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精选范文4篇)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4篇

第1篇: 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鸡毛信的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少年游击队的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是《少年游击队的故事》: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一行人刚被李公公带回村边,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2篇: 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红色教育党课讲稿3篇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走向胜利的,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从井冈山开始发端的。井冈山斗争,是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伟大历史转折的开端。伟大的井冈山斗争,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之源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全党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革命气魄,领导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 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区域主体包括六县一山(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酃县、茶陵,一山是指井冈山),鼎盛时期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割据势力曾扩展到安福、吉安各一小部。

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后,利用通往茨坪的几条主要小道,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和修筑了五大军事工事,即位于茨坪东面的桐木岭哨口、位于茨坪南面的硃沙冲哨口、位于茨坪西南面的双马石哨口、位于茨坪西北面的八面山哨口以及位于茨坪背面的黄洋界哨口。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以井冈山前委的名义向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即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井冈山的斗争》。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把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界定为“五百里井冈”:从永新的拿山起,经龙源口、新城、茅坪、大陇、十都、水口、下村、营盘圩、戴家埔、大汾、堆子前、黄垇 、五斗江、车垇再到拿山,全程大约550华里,“五百里井冈”由此得名。

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代表人物,但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建树盖世之功的,当首推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主要的创始人。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斗争

井冈山斗争从1927年10至1930年2月,历时两年零个月,经历了创立、巩固、曲折发展和坚持斗争四个阶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1927年10-1928年3)

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东赣西边界的秋收,但起义很快就失利,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辗转来到罗霄山脉的中段,依据这里的有利地形的条件,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1月下旬,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1928年1月下旬,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1928年2月下旬,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三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28年4月-7月 )

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朱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发展。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暴动的农军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5月4日,在宁冈龙市举行了两军会师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士兵委员会主任兼教导大队大队长陈毅。1928年6月23日,红四军取得龙源口大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 (1928.8-1928.12)

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是:同党内“左”倾错误作斗争,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率兵上井冈山一开始并不赞同,在1927年11月召开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是一种单纯的军事行动;在暴动区域内完全没有提出土地革命和政权的政纲;在工农军所经区域以内没有执行屠杀土豪劣绅的策略,并认为毛泽东作为湖南省委的中心应负主要责任,决定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侯补委员的职务。后湖南省委派湘南特委军事部长周鲁为特派员到井冈山传达中央的决定,结果周鲁误传“开除毛泽东党籍”,致使毛泽东当了三个月的“民主人士”。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929.1-1930.2)

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是:坚持边界武装斗争,开拓新的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国民党调集湘赣两省敌军6个旅、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施第三次“会剿”。红军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但由于沿途一直受到敌人的堵截,最后于1929年2月中旬退到东固革命根据地,与江西红军独立二、四团汇合。在东固得到消息,井冈山根据地已经失守。红四军决定再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4月1日,红四军与红五军在瑞金会合。不久,蒋桂战争爆发,“会剿”井冈山的国民党军队陆续从井冈山撤离。4月下旬,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重回井冈山,收复失地,坚持斗争。1930年2月6日至9日,毛泽东主持红四军前委在吉安美陂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把赣南、赣西、湘赣三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从此进入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斗争。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一环紧扣一环的历史过程。毛泽东能成功引兵井冈,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与他的“上山”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毛泽东“上山”思想的形成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毛泽东“上山”思想,渊源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大革命失败前后的6、7、8三个月,在9、10月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实现。

1926年6月,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在武汉召集“马日事变”后到武汉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严惩“马日事变”罪魁祸首的湖南代表团开会,号召大家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去:“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

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举行扩大会议,讨论湖南省农民武装和农民协会如何应对敌人的搜捕和屠杀。毛泽东在发言时提出两种策略:一是改造安抚军合法保存;二是上山。

7月20日,在中共中央、中央农民部发出的《目前农民运动总策略》中指出,农民武装可以三种形存在:A、以合法的名义存在,如保卫团、联庄会之类;B、平时分散,秘密训练,一遇战事,随时集中;C、两种形式都不可能时则可以上山。

8月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发言中指出: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8月9日,在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发言中强调: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

毛泽东所说的“上山”,实质上就是在大革命失败后,要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发展革命较有基础的农村、山区去。

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前委书记的身份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第一次公开亮出了共产党的旗帜--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秋收起义很快就失利。

9月20日,工农革命军1500余人从文家市出发,开始向湘南退却。9月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当天晚上,毛泽东在他的住地协盛和杂货铺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

三湾改编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缩编,将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保留原来的番号,重新任命了干部;二是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确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总结了历史教训,在部队各级建立了党的组织:班、排有党小组,连有党的支部,营、团以上设立党委,连以上设立党代表,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专门做党的工作,做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实行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

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问题,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架构了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组织体系,是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伟大的里程碑。

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茅坪,设立后方留守处和后方医院。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茨坪,开辟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岗山斗争。

毛泽东选择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考

毛泽东之所以选择罗霄山脉中段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经过调查研究,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作出的决断:首先是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结合部,是敌人统治力量十分薄弱地区,统治势力鞭长莫及且地势十分险要。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不但可以影响湖南、江西两省,还可以影响整个长江中下游;二是大革命时期,边界六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三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四是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的存在,这是工农革命军可以依靠的力量;五是边界各县特产十分丰富,可以开展打土豪筹款,解决工农革命军的给养问题。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井冈山,这座从前并不为人所知的小山村,从此就和中国革命的命运、人民军队的命运,乃至人民共和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井冈山被誉称为“天下第一山”的深刻内涵。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独树一帜,从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等方面,开创了一条新的建党之路,成功地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党的发展和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

1、党的建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初,党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一是党的阶级基础的改变。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强大的敌人占据了中心城市,党的队伍的发展面临着由于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山区,党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下要发展,就必须把大批以农民为代表的非无产阶级成员发展到党内,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农民党”现象。

