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作品后记的审美思想

摘 要:本文以后记的文体特点和贾平凹作品后记的整体概况为出发点,来分析研究贾平凹作品的创作动机及其审美思想。贾平凹作品后记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对底层生命生存境遇的高度关注、惨痛历史文化的深度反思、现代生态环保处境的深刻忧患等方面的审美内涵,外在形式上具有洒脱自然的文风、朴实厚重的语言魅力、率性而为的结构驾驭等审美特征,而这些内涵和特征构成了贾平凹作品后记的审美世界。

关键词:贾平凹 作品 后记 审美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最勤奋最高产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独特深邃的思想内涵、文白兼具的语言魅力、多变诡异的创作视角在中国当代文坛成耀眼风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下简称作品)成为文坛和评论界高度关注的研究对象,难以计数的学术课题和研究论文以贾平凹其人其文的审美思想为切入点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阐释作家的审美世界,“贾平凹”现象在当代文坛几十年自成风流。但少有研究者对贾平凹作品后记进行关注和研究。人们可能认为作品才是大餐,后记只不过是正餐后的“茶余”。其实,后记古已有之,后记更是长篇小说创作的生命之声。从后记不仅可以看出作家创作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个性追求及宣泄的灵魂之音,还可以管窥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

一、后记在贾平凹作品中的地位

1.后记记何

后记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文体,它主要适用于写作完稿、图书编就之后,便于让读者了解该书的编撰目的、成书过程、内容概要、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作家遭遇、写作经历、创作心声而写的文字。古人认为后记即为“按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后记一般都是抒怀写意的有感而发的性情文字,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几乎与散文无异,文人雅士、故交知己,为了互相酬和,批评欣赏,有意而作。

2.贾平凹作品后记概观

贾平凹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表《商州》一直到这个世纪初完成的《酱豆》,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共创作完成十八部长篇小说。这种创作容量在中国文坛都是奇迹,在世界文坛也少有。我们不得不叹服作家超群绝伦的文学才华和极度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在这十八部作品中,其中十五部写有后记。这十五部从现在到过去依次是《酱豆》《暂坐》《极花》《老生》《带灯》《古炉》《高兴》《秦腔》《病相报告》《怀念狼》《高老莊》《土门》《白夜》《废都》《妊娠》。十五篇后记,近二十万字,文字至真至诚,内容至繁至丰,但经过剖析研究,可以归纳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该作品创作缘起及过程的含蓄暗示。《废都》是给作家带来巨大争议和声誉的作品,作家在该作品后记中这样写:“一晃,我在城里已经住罢了二十年,但还未写出过一部关于城的小说。”很明显,这创作缘起由此而生。开始创作时,烦恼揪心的事不断发生,后来又加上作者疾病缠身生病住院,为了逃避纷扰烦乱的亲朋打扰,作者带了纸笔到了铜川耀州区一个水库旁边的小房间完成了《废都》的初稿。作者也自称这是一部安妥自己灵魂的书。《白夜》对于四川目连戏的含蓄引用,《土门》对于西安一个名叫土门的地方的引用等都是阐释了该作品的创作缘起。还有为了给故乡树碑立传而创作的《秦腔》,以及为了忘却的纪念——“文化大革命”而创作的《古炉》等都能够在该作品的后记中清晰地找到他的创作动机。其二,后记也鲜明地体现了作家本人对自己的反思和超越及其他。贾平凹创作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农村题材,为超越过去,他创作了城市题材《废都》。因深感中年危机而创作的《高老庄》,体现了由原来的华丽优美向苍凉粗犷的转变,也凸显出作家对文字之外的精神追求和超越。还有在《怀念狼》中体现出来的作家创作的虚实观:以实写虚。贾平凹作品的后记繁丰复杂,虚实相融,每一篇都不是可以用单极思维去思考和欣赏,而且各有侧重并与众不同。总体上来看,贾平凹作品的后记是非常值得耐读和玩味的上等文学佳作。

