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血液学检验个人小结怎么写5篇

检验血液学检验个人小结怎么写5篇检验血液学检验个人小结怎么写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业务能力等级标准——临床血液学检验及临床体液学检验 一、近十年来血液细胞学、止血血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检验血液学检验个人小结怎么写5篇,供大家参考。

检验血液学检验个人小结怎么写5篇

篇一:检验血液学检验个人小结怎么写

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业务能力等级标准——临床血液学检验及临床体液学检验

 一、近十年来血液细胞学、止血血栓、体液学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检验技术的最新进展。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验的临床路径。

 二、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ICM 分型实验室诊断依据;MDS 的最 X 分型及诊断依据;各类贫血的实验室诊断。常见异常红细胞、异常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异常血小板的形态特点。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三、临床血液学及体液学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及相关检验设备的校准、比对、评估方法。

 四、血栓与止血机制的过筛检查及其临床应用;DIC 实验方法及评价;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病筛查的原理及临床意义。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验的临床路径 五、一般血液学检验:常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直方图、散点图的解析;正常与异常血红蛋白的种类及检测方法;红细胞沉降率、网织红细胞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六、尿液常规检验:尿液沉渣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临床意义及评价;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试剂带的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

 七、体液及寄生虫、虫卵检查和鉴别:脑脊液、浆膜腔液、各类灌洗液的常见检查方法及临床价值;各种人体常见寄生虫虫体、虫卵的形态特征及鉴别。

篇二:检验血液学检验个人小结怎么写

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对策

  1.3 观察指标

 室温与低温环境下放置 0.5h、2h 与 5h 后的血液样本中的 PLT、HGB、RBC 与 WBC 的含量情况;不同抗凝剂比例下血液样本中的 PLT、HGB、RBC 与 WBC 的含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 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血液样本的 PLT、HGB、RBC 与 WBC 的含量为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 t 检验,P0.05 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室温环境下放置 0.5h、2h 与 5h 后的血液样本中的指标含量情况比较

 经过检测可知,血液样本放置 2h、5h 后的指标含量明显高于放置 0.5h 的样本含量,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1。

 2.2 低温环境下放置 0.5h、2h 与 5h 后的血液样本中的指标含量情况比较

 经过检测可知,血液样本放置 2h、5h 后的指标含量明显高于放置 0.5h 的样本含量,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2。

 2.3 不同抗凝剂比例下血液样本中的指标含量情况比较

 经过检测可知,与 1∶50 的抗凝剂相比,1∶10 抗凝剂的各指标含量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3。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血液细胞检验对判断患者的病情与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检测结果将会受到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较为主要的则为放置时间、放置环境与抗凝剂的使用比例,均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为此临床检验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检测能力,采取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如此才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可按照如下内容进行:

 ①检验前予以质量控制。进行检验前,技术人员需要对检测仪器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各环节的正常运作[5];同时在收集患者样本后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及时送往检验实验室,避免使其放置时间过长[6]。

 ②检验过程中予以质量控制。临床检测人员按照所使用仪器参数选择适合的抗凝剂比例对血液标本进行稀释,并严格控制样本的存放时间与温度,以此降低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

 ③检验后予以质量控制。在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后,检测人员不得立即向临床医生报告检测结果,为确保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性,检测人员在确保使用仪器正常工作状态下,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以往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从而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可靠的检测结果,为患者

 予以良好的治疗。依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室温与低温环境下,放置的时间愈长,血液中的 PLT、HGB、RBC 与 WBC的含量愈高,并且抗凝剂比例愈低,血液中的 PLT、HGB、RBC 与 WBC 的含量愈高,基于此,临床检测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样本的存放时间与温度,并且需要使用适合的抗凝剂比例。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放置时间与抗凝剂比例不同将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放置时间与抗凝剂比例进行控制,如此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检测质量,以便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以便为患者提供效果更佳的治疗,使其摆脱疾病,恢复健康状态。

篇三:检验血液学检验个人小结怎么写

、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概念 特点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它是研究历史最长且最为深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对研究各类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造血祖细胞: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的微环境和某些因素的调节下,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的祖细胞,称造血祖细胞,它也是一种相当原始的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但已失去多向分化能力,只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故也称定向干细胞。

 2、血细胞成熟过程中形态演变的规律?在血细胞发育阶段过程中,细胞核细胞质、核仁和胞体的演变(选择)

  (1)

 细胞体积: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2)

 细胞核:由大变小 (3)

 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变为粗糙、紧密 (4)

 核仁:由有到无 (5)