二是浓厚的家族观念。由于边界地处边陲,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的农村环境,社会组织普遍是一姓为一村落,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族会议。在党的基层组织中普遍存在浓厚的家族观念。

三是严重的地方主义。地方主义与无产阶级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有了地方主义,各地革命斗争就得不到相互配合,只顾自己地区的局部利益,保守自己的地方,有困难也不互相帮助。

四是激烈的土客籍矛盾。这种矛盾在边界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党的战斗力和党员之间的团结。

面对充斥边界党的建设的困难,毛泽东及前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独树一帜,积极开展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2、组织建设

三湾改编成功地解决了党在军队中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从组织上、体制上奠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召开湘赣边界党的“一大”,组建湘赣边界特委。根据湖南、江西两省委的指示,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在茅坪谢氏慎公祠举行。会议讨论了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等问题,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并初步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1928年10月,在宁冈茅坪白云寺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党的“二大”,毛泽东在为大会起草的《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红色政权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问题,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重组井冈山前委。1928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重新组建了井冈山前委作为边界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前委领导特委及军委,由毛泽东、朱德、谭震林、宋乔生、毛科文五人组成,毛泽东为书记。前委的重建,为边界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思想建党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明确、最突出的贡献,是论证了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面对充斥边界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把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上升成为一种理论,冲破国际教条主义的束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最具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人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要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红色政权的理论,探索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之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9年4月,在瑞金给中央回信中还把农村革命根据地看成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公开发表,标志着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

从“工农武装割据”到以农村为中心的红色政权理论,再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创新,探索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正是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把井冈山上的红旗插在了天安门广场上!

传承革命传统,弘扬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斗争距今已经80多年,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江泽民到胡锦涛,再到习近平,几代中央领导人都对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作了高度的诠释和评价。

1965年5月,时隔38年后,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对井冈山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万端,在接见井冈山党政干部和广大群众时深情地对大家说: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1972年11月,邓小平上井冈山参观,在听取当地领导向他介绍井冈山当年斗争的情景和现在的状况时,语重心长地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井冈山精神丢不得!

1989年10月,江泽民同志视察井冈山,先后参观了大小井、茅坪、茨坪等革命旧居、旧址,他说:井冈山有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好好管理,让全国人民都来接受教育,井冈山精神确实永放光芒。20xx年5月29日至6月3日,江泽民在江西考察期间,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们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重温我们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斗争历史,以及在斗争中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和优良革命传统,对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3年4月,胡锦涛在视察井冈山期间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20xx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期间强调: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20xx年7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和高尚情操,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0xx年1月24日,胡锦涛同志重上井冈山,在参观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时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始终忠于理想、坚定信念,勇于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矢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使井冈山精神始终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20xx年2月2日,习近平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给乡亲们拜年,祝乡亲们生活幸福、猴年吉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20xx年、20xx年后第三次上井冈山,情牵革命老区、心系困难群众。寄语广大党员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行程万里,不忘初心”,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为执政党注入绵延不绝的能量。“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他指出:多来这里(井冈山)看看很有必要,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并须的时代光芒。

井冈山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 。井冈山精神在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中,由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培育的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世界观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精神传统的源头 。胡锦涛同志在1993年视察井冈山时指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井冈山精神,是江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

(一)井冈山精神的内涵、特征

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一部井冈山斗争史,就是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闻新路的历史;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历史。

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 80多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井冈山军民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能够成功地创立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引兵井冈山,是第一代革命家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壮举;奋战井冈山,是广大红军将士、边界军民胸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体现;献身井冈山,是革命先烈们甘愿牺牲自己,换取革命胜利的理想信念的表现。

井冈山精神的本质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显著标志之一。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在坚持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上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汲取了群众力量。群众路线成为红军得到人民拥护爱戴的根本原因所在。

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正是广大的井冈山军民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精神开创起来的,它谱写了一幅艰苦奋斗的壮丽诗篇。井冈山时期的艰苦奋斗,奠定了井冈山精神的基础。毛泽东“一根灯芯”、朱军长“有盐同咸”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故事广为流传,教育了整整几代共产党人。

(二)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时形成党性、作风的体现、是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解释和理论诠释。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拥有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胆识、气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需要依靠群众,执政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需要艰苦奋斗、反腐倡廉,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

弘扬井冈山精神,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无产阶级党性;弘扬井冈山精神,要有优良的传统作风;弘扬井冈山精神,要有坚强的组织纪律。

弘扬“延安精神” 做“两学一做”先锋

——参加XX市组工干部赴延安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参加濮阳市组工干部赴延安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我汇报的题目是:《弘扬“延安精神”,做“两学一做”先锋》。

一、培训学习过程

今年3月25日—31日,市委组织部举办了全市组工干部赴延安干部培训学院“两学一做”理想信念和能力培训班。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感触颇深,我被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所震撼,自己的灵魂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党性得到锻炼升华,特别是对“延安精神”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是中共延安市委直属的事业机构,下设王家坪分院、杨家岭分院和枣园分院,是一所专注于延安精神研究、提升干部素质的教育机构,面向全国开展红色教育培训。

此次全市组工干部赴延安培训,共有来自市直和县(区)的50名组工干部参加。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十分注重革命历史资源挖掘,使原本理论抽象的“延安精神”变得真切可感,让学员感受到“一个点就是一部教材,一堂课就是一次精神洗礼”。授课方法式样翻新,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仪式教学、实景感受等形式,让学员走出教室,把课堂搬到革命旧址,搬到纪念馆前,进行现场教学,进行“开放教学”,既有“间接经验”,又有“实地感知”,最大范围、最大程度让学员来感悟“延安精神”。五天培训,时间紧凑,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一)聆听专题报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肖纯柏讲授了《延安整风与党的作风建设》、延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贺海轮教授讲授了《学党章、讲规矩,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专题理论课程,使我们深刻了解了延安整风、党章历史演革以及弘扬优良传统作风的重大现实意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著名民歌手文世龙讲授了《走进延安——陕北民歌赏析》,让我们感受了陕北民歌的“土气、大气、美气”。