3.后记在贾平凹作品中的地位

贾平凹所有长篇小说都有“一餐不少”的后记,这些后记也成为其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后记文字灵动,感情至诚,真切感人地凸显了作家创作这部作品的社会背景、时代深思、创作动机、原型来源、创作过程、篇章结构及审美思考。研读这些后记,不仅有助于深刻全面地理解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有助于深刻阐释贾平凹整体创作的审美追求和创作风格。后记是正文的延续,并与正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自有其审美价值和写作目的。故而后记是深入贾平凹作品审美世界的一面窗口、一把钥匙,是研究贾平凹其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贾平凹作品后记的审美内涵

贾平凹是一位对现实生活非常敏感并热衷于深度思考的作家,他在每部作品完成之后,都要在后记中倾诉对人生、社会、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感悟和思考。这些后记都可以看作是对作品生命本身的一种延续和超越,是对社会众生、人间百态、生命遭遇、情感体验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自我总结。贾平凹作品取材于社会最底层的普罗众生以及他们鸡零狗碎中体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挣扎和纠结痛苦。贾平凹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社会最底层众生的现实思考和生命追问。一般小说创作都要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向读者含蓄隐射作家的创作动机、生命体验与岁月感悟,这个过程相对曲折漫长,而且不被读者随意猜测妄断误读,才能达到作家创作的初衷,真正进入作家创作的审美世界。与这种曲折隐晦的含蓄表达相比,对于贾平凹的作品,其后记直接体现了他的审美内涵与审美世界,创作个性和审美追求最直观的体现在他的作品后记中。在贾平凹作品的后记中,或隐或显地向读者表达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和审美追求,清晰真切地向读者表达了创作这部作品的写作初衷和成书过程以及相关审美思考。贾平凹作品后记还凸显了底层社会命运、人生本真价值、人性善恶抉择等审美内涵,笔者主要从贾平凹作品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生存境遇的高度关注,对惨痛历史的深度反思,对现代生态环保处境的深度忧患等方面来分析作家作品后记的审美内涵。

1.对生命生存境遇的高度关注

生命境遇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外延非常广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个体在纷繁复杂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中的遭遇和感受,也包含了对自我和他人生存现状以及未來命运的忧患和追问。贾平凹是一位富有深刻良知的高度关注现实和生存境遇的作家。在《怀念狼》后记中,他关注的是当今社会动物的生存境遇。在《高兴》后记中,他关注的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社会最底层穷苦百姓捡破烂农民的酸甜苦辣悲欣交集的生存境遇。在《极花》后记中,他关注的是偏僻农村被拐卖的可怜女人无助无奈生活的悲惨遭遇。在《高老庄》后记中他曾说:“我的情结始终在现当代。我的出身和我生存的环境决定了我的平民地位和写作的民间视角,关怀和忧患时下的中国是我的天职。”贾平凹的出生及成长境遇决定了他创作的平民视角和自然视角。作家出生于陕西商洛的棣华村,在他很小的时候,作为小学教师的父亲就被开除公职,自己也沦为“可教子女”。母亲是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经常在农村任劳任怨辛辛苦苦干农活挣工分。作者在很小的时候就饱受白眼歧视,看透社会世态炎凉。海明威曾说过一个作家不幸的童年是一个人成为作家的最好条件。农民出身的贾平凹深谙农民生存生活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作家非常熟悉和擅长写作自己出生成长的土地——商州。当然,贾平凹关注的不仅是给他创作生命的商州土地,而是整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艰辛生存的劳苦百姓。作家以巨大的热情、真诚和耐心乃至生命关注着社会底层的这一特殊的卑微群体,书写着他们充满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人生百态。

