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的双创型研究生教育教学对策研究

王超 曾玖贞 王玉林 谢树京

摘  要 如何有效培养新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培养单位面临的新问题。分析探讨新工科专业特征及“双创”型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营创氛围,引导新工科“双創”意识;校企合作,打造复合型新工科“双创”师资队伍;注重实践,创建新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全面考量,完善新工科“双创”人才考核体系。

关键词 新工科;创新创业;研究生;实践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20-0112-03

Study on Teaching Strategy of Double Innovati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New Engineering//WANG Chao, ZENG Jiuzhen, WANG Yulin, XIE Shujing

Abstract How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new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has become a new problem faced by training un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engi-neering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double innovation graduate studen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Som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hey are building innovation atmos-phere and guiding the new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warenes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building a compound new engineering and innovation faculty, paying attention to practice and creating a new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innovation talents in new engineering.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ra-duate student;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0  前言

以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专业为基本范畴的新工科是服务于当前工科人才培育的建设重点[1-2]。作为新工科专业中的高层次培养对象,创新创业型研究生不仅将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会是新兴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变革的主力军[3]。“双创”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是新工科建设工作中的远景任务和必然目标[4]。然而,在新工科背景下,现有教育教学培养模式无法达到国家和社会对“双创”型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导致新工科类研究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意识和潜力等多方面存在不足。面向新工科的“双创”型研究生教育培养对策研究和实践是支持新工科建设工作的必要改革之路,不仅符合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更体现了国家工科教育改革创新的战略宗旨[5-6]。

1  研究背景

1.1  新工科的特征

总体来说,新工科应具备前瞻发展性、交叉跨界性和创意革新性等特征。

前瞻发展性是新工科的导向特征。新工科是高等教育范畴内其他工科专业的延伸和扩展,不但体现了工程理学等自然学科和管理经济等人文社会学科相结合的前瞻需求,也代表着现有工科专业改革发展的前瞻方向。

交叉跨界性是新工科的学科特征。新工科内涵丰富、跨度较广,其特征既体现在它通常由多学科相互交叉和拓展而构成,也体现了新兴产业和未来发展对新工科需具备突破原有产业和行业界限能力的需求。

创意革新性是新工科的价值特征,是国家创新发展对新工科建设工作所提出的本质属性要求。为了使新工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新经济发展、更好地促进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如何在技术、产业和模式等方面寻求革新,如何构建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结构,是新工科教育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2  新工科“双创”型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有模式在针对新工科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不够、创新创业教育队伍组建不全、创新创业教学连续性缺乏和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7-8]。

新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不够主要体现在主动性不强、认识不足和心态不稳三个方面:升学难和就业难“迫使”应届毕业生选择创业道路,创业动机并不来源于热爱、兴趣和理想等因素,其主动性得不到保障;经营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当前研究生对创新创业过程的主要认识,他们还未能充分接触和理解“双创”过程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缺乏“双创”过程所需的能力支撑;对未来规划的矛盾、对未来道路的焦虑均是“双创”意识心态不稳的体现。

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队伍组建不全主要体现在“双创”教育观念不够、教育队伍结构不合理和“双创”教师管理机制不全三个方面,灌输教学、“双创”教育培训不够、自身“双创”实践能力不足、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等均是引起这些问题的主因。

新工科“双创”教学活动目前仅集中于第三个学年度开展,教学工作量往往得不到保障,缺乏长期的、持续性的“双创”教学和“双创”实践是新工科“双创”型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导致新工科“双创”型研究生教育质量不高和新工科應届研究生“双创”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新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应是一个多元素、多层级和多角度的系统,然而现有评价仍停留在以论文、专利等产权成果为主要依据的评价体系中,不符合新工科“双创”研究生素质特征、个人能力和从业经验等综合体现的评判需求,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2  新工科“双创”型研究生教育教学对策

2.1  营创氛围,引导新工科“双创”意识

从内在因素来看,作为新工科专业研究生,其自身并不缺乏实践思想与创新意识。为落实新工科专业研究生“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单位应当全面营创“双创”教学外在氛围,包括:定期开展“双创”论坛、“双创”沙龙和“双创”讲座等载体活动,支持新工科“双创”社团发展,促进广大研究生群体范围内的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在全方位宣传“双创”价值、树立“双创”典范的同时,精心搭建“双创”训练平台,为“挑战杯”“互联网+”和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课外相关学术竞赛提供良好备赛资源和参赛条件,以此强化新工科研究生“双创”发展动力和积极性;积极联络国内外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领域内的知名企业和公司,建立到这些企业和公司定期参观、交流学习的制度,为研究生拓展新工科产业视野、跟进新工科当前产业进展和了解新工科未来产业需求提供机会与平台。

