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仁爱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皮大鹏

【摘  要】基于仁爱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组织仁爱诵读,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底蕴;其次要开展仁爱辩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再次要营造仁爱环境,享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最后要落实仁爱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仁爱文化的熏陶下更有效。

【关键词】仁爱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孔子的仁爱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理论源泉与文化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阐述的内容与要求在孔子的仁爱文化中均能寻找到原型。因此,通过在学校营造孔子仁爱文化氛围,开展孔子仁爱文化教育,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更好地生根发芽,可以从更深层面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可以辩证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促进他们在言行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结合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谈一谈如何基于仁爱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组织仁爱诵读,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底蕴

2011年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同时提倡阅读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著作。为了助力学生更好地走进我国传统文化,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通过不同的形式收录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篇章。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成为有根的人。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来源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的仁爱文化,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如果我们让学生阅读这些仁爱文化内容,那么学生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不会感觉枯燥,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理解。

我从孔子仁爱文化中梳理了若干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的名言名句让学生诵读、交流、理解。比如对国家层面的“富强”阅读,安排了《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之,又何加焉?”曰:“教之。”这就是对富强的最好诠释,它包含两层意思,那就是人民富裕与国家富强。强调了民富则国强,而国家强盛了,面对西方的敌对势力,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才能有更好的保障。最后强调,在国家富强的基础上要教民。再如对“文明”的阅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诵读《论语·颜渊》中的“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也可以安排学生诵读《论语·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再如针对个人层面的“爱国”的诵读,虽然在孔子仁爱文化中没有超脱体现爱国的内容,但是关于“忠义”等方面有不少的文字。相对于个人来说,其实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树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孔子也强调“忠君”就是不义之事不能做,做了就不是爱国的表现了。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时,可以引导学生诵读《论语·颜渊》中的“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再如“敬业”层面的培养,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孔子仁爱文化中的片段来进行渗透。特别是《论语》中关于敬业的文字比较多,而且要求人们敬业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平时工作要勤勤垦垦。总之,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孔子仁爱文化内容进行梳理,选择可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让学生没事的时候进行诵读,也可以通过诵读比赛来促进学生诵读积极性。教师要做的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十二个词语的来源,在孔子仁爱文化中寻找到它们的出处,然后让学生进行诵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诵读孔子仁爱文化内容的过程中慢慢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习行为更加丰满。我们编辑的校本教材《天下归仁·诵读卷》中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罗列,分成若干篇章,然后在孔子仁爱文化中寻找其原型,并收集起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诵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能够落实到实处。

二、开展仁爱辩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

孔子仁爱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包含了我国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实践经验与智慧,它“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中所倡导的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足食足兵”的富民思想、以和为贵的和谐思想,和我们当前提倡的富强、和谐的价值观也具有契合之处。它“以礼而行”的规则意识、天下为公的价值观对当前的法治、公正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有所借鉴的。它的“仁愛精神”与“推己及人”的观念与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具有相通之处。但是受历史的局限,孔子的仁爱文化中有许多内容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些内容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源泉,而有的就需要我们赋予它新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所以,在基于仁爱文化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对孔子仁爱文化进行甄别,要将其赋予新的内涵,去掉那些与当今社会发展所不相吻合的内容。也就是说,对仁爱文化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从而让仁爱文化彰显时代气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更具有意义,也赋予仁爱文化的现代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小学生天生爱辩论,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在组织学生进行仁爱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仁爱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对比、辩论、融合,从而促进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内涵与仁爱文化中的“富民”思想,“和谐”内涵与“天人合一”思想,“民主”内涵与“民本”思想,“敬业”精神与“执事敬”思想,还是存在着某种差别的。因为孔子仁爱思想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形成的,它与现在我国所提倡的仁爱思想是有差别的。现在中国所提倡的“民主”是基于社会主义下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而不是那时候所提倡的“民主”。我们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呈现孔子仁爱文化中的相关论述,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例如,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对孔子的仁爱思想进行扬弃,并对其进行新的诠释,从而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更深入。

三、营造仁爱环境,享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最有效的。现代学校之所以花大力气来营造学校环境,就是看出了环境对学生品行的影响。环境对学生的品行提升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它比我们的正常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当学生置身于某一环境时,一见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或者与其相关的内容时,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去解读这些内容,去分析这些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铭记于心,并落实到言行之中。所以,在基于仁爱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我们就要给学生营造学习环境,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在教室内,都能随处可见基于仁爱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名言名句。这样,无论学生身处何地,都能随时随地去阅读、交流、分析、内化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

比如,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我们把校园内的三幢教学楼分别命名为“仁智楼”“仁爱楼”“仁礼楼”,综合楼命名为“仁信楼”,食堂命名为“儒雅厅”,学生宿舍命名为“文雅苑”。让学生无论走到哪一个角落,都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仁爱文化熏陶,初步形成了景中有仁爱、境中有仁爱的校园物态文化,打造了一场、一廊、一堂。

“一场”指仁爱文化广场,将孔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的为政、入世、修向等思想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浓浓的“仁爱”氛围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环境怡人、环境育人的目的。“一廊”指经典诵读廊,在每一层楼的走廊上方布置孔子的名言名句,让学生走在教室的走廊中就能沐浴仁爱文化的洗礼,并渗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之中。“一堂”指孔子学堂,以仁爱经典教育为载体,以现代道德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致力于用儒家经典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熏陶和影响每位学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表达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我们根据孔子仁爱文化中的精髓,提炼出“以仁育人,天下归仁”八个大字作为学校的校训,激励全校每一名师生;以“厚德、爱人”作为校风,以此引领学校传承儒家文化;以“修身、树人”作为教风,不断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以“立信、成人”作为学风,培育一代新人,并在学校大门内醒目的位置布置学校的“三风一训”,让学生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仁爱文化的洗礼与熏陶。而无论是楼名,还是物质文化建设,或者学校的三风一训,无不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无痕中进行。

四、落实仁爱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仁爱实践。但是,单一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也许我们会感觉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抓起。如果我们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仁爱实践活动中,那么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就可以让学生将学习成果外化为行为,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实。

比如,我们积极开发《天下归仁——故事卷》《天下归仁——地方卷》《天下归仁——诵读卷》等系列校本教材,将校本课程列入地方课时,每周开设一节“仁爱课”。学校编排的“仁爱礼仪操”作为学生大课间活动内容之一,有效加强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同时“仁爱礼仪操”也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优质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还融入仁爱文化,要求所有教师要有仁爱言行来培育仁爱之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科课堂得以渗透。我们还会定期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组织学生分组在社区进行活动,打扫环境卫生,帮助邻居做好事等,以及开展赞颂祖国手抄报的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有机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在选举班委时,我们就可以渗透自由、民主、公正、和谐等教育。

总之,基于孔子仁爱文化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让教育更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实效性,可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其内容、内化其内容,并在行为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小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

[2]钱逊.论语读本[M].上海:中华书局,2015.

[3]高小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杨伯峻.论语译注[M].上海:中华书局,2018.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心中有爱,教育无处不在辽宁教育·教研版(2022年5期)2022-05-25写作照亮我的教育之路教师博览·中旬刊(2021年12期)2021-12-22优良家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研究新丝路(下旬)(2020年8期)2020-09-21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29期)2020-09-0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建设的分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20年15期)2020-08-31“探求·明理”生本教育的探索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推荐访问:仁爱 核心价值观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