需要指出的是,贾平凹创作对社会卑微群体的关注并非仅仅是虚构想象天马行空般的艺术创造,而是身体力行切身切地去体验、感受、思考和追问。在《高兴》后记中,我们知道作家创作的原型就是自己的乡党——以捡破烂为生的刘书祯。为了写作这部小说,作者亲自深入西安大街小巷的捡破烂群体,观察体验感受他们的颠沛流离恓惶度日的务工生活,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和生存现状。作家还多次和好友一起前往这一特殊群体全面深入体验思考他们的谋生之道和打工经历,作家甚至靠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帮助一个捡破烂的要回了交警大队查扣的架子车。正是这种放下身段与这一群体的近距离接触,才使得作家搜集了大量鲜活生动的充满生命质感的原始素材,才得以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当代社会进城务工人员卑微辛酸的生存境遇和生命状态。

2.对故乡既往的美好依恋和故乡命运的忧患哀伤

贾平凹是典型的乡土作家,尽管他在故乡陕南棣华村只生活了十九年,但是他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历久弥深。他经常说自己在城里生活了三四十年,在城里上学、工作、读书、写作,但他的情感和情绪的根深深扎根于故乡那片古老美好的土地。长篇小说《秦腔》后记是最能体现作家故乡情结的至美文字,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故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民情风俗、逸闻轶事,以及自己从小到大在那里成长留下的充满美好回忆和辛酸往事的苦乐年华。作者在这里学会了识文断字启蒙了思想,一直到十九岁离开故乡去西安上学读书。这段文字的质朴委婉、温馨古雅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的深挚美好、韵味悠长有同出一辙扣人心弦的感人力量。

作者在西安城里工作和创作的几十年,总要定期不定期地回故乡看看,但是发现故乡已不是过去的那个故乡了,充满了深深的失落、忧患和哀伤。土地承包了,粮食够吃了,田间地头放着旱烟袋和收音机,收音机里震天吼的是秦腔。那是乡亲们最快活的时光。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城镇化的滚滚浪潮,故乡的衰败和农村命运的岌危深深震撼着作者的心。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无比哀伤。作者写道:“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牌子。当我雄心勃勃在2003年的春天动笔之前,我奠祭了棣花街上近十年二十年的亡人,也为棣花街上未亡的人把一杯酒洒在地上,从此我书房当庭摆放的那一个巨大的汉罐里,日日燃香,香烟袅袅,如一根线端端冲上屋顶。我的写作充满了矛盾和痛苦。”“现在我为故乡写这本书,却是为了忘却的回忆。”纵观作者十几本长篇小说,作品深处的思想场域都充满了对故乡的寄托和瞭望。作者的创作始终没有离开那个叫做棣华街的故乡,那里有着作者悲欣交集的苦乐年华,有着作者远去的不堪回首的故乡,那片魂牵梦萦的故土一直在远方召唤他,让他为了忘却的记忆写出一部部痛彻肺腑的乡土作品。

3.对现代生态环保处境的深深忧患

现代生态环保观念是一个超越传统理念的完美与和谐,而进入诗意栖居的思想观念。它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审美理想。这种生态环保观念的产生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当然也与文学观念的演变与助推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当代不少作家很早就开始关注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保恶化的社会现状,他们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对这种趋势表示了深深的担忧。当代著名女作家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展现的鄂温克人为了回望乡土和诗意栖居的生活和迁徙,展现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现代诗意栖居与古老传统部落之间的纠结冲突,寄寓了作者祈愿生态美好、生活安定、和谐发展的理想愿望。此外还有老湖的《老家植物志》、满都麦的《人与狼》、姜戎的《狼图腾》等。作为一个对当代社会现状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杰出作家,贾平凹也深刻地认识到在现代城市文明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现代文明给我们栖居的乡土家园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深深伤害。在《怀念狼》中,表面叙写的是一个想保护狼却结果灭绝狼的奇幻怪诞的传奇故事,小说的内里却表达的是人类的家园将何去何从,人类的精神寄托将走向何方的哲学命题。后记《六棵树》一文是最能体现贾平凹乡土情结和生态反思的后记作品。作家对故乡那四十棵树因修路而不断移栽砍伐死去感到痛惜,人类为了无休止地索取物质利益,而不断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路修通了,树却死了。贾平凹通过写树,暗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宿命。村里的秃子吊死在皂角树上,痒痒树移栽到城里死了,永娃也离开了这个世界。随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乡人失去了归宿。《六棵树》缅怀故乡曾经存在的乡土图腾和美好记忆。它向我们暗示人类如果不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和行动,来制止这种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在不远的将来将承担咎由自取的后果。

