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博物馆旅游效能的开发

焦韵博

摘 要:博物馆作为地理区域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承担着历史的传承发展、文化传播交流、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逐步改变,增加了精神建设部分,而博物馆作为人民精神建设的重要媒介之一,需要积极地开放其空间场景、文化场景和体验场景,发挥其最大化的旅游效能。

关键词:博物馆;
城市发展;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精神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人们通过旅游追求适宜的视觉体验和身体享受的同时,聚焦于旅游过程中知识信息带给自己的精神丰富性。作为区域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载体的博物馆,以其优秀收藏品的展览、历史价值的呈现、艺术价值的感觉和科学价值的体验等精神文明的映射,逐渐成为一个地域内某种高层次的文化景观,为当地城市的旅游效能的开发和纵深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较大场景空间的载体。

(一)新时代中国城市博物馆面对的发展机遇

一是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部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文博事业的发展,并多次出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文物保护利用等相关意见文件,为城市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动各层级的政府相关部门改革博物馆运营管理方式,为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1]。

二是博物馆建设数量呈现规模化的增加。随着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全国各类博物馆的数量呈现规模化的增加,并且博物馆的建设数量和类型成为很多城市的发展目标,在博物馆类别、独特优势、差异化主体、分布区域等各个层面进行创新发展。

三是人民群众的关注度呈现指数级聚焦。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博物馆旅游产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激活,人民群众的消费偏好、消费结构和消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倾斜于博物馆的文物欣赏、空间场景体验和文物文创衍生品的购买[2]。

四是博物馆的应用场景得到最大化创新。随着博物馆旅游产业的打通,博物馆作为单纯的历史文物的收藏、存储和展览等功能的物质媒介被重构,在此功能的基础上,博物馆在展品得到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在应用场景层面也得到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开发,如休闲场景、社交场景、阅读场景、打卡场景、消费场景和外交场景等。

五是新技術应用范围得到扩大和纵深。随着新技术的规模化涌现和多样化发展,博物馆的发展空间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加持下,博物馆的体验形式和体验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充和细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打造出兼具人性化和科技化的体验模式的智慧博物馆。

(二)新时代城市博物馆旅游效能开发面对的挑战

在博物馆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长速度的迅速提升和博物馆旅游产业发展效率之间的不平衡性矛盾的常态化存在,新时代博物馆旅游效能的开发会面临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

一是博物馆自身认知格局的狭小。对博物馆的功能价值定位上,博物馆行业及相关领导团队缺乏高度的格局性认知,从而使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无法匹配中央的期待高度,无法进行运营创新和价值创造。

二是运营理念和实践创新不足。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发展和理论起步时间较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化、系统化和创新化的理论概括能力和实践拓展能力,并且以西方的博物馆建设和运营框架为依据,这就导致博物馆的话语表达体系包含大量的西方话语表达视角,缺乏写好足够强大的中国故事体系。

三是需求规模超过供给能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规模化增长需要高质量承载媒介提供解决方案,而城市博物馆的数量规模建设相对缓慢,且单个博物馆的承载量并不能满足规模化的群众数量需求,博物馆的展览物品、文化解读和展览方式也不能够匹配人民群众的需求,博物馆缺乏对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细分化洞察、满足方案创造性设计和反馈数据及时性响应的技术平台、专业人才和培养体制[3]。

四是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很多博物馆在运营发展过程中,缺乏立足于用户需求的细分化洞察、区域精神文化的凝练、差异化展品的展示、品牌形象化打造和文创产品创新的独特竞争优势与价值主张的创造,从而无法打造规模化触达用户心智模式的营销体系,也就无法从当地的历史、文化、文物、技术和建筑等资源中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中国已经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的难题和完成了许多过去未完成的事业,使人民群众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这些历史和时代背景下的巨大变化都被博物馆以藏品的形态保存下来,因此博物馆成为国家战略竞争和文化实力彰显的重要载体,其数量规模和质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升,并逐渐在类型、藏品、陈列、文创、传播、交流、运营、功能和形态等各个维度呈现多元化趋势,以丰富的新时代特征成为人们认知和理解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景。

(一)优势资源的投入

中国综合实力的大幅度提升,为各区域博物馆飞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源供给,各区域的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利用政策、文化、文物和技术等优势资源进行跨越式发展。

(二)跨边界的系统性协作

博物馆系统的协作涉及国家博物馆、国内博物馆、博物馆内部各部分、博物馆与其他领域组织等多个层面的协作,实现展览形式、展品丰富性、技术应用、人力成本、文化多样性、经济效益提升和社会交流等多个领域的优势互补,从而激发博物馆、区域文化和人民群众的活力,提高博物馆的管理运营能力和对外吸引力。

(三)跨领域的多维融合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影响范围的扩大,博物馆不再纯粹地存在于某个地理区域的物质空间内,也开始与其他业态进行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融合,尤其在技术平台和新媒体业态上,博物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增加关注量,并与腾讯、爱奇艺和优酷等进行合作,甚至在逐步搭建以博物馆为核心,多个产业相互连接的旅游经济圈层。

