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学生职业心理素养培养模式研究

朱新婷 覃建琪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现状和企业对学生职业心理素养培养的需求,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顶岗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学生职业心理素养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校企深度融合,双方协同育人;以课程为载体,开展岗前精准教学;构建教育体系,促进职业认知;加强平台建设,建立学生心理状况追踪系统;开展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 顶岗实习 职业心理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5-0012-04

近年来,中职学校加强了和企业的合作,学生和企业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据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难以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模式,职业认同感低,缺乏职业兴趣,不能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抗挫能力较差,缺乏责任感,面对就业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导致问题不断出现,岗位稳定性较差。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是顶岗实习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我们旨在通过对顶岗实习学生职业心理素养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理,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提升职业后续发展力。

一、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学生心理现状及企业对心理素养培养需求

(一)中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企业、学生抽样访谈的方式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我们发现,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心理素养,但在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很多中职学生虽然来自农村家庭,但兄弟姐妹較少,还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外务工、由祖辈抚养长大的学生更不在少数,受尽宠爱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处事看问题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人翁意识,不愿意做一些工作时间或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当个人利益与同事、部门、公司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往往只考虑个人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当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时,不服从企业的岗位安排,消极怠工或擅自离岗的现象时有发生。

2.职业价值观不正确,缺乏自我激励机制

部分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没有把职业发展与顶岗实习相结合,视顶岗实习为打工挣钱的机会,对工作抱怨较多,看重薪酬水平,而不是企业提供的发展平台;有些学生则缺乏对社会和自我的完整认知,对社会需求、自己的职业优势与劣势没有清醒的认识,一味找寻工作轻松、待遇好的实习岗位,不愿意从事苦、脏、累的工作;还有的学生把顶岗实习只看作是换取实习分数的手段,在实习岗位上得过且过,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定位,学习动机不强,做事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更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敢也不愿意面对挑战,缺少内在的自我激励。

3.缺乏人际沟通技巧,职业能力有待加强

顶岗实习是一个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学会独自处理事情。但由于受生活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大多数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薄弱,在遇到诸如岗位轮换、待遇不公等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与领导、同事沟通,而是将不满、失望的心情埋藏在心里,难以融入新的环境中。有的学生与班组的同事格格不入,不合群,或唯唯诺诺,缺乏主见,随波逐流。还有的学生与同事发生冲突时,不能积极地自我调节,反而是心生怨恨或离开实习单位;受到自己的上司和管理人员批评时,不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而是自我封闭,对人冷漠﹑敌视等。

4.企业适应能力差,具有较强的挫败感

由于学校教育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学生不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生产和工作岗位要求。他们在短暂的岗前培训结束后,走向工作岗位时,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旦有失误就会受到相应的经济处罚,这种处罚在学校是不会出现的。顶岗实习初期,学生由于对工作流程不熟悉、操作不规范,导致很容易出差错,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工作中一旦出现失误,被领导批评后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或是对自己的技能水平产生怀疑,从而产生深深的挫败感。

5.情绪不稳定,情绪调节能力较差

顶岗实习期的学生,由于社会角色的变更引起了诸多的心理矛盾,而他们的社会经验及认识水平尚未达到真正能独立、正确地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这就使得他们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强烈要求与其行为的结果相悖,从而产生内心不安,情绪上表现出不稳定、冲动和压抑、隐蔽等特点。部分学生面对情绪问题,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有效的调节方法,容易将情绪带入工作中,或选择逃避、请假回家调整、离职等方式消极应对。

6.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

很多学生缺乏自我角色调整的意识,没有认识到自己既是学生也是员工,不仅需要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求,也要服从企业的管理制度。在顶岗实习期间,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的判断和定位,缺乏清晰的自我认识和评价,高估自己的实际能力,常常认为企业给自己安排的实习岗位层次过低,认为流水线工作简单、枯燥乏味,有“大材小用”之感,因此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二)企业对学生职业心理素养培养的需求

1.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职业心理素养的评价

在对人力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等企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43%的人认为顶岗实习学生自我激励能力较差或一般;50%的人认为顶岗实习学生不能勇敢地面对挑战;38%的人认为顶岗实习学生不能够理解他人,不懂得换位思考;52%的人认为顶岗实习学生抗挫折能力差。他们认为,企业员工最重要的职业心理素养依次为团队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还应该具备主动学习、有爱心、认真负责、勤学好问等心理品质。

2.企业对学生职业心理素养培养的需求

在企业调研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各企业分别就学生职业心理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建议学校能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的两年时间,加强对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角色、自我调节、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加强校企合作,为开展专题心理培训和团建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学校定期安排心理教师到企业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希望学校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跟踪辅导,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网络咨询服务,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学生职业心理素养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校企深度融合,双方协同育人