2.2  校企合作,打造复合型新工科“双创”师资队伍

校内教师往往在产业实践能力教学方面存在不足,而企业教师教学经验有所欠缺,对此可采用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教师相合作的“双导师”制度来打造复合型新工科“双创”师资队伍。校内导师结合专业培养方案,注重研究生专业基础素质培养,使之具备开展创新实践和创业项目的基本能力,掌握“双创”活动开展所需的基本知识。校外企业导师应依托企业,聚合企业产业资源,为研究生提供切实的实践平台和更多的“双创”机会。研究生在校外企业导师指导下,能够获得行业标准和应用理论等方面的实际锻炼,具备实现校内“所学”与校外“所需”无缝连接的能力。在具体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需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按照研一阶段在校内学习和研二阶段开始在校外锻炼的原则安排研究生开展研学任务。总之,校内外“双导师”制度重在校外高端人才引进,注重导师与社会间的联系,强调导师应具备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新工科“双创”能力培养过程的素质。

2.3  注重实践,创建新工科实践教学平台

创新依托于高校教育体系,创业也离不开良好的经济氛围。在“双创”能力培养过程中,针对新工科研究生群体的实际特征,需帮助他们了解所学知识规律与实践创新创业之间的转换过程,避免理论知识无法转换成实践能力。面向新工科“双创”发展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基础,是研究生提高实践综合运用能力的保障。对此,需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在高校创建新工科实践教学平台,以“双创”为未来目标、以实践为基本路线来合作培养新工科研究生人才。实践教学平台应以企业实际产业生产线为蓝本进行模块化设计,综合考虑每个模块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尽量做到平台模块化对应知识体系化。更为重要的是,需强化新工科实践教学平台软件支撑,一方面要鼓励研究生导师积极参与实践平台教学指导环节,提高导师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企业研究人员到校进行实践教学讲座和报告,以此让研究生及时和准确掌握创新创业产业化动态和方向。

2.4  全面考量,完善新工科“双创”人才考核体系

完善考核体系是推进新工科“双创”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策动力。当前研究生“双创”培养效果和产出的好坏基本按科研论文的形式来评判,绝大多数研究生过早进入做学术、发文章的固有学习节奏中,并且不注重发文质量,文章创新性不足。单一的评判形式和以实践创新为要素的新工科“双创”人才要求不相符。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重在创新、旨在创业,培养考核体系应当起到多方位引导作用。除了科研论文外,新工科“双创”人才考核应更多地考量专利水平、课题参与程度、结题报告和科技报告等实践成果。同时应该记录关注研究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双创”活动开展情况,将对学习过程的考量作为最后考核的重要依据,即考核体系既要包含产出成果等直接依据,也要考虑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考量和考核全程以培养新工科“双创”人才目标为准绳,合理协调成果和过程涉及的各项指标,力求构建完备、统一和稳定均衡的人才考核体系。此外,考核体系需遵循动态性原则,即依据经济形势、政策变化和发展趋势等外在因素作出相应调整变化,以适应各个评价指标作用的强弱变更。

3  结语

本文阐述新工科的导向特征、学科特征和价值特征,即前瞻发展性、交叉跨界性和创意革新性,指出新工科类研究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不够、创新创业教育队伍组建不全、创新创业教学连续性缺乏和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研究阐述新工科“双创”型研究生教育教学对策,指出“营创氛围,引导新工科‘双创’意识”“校企合作,打造复合型新工科‘双创’师资队伍”“注重实践,创建新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全面考量,完善新工科‘双创’人才考核体系”等新工科“双创”型研究生教育教学对策,能够增强面向新工科的“双创”型研究生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浩,杨树峰,苗胜军.“新工科”背景下双创型复合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7):328-330.

[2]宋晓燕,杨光,崔光照.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8):10-13.

[3]谷科.“双一流”背景下区域重点高校计算机学科研究生的创新与创业培养模式探讨[J].科教导刊,2019(5):41-42.

[4]邓小朱.研究生“双创”能力影响评价调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11(5):105-112.

[5]熊姝闻.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1):143-144.

[6]曾玖贞,王超.新工科背景下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Matlab教学效果[J].教育现代化,2018,5(23):268-269.

[7]邓正艳,钟福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6):27-28,34.

[8]孙冰,曾晟,王富林.创新创业教育中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2):20-22,27.

猜你喜欢新工科创新创业研究生“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探索无线互联科技(2021年16期)2021-10-18基于讲练融合的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速读·上旬(2021年11期)2021-10-12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多层次全方位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科技资讯(2020年2期)2020-04-07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众创空间的高校创新创业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13期)2020-03-31新工科教育治理刍议中国大学教学(2020年1期)2020-03-19新工科建设和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大学教育(2020年3期)2020-03-04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高校构建立体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方式科教导刊(2017年23期)2017-10-10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探索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7期)2017-09-27

推荐访问:工科 教育教学 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