(四)总馆分馆输出模式的建立

许多博物馆开始进行分馆建设,如中国某地区博物馆开始在其他区域开设分馆,这种分馆建设的模式,能够极大满足当地居民的精神文明诉求,从而开拓某地区的旅游效能。

(五)功能属性的定义被重新构建

目前,博物馆的用户群体增多,博物馆需重新洞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上重新塑造博物馆的功能属性,除了保持博物馆文物收藏、保管和展览等基本功能,还要承担以用户视角思考和满足用户对文明继承、社会服务、人类和平和社交互动等方面需求的责任,从而最大程度地将人民群众的评估建议、生产创造和休闲社交等方面需求适宜地引入博物馆的运营发展过程中[4]。

(六)中国故事的话语权表达体系

城市博物馆作为中国历史文明和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用中国故事表达中国话语内涵显得极为重要,随着微信、微博和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发展,各种信息能够规模化触达用户注意力和心智模式,而博物馆的开放型表达能够将我们是什么、不是什么、要做什么、拒绝什么、不喜欢什么和喜欢什么等主要价值观呈现出来,从而成为人类集体的精神符号的现实重现,尤其是相关文化创意产物的生产创造,使城市博物馆旅游效能以最小化的物质载体存在于人民群众的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中,形成一个小小的锚定嵌入物。

(七)技术媒介的多元化嵌入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全新的展览呈现方式依托于AR、VR、4D动感影像和3D打印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云展览模式带来沉浸式体验,从而为博物馆旅游体验增加全新的嵌入点,使体验者的情绪和感受得到极大丰富。

(八)以用户为中心优化设计

博物馆的展览开放和体验模式由以博物馆和藏品为中心转向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中心,所有的展览、教育和产品供给都最大程度地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诉求,并进一步强化其文化传播、文化体验、文化消费和文化服务的属性,使人民群众的经济能力、教育背景、消费偏好、精神诉求、购买效率和社会公共服务认知等都得到了博物馆的细分和匹配,尤其是母嬰室、儿童区和救护员等便民设施的建设和人性化服务的提供,适应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最大的发展动力。

博物馆旅游效能的开发,是博物馆不断改革创新和科学决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立足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应最大化利用时代发展浪潮和各领域的资源,以保障丰富的文化产品、体验服务和消费场景得到优化改善,从而实现城市博物馆旅游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和具象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以系统化发展理念指导顶层设计

城市博物馆旅游效能的开发是一套系统化的运作工程,需要将党中央和政府政策提供独特的价值主张作为旅游效能建设和开发的指导理论体系[5]。要以中国独特的传统精神文化理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所包含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核心内容,将中国故事嵌入藏品品类、策展体系、人才培养、运维保障、用户运营、品牌形象和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形成具有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为博物馆旅游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大力丰富博物馆建设的理论理念和实践案例,以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专业性、综合性和目标性为指导,构建博物馆学理论与案例的研究体系,从而为博物馆各个维度的运营发展提供具体化、可量化和现实化的参照体系,为各区域博物馆旅游效能的开发提供可参照的理论框架,降低博物馆的信息获取成本和决策执行成本。

(二)以信息技术平台应用拓宽思维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对博物馆的组成要素进行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拆解和重构,实现博物馆旅游效能,依托信息实效性、场景丰富性和用户数据规模化等中心势能,使城市博物馆的效能立足于博物馆旅游体系的各个维度,如社交、休闲、知识、审美、艺术和品牌等。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平台规模化的呈现各区域的博物馆,博物馆旅游功能暴露于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各地博物馆必须立足于自身独特优势,打造具有独特价值主张的差异化博物馆,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并将其嵌入行为流程中,从而为博物馆在公域流量中构建私域社群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三)以营销传播体系聚焦群众认知

随着各区域和各类型博物馆的规模化建设发展,博物馆的旅游效能开发要对具备内部资源的独特优势、外部竞争对手品类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规模化数据的洞察力,切实打造科学化和效率化的营销传播体系,将其独特的品牌符号嵌入博物馆旅游内容生产、创意设计、跨界连接和文创产品等各个环节。

同时,要充分地与当地区域的各领域产业和公共组织进行协调合作,将具有独特价值优势的品类融入博物馆旅游产业链条中,从而形成以博物馆为核心的多样化、交互化和数字化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圈层。

城市博物馆旅游效能的高效率开发,需要充分挖掘城市博物馆所在区域的优势资源,并以此为核心调动外部的用户需求,打造具有差异化和创新化的品牌想象,在用户的心智模式中嵌入锚定标签,为用户的旅游行为创造一个选择序列的优先顺序,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某类城市博物馆的重游率和推荐率。

[1] 央金措姆.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以博物馆文创品开发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97-98.

[2] 左易正.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博物馆的地位及作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9):118-120.

[3] 徐静.新时代背景下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探讨[J].赤子,2020(4):138.

[4] 刘泽文.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研究[J].大众文艺,2020(10):64-65.

[5] 周泽丹.浅谈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文物保护和利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158-159.

猜你喜欢城市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新时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思考理财·财经版(2020年5期)2020-08-14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财讯(2018年20期)2018-05-14“测控技术”力促城市绿色、智能发展的思考卷宗(2017年14期)2017-07-19近年来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32期)2017-04-06精益6sigma方法在对标管理中的运用中国市场(2016年9期)2016-06-20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全方位跟踪与适时修订上海城市管理(2015年4期)2015-08-05提炼齐齐哈尔城市核心价值观 打造城市文化发展新引擎世纪桥(2014年7期)2014-11-28试论价格鉴证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北方经贸(2014年9期)2014-10-27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4期)2009-04-28

推荐访问:效能 博物馆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