 细胞质量:由少变多,淋巴细胞例外。颗粒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粒细胞颗粒 A 颗粒到 S 颗粒,红细胞无颗粒。

 3、人体造血受哪些因素调控 是如何调控造血细胞

 受造血的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造血体液的调控

 4、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几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患者先接受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通常是致死剂量的放化疗),有时联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以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然后再回输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

 5、 、 人体造血器官有那些?分阶段? 器官:中胚层、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骨髓 三个阶段:中胚叶造血期、肝造血期、骨髓造血期。

 6、血小板的功能?聚集与那些因素有关? 一、血小板具有黏附功能,是指血小板具有黏附在其他物质表面的能力,在血液循环中,血小板可以粘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在体外血小板可以粘附在玻璃上,通过黏附功能就能够起到局部止血的作用。

 二、聚集功能,是指血小板之间互相黏附在一起,形成血小板血凝块,参与止血的过程。

 三、释放,血小板可以通过释放各种促凝物质促进血管的收缩,促进凝血的过程,起到止血的作用。引起的儿茶酚胺是促进血小板聚集性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收缩,当血小板聚合在一起形成血凝块以后,血小板会通过收缩作用使血凝块进一步的缩小,同时形成血清,加快了凝血的过程。

 7、凝血途径有哪些?涉及到的因子? (1)内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Ⅻ活化而启动。当血管受损,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时,可激活Ⅻ为Ⅻa,进而激活Ⅺ为Ⅺa。Ⅺa 在 Ca2+存在时激活Ⅸa,Ⅸa 再与激活的Ⅷa、PF3、Ca2+形成复合物进一步激活 X。上述过程参与凝血的因子均存在于血管内的血浆中,故取名为内源性凝血途径。

 (2)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损伤组织暴露的因子Ⅲ与血液接触而启动。当组织损伤血管破裂时,暴露的因子Ⅲ与血浆中的 Ca2+、Ⅶ共同形成复合物进而激活因子Ⅹ。因启动该过程的因子Ⅲ来自血管外的组织,故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

 (3)共同凝血途径:是指由 F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是内外源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凝血酶形成: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血浆中无活性的因子Ⅱ(凝血酶原)被激活为有活性的因子Ⅱa、(凝血酶)。

 纤维蛋白的形成: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溶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同时,凝血酶激活ⅩⅢ为ⅩⅢa,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连接形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并彼此交织成网,将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完成血凝过程。

 8、凝血酶在凝血与抗凝血中主要作用包括哪些?

 9、正常凝血过程中,哪些因子可以形成凝血复合物:因子 III、IXa、VIIa、VIIIa、Va、Xa、磷脂、Ca2+离子。

 10、凝血因子根据特性可以分为哪几类?

 1)依赖维生素 K 凝血因子包括 FⅡ、FⅦ、FⅨ和 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 K 2)接触凝血因子:包括经典 FⅫ、FⅪ和激肽系统的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3)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包括 FⅠ、FⅤ、FⅧ和 FⅩ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凝血酶敏感。

 4)其他因子:包括 FⅢ、FⅣ。正常情况下,FⅢ不存在于血液中。FⅣ即 Ca2+。

 11、什么是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突变,导致血浆 vWF 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以自幼发生的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性降低、瑞斯托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浆 vWF 抗原缺乏为其特点。

 12、正常凝血过程中 哪些因子可以形成凝血复合物?

 答:因子Ⅸa,Ⅷa,PF3,Ca2+

 13、导致凝血出血时间延长的因素?

 常见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因子 8 缺乏的血友病 a 患者,凝血因子 9 缺乏的血友病 b 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他们的凝血时间都明显延长。另外,维生素 K 缺乏症的患者,由于凝血因子 2、7、9、10 合成障碍,也会出现凝血时间延长的情况。同时服用了华法林或者应用的肝素类等抗凝 血小板 TXA2 合成减少

 14 抗凝血酶原 III 的抗凝血作用主要是:

 使丝氨酸蛋白酶类的凝血因子失去活性。

 药物,凝血时间也会明显延长。

 15、血块收缩实验的原理?

 原理:血液凝固时,血小板在纤维蛋白网架结构中心,血小板变形后的伪足可以搭在纤维蛋白上,由于肌动蛋白细丝和肌球蛋白粗丝的相互作用,伪足可向心性收缩,使纤维蛋白束弯曲,在挤出纤维蛋白网隙中血清的同时,也加固了血凝块,有利于止血和血栓形成。

 减少常见疾病:(1)血小板功能缺陷,收缩蛋白作用减弱,使血块收缩受限,如血小板无力症等。

 (2)血小板数量减少,使血块收缩作用减弱,当血小板数小于 50x10^9/L 时,血块收缩明显减退,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16、粒细胞根据嗜酸性嗜碱性不同 可以将中幼阶段的细胞分为哪几种?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根据胞浆颗粒特点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的细胞是中幼粒细胞.