(二)实地参观革命旧址。通过现场教学,在宝塔山上重温了入党誓词,增强了党员意识;在凤凰山革命旧址,缅怀先烈,聆听国际友人白求恩的最后遗言;在枣园、杨家岭、王家坪革命旧址,走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住的窑洞,感受革命前辈在严峻形势下追求理想的种种艰辛。在张思德纪念广场,重温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感受了张思德精神。

【宝塔山】

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地,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宋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

(三)参观革命纪念馆。在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西北局革命纪念馆、抗大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通过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和现场工作人员的详实讲解,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我党从1935年—1948年在延安十三年间,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光辉历史,真切感受了抗大精神和南泥湾精神。

(四)祭奠革命先烈。瞻仰“四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英烈;回顾了王若飞等烈士的光辉事迹,才深刻理解了什么叫理想信念的坚定,才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么仁人志士“打断骨头连着筋,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五)实地参观梁家河村。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1969年—1975年插队七年的地方。通过参观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土炕、建成的陕西第一口沼气,浏览梁家河村史馆展出的历史照片和资料,真切感受了习总书记知青岁月的艰苦经历,感受到习总书记扎根群众、吃苦耐劳、刻苦学习、为群众办实事的高贵品质。

【习近平知青岁月】

20xx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专访时,讲述自己当年插队的经历,说要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中共党史出版社最新出版发行的《习仲勋纪念文集》第817页,有一段习近平同志弟弟习远平写的一段意味深长的文字:“1975年秋天,我到延川县梁家河村看望在那里插队并担任村支书的哥哥”。......“晚上,哥哥特意把窑洞里他的铺让给我睡,因为他的炕席下面撒了六六粉,可以防虱子、跳蚤、臭虫。可是第二天,我还是被咬了一身水泡,痒得没处抓挠。我问哥哥怎么样,因为他睡的炕席下面没撒六六粉。哥哥笑了,说:‘我的皮肉已经被咬结实了,现在,任什么东西再咬,也咬不动了!’”。

习近平同志曾公开发表过一篇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

儿子》,下面,摘录几段他对插队的感想。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那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现在我还受益于此。”

“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晌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

“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老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

20xx年5月4日,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活动时讲话,谈到他插队时的生活。他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1975年秋,习近平被推荐上清华大学,这时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已经干了近7年时间。

习总书记青少年时期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练,从普通农民到村支书,从田间地头锻炼成长走出来,奠定了他亲民、务实、自律的朴实作风,带头率先垂范,带头转变作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气派和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面貌,让我们对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充满了希望,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期待。

二、延安的辉煌历史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人口221万,辖一区十二县,1996年撤销延安地区和县级延安市,设立地级延安市。延安,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0世纪上半叶,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成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到1948年3月毛主席东渡黄河,这13年就是常说的延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13年,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这期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指挥所、司令部。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通过“三三制”(延安时期由共产党员、工农群众、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一种政府组成机制)政权管理社会、发展经济,进行了党内第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即延安整风运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胜利召开了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这一时期,我们党从小到大、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由挫折走了向胜利。

——先看我们党的队伍。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前,我们党有组织联系的党员总共不超过4万人。而到了1945年,我们党已经拥有121万党员,建立了将近1000个县委、几万个支部。到解放战争时期,全党更加团结和强大,为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最重要的条件。

——再看我们党治理下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面貌。毛泽东同志曾概括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当时全国最进步、令许许多多人向往的地方。

——到1945年的党的七大,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七大制定的新党章,进一步明确规定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第一次把党的纲领作为有机部分写进党章;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四项义务和四项权利。此外,还进一步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些都表明,中国共产党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在中国大地上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路子。

延安时期的十三年,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并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在党的历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延安精神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我们重温和感受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历史,学习延安精神,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把握我们党的整个发展史、奋斗史,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汲取营养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人生境界。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

概括说,延安精神就是党中央在延安形成的好思想、好作风,包括理论、品质、道德、意志、人格魅力等要素。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不断培育、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主要包括了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张思德精神和边区劳模精神、党的七大精神。

抗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白求恩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延安整风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

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群众打成一片。

张思德精神: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

延安劳模精神: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勇于创新、埋头苦干。

党的七大精神:团结、民主、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中央领导论延安精神

毛泽东 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主席给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邓小平 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一文中指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拚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胜利。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

江泽民 20xx年4月,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把延安精神的内容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四个方面。

胡锦涛 20xx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概括了延安精神的实质: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

20xx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延安调研时进一步指出:在延安这片热土上孕育和形成的延安精神,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在工作实践中锤炼意志,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习近平 20xx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陕西调研时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

20xx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视察,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的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指明了方向。

(三)延安精神的现实启示

当前,全党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今天我们学习延安精神,思考延安精神的现实启示,无疑对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政治灵魂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就是我党所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引的方向;就是把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肩负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神圣使命的政治方向。我们党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我们党成功解决了以下问题:

一是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使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共中央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国共两党实现二度合作,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作战原则。延安成为全中国最进步、最革命、最民主的革命圣地,成为中国抗战的政治指导中心和坚强堡垒。

二是在由民族解放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敢不敢、能不能"通过人民战争打出一个新中国的问题。抗战胜利后,中华民族再一次面临到何处去的问题。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并得到美国的支持,似乎是不可战胜的。敢不敢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能不能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便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迅速回答和解决的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局势,面对敢不敢进行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做出正确的抉择,制定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针,在4年的时间内,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使中国革命赢得了最后胜利。

三是成功解决培养和造就什么人这个确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不动摇的关键问题。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创办了30余所干部学校,呈现出"延安到处是学校,延安遍地是歌声"、"开学典礼不断、结业歌声不绝"、"吃小米饭、攻《资本论》"的感人景象。仅仅就抗大一所学校及其分校,就培养了10余万革命的骨干。在抗大,毛泽东勉励学员要做好三个牺牲的准备: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生命。在延安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党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培养成了坚定的革命战士,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历史启示:

