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李海平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具有独特贡献。从大历史观的中国视野和世界历史的整体视角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对人类社会作出了“生存性贡献”和“发展性贡献”,而且还作出了“和平性贡献”和“文明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走自己的路”,用事实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图景,也是走人类文明发展之路,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 ①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新概念。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从遭受“文明蒙尘”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突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进一步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②这一重要论断,展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社会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历史贡献。从大历史观的中国视野和世界历史的整体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同时,也为人类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跨越,不仅对人类社会作出了“生存性贡献”和“发展性贡献”,而且还作出了“和平性贡献”和“文明性贡献”,必将对中华民族、对世界、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极大丰富了现代化新内涵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成就巨大,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现代化之路,即首先努力实现并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对于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等,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基本国情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设计,构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现代化探索历程和发展逻辑,极大拓展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科学认知,是一条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路,使得近代以来“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发生根本性改变,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格局。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明确提出并逐步形成了“四个现代化”重要思想,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一开始提出了“两步走”战略设想,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③“四个现代化”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体战略,成功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不久后,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把“四个现代化”进一步具体化了,成功开辟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走向富起来的光明道路。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明确说明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然后以此为基础,再经过三五十年的奋斗,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见外宾时首次提出“三步走”战略设想,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把“三步走”战略用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 ④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把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郑重宣告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前两步走战略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进行了细化,分成了两个具体的10年和30年,即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形成“三个文明”一起抓的局面。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并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而且还是人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也进一步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战略,开辟了通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时代。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的话语转換,说明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了进一步新的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全面实现现代化,将中国的现代化目标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我们党从提出“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和“小康”的概念,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在赓续奋斗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本定型和向前发展,以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拓展。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从党的十八大到2020年底,8 年来现行标准下 9899 萬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亿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⑤。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关注着人类的前途命运,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并没有定于一尊的模式。文明是衡量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文明形态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探索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来的,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担当。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开创了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也有别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制度载体和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其价值旨归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破解人类中心主义等“现代性困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解决的思路。

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在历史上曾经起到了巨大作用,极大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积累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以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劳动者的被剥夺为前提的。” ⑦尽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挤压人的生存时间与空间,但历史地看,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封建所有制的否定,资本也加速了世界历史和全球化进程,为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客观地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现代性的代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方式也积累了巨大而深刻的矛盾,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危机,造成了人的“异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造成了巨大的羁绊。从马克思主义批判的视角看,资本主义本身已无力解决自己造成的现代性危机,消灭私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人类唯一的发展出路。“现代的世界是资本主义的世界,现代性的文明就是资本的文明。因此‘驯服资本的道路就是一条超越‘资本的文明的道路。” ⑧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批判而产生的,是为了“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⑨其价值取向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性分析,既充分肯定资本伟大的文明作用,又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文明的限度,得出了资本主义是“承上启下”的历史性存在,同时开启了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

破除资本逻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开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此基础上以满足全体人民共同需要的发展理念,采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驾驭和约束资本肆无忌惮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⑩。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中,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不断被塑造。中华民族以率先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作出新贡献,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优越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之路是当代人类实践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对人类文明内涵的最新拓展,印证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多样性”与“发展的自主性”,并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文明要素和活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的当代意义,并将继续引领和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的历史性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如何破除“贫富分化”的历史逻辑,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实现共同富裕,如何破除“国强必霸”的强盗逻辑,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实现世界和平,这无疑需要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现。中国没有走历史上一些国家依靠侵略和扩张实现崛起的老路,而是坚定致力于探索一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路。习近平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 !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当前,“西强东弱”已是历史和存量,而“东升西降”已成趋势和增量,通过对中西文明和中西发展路径的对比,解决人类现代性危机的科学方案已非常清楚。中国正在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人类对更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方面,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贡献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注重经济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同时也关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开创了发展新模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零和博弈、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有效率、又最讲公平,促进物质的不断丰富,又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造福中国,又惠及世界,它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文明论”的话语体系,展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有效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因“资本的逐利”引发的政治功能失灵、精神文明衰退、社会阶层撕裂等一系列现代性危机,开辟出一条文明发展新道路,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念和方法指导,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了新希望。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超越性的共存思维,必将继续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属性和根本规定。中国积极走自主崛起、和平崛起、文明崛起之路,创新人类现代化发展和文明发展模式,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等。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推动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民底色更加鲜明亮丽。这些都超越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和超越,为世界贡献了一种全新的治理形式,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中国经验,为人类探索由“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文明思 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历史的宏大叙事构筑起了一整套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新的思维范式和表达方式,展现了现代化道路的共性与个性,给全球治理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坚持胸怀天下”,是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立足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着眼于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作出了典范。对世界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是500年来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文明历经辉煌后开始走向式微,同时也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在历经艰难曲折后开始走向辉煌。当代中国以自身成功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证明,文明是平等的、开放的,不同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可以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将继续与世界同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这正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向度与发展方略。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辟了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治理方式,愿意与世界上任何有需要的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经验。现在,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面对未来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人类的共同价值和人类文明的普遍特征,也是建筑于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之上的,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超越西方“国强必霸”的丛林政治,展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新图景。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政治领导力。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3这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最可宝贵的经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 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100 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70 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才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大经验就是要独立自主走好自己的路。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5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是否能够真正解决这个国家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创造的科学社会主义“新版”。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以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以全面系统协调为布局思维,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原创性、独特性和科学性。选准这条道路,我们反复对比过、尝试过,正如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6历史证明: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是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必由之路。

历史昭告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既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这是被20世纪40年代末以前的实践所证实了的;也不能照搬苏联模式,这也为新中国之后的事实所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因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7展望本世纪中叶,我国十几亿人口将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大事,必将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世界现代化模式从“单选题”变成了“多选题”,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新形态。

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大视野大格局大趋势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编号:17ZDA004

注释:

① !1 !3 !4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

②⑤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年版,第61页、第60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版,第483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页。

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

⑦⑨《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7、10页。

⑧庆丰:《〈资本论〉的再现》,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1页。

⑩《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2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94、76页。

!7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021年第9期。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三题理论导刊(2017年5期)2017-06-02中国道路何以自信人民论坛(2017年11期)2017-05-05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问题党建(2017年4期)2017-04-18如何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甘肃教育(2017年4期)2017-04-06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三重向度理论导刊(2017年3期)2017-03-28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前线(2017年1期)2017-03-01试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下的党的建设决策与信息(2016年12期)2017-01-14“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南理论导刊(2016年2期)2016-02-22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世纪桥(2014年7期)2014-11-28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加减乘除法”桂海论丛(2014年2期)2014-04-22

推荐访问:人类文明 现代化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