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经济社会一体化政策的实证研究

刘畅

【摘要】文章对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产业结构、人口增长、对外开放程度、地理位置、技术创新以及相关政策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社会一体化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文章基于此结果,对长三角地区今后的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
经济社会一体化;
PSM-DID模型

【中图分类号】F316.20

当今,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并不平衡。从国家角度而言,减少各方面的不平衡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
从社会角度而言,促进各个地区均衡发展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从民生角度而言,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可以大幅提升幸福指数,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地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经济繁荣促使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兴产业的诞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促进各种政策的完善,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
社会发展也作用于经济增长,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各产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鉴于此,本文首先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分析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存在差异的原因,接着将长三角地区作为实验组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经济社会一体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针对长三角地区提出建议。

一、针对经济社会一体化政策的理论研究

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资本投入量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到了更合理的配置;
国内不断挖掘市场潜力,实施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由此,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了解目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便于我们找到更积极的政策,合理配置资源,以更高的效率全面发展。

(一)各阶段一体化进程不同的原因

2010—2020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代表着在当前的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已经由“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经济增长的速度虽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不变。

第一,技术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更多的社会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经济在第三产业的带动下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的不同是经济发展阶段和国民收入水平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之前,经济体制限制了我国工业化的推动进程;
之后,产业结构呈现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高速发展的状态,这一明显变化促使我国的GDP提升。因此,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会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坚持对外开放带来先进技术和资本投入。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中国企业走出去,外国企业走进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四,人口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历史经验,若适龄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加,将为整体市场提供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为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二)各地区一体化进程不同的原因

我们充分认识到不同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有着明显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结合地区特征完善相关政策,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性的因子。

第一,地理位置导致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各个地区的发展基础不同,拥有的资源也不同,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和优质资本,更容易把握经济发展的机遇。

第二,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优势产业的盈利能力也不同。例如,聚集大量劳动力的制造业和以技术创新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有关键性的作用,但短时间内高科技企业可能会有更多的现金流入量,更能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相关政策的影响。各地区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政策,而政策本身会对税收、行政管理等产生影响,所以有相对完善制度设计的地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政策的实证分析

(一)问题分析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开幕仪式上宣布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搜集了影响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指标,将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作为实验组,将其他各省作为对照组,以2018年为分界点,创建虚拟变量。本文选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三方面分析,收集政策前后三年的数据并对比长三角地区在政策实施前后以及各地区不同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结合研究结果为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出建议。

(二)模型建立与变量说明

DID法虽然可以有效分离政策前后的影响效果,同时控制不同地区之间的事前差异,但其运用的前提是样本满足随机性假设和共同趋势假设。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并不符合随机性假设的要求,而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确定的;
同时,实验组、对照组地区的发展水平并不相同,无法满足共同趋势的假设。因此,为消除在样本选择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偏差,采用PSM-DID模型进行研究。

以2015—2018年31個省份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并采用线性插值法对缺失值进行填补。

(三)模型求解与分析

1.倾向得分计算结果与平衡性检验

本文采用PSM法解决由可观测变量导致的选择偏差。首先,完成实验组设置并创建地区虚拟变量(0,1),利用整理好的数据以treated作为被解释变量,协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t回归,得到倾向得分结果。接着,进行倾向得分匹配,以0.25作为卡尺进行卡尺范围内的最近邻匹配,最终获得45个样本。最后,绘制散点图进行平衡性检验。

平衡性检验可以为倾向得分匹配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依据(见表2),匹配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协变量均值差异大幅减少,表示匹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协变量不存在系统性误差;
在模型拟合方面,PsR2和LRchi2显著减少,缓解了因选择性偏差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综上,匹配后的协变量不存在显著系统误差。

2.基准回归

将不符合条件的样本数据删除,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前具有共同趋势。创建时间虚拟变量,2018年政策实施前后分别用0和1表示,利用双重差分法对数据进行基准回归。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其结果具有显著性,说明受到政策影响的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即该政策对地区的发展有正向影响。

3.平行趋势检验

在得到基准回归的结果之后,需要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图1显示,在政策实施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地区间有相似的经济增长趋势,但在政策实施之后,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呈现出较明显的上涨趋势,证明一体化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安慰剂检验

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抽取交互项系数进行安慰剂检验(见表4),判断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政策的促进效应是否由其他政策因素引起。随机进行100次回归,得到100个估计系数的分布及相应的p值,其中只有2次抽样结果在基准回归系数的右侧,且p值为0.02;
对于双侧检验,p值为0.04。因此,在随机抽样的情况下,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的系数与基准回归结果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安慰剂检验成立,可排除其他随机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三、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本文分析了各时段、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且以长三角地区为实验组,以其他地区为对照组,运用PSM-DID法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service、tech、R&D以及I&E为解释变量,证明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基于上述结论,针对长三角地区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增加对科研教育的经费投入,吸引更多人才进行技术创新,以科技带动经济发展。第二,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区产业之间构建产业链,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同时,进行产业结构改革,结合当前形势分析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第三,充分利用人口优势,同时考虑老龄化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依据劳动人口的特征进行合理安排,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第四,弥补相关政策法规的不足,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从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制定更合理的政策。

总之,应综合实施各种政策以激发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活力,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使其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主要參考文献:

[1]朱晓华,邓宝义.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3,32(7):132-136.

[2]陈芷珊,周泓宇.东北振兴政策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2021(10):1-6.

猜你喜欢 长三角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上海人大月刊(2022年4期)2022-04-14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上海企业(2019年12期)2019-01-172017年9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化(2017年10期)2017-11-202017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化(2017年2期)2017-07-192016年7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化(2016年8期)2016-10-202016年5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化(2016年6期)2016-07-112016年4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化(2016年5期)2016-06-15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化(2014年9期)2014-10-17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化(2014年8期)2014-09-172014年5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化(2014年6期)2014-07-30

推荐访问:经济社会 实证研究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