1.聚焦企业用人标准,将心理教育注入职业元素。开展企业调研,深入分析企业用人需求和在校生职业心理现状,召开学校、企业双方参与的专家研讨会,专题研讨影响学生职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剖析企业用人标准及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将企业员工共性的優秀品质“团队合作力、学习内动力、人际交往力、准员工角色转换力、职业生涯规划力、抗挫折力、情绪调节力”转化为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元素,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形成培养职业心理素养的新基础。

2.实施共建基地、共育人才、共管学生的“三共”校企全面合作育人模式。开展“企业专家进校园”“百名学生访企业”等系列主题活动,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骨干分别担任学校德育导师和企业德育辅导员,为在校学生和实习学生开展职业心理素养教育。与企业共建学生职业心理素养教育实训基地,推行校企“共管”模式,持续推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心理素养教育。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启动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管”机制,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准确把握企业对员工所需的职业心理素养,发现自身职业心理素养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明确需要努力和改善的地方,增强适应职业环境,缩短职业磨合期。同时,坚持“师带徒、师管徒”的工作机制,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帮助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尽快融入企业文化,完成准员工的转变。

(二)以课程为载体,开展岗前精准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素养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企业用人需求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在职业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企业、行业按照人才培养设置课程,充分利用学生顶岗实习前(在校学习)的时间,围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力、学习内动力、人际交往力、准员工角色转换力、职业生涯规划力、抗挫折力、情绪调节力”七大核心素养,构建职业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职业元素的融入,不断拓宽思路,突破以往课堂教学形式和固定教材内容的局限,从企业职业活动中提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企业职业心理活动典型职业情景的筛选、提炼,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圆桌式的、企业氛围式的课堂环境,增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三)构建教育体系,促进职业认知

根据学生的职业心理特点及职业发展需要,将学生职业心理素养的培养分为职业初认知、职业再认知、职业适应等三个阶段,纵向贯通职业心理素养的培养路径。借助“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及“实习教育”三大载体,将职业元素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与职业心理素养相匹配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认知教育、劳动精神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实习指导教育、就业指导教育”横向融通的六大教育内容。再以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及实习等形式形成一个个教育任务,实现“六教合一”(如下页图2所示)。采用“倒班教学”、“模拟企业岗位”劳动值周、“6S管理”等教育方式,将企业运行模式融入校园管理,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进班级、进头脑。这些教育内容互相衔接、互促共进,确保职业心理素养培养的主线始终贯穿学校“育人”全过程,让学生在“企业”氛围中成长,促进学生的职业认知,增强角色适应能力。

(四)加强平台建设,建立学生心理状况追踪系统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我们利用学校的“智慧心语”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采用新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霍兰德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顶岗实习前夕的五大人格测试、顶岗实习中的情绪状态的问卷调查和结构式的抽样访谈以及顶岗实习结束后的社会支持问卷,从三个阶段六个方面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建立学生心理状况追踪系统。

在学生入学初,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体新生开展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一年级第二个学期,组织学生进行霍兰德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倾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顶岗实习前夕,组织学生进行大五人格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性格特点的同时,让我们能够准确地掌握不同性格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哪些性格更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分别在顶岗实习的前期、中期、后期对学生进行情绪状态的问卷调查和结构式的抽样访谈,采用跟岗实习老师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学生进入企业后哪种情绪出现较为明显,在不同阶段学生的情绪状态有何变化;对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员工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学生的满意度,以及学生在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情绪状态和波动原因;顶岗实习结束后进行社会支持问卷调查,分析在整个实习阶段状态都较为稳定的学生和状态恢复调整较好的学生具有哪些社会支持网络,能够让他们在压力情景中得到更快的恢复。从入学到毕业,通过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生心理状况追踪系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及时地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五)开展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

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和障碍、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年龄小、职业认同感低、缺少对所从事职业的兴趣、没有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抗挫折的能力较差、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不适应工作上的竞争模式等原因,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为了及时给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学校心理中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咨询制度,建立并完善“智慧心语”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咨询预约和咨询服务功能,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个体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2).

[2]谷振伟,李红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

[3]陈诗文.职校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国培训,2019(8).

注:本文系广西技工教育“十三五”期间第二批立项科研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学生职业心理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为例”(2019JGY16)的研究成果。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中职学校 中职学校教研室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刍探成才之路(2020年22期)2020-08-24“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分析中文信息(2020年7期)2020-08-20从中职学校特点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年11期)2018-08-10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浅谈科学与财富(2016年29期)2016-12-27浅议职业学校汽修的教学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对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的探究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27期)2016-11-19从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反思当前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学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7期)2016-04-26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法律风险防范探析考试周刊(2016年13期)2016-03-18

推荐访问:素养 中职 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