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汲取教育评价智慧

【摘要】文章通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所蕴含的真知灼见进行剖析与创新,提出了“教学做评育合一”“活动即评价”等新观点,努力促使高中教育推进“教学做评育一体化”的实施,确立、贯彻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加强、完善教育评价及考试管理机制的建设,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评育;活动即评价

作者简介:施立平(1969.10-),男,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四级主任科员,中教传媒智库观察员。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大理论基石,也是构筑其思想体系的“拱肩石”,包含诸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微言大义的科学论断。

陶行知认为,所谓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强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丰富的教育评价智慧蕴含于生活教育理论之中,值得汲取、悟透、发明,也充分体现了该理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一、“教学做合一”拓展为“教学做评合一”“教学做评育合一”

(一)“教学做合一”拓展为“教学做评合 一”

陶行知从生活教育方法论视角大力倡导“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这是符合实践观点的。他具体解释“教学做合一”为“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他还明确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当前,虽然教育评价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评价研究也成为显学,但仍有必要将教育评价与“教学做”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发现教育评价仍然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完全可将“教学做合一”命题拓展为“教学做评合一”。主张:教学做评是一件事,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即实际生活,教学做评应当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教法、学法、做法、评法也应当是合一的,并在做之上开展教学评,即“做上学、做上教、做上评”;评的法子与教的法子一样都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评的合一是时间、空间、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合一,教学做评要打成一片,浑然一体。“教学做评合一”是符合实践观点的,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在逻辑上也是自恰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上学”,并“以学定教”“以学定评”,坚持“做上评”,使评能寓于生活之中,评中有实做,评能面向未来的做。相应地,要防范以下现象:以评定教,以教定学;以教定评,评中缺学;学评分离,教评分家;评中无做,远离生活;以评代教,以评“逼”学;等等。在开展教育评价工作时,要遵循教育规律,理顺实际生活、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育评价的关系,密切教学做评的有机联系,破除“应试教育”的桎梏,根除“五唯”的顽瘴痼疾。

当前,高考改革强调要与高中课程改革携手同行,系统推进高中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改革和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实现“学、教、考、招”有机衔接。这是符合“教学做评合一”原理的。

(二)进而拓展为“教学做评育合一”

考察教与育的关系,我们强调教书育人,注重教与育之间紧密有机的联系,在工作中讲究教中有育、教寓于育、育时善教,确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将这一教书育人观与“教学做评合一”加以综合,自然能推导出“教学做评育合一”的教育命题。

1.据“教学做评育合一”教育命题,在教育工作中唯有倡导、落实“教学做评育一”的体化实施,方能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向,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在实现“教学做评育一体化”之时,在具体的顺序上,会呈现为一个个教育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基于“教学做评育的一体化”的要求,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也好,进行考试、评价改革也好,均要注重改革的衔接性,确保相应政策的协调性,增强工作的协同性。

比如在深化高中阶段教育评价改革时,应想到教育评价本身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其质量优劣是受教育准备、实施诸环节的工作质量影响的。因此,在推进高中阶段教育评价改革时,应梳理教育准备、教育实施、教育评价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找出教育评价改革更多的发力点,切实增强改革的衔接性。

2.“教学做评育合一”教育命题,为深化德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路径,为破解学生综合素质评的价难题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具体地,教学做评育也是一件事,育在做(即实际社会生活)上育,评在做上评,理想的实际社会生活怎样开展,育就怎样进行;育怎样进行,评就怎样进行;评的法子要根据育的法子,育的法子要根据推进实际社会生活进步的法子。

二、新命题——活动即评价

教学做评是“活动”,是“生活”,是以“做”为中心,即以实践为中心,从中可以发现,教育评价是应在实践活动中自然地发生着,由此推演出新命题——活动即评价。“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一个活动对己对人的价值判断而言是评。“活动即评价”强调不做无评,不能引导人做的评价是假评价。这为教育评价找到了源头,在学理上也是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相通的。

如将评价看作一种活动,即认为“评价即活动”,虽在认识上有所进步,但仍存在着倒因为果的错觉,仍属片面的认识,容易将教育教学评价安排为孤立的活动。只有将“评价即活动”翻“半个筋斗”,形成“活动即评价”,并予以倡导、实践,才能科学有序地组织开展教育教学评价。

活动即评价,要求我们应将评价融于生活中,寓于活动内,不能将评价与活动分离,不应仅仅为了评价而开展评价。一方面意味着教育教学活动中,评价是同时发生的,是需要有机地予以实施的,不能孤立地围绕教育评价设计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毋庸置疑,立德樹人的教育活动就是立德树人的教育评价,“五育”一体化推进的教育活动就是“五育”并举的教育评价,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活动即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评价。另一方面意味着要开展好评价工作,应从科学地、有艺术性地组织活动着手,譬如要开展衡量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就需要在组织创造性活动中进行,毕竟好的活动就是好的评价。具体地,要开展好评价工作,我们需要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上发力——组织开展全面、多元、开放的活动,启动和谐、健康的活动,实施以人为本、发展性的活动,落实民主、合作的活动——促成相应好评价的发生。