三、贾平凹作品后记的审美特征

后记属于散文的范畴,但与散文不同的是,后记与小说正文血肉贯通不可分割,而散文总是独立成篇,二者审美内涵和特征却是高度的一致。贾平凹是文坛公认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以语言朴素自然思想内敛隽永且质优量大蜚声文坛。散文是语言艺术的精品,散文是最能体现作家语言功力的艺术样式。作为散文范畴的后记,既能体现作家内在的创作个性和思想内涵,又能展露作家外在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特征。研究贾平凹作品的后记,对于深入玩味品鉴作家的整体创作风貌和审美特征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1.洒脱自然的文风

贾平凹将作品后记是当散文来写的,所以后记延续了作家散文一贯的洒脱文风。贾平凹的散文是典型的大散文,具有形式不受限制不拘一格,形散情真挥洒自如的特征,鲜明体现了作家倡导的散文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阔大、题材要开阔的大散文观。贾平凹的后记作品,不受小说正文的谋局布篇和思想内容的相关限制,所写内容、所吐露的情感甚至字数多少、篇幅长短随性而为,完全因作家的性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所指而定。《高兴》的后记有两篇,上万字,是十几篇后记里面最长的。《秦腔》的后记尽管只有一篇,但是也有九千多字。《土门》的后记较短。字数篇幅只是外在,完全率意随性。《高兴》后记一写作者与刘高兴的前程往事,后记二写故乡的渐漸死去的六棵树。《秦腔》后记洋洋洒洒写自己的故乡棣华街的风土人情、逸闻趣事。《极花》后记写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妇女被拐卖的真实事件。显然作家的后记写作内容丰富多样,没有统一规范,形式也丰富多样富于变化。就语言而言,在笔者看来,贾平凹的文学语言是当代作家里面最具内涵和神韵的,即便放到整个文学史,作家的语言也是为数不多的极具审美价值的天才语言。贾平凹的文学语言文白夹杂、自然朴素、内涵丰富、个性独特、伸缩自如,甚至明显带有灵动含蓄朴素诙谐的陕西方言特点。这种语言极具汉文化的神韵和美感。在后记写作中,作家延续了这种语言风格,伴同丰富真实的故乡经历和至真至诚的故乡情结以及随意随性洒脱自然的创作灵感,使得这些后记作品成为作家文学创作中不可多得的文学臻品,让人玩味不绝,不厌百回读。有些时候,笔者甚至认为贾平凹的后记作品是当代作家作品里面写的最朴素最真诚最灵动最感人最值得玩味的散文佳作。