 17、常见血液病

 常见的血液病有贫血性疾病,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慢性白血病,淋巴系统肿瘤等等,根据细胞类型不同又可分为淋巴、单核以及粒细胞等多种类型。

 贫血?

 贫血是指人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容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18、溶血性贫血?特征?HA

 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溶血性贫血)(1)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2)红系显著增多,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

 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嗜多色性红细胞、H-J 小体、Cabot 环、分裂象易见、依病因不同红细胞形态各不相同(球、椭圆、镰状)。

 (3)粒系相对减少,各阶段细胞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

 (4)粒红比例减低。

 (5)巨核细胞系正常。

 19、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是由于止血机制异常所导致的一组以自发性出血,以及轻度外伤后过度出血为临床特点的一组疾病。出血性疾病并不包括由于手术外伤或者是溃疡出血所导致的。

 20、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基因突变,导致血浆 vWF 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国外报道 vWD 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我国尚无统计学资料。由于 vWD 的类型不同,临床出血表现相差很大,实验室检查比血友病复杂,轻症患者的变化不典型,常需结合病史与临床综合判断。

 21、血小板无力症?

 是一种遗传性出血病。特点为血细胞对多种生理诱聚剂反应低下或缺如,由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GPⅡb) 和(或)Ⅲa(GPⅢa)质或量的异常引起。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为 GPIIb 或 GPIIIa 基因缺陷引起的血小板对多种诱导剂(如 ADP、凝血酶、胶原等)的先天性、遗传性无聚集或反应减低。其病理基础主要是血小板膜 GPIIb/GPIIIa 复合物减少、缺乏或质量异常。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量过多,脑出血、关节出血、自发性地出血少见。

 22、多发性骨髓瘤?MM 诊断标准?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 B 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为血或尿中出现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链亚单位,即 M 成分。

  2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

 是一种由于 1 个或几个造血干细胞经获得性体细胞 PIG-A 基因(突变造成的非恶性的克隆性疾病,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红细胞膜缺陷所致的血管内溶血。

 其特点为常在睡眠后解酱油色或葡萄酒色尿。

 可伴全血细胞减少、感染和血栓形成。

  24、PH 染色体? 是指在病人的染色体中,9 号染色体与 22 号染色体形成了新的融合基因。这也是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必需条件,同时对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出现了 PH 染色体阳性,往往代表预后不良。

 2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ib 分型?亚型骨髓象特点?异常核型和融合基因有哪些?

 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以感染、出血、贫血和髓外组织器官浸润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有数周至数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0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 红白血病;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三种:

 1、AML 伴 t(8;21)(q22;qq22);RUNXI-RUNXIT1 是粒系部分分化成熟的 AML 2、AML 伴 inv(16)(p13.1;q22)或(16;16)(p13.1:q22);CBFβ-MYH11 是单核细胞系和粒细胞分化的 AML 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伴 t(15;17)(q22;q12);PML-RARα及其变异易位亚型

 2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原发于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为单克隆的 B 淋巴细胞,形态类似正常成熟的小淋巴细胞,蓄积于血液、骨髓及淋巴组织中。

 27、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聚集功能?

 血小板凝集就是在血管壁受损时,血小板被激活,在伤口处黏附,聚集,释放,促进凝血块收缩的一个功能。

 是形成血小板血栓的基础,也血小板进一步活化和参与二期止血的保障

 28、过敏性紫癜?做哪些检查?

 过敏性紫癜,又称 IgA 血管炎或亨-舒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称自限性急性出血症,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发病原因可能是病原体感染、某些药物作用、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等致使体内形成 IgA 或 IgG 类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真皮上层毛细血管引起血管炎。

 1 血象:白细胞计数可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小板计数正常,偶有轻度减少,但>80×109/L.

