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有效引入探究性教学

鲁霜

科学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锻炼他们在实践动手方面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这一角度出发,不难得出,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尤其在教授专业知识或是传授核心技能时,教师不能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物理、生物、化学,以及美术、音乐等,皆有所涉及,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科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也更加明确了生本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融合必要性。毕竟,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学生本身,才能落实好课程教学,才能将生本理念充分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笔者就生本理念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进行如下分享。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乏味

教学方式的单一乏味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通病。尤其在小学科学这一必修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因将过多的关注力放在语数英课程的教学指导中,而忽视了科学这类探究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方式层面的创新。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引导,或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缺乏有效的教学指导和课堂互动,导致学生对科学这一课程的学习仅流于表面,而未能将其与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进而影响学生科学思维和素养的培养。另外,教学方式的单一乏味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积极性的保持,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专注力,阻滞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教学深度不够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深度不够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核心阻力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都具有相当的难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年龄结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他们尚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等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所以在初次接触学习内容时极有可能出现深度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在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选取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两者是构成有效课程教学的关键要素,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环节,但正是因为部分教师未能科学选取最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呈现方式和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活动,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很难真正集中注意力。由此可见提高教学深度的重要性。

(三)教学环境有待优化

如果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科学素养有效提升的直接因素,那么教学环境就是左右学生自主参与课程学习与否的间接影响因素。在实际教学中,良好的课堂环境往往能够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会驱使他们更乐于且自主地投身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教学环境,不仅指教学场所的基本环境,包括整洁度、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创造,更多的还反映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上,生动直观、趣味多元的学习情境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这也是生本理念的有效体现。但现实并非如此,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上,存在缺乏新意、不够多元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使他们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难以完全投入。

二、探究生本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激发课堂活性

為了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科学课堂的教学活性的效果更加立竿见影,教师应当基于生本理念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设法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在科学课程的深度学习中切实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构建信息情境课堂,将原本静态的科学教材转化为生动多元且富有趣味性的信息资源,以此初步建立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生活实际,即在课堂中适当融入生活场景,将其作为科学情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学生充分转换思维,在思维的创新发散中增强科学探究意识。这样,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了,他们的学习专注力也会有效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科学教学将趋于灵活地有效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上的水》的有关知识时,就可以从信息设备中获取教学资源,并将已有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在创设信息情境的基础上展开更加多元生动的科学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核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主要为地球上的水的分布,让学生对地球上水的分布有初步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这么多的水都来自哪里呢?由此引导学生回答出湖泊、大海、高山积雪等,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和知识点的补充。接着,进行课堂提问,如:地球似乎是一个水球,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一下,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用于生产生活呢?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呢?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由此,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中用的水都是淡水,大海中的水都是咸水,不能直接用于人们的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生活视频,展示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以此向大家传达节约用水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信息情境和设置课堂提问,将直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课堂活性的激发。

(二)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不仅要求教师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应强调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活动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的重要依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部分的教学,做到不偏不倚、合理分配、科学指导,从而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不断成长。此外,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一步落实生本理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发地参与一些科学竞赛类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集体作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深度培育。

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 》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综合教学,再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去探究校园中的小动物,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增长才干。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剖析性活动的流程和重点工作,引导学生学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户外观察和探究,包括对小动物特征的描述,以及观察事物的方法等。接着,主要的教学内容将集中于课堂之外的校园实践,即引导学生到校园中探究小动物的足迹。在实际探究中,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一些小动物,如蚂蚁、蜗牛等,并让大家用绘画的方式展示观察结果,同时用文字描述不同动物的特征,最终形成一份简报,作为实践活动的终结性评价依据。当然,在校园中所能观察的小动物是有限的,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生本理念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融合,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大家通过对图片和视频的视听,了解不同的小动物。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的双重助力下获得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不同学生所具有的学习水平不尽相同,这就可能导致教师在教授某一知识点时学生的掌握情况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全体学生的同步成长。基于生本理念这一教学指导,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即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划分,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科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观念。这样,既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掌握知识,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优化。

例如,在教学《纺织材料》的相关内容时,由于本课时要探究学习的内容难度较高,为了让全体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分配给每个小组探究材料,包括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烧杯、滴管等,接着,让大家认识不同的纺织材料,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谈谈生活中常见的纺织材料有哪些。显然,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就是纺织材料织成的。下一步,在小组内进行对比实验活动,即研究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要进行三项实验,分别为比较结实程度、气味、吸水性实验。要求每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最终完成实验报告,并在班级进行汇报。最后,进行拓展应用,即教师给出一段材料,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仔细研读,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之后汇报各组方案。材料及问题为: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不尽相同,如果我们要去东北旅游,为了方便携带衣服,大家会为未来的旅游设计怎样的衣服?请大家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创新思考。如此,学生就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掌握学习内容,对于纺织材料的认识更深刻且全面。与此同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将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大家能够在互助学习中共同进步,也有效落实了生本理念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教育。

三、结语

总而言之,以生为本引入探究性的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持续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理论学习和科学实践,学会观察生活、探索自然,并能从独立作业和团队协作等活动中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猜你喜欢 理念科学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辽宁教育·教研版(2022年5期)2022-05-25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年9期)2022-05-10设问引导探究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21期)2021-05-24点击科学中国科技教育(2020年2期)2020-12-07走进科学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9期)2020-01-08走进科学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19年3期)2019-09-10科学大爆炸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新高考·高一数学(2017年5期)2018-03-04用心处事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17年7期)2017-07-20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初中生·作文(2004年6期)2004-12-14

推荐访问:为本 引入 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