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学以致用,行以致远

蒋晓磊

杨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副所长、分子影像中心主任,南京医科大学、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201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

勇吃“螃蟹”,探索并推广MicroPET应用在新药研发中

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MicroPET)是国际先进的新型分子影像设备,2007年,杨敏博士所在单位购进国内第一台SIEMENS INVEON MicroPET。她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活体、微剂量药代及药效研究,解决核素示踪关键技术,运用Micro PET新技术使药物的体内“暗箱”过程全方位、实时可视化,与传统方法相比,减少动物用量和个体差异,节约经费和时间,真正实现临床前与临床研究的“无缝”接轨,提供了全新的药物研发思路。此方法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认可,经药理毒理部推荐为化药药物评价方法。2011年江原安迪科公司组建,依托此microPET平台,主营新药研发外包服务,杨敏及其团队在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为公司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如今公司已更名为无锡米度,完成了首轮A股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台软硬件建设的过程中,杨敏秉持着节约、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和团队成员一起自主研发了动物实验必需的小型配套设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如恒温加热垫的灵感和材料来自于淘宝网上的鼠标加热垫,麻醉箱则以乐扣的塑料饭盒为主体,价廉,易得,小改进派大用场。

勇破瓶颈,实现放射性氟(18F)标记一步到位

新生血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密切相关,成为肿瘤诊治的重要靶点。斯坦福大学开发的PET显像剂18F-FPRGD2虽然亲和力高,但标记步骤繁琐、反应时间过长、产率低,限制了临床推广。针对18F短半衰期(约2h),高能量(511Kev)的特性,如何优化放射性核素的标记工艺是急待解决的技术瓶颈。

杨敏在美国NIH访学所在的分子影像和纳米医学实验室尝试以铝离子为介导标记氟(18F)离子这一优化思路,但局限于实验室小试阶段,无法产品化。于是,她进一步思考着如何进行临床转化,更直接地有益于患者。回国后,凭借自己在放射性药物生产部门的丰富经验,杨敏带着团队开始对新生血管特异性诊断试剂18F-ALFATIDE进行工艺摸索,从原料、辅料、浓度、酸碱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纯化、冻干、放射性活度、核素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和测试,终于实现了高效的一步法氟(18F)标记。这一产品的反应时间比同类国际产品大大缩短(20minvs 3h),标记效率大大提高(10% vs60%),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2012年1月17日,第一份18F-ALFATIDE在三位科研人员的“保驾护航”下,被送往合作医院,开展全球首例临床研究。与基于动物实验进行的实验室小试相比,临床研究不存在“这次失败、下次再来”的侥幸,只能100%成功。杨敏和她的团队事先做好了各项防护和应急措施,确保全程顺利。正如預期,首例肺癌患者接受药物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反应,而且肿瘤显像十分清晰,与病理结果对照一致,为外科医生开展手术及后续治疗提供了精准的指导。

勇创新高,向多模式探针的研发与应用再出发

时间流转到2013年,此时的杨敏已在分子影像领域取得的丰硕成绩,但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固步不前,是年9月,她选择再出发,到斯坦福大学学习与多模式融合影像相关的探针研发与应用情况。

杨敏的这一选择与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密切有关,特别是近年来PET与CT、SPECT、MRI、超声、光学成像等融合设备的研制和应用,都对配套药物的研发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但是,多模式分子探针的设计和研发极具挑战,目前国内外均处于起步阶段。杨敏与斯坦福大学程震教授合作,采用天然材料去铁蛋白(APF)和黑色素(MNP)双纳米模板,显著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螯合量及稳定性,更综合了APF转铁蛋白受体靶向性和MNP的光学性质,制备了高效、灵敏的三模式探针,显著提高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核磁共振成像(MRI)、光声成像(PAI)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新的制备方法简单快捷,稳定性好,便于大规模生产,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报国际专利1项。2017年杨敏被评为“十大江苏留学回国先进个人”。

勇当头雁,领飞群雁齐追核医药事业的初心理想

作为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副所长、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创新团队负责人,杨敏始终担当起引领群雁、教导群雁和爱护群雁的头雁责任。她带领一支中共党员和博士研究生为主、平均年龄37岁的团队共同努力,制备了靶向分子探针30余种,构建了15种肿瘤模型;主持和参与了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收录77篇,影响因子IF>5有23篇,IF>10有8篇,单篇最高影像因子达40.182;多人次在江苏省政府和单位人才项目支持下赴耶鲁大学、斯坦福学、美国国立卫生院、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国外顶尖学府和科研机构访学一年以上;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获中国发明专利证书25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展望未来,这群年轻的追梦人正齐心接力奔跑在核医药创新的奋斗路上!

(责编  许  娟)

猜你喜欢 杨敏探针 骑车记美文(2021年24期)2021-12-17荧光探针在游离肼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当代化工(2020年2期)2020-03-18—、F及OH的比色探针">一种基于溶剂效应及波长分辨检测AcO、F及OH的比色探针分析化学(2018年11期)2018-01-16无心炫富有意攀比,富姐“拉仇恨”惹来杀身之祸伴侣(2015年10期)2015-09-10以铕—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为荧光探针测定水中痕量甲萘威分析化学(2015年7期)2015-07-30无心炫富有意攀比,富姐“拉仇恨”惹来杀身之祸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15年8期)2015-05-14通过接触测试来提高探针痕迹的一致性卷宗(2014年7期)2014-08-27杨敏摄影作品欣赏上海企业(2014年4期)2014-04-26并行测试探针卡的移动规则选择卷宗(2014年1期)2014-03-20死亡日记中国质量万里行(2009年3期)2009-04-09

推荐访问:学以致用 致远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