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纪录片开篇的艺术策略探讨

蒋曦

【摘 要】随着当前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盛行,人们的收视习惯和收看模式也随之改变,对纪录片特别是文化纪录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文化纪录片的观赏性,锁定观众眼球,提升观看兴趣,精彩的开篇就显得至为重要。文章分析了国际国内优秀纪录片的一些开篇技巧,并以《文化桂林》为例,提出了十三种开篇手法的类型和思考,对纪录片的开篇艺术创作,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文化;纪录片;开篇;艺术策略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纪录片以优美的音画、丰富的情感和精彩的人物故事撼动人心,是文化传输的重要渠道,是城市文化品牌传播力的主体,更是城市灵魂的发现、透视和传播。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人们更多地关注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一部文化纪录片,要想在众多的视频里脱颖而出,赢得较高收视率和高流量,就一定要有精彩的开篇。

一、纵观国际国内优秀纪录片的开篇技巧

享誉全球的著名编剧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说:“故事片是把一条基本的故事线加以戏剧化。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故事开端设置悬念、中段引入戏剧冲突、结尾将故事推到高潮。纪录片也是故事的铺陈和讲述,如何讲好故事,特别是故事的开篇,除了悬念,还有更多的技巧方法可以尝试和运用。

《人类星球·海洋》,开篇这样讲述:“海洋是世界上四分之三生物的家园,这里所有的生物都非常适应在海洋中生活,只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是什么?悬念陡起。画面中鱼群逐渐消散,最后闪现一个潜水渔夫。由面到点,突然的反转,让人惊奇。再以设问,激起观众的强烈探索欲望:“我们并未向着水中生活的方向进化,而且我们早已远离这一危险而陌生的世界。但是伟大的机会正等待着那些勇于冒险、探索水中世界的人们。我们如何面临巨大挑战呢?”这样精彩的开篇,让人击节赞叹。

大型纪录片《艺术的力量》,则通过个性化的叙事,将观众带回到8件伟大艺术品诞生的重要历史时刻,讲述艺术大师们鲜为人知、扣人心弦的故事。精彩的开篇,往往能引领全篇,定下基调,吸引观众的关注,提升观众的兴趣,增强了文化纪录片的吸引力,让人轻松愉快地看下去,从而达到文化普及宣传的目的。

《南宋》是浙江卫视拍摄的一部大型人文纪录片,全篇共七集。以一枚金簪经历宁静富足和战乱流离为片头,再嵌入 “南宋”的题字,总领全篇,极具象征意义。各集开篇各具特色,首集《遥望中原》以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之“宋人南渡——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引入,紧扣“虚愿”二字,引发观众疑惑。再以杭州北宋都城当年景点艮山门切入:南宋的兴亡,便通过山门前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连接着遥远的北方。由今入古,由点到面,杭州历史的画卷便在此徐徐展开,吸睛力十足,是非常漂亮的开篇手法。而第二集《临安梦华》,则在北宋徽钦二宗被女真北掳后,开篇设下了赵构为何将南宋都城定在临安的悬疑。而广受关注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开篇则是一组修复文物的画面和对话,多角度的展示,揭开神秘,让从未见过文物修复的观众兴趣倍增,进而产生更多了解文物修复的欲望。所以,开篇的神秘性、精彩的故事性和悬疑性,是锁定和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的重要因素。

在纪录片《西南联大》中,开篇是引用加上同时期名人教授的排列类比:引用北京大学任期长达17年的校长蒋梦麟的《西潮》文章开篇,辅以江南评弹的古韵,引出1889年一众大家粉墨登场,蒋梦麟满三岁,蔡元培、梁启超中举,严修二十九岁编修史书,北洋水师学堂招收了张伯苓,学堂总教习是严复,天津梅贻琦诞生,观众自然期待大戏精彩上演。一部纪录片的开篇,一定要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耳目为之一新,心头为之一震,就如在相亲的众人中,发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人,一见钟情,欲罢不能!这就需要精心地谋划和精巧的构思。