 2 出凝血机能检查: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良好,束臂试验阳性。

 3 免疫学检查:血清 IgA 和 IgG 常增高,以前者明显;IgA-免疫复合物增高及 IgA 类风湿因子可阳性。

 4 尿液: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5 其他:血沉常增快。肾功不全时可有尿素氮及肌酐增高。

 29、骨髓增生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肿瘤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难治性的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并且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曾被称为白血病前期。

 30、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减少通常是指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在骨髓中产生、增殖、储存,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标准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成人低于 2.0 × 109/L,在儿童≥10 岁低于 1.8 × 109/L,在儿童<10 岁低于 1.5 ×109/L。当中性粒细胞减少至 0.5 ×109/L 以下时,称之为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

 3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是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多为急性、自限性病程,以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主要是由 EB 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

 3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诊断标准?

 白细胞数升高,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多数增高。

 外周血中出现髓系不成熟细胞。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骨髓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以粒系为主。

 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检查发现 Ph 染色体和(或)Bcr-Abl 融合基因存在。

 1)贫血或脾大 (2)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粒系核左移,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 (3)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粒和杆状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 (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极度降低或消失 (5)Ph 染色体阳性及分子标志 BCR/ABL 融合基因 (6)CFU-GM 培养示集落或集簇较正常明显增加

 33、再障骨髓象血象的特点

 白细胞数量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如果是重型再障,中性粒细胞数量会低于 500/ml。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减少,严重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60g/L,红细胞形态正常,呈现正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小板数量减少,严重者可低于 20000/ml。网织红细胞数量减少。

 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骨髓象,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为淋巴细胞增多。慢性型不同部位穿刺所得骨髓象很不一致,可从增生不良到增生象,...

篇四:检验血液学检验个人小结怎么写

小结

  个人小结样本如下所示:

  春回大地,寒来暑往,不直觉中,进到企业早已整整的_______年了,伴随着两部发电机组的陆续建成投产、八次大修,每一项重要技术改造的取得成功,既锻练了自个的专业能力,又提升了工作能力,还丰富多彩了经验。

  细数这五年来工作上的大事件,不但五味杂陈。最先是__________年的双机投用,因为气力输灰生产厂家的系統和相对高度水准的欠缺,又不可以危害发电机组的的_______试运行,大家一方面积极主动采用因为排灰系统软件不稳定导致料仓料位高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用心科学研究系统软件,明确提出运作规定,提升运作计划方案。通过三天三夜的持续探索,总算使输灰系统软件运作一切正常。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年的六次大修,主要是紧紧围绕排灰系统软件进行的,在日常的运作和维护保养中,大家发觉原输灰系统软件出力无法达到生产制造的必须,并且运作也不稳定,加上管道损坏比较严重。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在__________年_______月份,在没有关机。都不危害发电机组运转的情形下拆换了学霸的弯管约_______余件。而且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坚决决策完全更新改造排灰系统软件。通过在各个火电厂各种各样排灰方法的调查,在__________年的两部炉的大修中,把两部炉输灰系统软件实现了完全的更新改造。在其中的艰难和艰苦,对比于更新改造取得成功后的愉悦实不足道也。

  虽然前些年的大修是以排灰为关键,可其他系统软件和机器设备也不可以心存侥幸,电除尘器的先天性问题,烟气脱硫的功效不佳,及其斗式提升机和空气压缩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保养,都不在话下。

 我都积极兼起了本专业的高压容器的监管工作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丰富多彩自身的作业范畴。在没有耽搁日常工作中的情形下,还进一步学习新的技术性和自身的业务培训,让自身无愧岗,无愧于这一份弥足珍贵的工作中。

篇五:检验血液学检验个人小结怎么写

学的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和改进应贯穿于仪器使用的整个使用周期,体现在每一个标本或者说每一个病人的检验过程中。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目标就是检验结果的准确,精密,快捷和经济。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文件、程序、执行、记录、改进是构成质量管理的 5 大基本环节。这就要求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或国际上通用的实验室认可的要求认真做好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制定质量管理的各种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标准操作程序(SOP), 然后操作者都按程序进行工作,执行了就要记录,各种记录本就是质量保证、控制和改进的客观材料。在工作中通过室内质控, 室间质评或比对试验以及临床医生和病人的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质量。如此循环,使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

 质量计划包括: 1、操作人员工作前的技术培训; 2、仪器的安装、调试、评价; 3、实验室环境监测和改进; 4、仪器正常保养、维护、正确使用及其改进; 5、试剂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改进计划; 6、仪器的校准; 7、仪器使用寿命和延长使用时间的改进方法。一、实验室环境境 要求

 1、室温 18~28℃,相对湿度 30~80%,有一定的通风,防尘措施;安装 UPS,避免电磁干扰,仪器周围一定空间,便于仪器散热;环境清洁,防潮,仪器实验台稳固。

