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职教育契合湖南智造“1+X”发展模式探索

摘  要:提升高职教育服务智能制造产业的能力,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作为首批获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的六个省份之一,湖南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从系统论视角探析湖南高职教育契合湖南智造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发展模式,创新湖南高职教育契合湖南智造“1+X”发展模式,总结实践经验,以期为其他省份的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全面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智能制造;1+X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3-0019-03

湖南省地处我国内陆中部,虽然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在全国排名靠后,但职业教育改革成效在全国排名靠前。2019年5月,湖南省成为首批职业教育改革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的六个省份之一[1]。2021年10月12日,教育部和湖南省政府联合发文,明确“支持湖南通过整省推进,率先建立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供湖南经验和模式”[2]。探索湖南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对于全面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湖南高职教育和湖南智造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制造业是湖南省的支柱产业。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以来,湖南省将智能制造(简称智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已基本形成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在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领域、新材料领域也集聚有不少产业链“硬核”力量。从“天上飞”的微小型科学实验卫星“潇湘一号”,到“水里游”的“华菱钢铁”出品的海洋平台用钢,再到“地上跑”的“蛟龙600”水陆两栖飞机、世界最快的充电公交车,以及首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都来自“湖南智造”[3]。截至2021年6月,湖南省已建成16家国家级智造示范企业、60家省级智造示范企业、100个智造示范车间。由“湖南制造”到“湖南智造”,离不开湖南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近五年来,湖南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超过100万人,为“湖南智造”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不容乐观的是,湖南虽有领先全球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但总体规模以及“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偏少,各类企业智能化水平差距非常大,现有74所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也参差不齐。智能制造新生态下,企业的技术、设备、工艺和产品更新迭代非常快,传统的生产关系、业务形态和产业价值链都发生了改变,一些高职院校未及时对接产业变化,导致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类型、规格不符合企业要求,出现校企人才供需“两难”问题,阻碍了高职教育和智能制造产业的持续发展。制造业的加速转型升级,急需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与匹配度。

二、系统论视角下湖南高职教育契合湖南智造发展的内在机理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4]。从系统论观点来看,湖南高职教育和湖南智造是湖南经济社会开放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生发展。智能制造是现阶段生产现代化的表现形态,它把劳动力从简单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为高职教育提供人力和时间的基本条件;也能为高职教育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教室、校舍、运动器材等物力方面的条件;还能在财力上给予支持。高职教育则为湖南智造的发展提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服务的支撑,可帮助企业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也可通过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加速产业技术更新,其智力支撑对湖南智造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湖南智造的发展对高职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湖南智造和高职教育沿着上升路线发展。

产业是高职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高职教育不能脱离产业需要而发展。如果没有产业提供良好的人财物等基础条件,就办不好高职教育。实际上,产业的发展水平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高度。纵观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历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与其社会现代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相比落后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家或地区教育普遍发展得更好。单从财力来说,由于企业的逐利性,改善劳动者的教育和技能可以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取决于对高职教育的需要。一般来说,制造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也越高;产业发展速度越快,技术变革速度越快,对高职教育的适应性和匹配度要求越高。湖南智造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决定着湖南高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规模和结构,湖南智造产业的布局也决定着湖南高职相关专业的布局。反之,高职院校布局、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湖南智造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实践证明,只有高职教育与湖南智造两个要素高效协调运转,才能共同推动湖南经济社会系统向前发展。如果高职教育落后于区域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需要,就必须改造高职教育,而不是生产。在智能制造新生态下,湖南高职教育应当主动适应湖南智造发展。

三、湖南高职教育契合湖南智造发展的制约因素

智能制造新生态下,湖南高职教育发展受到政策机制、社会人才观、产业结构、经费投入、办学主体、专业布局、师资队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为:

第一,缺乏协同管理机制。受现实管理体制的影响,服务教育与服务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教育管理部門不会参与企业人才招聘,政府产业管理部门不会专门为高职院校提供产业发展信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不会专门为高职院校提供人才供需信息,难以提供高职院校和产业同步发展所需服务。由于办学历史原因,高职院校受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行政职能部门管理,招生专业与规模缺少规划,许多学校为争夺生源而盲目设置专业,有的热门专业有上百所学校开办,导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等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分散和浪费了教育资源。一些高职院校仍旧是封闭式办学模式,专业未紧密对接产业,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缺少协同管理机制,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难以整合优化,难以形成职业教育规模集约效应,教育质量评价缺乏利益相关方互认的权威标准,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障。