(1)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信念坚定、政治敏锐性强、忠诚可靠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3)作为党员干部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要不断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二要不断增强政治鉴别的敏锐性;三要不断增强政治忠诚的可靠性。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思想基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短短的二十八年时间里,由一个仅仅五十余人的小党,成长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成功、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西方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难以置信的",这与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并逐渐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不可分。延安时期着力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1)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和禁锢,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义会议后,我党仍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突出表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为此,1936年底到1937年夏,毛泽东先后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力求在全党范围确立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首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又作了详细的阐释。从1942年2月开始,全党进行普遍整风,经过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树立起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求真务实,把革命的战略与策略紧密联系在一起。回顾党中央在延安13年历史,就在于我们党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清醒地判断中国的政治局势,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策。

(3)通过整顿党的作风,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我们党针对党内存在的学风不正、党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和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开展全党整风运动。特别是把学风问题作为"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强调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调查研究之风,从普通党员干部到各级领导干部都拿起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全党各级干部运用正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各级干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普遍增强。

(4)延安精神的所有内容都与解放思想相关联,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都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4卷本,延安时期写的占总数的70%以上。贯穿这些文章乃至《毛泽东选集》的思想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历史启示:

(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走自己的路,始终不渝地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是我们的胜利之本、成功之道。

(2)我们要正确认识国情、世情和党情,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一要坚持“三严三实”;二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三要重视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力量之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政治立场和行为准则,是由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决定的。

第一,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1939年2月20日晚,毛泽东在致张闻天的信中,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道德观提了出来。1944年9月,在中央直属机关和警备团召开的张思德追悼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使为人民服务成为我党我军一切革命同志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深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与此同时,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第二,推进民主政权建设,让人民当家作主。我党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上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构建了由参议会、政府、法院三部分组成的政权结构形态。参议会是边区的权力机关、民意机关和立法机关,参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下,推行“三三制”的政权架构,实现了对陕甘宁边区的领导。边区的这种民主政治实践,与国统区的独裁统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倡导"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 毛泽东曾振聋发聩地指出:"对于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是不会有的。""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我们党把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作为克服主观主义的根本方法。针对党内存在的粗枝大叶,不求甚解,自以为是,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1941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西北局调查研究局组成30多人的考察团,赴绥德、米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毛泽东本人针对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面临的困难进行调研,提出一整套财经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在西北局高干会上所作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报告就是调研成果的集中体现。

第四,把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充分展示出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的为民形象。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延安时期我党从陕甘宁边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党政军民学开展大生产运动,繁荣根据地的经济,同时大刀阔斧地"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促进了边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地不断巩固。

【毛泽东挨骂】

红军到陕北初期,不象长征时那样难,但是陕北连年大旱,一下子几万红军来了,要张口吃饭,加上鬼子在根据地扫荡,国民党对苏区封锁,所以粮食是个大问题。期间,就出现了毛泽东挨骂的真实故事。

后来,毛泽东专门谈到这次“事件”:“一九四一年边区要老百姓出二十万担公粮,还要运输公盐,负担很重,他们哇哇地叫。那年边区政府开会时打雷,垮塌一声把李县长打死了,有人就说,哎呀,雷公为什么没有把毛泽东打死呢?我调查了一番,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征公粮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兴。那时确实征公粮太多。要不要反省一下研究研究政策呢?要!从1921年共产党产生,到1942年陕甘宁边区开高干会,我们还没有学会搞经济工作。没有学会,要学一下吧!不然雷公要打死人。”。

感言:实事求是,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替群众着想,为人民办事,你必须了解实际情况,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切实解决问题,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问题和困难,但是相同的是,要有为民之心,要有勇气。

历史启示:

(1)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时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是主人,我们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谁不能给人民群众办事,人民群众就会收回谁手中的权力。

(2)一切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保证人民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为标准。牢记"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的深刻道理,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

(3)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与艺术,坚决反对“四风”。

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不竭动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自信、自强、自立的主体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创造精神,是克勤克俭的高尚品德。

第一,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在20世纪30年代,延安所在的陕北地区是中国最贫穷落后的区域之一。这里人民群众长期过着“端上饭碗照影影,睡在炕上望星星,身穿羊皮垒补丁”的艰苦日子。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后,地广人稀、生产落后的边区,实施休养民力政策,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1940年后,陕甘宁边区被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层层封锁围困,连一粒粮、一尺布都不准进入边区,我们的军队面临着没有补给的艰难境地。正是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战胜了困难,赢得了胜利。359旅开发南泥湾,就是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由于战士们起早摸黑地劳动,使得359旅制定了"不得早到、不得晚退"的劳动纪律,正是有了这样的英雄气概,359旅将士"背枪上战场,荷锄斗田庄",在短短的三年中把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1942年底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实效,1943年春节佳县农民李有源创作了《东方红》,称赞毛泽东为“人民的大救星”“我们的带路人”,表明我们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

第二,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崇尚艰苦朴素、勤俭节俭的高尚品德和保持生机勃勃、乐观向上的工作作风。延安时期我们自觉地养成了勤俭办一切事情的高尚品德。边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发薪俸,实行津贴制度,收入不超过普通工人工资的水平,但在工作中却能表现出模范作用。各级政府办公费的财政簿上却从无赤字,在少拿钱多做事,甚至不拿钱也做事的原则下,为抗日的事业及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中共高层生活简洁朴素,成为一种时尚:毛主席穿补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辣椒米饭;彭德怀穿的背心扎实,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眼镜只有一只脚,在耳朵上系根线,把断了的另一个脚系住;客人来了,林彪用“面条宴”来招待…….。正是凭借着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使我们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