 2、对实验室环境的监测必须形成制度,将此工作内容写入仪器使用的 SOP 文件,并认真做好每日记录并及时纠正不符合要求的状况。

 二、试剂要求

  试剂必须配套使用,血液分析仪的试剂主要有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校准品和质控物。五分类仪器还需要另外的溶血剂和乳胶试剂,必须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三、质量控制程序

 1、质控品:购买试剂公司提供的原装具有量值塑源室内质控品。

 2、室内质控靶值及标准差设定 2.1 靶值:当要更换新批号的控制品时,应在“旧”批号控制品使用结束前, 将新批号控制品与旧批号控制品平行进行测定,3-4d 每天分析同一水平质控品3-4 瓶,每瓶进行 2-3 次重复测定。收集数据,剔除超过 3SD 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数作为靶值。

 2.2 标准差:收集的数据量越大,其标准差估计值越好,而血细胞质控品每批有效期较短(为 2-3 个月),由于这个原因,我们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以前的变异系数是几个月数据累积的变异系数,这就考虑了检测过程中更多的变异,标准差等于新靶值乘以以前的变异系数(CV)。

 2.3 设定控制限:控制限通常是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

 3、室内质控操作程序 3.1 质控资料设置。

 3.1.1 在 L1S 系统设定99999号为质控位。

 3.1.2 由质控员在 LIS 系统输入质控品信息资料,包括名称、批号、有效期、靶值及 SD 等。

 3.2 质控检测:在每天早上对仪器进行日保养完成后,在标本检测前检测中值水平质控品,质控结果直接自动动传入 LIS 系统。

 4、室内质控结果分析 4.1 将下列 Westgard 多规则应用于质控数据,判断每一分析批是否在控。

 4.1.1 12S:一个质控结果超过平均数±2S,仅用作“警告”规则, 并启动由其他规则来检验质控数据。

 22S:同一个水平的质控品连续两个质控结果同时超过平均数+2S 或 平均数-2S,判断为失控,该规则对系统误差敏感。

 4.1.2 13S:一个质控结果超过平均数±3S,就判断失控,该规则主要对随机误差敏感。

 4.2 失控原因分析 4.2.1 立即重新测定同一质控品。此步主要是用以查明人为误差,每一步都认真仔细的操作,以查明质控的原因;另外,这一步还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 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4.2.2 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新开的质控品结果正常,那么原来那瓶质控品可能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者被污染。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4.2.3 更换试剂,重测失控项目。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4.2.4 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4.2.5 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

 排除校准液的原因。

 4.2.6 请专家帮助。如果前五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结果,那可能是仪器或试剂的原因,向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他们的技术支援。

 4.3 找到原因,并采用了纠正措施后,重测结果在控,继续进行标本检测,最后填写失控报告。

 5、室内质控数据的处理 5.1 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5.1.1 统计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5.1.2 统计当月每个测定项日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5.1.3 统计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5.2 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每月归档一次,内容包括以下几种。

 5.2.1 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

 5.2.2 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

 5.2.3 室内质控月总结表。

 5.2.4 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了哪一项失控规则,失控原因, 采取的纠正措施)。

 5.3 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差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

 6、不同批号试剂间结果的比对 6.1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更换不同批号试剂时应对应用新批号和旧批号试剂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

 6.2 方法 6.2.1 选择应用旧试剂时已检测的新鲜样本 5 份(各项目检测结果的分布范

 围尽量宽),记录这 5 份样本的 WBC、RBC、HGB、MCV、PLT 检测结果。

 6.2.2 按作业指导书更换上新批号试剂并检测选定的 5 份样本 1 次,记录WBC、RBC、HGB、MCV、PLT 检测结果。

 6.2.3 计数新旧批号间 WBC、RBC、HGB、MCV、PLT 检测结果间的偏差(%)。

 6.3 判断标准 各项目偏差小于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 CLIAA’88)允许误差的二分之一为合格,合格率应≥80%。

 6.4 不合格时的处理:作退货处理 四、质量保证措施

 1、每日开机后的自检,清洗和本底检查; 2、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验收; 3、标本运送,保存和前处理; 4、正确的上机操作; 5、使用合格的试剂和各种必要的消耗品; 6、室内质控及质控图分析和改进; 7、室间质评分析和改进; 8、坚持检测结果的审核制度和危急结果的紧急报告制度; 9、必要的人工复检和血涂片检查; 10、正式报告的发出; 11、临床和病人的反馈意见和改进; 12、不断改进思想、计划和措施 检验科血液学质控操作流程图

推荐访问:检验血液学检验个人小结怎么写 检验 血液学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