第二,社会人才观念落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意识在湖南仍普遍存在,大部分家长仍将高职教育看作孩子高考后不得已的选择。实际上,高职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尚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一方面源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部分高职院校不能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另一方面源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偏重学历的传统人才观。部分智能制造企业对人才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不够明确,人才与岗位匹配不太合理,难以做到人尽其才。落后的人才观加深了人才供需矛盾,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第三,动态反映机制未形成。制造产业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从自动化到数字化、网络化再到智能化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变化快,人才需求难预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使得产业所需人才的类型、规格、数量不断变化,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人才供需的预测,缺少动态反映机制,高职院校布局难以对接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难以及时对接企业岗位群优化,人才培养难以准确对接岗位需求变化,导致人才供需两难困境。

第四,经费投入不足。湖南地处我国内陆中部,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有限。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单一,国有公办院校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极少。近几年财政对高职教育的投入虽有所增加,但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教学成本高。经费投入不够,教学条件不达标,特别是实践教学设施不足,实验实训课程不能按计划开展,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师资力量不强。在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师资看重的是学历而非专业能力,导致高职院校引进师资时过于看重高学历,从而缺少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且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不能适应新时代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新要求,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发展水平。

综上,高职院校和智造产业缺乏协同管理机制,导致教育资源、产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人才观念落后加深人才供需矛盾;产业转型升级缺少动态反映机制导致高职教育滞后于产业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和师资力量不强导致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突破以上因素的制约。

四、湖南高职教育契合湖南智造1+X发展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是指高职人才培养的形式、结构、途径[5]。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特色以及教育体制、体系、结构等影响高职教育的形式、结构、目标和路径,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如美国社区学院“一体化”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TAFE学院等典型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6]。国内外成功的发展模式为湖南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但发展模式的实践效果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实践中绝不可以照搬。湖南高职教育应根据本省产业经济及社会环境,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做法,找准发展目标与途径,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模式。

由于高职教育关系到劳动就业和产业发展等重要的经济社会问题,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成为湖南高职教育发展的目标。自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湖南高职教育就“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更紧密,更好地契合于湖南智造发展”为目标进行了持续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1+X发展模式,即1所高职院校对接1个产业链X家企业(如图1所示)。

将高职院校按办学水平高低分为ABC三档,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等全省排名前15%的院校归为A档,排名前15-70%的学校归为B檔,其他学校为C档。产业链的上游(U)、中游(M)、下游(D)按现代化程度可分为高端(H)、中端(M)、低端(L),由此产业链上的企业有九类:上游高端企业(UH)、上游中端企业(UM)、上游低端企业(UL)、中游高端企业(MH)、中游中端企业(MH)、中游低端企业(ML)、下游高端企业(DH)、下游中端企业(DM)、下游低端企业(DL)。A档院校可对接产业链高端企业(UH/MH/DH),或高端企业为主、辅以中端企业。B档院校可对接产业链中端企业(UM/MM/DM),或中端企业为主、辅以低端企业。C档院校可对接产业链低端企业(UL/ML/DL),或低端企业为主、辅以中端企业。如此,每个院校都有清晰的紧密对接产业的发展定位和明确的人才培养规格,并随产业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在高职教育契合湖南智造1+X发展实践中,湖南省各级政府、院校、行业、园区、企业等相关单位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一是把高职院校建在产业园区。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把高职教育作为产业链的一部分,一起规划一起建设。二是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人才需求导向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三是把课堂建在生产线上。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聘请企业技能大师担任产业教授,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通过院校布局、专业布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全方位教育教学变革,进一步增强了高职教育的适应性、匹配度。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 国办发〔2019〕20号[EB/OL]. (2019-05-1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5/10/content_5390354.htm.

[2]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EB/OL]. (2021-10-12). http://jyt.hunan.gov.cn/jyt/sjyt/xxgk/tzgg/202110/t20211012_1055055.html.

[3] 熊名辉,陈文静,赖斯捷,等. “新湖南”建设的蓬勃力量——打造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的湖南探索[J]. 湖南教育(A版),2020(07):4-5.

[4] 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 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33(06):520-525.

[5] 朱雪梅.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综述[J]. 现代教育管理,2015(02):114-118.

[6] 朱雪梅. 美、德、澳三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63-70.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湖南高职教育契合2025湖南智造1+X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JJ5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再英(1972—),女,硕士,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教学。

猜你喜欢智造湖南院校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10期)2021-12-26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青岛智造“未来已来走向世界(2019年16期)2019-06-11“智造”符号意识 智慧数学素养——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中国智造时尚北京(2018年6期)2018-06-09雨花——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时代邮刊(2011年5期)2011-05-19湖南童谣红领巾·萌芽(2009年10期)2009-12-03在湖南故事作文·低年级(2009年4期)2009-04-21

推荐访问:湖南 契合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