第三,延安时期我们保持了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延安的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但物质上的困难并没有使人们颓废萎靡,畏首不前,而是激发了人们的豪情壮志。走进毛主席住过的窑洞,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张旧木床、一条桌案、四壁黄土、一盏油灯。1937年1月中共中央自保安迁到延安,毛主席就在这里,面壁黄土,胸怀天下,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当时在陕北公学总校高级部二队学习的陈辛火回忆:“没有课堂,就在窑洞前的坪地、在树荫下的空地上上课。即使在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的第二天,我们也照常到山坡上坚持上课。没有桌子、凳子,就席地而坐,膝盖就是活动"桌子"。纸张困难,就用淡蓝色的马兰草造的纸写字,有时还用桦树皮写诗。当时图书不多,每月发的一点津贴差不多全买了书。只要新华书店到了新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快就被抢购一空。那时夜间照明条件很差,但是大家为革命如饥似渴地学习,常常围着豆粒大的灯光读到深夜”。

1938年至1941年的四年中,国内外友好人士到边区和延安参观、访问的达7316人,延安物质条件的艰苦与人们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之间的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访问延安,后在《北行漫记》里这样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有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可以说,正是我们党所具有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凝聚了党心和民心,冲破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险阻,写就辉煌灿烂的壮丽篇章。

历史启示:

(1)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要求共产党人具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

(2)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优秀品格和经受考验、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风范的体现。

(3)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政治本色,需要我们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具有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坚强毅力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

5、从严治党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安时期,我们党在陕甘宁局部地区执政和相对和平的环境,使有些党员干部滋生了追求享乐、贪污腐化、脱离群众等不良习气,严重威胁到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1937年10月,延安发生了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遂而枪杀女青年刘茜案件。黄克功,是革命功臣,红军中从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一直干到旅长,在抗大又是第六队的队长,由于谈恋爱,看上了一个小姑娘,起初两人还好好的,后来就不搭理他了,他以为她看上了别人,就拿出枪威胁,女孩越发不正眼瞧他,他头脑一热,就象药家鑫一样,来了个激情杀人,女孩倒地未死,喊救命,他又在她头上补了一枪,情节十分恶劣了。毛主席不因黄克功是战斗功臣,致信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将黄克功处以死刑。1938年8月,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经过试行后于1939年正式公布。仅1938年到1939年两年间,边区司法部门就严格判处180多起贪污腐化案件。其中,有一个典型案件,新建县长家畔税务分局局长肖玉壁贪污3050元,1941年2月,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不因萧玉璧是老革命,红军的战斗英雄,身经百战、战功赫赫、身上留有90多处战伤,依据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判处萧玉璧死刑。充分体现了当时我党从严治党、依法办事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 记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要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精神力量,注意挖掘延安时期从严治党的经验,特别要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经验中汲取力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勇于担当、为官有为。

总之,延安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延安是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升华思想、锤炼党性、增强素质、提升能力的精神家园,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精神风貌。

四、把延安精神贯穿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去

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安精神依然鲜活,成为时代进步的强大动力。今年在全党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延安整风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延安精神、传统教育贯穿始终。

(一)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对党忠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充分展示了当年革命者追求真理、忠诚于党的坚定信仰。今天我们就是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严守党的政治规矩,对党绝对忠诚,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向中央基准看齐。

(二)坚持思想路线,提高能力素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今天我们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上级要求与本单位实际密切结合,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努力练就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凝聚智慧。

(三)牢记党的宗旨,密切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为民情怀,永远值得我们传承。今天我们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刻警惕和防止脱离群众的倾向,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全面掌握真实情况,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如实反映基层意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共同探寻解决办法,当好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弘扬创业精神,促进赶超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延安时期我们党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率领人民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今天我们就是要继续弘扬这种创业精神,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岗位、履行职责,直面问题、敢于担当,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我市司法行政工作赶超发展贡献力量。

(五)严守党的纪律,永葆政治本色。整风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延安整风运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创举,促进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今天我们就是要把整风精神贯穿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各个环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清是非、辨别真伪,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要增强党员意识,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时刻用党纪国法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始终做到依法行政、照章办事,严以律己、做好表率。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坚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切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延安精神。

作为一名政工党员干部,要弘扬延安精神,做“两学一做”先锋,切实在本职工作中强化“五个意识”,努力做到有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能力。

1、强化政治意识。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问题,他的许多讲话把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讲得很透彻很深刻。今天我们弘扬延安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立根固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挺起精神的脊梁。只有这样,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才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和风浪考验,防止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对党忠诚,明辨是非,立场坚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不动摇,不信谣、不传谣,不乱发议论、不心存猜疑,弘扬正气,抵制歪风,自觉维护党组织的荣誉和威信。据凤凰网报道,4月21日,中共浙江省温岭市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温岭发布”推送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给予慕毅飞同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决定”。决定写道:慕毅飞,原温岭市委党校主任科员,20xx年2月退休,身为中共党员,违反政治纪律,多次公开发布、转载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的错误言论,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依据20xx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和20xx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十六条之规定,经市纪委常委会20xx年4月15日研究,决定给予慕毅飞同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所以,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员来说还是纪律的要求,我们要引以为戒。

2、强化宗旨意识。就是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存在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侵害群众权益,以权压人,衙门作风严重,态度“冷、横、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精神不振,状态不佳,回避矛盾,漠视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都是忘记党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增进同老百姓之间的感情,时时处处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标准;进一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恪尽职守,忠诚履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能力和水平,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强化实干意识。就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上求严求实,履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正确处理好唯书、唯上、唯实之间的关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从客观实际出发开展工作,避免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甘为人梯,在默默奉献、忘我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要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深入群众,任劳任怨。

4、强化简朴意识。就是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工作生活中淡泊朴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继承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树立勤俭办事的理念和意识,有过紧日子的思想,牢牢守住艰苦奋斗的关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勤俭朴素为荣,以奢侈挥霍为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始终做到艰苦朴素。要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正规工作圈,净化生活圈,纯洁交友圈,通过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让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5、强化法纪意识。就是大兴清正廉洁之风,遵纪守法,严明规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遵守“四个服从”的组织纪律,遵守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特别是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净化心灵、防微杜渐。工作上坚持权为民所用,按规矩、按制度行使权力,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不任性用权;坚守法纪底线,把公道正派摆在第一位,做到无私无欲,坦荡磊落,坦白做人,干净做事。