2.朴实厚重的语言魅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个作家成熟的重要标志。初学写作的时候,总是追求语言华丽的辞藻、多样的修辞、优美的文风,当写作越来越成熟老练的时候就总是向朴素自然靠近。贾平凹早年的写作明显流露出向沈从文、孙犁等作家有意模仿的痕迹,显得清丽淡雅优美雅致,到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增长和写作体验的不断加深,写作语言越来越直白朴素,甚至日臻口语化。从作家作品的十几篇后记来看,语言表意精准贴切,朴实流畅,日臻化境。作家的语言才华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是极为善变灵活灵动使用文学语言的天才作家,是典型的自然之子。《秦腔》的后记,作者首先以开阔的胸怀介绍故乡在陕南的地理位置,然后如数家珍地介绍这里的人文历史和逸闻趣事,崎岖悠长的官路,络绎不绝的骡马帮,代代相传的闯王拳法,还有姓李的老头、生活中街的冬生……最后意犹未尽备感伤怀地回到现实深感故乡凋敝远去,流露出深深的伤感和无奈。在悠悠的叙写中,朴实流畅的字里行间渗入浓浓伤感的故乡记忆和情节,显得自然真挚,忧伤感人,整个文风毫无虚饰做作卖弄之感。真正具有大师气度的作家,在历经漫长的精神流浪和苦苦追寻自己风格语言的节奏和感觉找到自己的审美世界后,总是道法自然返璞归真,成为真正的自然之子。走进文学长河,几乎鲜有以华丽奢靡的语言作品永存千古的。贾平凹不止一次地认为好的语言与作家自己的个性气质相关,不在于花里胡哨的修辞修饰,而是能够准确贴切简单朴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调,这样的语言是最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是寄托作家思想内涵情感经历的载体,返璞归真是它的最终归宿。此外,贾平凹还在作品正文及其后记中恰当贴切地使用了一些方言俗语本地土话,更凸显出作家文学语言朴实自然的地域特色。

3.率性而为的结构驾驭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一直追求那种清风明月浑然天成道法自然的审美效果,作者也多次强调要拆掉那种有意为之的文学结构,让写作回归现实生活本身。但稍加注意不难发现作家的文学结构很多时候还是有意而为之的,只不过比其他作家作品显得巧妙自然不露痕迹。譬如作家的很多小说都是以小人物生活情景化来开头或结尾。《秦腔》开篇第一句话“要我说,我最喜欢的女人还是白雪”,自然引出清风街疯子引生喜欢美女白雪的生活情景,当然这样也是一个巧妙的悬念。《古炉》开篇第一句话“狗尿苔怎么也不明白,他只是爬上柜盖要去墙上闻气味,木橛子上的油瓶竟然掉了”,以一个极为常见的生活细节引领读者进入了那个遥远时代的古炉村以及村民们的鸡零狗碎的生活现状。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开篇平淡自然,情节推进也迟缓延宕,但是结尾大多以主人公出乎意料的结局或大型武斗后的寥落收场。《废都》的结尾是庄之蝶精神坍塌流浪街头不知所终,《秦腔》的结尾是夏风死去白雪难产离婚,《古炉》的结尾是红大刀与榔头对的大打出手,《高老庄》的结尾是高老庄人和地板厂职工之间的打斗,还有《极花》的结尾中派出所前往偏僻山村解救被拐卖妇女时与当地村民的撕拉硬扯互有打斗等等。但贾平凹作品的后记与这些长篇小说的正文或结尾相比,完全是随意随性的自然之作,尽管都有着明显化的线性叙事的痕迹,但绝无明显的有意而为之的程式化模式化的生拉硬扯的矫揉造作之感,体现出浑然天成的驾驭结构的大家风范。

后记写作明显带有个人化私密写作的特点和风格,后记都是以第一人称写作家的生活境遇、成长经历、生命感悟、岁月浪花、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家长里短,不一而足,或悲或喜,或长或短,或歌或哭,或虚或实,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全凭意趣兴致,没有定法限制,结构上如行云流水,随意自然,清风明月,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浑然天成。《秦腔》后记写的是故乡棣华街的地理风貌、民俗风情、历史逸闻、民间趣事,以及作者在这里生活了十九年的辛酸往事和所思所感,从过去到现在,从死者到生者,从老人到年轻人,从出生到离开,字里行间止不住的哀伤幽怨感叹熟人亲朋的一个个离去,村子的一天天凋敝破败,故乡在记忆中也一天天消逝。洋洋洒洒挥洒自如的语言文字和行文结构完全随作者的意趣情绪灵活多变蜿蜒向前。《高兴》的后记,纯粹用口语化和日常化的叙述,向读者交代三年前和“刘高兴”的初次见面到作者和朋友一起去见西安城里捡破烂的刘高兴,这篇后记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修辞修饰,结构上也没有任何处心积虑的设计和安排,但是读起来酣畅淋漓,非常舒服。《高兴》的第二篇后记《六棵树》内容与小说故事正文没有任何的关联,但都寄托了故乡人正在老去,故乡土地上的万物正在寥落,对故乡的情结日益沉重,在主题上是异曲同工妙指一处。贾平凹作品的后记结构率性而为灵活多变突破了传统后记的写作规则和定势,以流血流泪的灵魂文字书写自己的生命经历岁月感悟和宇宙苍生,在冥冥之中与读者心灵相通真情相融,这应该算是对后记文体的一种创新和超越吧。

