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从“命题探析”到“教学改进”

莫正云

[摘  要]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指向素养,所以在学科学业监测命题中,要从评价学生数学素养的角度创编试题,并用之考查學生,以此准确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定性和定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思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命题探寻;教学改进

区域学科质量监测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从整体上获得区域某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状态的一手数据;二是通过教与学的实情分析,引导教师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推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三是发挥命题导向作用,推动区域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笔者曾多次参加所在区域的学科学业监测命题及分析工作,现从命题角度做些探析,以期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命题案例探析

命题是教师必备的能力,通过命题,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重难点,能从学生的角度重温知识点,把握思维的关键点。科学的命题绝不满足于题目的拼凑,而是以研究的需求为出发点。命题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实践内容相匹配等都是教师在命题时必须严谨考量的方面。所命试题可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生能够找出关键信息,能用算式或图示将数量关系正确表达出来,能对结果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做出反思和评价,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何科学合理地命题呢?笔者结合近两年所在辖区部分监测试题,谈谈命题的一些感受。

1. 素材选择:关注生活,突出时代气息

命题时,将数学问题融于具体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学习数学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新冠肺炎疫情、“北斗”三号等素材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人文元素的加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试题焕发浓郁的时代气息(如图1、图2)。

2. 知识运用:整合沟通,实现知识结构化

传统命题往往结构清晰、知识单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下,一道习题包含多个知识点、多种策略、多种思想方法的整合运用,考查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引下,综合运用知识、灵活选择策略解决较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方法。如图3中的这道选择题:赋予方程具体情境,逆向思考方程的含义,考查对线段图的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比的含义以及对和倍数量关系的运用等。可谓一道小小选择题融入了大大的思考。

又如图4中的这道题通过集合图呈现知识间的关系,不仅考查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关系的理解,也从全局的角度,统领梳理了整个小学数学具备这样关系的知识点,同时渗透着集合思想。

3. 能力考查:强调理解,重视学习过程

命题时,不仅要测查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应用,而且要测查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学生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不能只关注结果,更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能够运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应当怎样学习以掌握学习方法。

图5中的这道题是图景信息题,呈现的是用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的过程,学生需要对文字进行解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推理计算圆锥的体积。题目中有图有文,学生容易在错综复杂的情境中理不清头绪,此时需要耐心读题,第一遍可以了解情境内容的概要,理解图意;第二遍围绕问题展开分析,筛选信息并加以摘录,从而将复杂信息进行简化。学生从中积累了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远比单纯得到“结果”的意义更大。

4. 思想方法:渗透融合,着力素养形成

新课标把小学数学教学中原来的“双基”变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其中基本思想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具体表现为数形结合、转化、列举、集合等数学思想。比如今年质量监测最后一大项(图6)以阅读形式先呈现转化的数学思想的数学史料,再解决第一个问题:推导圆面积的另一种方法;第二个问题利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通过瓶子装水求瓶子容积的问题。这道题的信息量比较大,涉及多个知识点,如三角形、圆的面积、分数、比的知识等;对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如阅读、计算、操作、想象、推理等,这些都离不开转化的思想。每一问单独出题也很常见,但综合起来便需要深度思维的参与。命制这样的阅读题既要体现对单个知识的理解,又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要考查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又要体现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更要体现对学生理解水平的鉴定。

二、教学改进策略

不难发现,近几年无论是省测题还是区域质量监测题,命题趋势有了很多变化,更加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传统的“埋头教书”“题海战术”已不能应对当下的“考试”。因此,教师需要以命题为导向,在探析命题的过程中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使学生能够具备真正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思维的提升。

1. 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

根据命题动向,我们可以敏锐地感受到,现在的考试不仅仅是考知识、考结论运用,更是考过程、考素养能力。这给教师的教学启示是: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算法的形成要有算理的支撑,公式的运用要有推导的理解,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教师不能仅仅是给予一些结论性的总结,让学生在解题中生搬硬套,运用结论。这样的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考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更不用谈什么“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了。只有多思考、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回顾知识产生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效果。

2. 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课上讲的内容学生听得头头是道,动笔练习就问题百出,或者练习做得不少,题型稍加变化便不知所措。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把外部接收到的零散信息经过思考形成网络和知识结构,缺少对问题的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每一个教学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比如新课结束前引导学生整理回顾,练习测试后引导学生反思比较,以提升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知识的结构性,促使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3. 重视作业设计的研究

“雙减”政策已全面实施,作业的设计质量也成为衡量课改成效的关键尺度。教师需要系统地从作业目标、作业难度、作业形式、作业时间等方面全方位综合思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寻找生活素材,把知识点放到情境中,注重学生思考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的练习,加强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沟通,尤其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题组对比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指导。通过作业,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激发兴趣,提升素养,还能达到减负的目的。

4. 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课后延时服务也为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创设了更多机会。笔者认为除了关注课堂教学方式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活动机会,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阅读书目,鼓励学生订阅数学报刊,比如《小学生数学报》;可以每周上一次数学活动阅读课,组织全班学生阅读交流,从中了解数学名人趣事、巧妙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理活动:学校可以增加数理方面的社团,吸引学生参与,从中培养数学爱好者。在班上定期开展数学节活动,比如在班级一角开辟“数学与生活”栏目,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文化等,将这些资料编排展示,每周更换一次。每学期编制一套“数学乐园”手抄报,包含口算比拼、错题集锦、好题鉴赏、巧思妙算、网络知识等内容。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多做题目,而是让数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用这样的方式长期熏陶,学生必然爱上数学。

未来的学业监测将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命题会更深入、更科学,教学实践及教学改进也必定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

猜你喜欢 教学改进核心素养 感受数学文化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读写算(2020年4期)2020-05-19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学史的教学探究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9年11期)2019-12-20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构建世界家苑(2019年7期)2019-08-27基于课改学科化提升师生核心素养简论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年1期)2019-03-11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文理导航(2018年6期)2018-08-27语文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上旬(2018年2期)2018-04-17课堂观察:学生合作学习的有力推手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7年11期)2018-01-05浅析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的改进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18期)2017-06-27改进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上旬(2015年1期)2015-03-27学情调查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4年5期)2014-04-26

推荐访问:探析 素养 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