以上,是我参加参加全市组工干部赴延安培训学习的一些粗浅体会,不当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xx年5月11日

精神的洗礼 心灵的震撼

——赴大别山学习体会XXX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市直工委的要求,经局党委同意,我与4月18日至22日,参加了在河南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的濮阳市直党务干部培训班。现将有关学习情况汇报如下。汇报的题目是《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撼》。汇报分以下三个部分:

一、基本情况

参加这次培训的共有93人,都是市直单位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由市直工委书记阎化建带队,为期5天,学习时间是3天,来一天走一天共5天。当时去学习的有九个班,学院满员,有的甚至住到外面的宾馆里。学习方式有课堂讲授、现场体验、互动研讨等,先后聆听了《大别山敢于担当的革命传统及其现实启迪》和范朝利将军女儿范西红的报告,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和将帅馆,向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为英雄们致敬默哀,在十三万烈士纪念墙前,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了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长胜街,瞻仰了“红田”惨案遗址,瞻仰了红安县李先念故居、新县王近山将军故居、许世友将军故居等。学习中,我被阎书记指定为学习委员,带头学习,认真听讲,尽心尽力,竭诚服务,不失时机宣传我局的党建创新工作。最后,在结业仪上,我代表全体学员汇报了学习情况,谈了自己的学习感受。唯一遗憾的是,在报名时,按照袁主任的要求,我们把监狱、戒毒一起报上了,原本希望一起参加,后来由于学院的接待能力,没能成行,深表歉意。

二、大别山精神的内涵

中国革命史上有三座名山,从南到北是:井冈山、大别山、太行山。其中井冈山是“星火燎原”的象征;太行山谱写了“八路军是民族脊梁”的颂歌;大别山,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大别山革命历史的起点很早,早在建党初期,大别山区就有党组织的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地之一;大革命时期,大别山是全国农民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围剿;抗战时期,开辟了豫鄂边根据地,牵制了华中日军力量,成为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根本性转折。

大别山,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大别山是红军摇篮,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的根据地,也是刘邓大军战略跃进的落脚地,是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转折地。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党组织和革命武装一直坚持在这里活动,28年红旗不倒。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老区人民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其中36万人英勇牺牲,可谓“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甚至是满门忠烈。大别山是将军故乡,1955年到1964年共和国授衔的少将以上将军中,从大别山走出或在大别山战斗过的达349人之多,其中信阳籍的共和国将军有100多位,新县将军37名,湖北红安县将军60名。

大别山精神的主要内涵就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服务全局、敢于担当。大别山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一样,都是伟大的革命精神,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共同弘扬。历史不能忘记,新的形势和任务更需要我们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以感悟历史、升华境界、锤炼党性。

三、感受

最大的感受就是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撼,有种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感觉。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党组织和革命武装一直坚持在这里活动,28年白色恐怖和艰难岁月中,大别山革命老区始终“红旗不倒”。摘取几个故事:

1.千里跃进大别山。众所周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起点就是我们的台前孙口将军渡。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人以此为中心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正在刘邓大军鏖战鲁西南,捷报连连的时候,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刘邓大军只有迅速直插大别山地区,直逼南京、武汉,才能全面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于是,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29日,毛泽东又亲自起草了一份标有三个“A”字的加急绝密电报:“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个月以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陕北不能支持”。

这个时候,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作战,已经极度疲劳,而且伤亡较重,亟需休整补充。但刘伯承、邓小平看完标有3个“A”字的电报后,简单商量了一下,马上复电中央--完全服从中央决定,半个月后行动。邓小平明白:三个“A”字是当时中央约定的表示最紧急和极秘密的电报等级。实际上根本不到半月,收到电报后的第9天,也就是1947年8月7日的黄昏,刘邓大军的12万人马就在100多里宽的地面上,悄悄的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摆在刘邓大军面前的第一到难关,就是号称“死亡区”的黄泛区,“黄泛区”积水没膝,深处及脐;即使是无水的地方,也尽是些稀烂的胶泥,前脚起,后脚陷,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进军。

最后一道险关就是淮河。8月的淮河正值雨季,水情变化无常,刘邓大军缺少渡船,被阻挡在淮河北岸。此时,敌人追并的先头部队已经和刘邓的后卫部队接上了火,形势再次变的紧急起来,刘伯承借着马灯的光亮,手拿竹竿,亲自探测水深,竟然找到可以徒步过河的地方。刘邓大军刚刚冒险渡过淮河,追兵就赶到了淮河北岸。不料此时河水突然暴涨。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只得望河兴叹。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一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的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二是奠定了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尽管一代伟人邓小平在此之前做过大量的革命工作,但是真正确立其在中国现代史上历史地位的,首推和刘伯承共同率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三是奠定了大别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自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大别山就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名山,目前大别山已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2.“红田”惨案。“红田”惨案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李家河村,这里就是程怀天等300余名革命志士的英勇就义地。1927年12月,黄麻起义后,反动地主清乡团勾结敌军一个营进犯箭厂河地区,疯狂镇压革命群众,血雨腥风笼罩着整个箭厂河地区。所谓“红田”,原来是一块稻田,敌人把这块稻田当作刑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00多人。这些人中,年纪最大的是75岁的普通农民高厚建,最小的是16岁的儿童团员吴狗娃,还有一部分是来不及撤走的伤员。在这里被害的革命烈士程怀天,敌人将其四肢钉在门板上,砍掉了他的手和脚,流尽热血,英勇就义。被害前,他在狱中慷慨地写下了就义诗:投身革命两春秋,遗憾壮志尚未酬。烈士骨头钢铁硬,志在救国救神州。砍头只当风吹帽,甘洒热血绘锦绣。有一位革命群众因为照顾和转移了伤员,敌人剖开了他的腹部,把手榴弹放进肚子里,手榴弹响了,烈士的内脏被炸得挂在树上,在场的人都咬着牙、闭着眼、扭过头,不忍看这悲惨的一幕。共产党员汪心敏被捕后,敌人活活地挖出他的心炒熟,强迫其叔父吃掉。党员毛国兴临刑前高呼“推翻专制,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这些革命烈士,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为祭奠先烈,缅怀亲人,人们把这块被鲜血浸透的稻田称为“红田”、“仇恨田”。“红田”惨案是鄂豫皖革命先烈坚守信念、视死如归、前仆后继革命精神的历史见证。它向人们诉说着大别山革命斗争的残酷,讲述着革命烈士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英雄事迹。

