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古典韵律,感诗词情思

杨小琴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古至今,这块“瑰宝”不知经历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打磨、装点。回首文坛,星光熠熠,百家争鸣。前有屈原作《离骚》以自述身心遭遇,后有放荡不羁、仙风道骨的浪漫诗人李白作无数经典,为后人传颂。各色诗文、词派氤氲着诗词创作的各样情感。听罢琵琶女的遭遇,谁人青衫不湿;身在异乡,望一轮明月,方能理解李白的思念之苦;佳节之际,无法与亲人团聚,感同苏轼“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期望……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便是它能够以美妙的平仄韵律、精巧的用词表达出超越文字叙述的思想情感。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应该将古诗文的韵律之美、缱绻情思分析透彻,便于学生阅读、学习和感受。如何呈现出古诗文的精髓,打造高效的小学古诗文学习课堂,是语文教师亟须研究的教学问题。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古诗文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材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已将古诗文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教学。但古诗文不同于现代文的通俗易懂,加之学生心智发育水平有限,其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因读不懂古诗文内容而放弃深入学习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古诗文晦涩难懂、生硬枯燥,导致其兴趣缺失,机械地学习古诗文。因此,为了避免造成这种局面,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改变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在导入部分,教师以题目理解引发学生讨论,要求学生说一说从题目中能够感知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在讨论汇报后,教师做出相应的评价,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夏夜美景图,学生被美景吸引,有利于教师为学生营造通过诗词解读“赏景”的专属氛围,以此鼓励学生在理解诗词景象时融入自己的想象,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诗文逐句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专业朗诵音频,让学生进行模仿朗诵,以“诵读”体会其中的情感色彩。

案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氛围更具活力,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而PPT教学、音频和视频的播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年龄特点,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利用学生形象思维优势,将古诗文的抽象表达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诗文含义,初步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情感。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其自主学习能力,将教师讲解诗文的“独唱”行为,变成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形式,将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会更佳。

二、以“读”为本,感受平仄韵律之美

“读”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基本方法。《三国志》中所提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便是强调以“读”作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古诗文的平仄韵律,则更要依靠朗读的方式去体会。古诗文的声调变化极有规律,尤其是初唐之后盛行的格律诗,其对于平仄要求非常严格。这种平仄规律的形成,促使诗人们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也对后世的诗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些精品诗文,自然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领略其韵律之美。小学古诗文教学也应要求学生以“读”为本,只有多遍诵读,学生才能克服理解古诗文的困难,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题临安邸》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北宋地图,简单介绍北宋衰亡的历史,并向学生介绍诗人林升因见统治腐败而愤懑不平,在旅店墙壁写下此诗,教师于此提出问题:“以此为背景,大家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来读这首诗呢?”在学生进行个人展示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朗读范文,提醒学生关注朗读语气,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此诗通过平仄韵律所表现出的真情实感。在播放范读音频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自由诵读,尝试读出比音频更贴切的感情。”在朗读中,学生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身临诗中,深刻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实现更高效的课堂学习。

案例中,有目的地反复诵读,能帮助学生以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体会诗文的复杂情感,伴随教师的悉心引导,学生能逐步掌握诵读技巧,从而提升其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学生对诗文整体情感的表达理解也会更深入。

三、深究言词,体会词句意境的展现

古人写诗词,一字一句都会推敲,也因此留下了許多口口相传的绝佳诗作。文学作品常常会用一些词来形容该作品中最能概括意旨和最具核心表现力的词句,如诗眼、文眼等,这些词句往往让读者获得惊艳之感,这也是文人喜爱“咬文嚼字”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无论是对诗文的创作还是对诗文的品读,都需要对其用字仔细斟酌品味,这样才能创作出意境优美的诗文,才能品味到诗文的精华。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的美景后,引导学生对诗题做出解读。教师提问:“同学们,题目中的‘望能不能改成‘看或者‘瞧呢?”学生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不可改,教师要求学生说出个人看法和理由后,进行总结:“‘望是向远处看的意思,改变之后便感受不到诗人观景所在的角度。”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诗中用词展开进一步比较、解析。教师可提出引导性问题:“香炉”一词指什么呢?日照之下我们看见了什么?用这些问题引出“炉”之妙喻、“紫烟”的巧妙映衬,再强调此刻的庐山如仙境般云雾缭绕、美不胜收,使学生进一步想象“谪仙人”李白所营造的浪漫意境。

案例中,教师利用换词对比的方法探究诗文,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意境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学生从更深层面把握整首诗的意境。在诗文用词的推敲过程中,学生也能自行发现诗文之趣,成就高效学习。

四、以“情”诵读,发现意境情感之美

古诗文的理解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在刚接触诗文时,往往因自己能吟诵出一两首古诗而感到新奇和骄傲,甚至把自己想象成古人,摇头晃脑、吟诗作对、伤怀古今。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代入作者的角色去理解诗词的含义、意境以及情感。让学生在真正理解诗词内涵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诗文,有利于学生了解诗人及其诗文特色,也有利于学习其他古诗文。

例如,在教学《浪淘沙》时,教师进行范读或播放示范音频,指导学生关注诗文中抑扬顿挫的声调及所体现的诗人用意。学生在听到专业的朗读后,一般会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黄河宏伟的气势,为学生理解诗人用意做好相关铺垫。学生领会了以“情”诵读的真谛,从意境中获得诗人情感的衷诉,便能在诗文学习中游刃有余。学生学习古诗文时,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其阅读习惯和方法也同样重要,“反复朗读”利于诗文意义的理解,以“情”诵读则利于诗文情感的把握。只有带着感情去朗读诗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现和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案例中,教师通过范读、播放名家朗读来带领学生朗读,帮助学生达到以“情”诵读的最佳状态。而古诗文中诗人的精神寄托也往往是诗文意境营造之缘由,学生若能把握诗文意境,那也不难体会其中深意。所以,读好一首诗,是理解诗文情感的关键。

总之,小学古诗文教学是为传承中华文化打牢基础的重要阶段,更是学生了解和探究母语文化的一把钥匙。古人赋予诗词歌赋强大的精神传递力量,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以诗词的古典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带领学生领略母语文化的独特之美。同时,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领悟、对诗人所表达情感的掌握,才能打造小学古诗文学习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猜你喜欢韵律诗文古诗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天津教育·中(2022年3期)2022-04-13书的国度读者(2021年12期)2021-05-27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青年生活(2019年9期)2019-10-21走遍万水千山阅读(低年级)(2019年8期)2019-10-10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1期)2019-03-13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3期)2018-07-16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青春岁月·校园版(2013年1期)2018-06-26偶感周末·校园文学(2017年35期)2018-02-06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新课程·中旬(2016年7期)2016-10-21

推荐访问:韵律 情思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