二、当前文化纪录片开篇技巧艺术策略

俗话说:文喜看山不喜平,一部纪录片就是一篇文章,讲究谋篇布局,跌宕起伏。尤其是开篇,好的开篇,等于成功了一半。通常,写文章要求凤头、猪肚、豹尾,说的就是文章开篇要像凤头有神采和吸引力,文章中间要像猪肚子那样丰富饱满,文章结尾要如豹子尾巴一样漂亮绚丽。开头无力,纪录片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如清汤寡水,缺乏吸引力,在当前信息海量的注意力经济时代,一下就淹没在海量信息的漩涡中,浪费时间、精力和经费。而精彩的开篇,如同画龙点睛,瞬间提升节目的神采,锁定观众的眼球。本文以已经播出130多期的《文化桂林》栏目为例,总结、分析和探讨纪录片开篇的艺术策略。

(一)排比递进式,增强纪录片的气氛和表现力

《古道悠悠 永宁古城》的开篇,把古道比作一条青丝带:“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千百年来,无数人用脚步去丈量历史的长河,用马帮的嘶鸣划破静寂的五岭,用猎猎的商旗扬起商道的辉煌。一条道,一座城,在巍巍南岭间熔铸成一段传奇。”这样的修辞开篇,脚步、马帮和商旗的连绵排比,既富有诗意又彰显出古道历史宏大的气魄。

《米芾与桂林山水的翰墨奇缘》中这样开篇:“这个神秘的人物,他的自画像是如何被刻于此处?宋高宗为何又御笔妙赞于此?这个人搜尽桂林奇峰后,胸中万千奔涌的山河,又如何化成为一幅绝美的《阳朔山图》?这幅最早见诸文献的桂林山水画作,是如何见证才子青春与桂林山水、艺术风华交汇的美妙奇缘?”四个排比式反问句,层层递进,气势如虹,加重了观众的疑问,更引发了观众强烈的观看兴趣。

(二)先声夺人式,通过细节凸显时代象征

如《红楼梦》王熙凤出场,人未到声先至,让人浮想联翩。《周恩来三赴桂林》设计开篇:“设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好,精诚合作!”这样的一種先声夺人式的开篇,给人的感觉是声情并茂,加之以合理的想象和细节描写,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让观众迅速融入场景中,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而在《辛亥革命之广西独立》开篇,先声夺人的是枪声:(枪声先响起)“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这一枪引爆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最终把宣统皇帝赶下了历史的舞台,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代表新纪元的共和制。”开篇的这一枪,有明显的时代象征。

(三)用诗意语言开篇,更为贴合和吸睛

《商隐诗情动桂林》的开篇,是把耳熟能详的李商隐名句,排比列出,加之以设问,让人惊叹妙句之余,进而对李商隐在山水甲天下桂林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春蚕到死丝方尽”等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这些才气绝伦的诗句,意象天纵,让晚唐诗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这个艺术成就极高的诗人才子,就是晚唐诗人中号称“小李杜”中的李商隐。他,怎么也南下来到了桂林?

开篇就奠定了纪录片电视散文诗的基调,引领全篇,让人陶醉,让人感慨,让人沉迷,辅之以唯美意象的画面和配音配乐,《商隐诗情动桂林》达到了诗意和诗情高度完美的统一。

(四)片段截取式,强化小说电影般效果

以故事性的人物动作和心态描述,渲染情境,来展现历史的戏剧性和传奇性。在《大隐于市的桂林民国建筑》开篇中,以李宗仁遥望漓江遥想戎马的场景开篇,配以拟人的手法,显得奇趣横生,一座建筑也因其而似乎有了灵魂。对于《公益名士马秉良》,开篇则这样设计:“登顶南天一柱的独秀峰,一代公益名士马秉良,俯瞰气势宏伟的五千余间贡院号舍正式落成。他抚摸着自己的长胡子,欣慰而自得。而令他想不到的是,这座由他发起募捐并历经三年艰难建成的贡院,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创造了桂林科举史上的无比辉煌。”传神的描写,让抚须自得的马秉良和桂林科举的辉煌,开篇就串联在一起并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