3. 王近山将军故居。王近山是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的原型。他15岁参加红军,20岁即成为红军年轻的团长,打仗特别勇敢,从战士到军长只用了十来年时间,人送外号“疯子战将”。邓小平曾评价王近山:“二野在解放战争中,王近山功劳最大”;毛泽东表扬他智勇双全、能谋善断。王近山善打硬仗、恶仗,多次血洒疆场、死而后生,手残腿瘸还带兵入朝鲜作战。

说一下王近山的感情故事。王近山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医院,“院花”韩岫岩护理,一同住院的陈锡联一看王、韩郎才女貌,为其牵线搭桥,一年后两人结婚。195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并被授予中将军衔。建国后,上层流行跳交谊舞,王近山瘸腿,也喜欢跳舞,韩岫岩不让王近山跳舞,就把自己的亲妹妹,与王近山在家跳舞。韩岫岩的妹妹是大学生,王近山当时也年轻、英武、帅气,两人跳着跳着就跳出了感情。此时,韩岫岩做着海军医院副院长,突然得知亲妹妹竟成了第三者,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韩岫岩一气之下,只好向组织报告。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反映自己的想法,挽救濒临破碎的家庭。

投诉信几经上递,转到刘少奇手里,他派人来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王近山一听妻子把自己的“作风问题”告到党中央,像只被激怒的雄狮,疯劲一来,反向组织打离婚报告,要和韩岫岩离婚。“我王近山好马不吃回头草,离婚我铁定了,你组织爱咋办就咋办!”

老首长闻讯急忙来打招呼,被他顶了回去;老战友苦口婆心劝说,他无动于衷,谁也劝阻不了他。形势一天天对他“不利”了,中央已有要处理他的风声,然而,他还是“撒疯”硬不回头:“不打报告还好说,告到中央就非离婚不可了!”

几天后,中央组织部处分下来:撤销王近山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为副军级,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转地方安排。据说,毛泽东当时气得要枪毙他。王近山从中将降为大校待遇,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公安部副部长降为河南省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副场长,分管园艺,负责上千亩苹果园的种植、养护、销售。在他动身去河南的前夕,他的孩子没有一个跟他去。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的妻妹并没有和他结合,从他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一个人去了新疆,组织上不让她回来!)就在将军准备一个人去河南的时候,曾在他家工作过的姑娘黄慎荣,毅然决定跟着将军去农场,并与其结为夫妇。

许世友当年是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看着王近山从放牛娃一步一步成长,同时,许世友和毛泽东的关系非同寻常。九大召开后,许世友仗义进言:“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能打仗,现在日子很不好过,建议主席过问一下。”王近山的命运终于有了转机。1970年,王近山调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1978年5月,王近山逝世于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任上。在筹备将军的追悼会时,南京军区司令聂凤智感到十分棘手,把难题交给前来参加追悼会的武汉军区副司令员肖永银。肖永银大笔一挥,把悼词上的“副参谋长”中的“副”字去掉,级别由正军改为大区副职。刚刚复出的邓小平获悉后,指示南京军区:“人已死了,不能下命令搞个名堂,就叫顾问吧。”这样一改就成了大军区正职,追悼会的规格自然不同了,抚恤的待遇也不同了。

3.李先念故居。李先念,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当选时为74岁,成为继毛泽东、刘少奇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国家主席. 1935年,毛泽东在懋功第一次见李先念(当时是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道:“名不虚传,果真英雄少年!”从木工到国家主席,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人交替与变更的李先念,是中共高层为数不多的“三朝元老”之一。在建国后历次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李先念虽受冲击但未离开领导岗位,这也和毛泽东或微妙或直接的保护不无关系。黄安(今红安)县人。9岁进私塾,12岁学木工,1929年投身革命, 1936年10月,他率部西渡黄河,血战河西走廊。西路军失败后,他率余部翻越祁连山,穿过戈壁滩,历尽艰辛,到达新疆。 “文革”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协助周恩来主持经济工作。1975年邓小平出来工作时,他是邓小平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在邓小平再次受到打击后他也被迫退出了政府工作。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李先念是主要的决策者之一,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1983年任国家主席,1988年至1992年任全国政协主席。建国后连续5届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先念,是中共党内为数不多的在数次政治风浪中一直保持高位的领导人之一。

粉碎“四人帮”时,李先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李先念和陈锡联一起为毛泽东守灵时,李先念去洗手间,陈锡联随后也跟着去了,悄悄对李先念说,那几个人可能要动手,要当心。看到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陈锡联有此态度,李先念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决定尽快通知叶剑英。

为了防止有人监视,李先念对工作人员说,心情不好,要去香山植物园散心。车子快到植物园时,他突然对司机和警卫说,去西山叶帅处。到了门口,他才叫警卫人员打电话,说要见面。

叶剑英打开收音机,以防有人窃听。

由于叶剑英年纪大耳有些背,又加上收音机干扰,李先念说话他听不清楚。两人随之商议,用笔写,然后烧掉。

李先念在纸上写了“这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时,叶剑英写下了“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李先念写了“请你考虑时机和方式”,叶剑英点头表示同意。