2019年8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要将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中的问题情境作为高考的重要考查载体,选择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的组成部分。这是在高考评价中对“活动即评价”的遵循。

三、自我评价应“长”“短”结合

评要在“做”上评,而“‘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1)行动;(2)思想;(3)新价值之产生。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由此,“劳力上劳心”的过程及结果,是“劳力上劳心”者自己最需要去了解的,也最有条件去了解的。无疑,自我评价在教育评价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人评价无法替代的。

同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指“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是长过程与短过程的有机统一。相应地,自我评价要“长”“短”结合,即自我评价在时间维度上,应将长时间尺度(如一年数载)的评价与短时间尺度(一日、一周、一月等)的评价结合起来。

陶行知重视长时间尺度的自我评价。1925年底,陶行知在南开学校演讲时,提出要“学做一个整个的人”,“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包括“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职业”,并让听众想“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此处的评价标准涵盖身体、思想、职业三方面,让听众判断自己是不是“整个的人”,这是面向未来的自我评价,要在当下启动,通过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是长时间尺度评价。这种评价,蕴涵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哲理,可让学生遇到逆境时学会从长计议,及时调整心态,增强抗挫折能力,做到坚毅不气馁,勇闯难关,增加发展韧性,提高处世处事本领。

陶行知也非常重视短时间尺度的自我评价。1942年7月20日,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演讲时,倡导“每天四问”,具体是:“提倡同学每天要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就是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这是一种短时间尺度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引导学生用功于平时,用心于当下,激励自己不虚掷光阴,不懈怠,每天过得充实,进而使自己每天都有获得感、进步感和幸福感。

自我评价要善于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例如对于刚踏进高中校门的学生,可将高考当作一个长时间尺度评价,但要特别重视短时间尺度评价,不妨开展“每天N问”式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主“掌舵”、自我激励的能力,争取天天实现若干个小微目标,进而天天进步,天天向上。

如何使高中生将“长”“短”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是门大学问。高中学校要注重做好学生的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投身实践,正确认识自我,做好生涯规划,提高自主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善于将远大目标分解成一组组可以次第实现的小微目标群。

四、“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

1934年6月1日,《生活教育》杂志刊载了陶行知的《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文中,先生以犀利的言辞、悲愤的情怀揭示了当时会考的“滑稽的悲剧”——“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中国之传统教育!”“拼命的赶啊!……换句话说,是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他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

“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是遵循教育评价客观规律的。其一,“考成”原指长官考核属下办事的成效,作为借喻表明:教育评价要聚焦于学生“办事”,即“劳力上劳心之‘做’”的成效,即要多开展实践性评价;实施他人评价时,评价者要对被评价者持续关注,着重开展个性化评价,评价者的评价对象不宜过多。其二,教育评价要与“教学做”一道,突出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即学生作为生命体“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力量,有效地促进“教学做评合一”,促进学生身心“合作”,不能“专靠文字、书本做惟一无二的工具”,切莫把“文字、书本这个工具用错了”。其三,教育评价应强调价值的创造,在评价过程也有创造发生,让被评价者打通“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诸环节,落实于创造实践,并开展质变与量变相统一的增值评价。其四,教育评价要接受再评价,即需要检验具体的教育评价对不对、好不好,其标准应借鉴陶行知评价教学做指导编得对不对、好不好的判断标准,即以考察教育评价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引导人思想的力量”“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强调,“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相应地,高中教育阶段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又是重中之重,既要“破”,落实高考成绩和升学率方面的“三不得、一严禁”要求,又要“立”, 即要“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

联系高中教育与高考,在“立”的方面,一要确立、贯彻教育评价新理念,譬如在强基计划招生中,高校要对强基计划报名考生发展过程的持续性(或回溯性)进行关注与考评,并在面试等阶段,根据被评价对象人数较少的特点,开展个性化评价。二要加强教育评价及考试管理机制的建设,使教育评价及考试管理沿着科学性、人文性、发展性、创新性和协调性的轨道开展。从宏观角度看,教育评价及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环节,应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独特的作用,深化教育评价及考试与其他教育教学环节之间的协同化改革,密切考试评价与学生所参加的各类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从微观角度看,對每一项教育评价及考试活动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这些活动的“准入门槛”,提升考试方案设计及命题质量,科学合理组织考试,促进考试结果科学合理地运用。探索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积极探索开展实践性评价,处理好纸笔测试与实践性评价的关系,即使在纸笔测试卷命题时应解决好“双基”型试题与“综合型、开放型、应用型以及探究型”试题之间的比例问题。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启迪与智慧·上旬刊(2021年11期)2021-12-09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方式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95期)2020-12-2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部编版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科学大众·教师版(2020年2期)2020-06-04“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的有效投放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1期)2020-01-11浅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效方法青年生活(2019年27期)2019-10-2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神州·上旬刊(2019年6期)2019-07-0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研究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9期)2018-10-27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当代价值解读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9期)2018-10-2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成人学习的启示文教资料(2017年30期)2018-03-06生活教育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启示成才之路(2017年23期)2017-09-06

推荐访问:教育 汲取 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