农贷款投放增长较多的银行;增加农业保险补贴品种,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量身定做有市场前景、符合区域长期发展的特色产业保险产品。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应组织各类金融机构,借助农村庙会、集市等人流集中时段,或者在农村墙面上制作能长时间保存的宣传海报,宣传防范支付和电信诈骗、非法集资、承诺高息回报等农民关心的话题和金融知识,培养农民防诈骗和按时归还贷款的意识。长年累月地通过地方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地方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普及金融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金融知识水平。鼓励和引导农村学生掌握常用的金融知识,由学生向自己家庭、亲属、乡邻等充当金融知识讲解员,带动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水平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鄠邑支行)

猜你喜欢整村信贷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11期)2020-05-11吕梁石楼金融扶贫出新招科学导报(2019年40期)2019-09-03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财讯(2018年12期)2018-05-14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农家科技(2016年4期)2016-06-21华阴市农综办全力开展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工作新西部(2014年10期)2015-01-05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构建和谐文明新村老区建设(2009年5期)2009-05-21集体土地整村拆迁模式之探讨科技与生活(2009年22期)2009-01-29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