值得一提的是,叶剑英这时特别写了陈锡联的名字,打了一个问号。李先念随之写道:“完全可靠” 。

李先念从叶剑英处回来,当天就把同叶剑英谈话的大致情况报告给了华国锋,并告诉华国锋说。由于李先念在当时政治格局里的特殊地位,因而他成为华国锋探知叶剑英的态度、进而争取到叶帅支持的一个重要桥梁。

4.许世友故居。活着尽忠,死后尽孝。许世友将军,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他出身贫苦农家,曾在少林寺当和尚。许世友幼年丧父,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参军以后,几十年戎马倥偬,为国尽忠,顾不上对母亲尽孝,他内心常存歉疚之情。1952年,他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请假探家一次,见了母亲,长跪不起,众人百般劝慰才把他扶起来。1959年,他为看地形又一次路过家门,见 74岁的老母亲还在打柴、喂猪,不禁泪流满面。母亲病危时,他因公务缠身,未及赶回去给老人送终,引为终生憾事。当时他发下誓愿:自己死后,一定来为母亲守坟。对许世友还乡土葬一事,邓小平的批示是: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中顾委副主任王震受邓小平委托来到南京军区,郑重地传达了邓小平的意见。他说:“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7个特殊高度概括。将军去逝前后,曾发生了几件谜一般的事件:刚挖好的墓穴起了一道霞光;遗体告别仪式的同时,突然下起大雨;魂归大别山时,鸡不鸣狗不叫等。这些事件给将军的土葬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许世友让大儿子许光代为尽孝,许光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批拥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海舰队,许世友让大儿子许光代为尽孝,并给地方写信,对许光十年不能提拨,十五年不涨工资。年轻的舰艇长回到家乡,一边作为新县人武部的普通参谋为地方工作,一边全心全意照顾奶奶,在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退休,许光的两个儿子当兵后回到家乡,至今是县里的普通职员。

另外,在情景剧表演教学中,大别山干部学院的教职工们编排的情景剧《红色大别山》,以舞台剧的形式再现了吴焕先闹革命、周大娘用唯一的儿子救王树声、刘名榜坚持大别山游击斗争等历史故事,展现大别山革命历史,讴歌了大别山人民坚守信念,为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而前赴后继、牺牲奋斗的革命精神,让学员多角度、全方位的感受大别山厚重的革命历史和风土人情。吴焕先同志是新县本地人,曾任红二十五军政委,中共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被誉为红二十五军的“军魂”。在学习中,我了解到,吴焕先为了不影响部队打仗,坚持不让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随军。最终,母亲饿死于家中,而怀有身孕的妻子,也饿死在讨饭的途中。吴焕先明白,如果因为个人原因而拖累了整个部队,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家庭失去父母,有更多的双亲失去孩子。这种大无私的精神,只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小小缩影,相同的故事在当年每天都在发生着。

周大娘用自己儿子的生命救了王树声。大儿子王政道是在王树生逃走的第二天被敌人处决的,并把他的头挂在一棵大柳树上示众;二儿子是跟王树声参加黄麻起义时牺牲的;三儿子是在长征路上被张国焘杀死的。最后只剩下一个孤寡老人。当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王树声后来找到周大娘,颐养天年。

红色故事会《爸爸的故事》,由开国中将范朝利的女儿,济南军区总医院普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范西红讲述其父亲“反对向组织伸手、反对占公家便宜、反对搞特权”,从严要求自己,对亲属子女言传身教的感人故事。

学习虽然短暂,但留下的记忆却是永远的,给心灵的震撼是强烈的。我们深刻领悟到了大别山革命先烈信念坚定、对党忠诚、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的大别山精神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这次培训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对心灵产生的强烈震感影响也是巨大的,不仅锤炼了我的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更使我明确了人生目标。我们应当铭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弘扬传承大别山精神!与我而言,就是铭记历史,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谢谢大家!敬请批评!

第3篇: 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不忘初心才能不负新时代

城岗小学党支部 李授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城岗小学党支部的李授益,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讲述红色故事,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初心才能不负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鲜明宣誓,号召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久奋斗。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自改革开放以来,正以和平、稳定、快速地发展趋势走向世界。走向光明的未来,我们国家能有这样的发展势头,我们得归功于革命先烈们、民族英雄们,是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统一,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

所以,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这么一些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熊熊烈火也吞噬不了坚贞意志的邱少云;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更不要忘了共产党的先驱人物——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

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于是,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他和陈独秀等13人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不幸被军阀张作霖逮捕了,关在拘留所里。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妄图逼他供出党的机密。但是,李大钊坚贞不屈。敌人对他施用了种种酷刑,并用竹签扎他的十指。十指连心啊,剧烈的疼痛折磨着他,手指骨都碎裂了。酷刑折磨得他死去活来,敌人却没有得到一点东西,只得把他押回牢房。
  1927年4月28日,敌人用绞刑杀害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同志。李大钊同志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缓步登上刑台,宁死不屈,感动多少中华儿女!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让我们看到:李大钊先生在抓捕前、法庭上、被害中所表现出来的镇定、顽强不屈、以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是多么地令人敬佩和感动!他是为国家、为民族、为共产党事业而壮烈牺牲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伟大的民族英雄李大钊同志,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即使被敌人严刑逼供,也要保守党的秘密。他用牺牲自我的民族精神来指明共产党的革命方向和革命道路。因为他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共产党一定会统一天下,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

同志们,现如今,我们虽然处在和平与稳定的年代,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国家还没有完全富强,人民还没有完全富裕。西方列强对我们仍然虎视眈眈,尤其是美国近期挑起的贸易战,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习和继承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和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时刻牢记自己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一刻也不要忘记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4篇: 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一班的苏国良,我今天讲的故事是《董存瑞炸碉堡》!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着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此刻隆化还没有解放,怎样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

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样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务必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那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教室,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讲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那就是《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
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

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
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着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
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可以把他的精神运用于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
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而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更应该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