四、结语

贾平凹是赤诚之子、自然之子、平民之子,贾平凹作品后记在立足乡土家园的生命众生、历史悲歌和时代咏叹的同时,以社会最底层的平民视角,朴实自然地传达着自己的生命遭遇和岁月感悟,并以不断超越自己的决心和魄力,以探索创新的思维向文学创作的审美世界大胆尝试且不断超越,并让自己的文学创作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厚重且深邃的审美内涵和特征。后记是走进贾平凹作品审美世界的一面窗户一把钥匙,它是读者和作者心灵相契的文字和声音,也是研究贾平凹其人其文最原始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贾平凹的作品后记也深深凝聚着对生他養他的土地和人民的深情和大爱,作家也深切地关注着中国现实和不同时代人民的命运以及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中西融合协同发展是民族文学发展的必然,创作出立足中国本土民族特色并具有世界视野的文学作品是每一个中国作家面对的文学挑战和理想追求。要实现这样的宏愿,笔者认为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就要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中华文化的魂魄和神韵,作品的审美境界要有世界的气度和容量,坚持中华文化的品相,写出中国的味道和气派。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充分肯定贾平凹作品后记丰富深厚的审美思想的同时,当然清楚地知道奠定贾平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的是他的一部部极具分量和时代感的长篇小说。后记只是这些小说作品的延续和补充。长篇小说是真正考量一个作家气度、容量、耐力、决心、才情、语言、思想、经验、创新、超越的大工程。贾平凹在其十八部长篇小说创作中,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和超越,以中国古老传统的表达方式及思维与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技巧交相融合,使得贾平凹在现当代作家中成为最叛逆最独特最高产最成功最受世人瞩目的作家。后记与正文互相映衬,后记也是正文审美思想的完善和暗示。我们在研究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审美思想的同时,也可以在后记中丰富和完善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后记的存在,使得小说本身显得更为完整和丰厚,也更有利于读者完整深刻地去了解贾平凹作品的审美世界。

毁誉参半、颇具争议的贾平凹作品的审美世界,当然不是完美至善的,至于他在文学史上最终会有什么样的地位,历史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马涵一.贾平凹长篇小说序跋研究[D].渤海大学, 2013:6.

[2] 贾平凹.废都[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0:429.

[3] 贾平凹. 怀念狼[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0:198.

[4] 贾平凹. 高老庄[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0:317.

[5] 刘同兵. 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生命意识[D]. 山东大学,2008:1.

[6] 贾平凹.带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361.

[7] 贾平凹.秦腔[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0:001.

[8] 贾平凹. 古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3.

作 者:
安学珍,铜仁职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文学创作论等。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后记作品贾平凹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后记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8期)2017-10-30月迹快乐作文·低年级(2017年9期)2017-10-11浅谈舞蹈作品中舞蹈技巧的合理应用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4期)2017-05-25愤怒出诗人青年文学家(2017年8期)2017-03-31女人并非“作品”幸福·婚姻版(2016年8期)2016-08-20种子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4期)2016-08-11多年之后会不会变成一堆废纸文学自由谈(2013年4期)2013-09-09有关老师的好句好段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9期)2009-10-29

推荐访问:后记 审美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