(五)采用古今对比式,在故事中烘托气氛

在《孙中山取道桂林北伐》中,采用孙中山先生挥剑与纪念碑的意象叠化类比开篇:“ 九十九年前的深秋,孙中山先生伫立桂林王城独秀峰下,面向中原北地,弹剑长啸,举倚天长剑,直刺苍穹,发出了横扫旧军阀的北伐号召。近一百年时光流逝后,长剑已幻化成独秀峰下直立云天的纪念碑,碑面‘中山不死’‘主义常新’等大字,激荡着后来者深深缅怀追忆那段孙中山先生在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全力筹备北伐的风云历史。”剑与碑,如真似幻,让人神往孙中山先生在桂筹备北伐的传奇故事。

《静江城图耀古今》则以全国古代仅存两块城图之一的《静江府城池图》开篇,灰暗斑驳的刻石,如何才能抓人眼球?从古今对比来赋予它生命力,自然就鲜活起来,让人遐想联翩:“桂林自南宋以来,历经七百多年风雨飘摇,硝烟散尽,青山依旧,静江城池几经朝代更迭,城头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修,城墙的断垣残壁,默默诉说着湮没在历史深处的过往云烟。而在鹦鹉山南麓的摩崖石壁上,一幅长宽丈余的南宋巨型舆图石刻《静江府城池图》,以其斑驳的城池图影、重峦叠嶂的山岳布形、防守严密的内外城池、瞬间让人穿越时空,重回宋代那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历史图卷中,忆起这座山水名城雄视南疆的丰神俊彩。”

(六)时空交错式,小景别、小动作切入

第一人称特别能让人产生代入感,于是《桂北:红军民族政策之源》开篇采取了第一人称遥想式:“龙胜白面瑶寨,站在直刺苍穹、游客打卡胜地的龙舌岩上,似乎看到了八十六年前,红军长征经过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时,红四师师长邀请五名瑶族首领恳谈的身影。”观众仿佛以游客的身份,闪入荧屏,登上龙舌岩,遥想红军当年——如此开篇,时空交错,轻松自然,感染力极强。

对于曾经主政广西的马君武,则以小角度大视野想象开篇:“周恩来赞誉他为‘一代宗师’,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齐名,被誉为“北蔡南马”的桂林人马君武……”引人联想。同样,在《红色特工谢和赓》中,则锁定谢和赓走出谢家大院时的场景来展开,如电影中的伏笔,和《潜伏》中的主角类似,更加重了观众的好奇心,开篇就浓墨重彩:“走出桂林东华门外兰井巷中谢家大院的谢和赓,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的人生,就和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类似,成为白崇禧的机要秘书,一名活跃在国民党桂系高层的红色特工,历经无数生死惊险,给中共发送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其跌宕起伏的特工生涯,成就了一个经典的谍报传奇。”

(七)蒙太奇式开头,营造紧张气氛

为充分表现红军突破湘江三大阻击战《脚山铺铁血阻击战》战况的激烈程度,采用了多景别、多场景的表现形式来开篇:“敌人吼叫着像蚂蚁朝山坡上拥来,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大喝一声:‘打!’红色的火舌铺天盖地扑向敌军,炮火震天,烟尘滚滚,射击爆炸、拼刺喊杀之声撼天动地。敌军打退了,又冲上来一批,仿佛潮水一般无止无休。”开篇的战场全景、中景和人物特写具备,火舌和潮水的比喻形象生动,敌我拼杀、爆炸的音效和政委喊打的声音交织,短促而动人心魄,让人欲罢不能。接下来再交代战斗的意义:“八十六年前,这场在全州脚山铺的激烈阻击战,和灌阳新圩阻击战、兴安光华铺阻击战形成铁三角,以惨重的伤亡代价,拼死护卫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生死存亡,在此一役。”

(八)思考式悬疑,吊起观众胃口

不同于《脚山铺铁血阻击战》,《绝地阻击光华铺》则采用思考式悬疑,用两个设问句来展开,吊起了观众的胃口,产生了深入求解的好奇心:“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以三大阻击战的激烈和悲壮而闻名。全州脚山铺、灌阳新圩、隔壁山后卫和白沙河等众多阻击战中,战斗规模不算大和伤亡人数不算多的兴安光华铺阻击战,缘何位列三大阻击战中呢?而光华铺所处地带,是开阔的水田和坡度不大的丘陵,地势平缓,按说是兵家绝地,为何红军选择要在此设伏,硬碰硬地打一场无险可守的阻击战呢?”

另外,在《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在桂林》的开篇中,也很自然地设置悬疑:“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一生中只来过4次桂林,加起来的时间不到3年,为何去世后要将部分骨灰回归乡梓,选择在桂林入土为安呢?”余音袅袅,发人深省。

(九)以拟人化的视角来开篇,别有情趣

一般的院校片,大多平鋪直叙,不够生动。在构思《南天一柱的师范专科学校》开篇时,将师范专科学校化身为人,片子马上就显得灵动活泼。“年近九十,很少有像我这样的,依旧朝气蓬勃,青春飞扬。从民国二十一年(1941年)诞生,我就在国破家亡的颠沛流离中,经历了无数的兵燹战火,迎来送往了无数的大师鸿儒和栋梁才子,见证了抗日救国的种种艰辛之后,依然初心不改,这就是我……”拟人化的学校,变得触手可及,趣味无穷,有了温度和情感,加之以三个排比连续的渲染,将南天一柱的学校,烘托得气势如虹,让人不看不快。

(十)设问对比式,对话灵魂

汉民中学本为纪念民国元老胡汉民而创立,按通常做法,先讲述一下民国往事,再到如今的延续,片子必然缺乏吸引力。如何破题?想到这所中学脱胎换骨的根本原因,在于创办的校长。而校长的精神,是其成为名校的灵魂所在。于是,纪录片抓住“灵魂”这个核心,开篇设问:“何以岭南一隅的一所中学,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这与其创办人的文化视野、教育情怀和救国信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及时把观众引入故事之中,共同探寻这所学校的灵魂人物对于一所学校发展的意义。

(十一)比喻式开篇,形象生动

在《路莫村:中共物资转运生命线》中,开篇用心脏运送血液来比喻八路军办事处物资转运站的重要性。“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物资转运站,如心臟一样,联通东南亚,承担着国内国外战略物资和人员转运的重要使命,可以说是输送抗战血液动力的生命线。”再接着点明其重要意义:“除胡志明在此工作过,共和国许多将领也都曾经在这里留下了血与火铸就的光辉印迹。”

(十二)名篇引用式,沟通今昔

在《红军翻越老山界》中,开篇引用中学课文名篇,引发观众共鸣和感慨:“说起老山界,自然就想起了中学语文课本上陆定一的文章《老山界》: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借文生情,借船出海,如电影般的画面直接过渡到当年,再接着设问,持续引发兴趣:与后面长征中的万水千山相比,为何很多老红军在回忆录中,都对翻越老山界刻骨铭心?

而《蔡锷与广西陆军小学堂》开篇以电影《知音》的主题曲切入: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强烈引发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的怀旧情结。电影主题曲的引用,胜过一切语言,让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电影中的蔡锷和小凤仙,自然就有了深入了解蔡锷和广西陆军小学堂的浓烈兴趣。

(十三)并列对照,彰显特别意义

在《小长征:红军先遣过桂林》开篇中采取了并列式:“世人都知道长征,却很少人知道长征之前,还有个‘小长征’,他们是红军长征的先遣部队,分南北两路,一样的惊心动魄,一样面临敌军疯狂的围追堵截。”如此一并列,像长征一样的“小长征”自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兴趣。

以上种种,很多都是借鉴了文学上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纪录片开篇的新奇性和故事性。既有单独使用,也有组合并用,尤其组合并用,效果更为明显。总之,手法是手段,提升观众兴趣才是核心,也是节目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的关键。

三、结语

不论是文化纪录片,还是新闻类、专题类、形象宣传片等,都要有精彩的开篇。文无定法,《孙子兵法》亦云: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管采用什么手法,最终都是服务于提升注意力的核心。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纪录片文化文化长廊中学生英语·中考指导版(2021年3期)2021-05-24等待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9年23期)2019-08-12纪录片要有精气神综艺报(2019年6期)2019-04-02超级蚁穴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2期)2019-01-10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对弈围棋中鲜为人知的中国文化伙伴(2018年1期)2018-05-14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8年12期)2018-03-01马莉 独立纪录片导演优雅(2017年5期)2017-05-08什么是文化公务员文萃(2016年2期)2016-02-26融入文化教“犹豫”等黑龙江教育·中学(2009年3期)2009-04-16

推荐访问:开篇 纪录片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