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物流2020年回顾与2021年展望

吴志华 周嘉豪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各方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和高度关注。文章从粮食安全保供、节粮减损、粮食绿色物流、粮食物流信息化与智慧物流,以及“一带一路”粮食物流和供应链等方面回顾了2020年中国粮食物流的发展历程。展望2021年,粮食安全物流的监管服务保障、粮食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供应链物流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将是中国粮食物流行业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粮食物流;
供应链;
节粮减损;
绿色物流;
智慧物流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10217

1 2020年中国粮食物流发展回顾

1.1 新冠疫情背景下着眼于粮食安全保供的应急特征明显、色彩浓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各方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和高度关注,我国着眼于粮食安全生产、收储加工与配送保供的应急物流建设成果卓越,有力地保障了全年城乡各地居民的粮食供应。2020年初,各地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统筹保障疫情防控下的粮食种植与增产。黑龙江省把高标准高质量备耕春耕作为粮食稳产保供、当好“压舱石”的第一场硬仗来打,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新手段,开展网上订购和培训。四川省积极落实分区分级防控措施,打通了农资运输“最后一公里”,为全省夏粮增产打下坚实基础。安徽省将国家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目标分解到各市县,采取“以村保乡、以乡保县、以县保市、以市保省”的方法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抗击新冠疫情同时,积极有序开展的粮食生产物流等促进了粮食增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6 949万t,比上年增加564.66万t,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6.50亿t以上(见图1)。

2020年,我国更加重视自2017年以来有计划开展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与农户科学储粮仓配置的建设与运用,农户存粮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不断向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转变,促进了粮食增产基础上的粮食收购,我国粮食市场化收购比重达到98%,比上年提高8%,抵御市场风险和维持有效供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例如,湖北省在疫情和汛情双重影响下多措并举,在全省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助农减损增收,成功让秋粮丰收到手。

“手中有粮,遇事不慌”,我国在重视粮食生产与收储的基础上,还异常重视新冠疫情期间的粮食应急加工与配送体系建设。到2020年底,我国约建立起粮食应急加工企业5 300多家,成品粮日加工能力在百万吨以上;
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 600多家,应急配送中心3 170多个,应急储运企业3 450多个;
全国31个省(区、市)制定了省级粮食应急预案,587个市(地)、2 440個县建立了区域性粮食应急预案。依托日益健全的粮油应急加工、配送网络体系,快捷确保了米面油向终端消费市场、家庭的投放[1]。在2020年疫情初期,湖北、北京及周边省份150多家重点企业累计销售大米180多万t、面粉630多万t、食用油170多万t,确保了疫情严重地区粮油供应的不断档、不脱销,为确保打赢新冠疫情保卫战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1.2 以节粮减损为重要内容的粮食储运、加工改进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节粮减损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粮食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粮食流通“购储运加”要协同发力。2020年我国在不断增强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与配送工作力度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减少粮食全产业链中的节粮减损。目前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量达350亿kg,相当于粮食大省吉林省一年的产量,其中储运环节由于物流设施和方式比较落后,抛撒遗留损失粮食达75亿kg,为此如何从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系统减损至关重要[2]。2020年9月14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关于创新举措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节粮减损工作的通知》,积极推动致力于节粮减损等目标实现的《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并进一步强化节粮减损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系中的落实力度。

节粮减损政策措施的进一步明晰与落地,促进了我国以节粮减损为重要使命的粮食绿色仓储设施建设、生态储粮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2020年全国各省市有关粮食仓库积极创新储粮方法,如新疆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以“优质粮食工程”项目为依托进行系统设计,研究出适合南疆地区农户家庭的储粮箱,每套科学储粮箱可储粮800 ~ 1 000 kg,年减少储粮损耗50 kg,使当地农户年节粮减损1万余t,价值超过2 600万元。浙江省采用横向通风、基于云技术的粮情监测系统和智能控温除虫系统等新技术,让粮食一个周期的损耗从原来的0.7%左右下降到0.2%左右,单仓节粮约18 t。山东省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建设,布局“绿色仓储提升行动”,这种储粮示范仓可以将粮食损失降低5%,每年可减少约5万t粮食损失,按市场价计算达1.2亿元,进一步推进了节粮减损工作的落实。云南省为农户配备科学储粮小粮仓76万套,每年减少粮食损失7.6万t,相当于2.25万hm2土地的粮食产量[3]。

在节粮减损技术研发上,“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物流领域项目形成减损新技术成果,“北粮南运”散粮集装箱高效保质运输技术及物流信息追溯平台支撑示范工程项目已研发多项散粮集装箱高效装卸粮技术。在粮食通道建设上,武汉阳逻铁水联运示范基地打通“东北三省—盘锦港—武汉港—云贵川”粮食大通道,将东三省玉米等粮食通过“散改集”、江海联运、铁水联运销售到湖北以及云贵川等地,相比于传统公路或铁路运输缩短近10 d,较好地减少了运输途中的粮食损耗。在粮食运输环节上,国内已经构建起以大连北良港、上海民生港、浙江宁波舟山港、广东新沙港等粮食物流基地为枢纽,以各级粮食中心库为节点的粮食“四散化”(散装、散卸、散存、散运)建设 ,以及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等关键技术推广、运用网络。2020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指出我国粮食物流骨干通道已经全部打通,原粮散粮运输、成品粮集装化运输比重大幅提高,粮食物流效率正在稳步提升。

针对粮食加工过程过精过细的问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推动建立健全粮油适度加工标准体系,防止过度加工造成粮食损失浪费,推广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适度加工技术成果,鼓励新技术研发和应用。2020年度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授予“葵花籽油精准适度加工与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应用”项目为特等奖。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通过碾米度与制品品质间关系分析等研究,开发了大米适度加工关键技术及留胚米产品,在多地大米加工企业推广应用,提升稻米原料利用率超过12%,提升营养物质含量超过50%。

1.3 着眼于可持续的粮食绿色物流得到较大程度的重视与发展

着眼于可持续的粮食绿色物流得到较大程度的重视与发展,首先表现在以保质保量为目标的生态储粮技术的重视与应用上。2020年7月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召开“绿色储粮发展思路研究”专题视频研讨会,围绕低温和控温储粮、储粮害虫综合治理、气调储粮、绿色环保清理和干燥技术等4个专题进行了研讨。8月,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等单位联合创立的中加储粮生态研究中心(CCRCSGE)成立,依托中加两国储粮研究平台与科研队伍,致力于储粮生态的重大基础理论、重要关键技术和设备等的合作研究。在实践方面,我国气调储粮技术规模化发展已见明显成效,应用规模逐年以百万吨级增长,南方沿海地区气调储粮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成就。10月中储粮集团公司以“科技赋能,爱粮节粮”为主题的第三届公众开放日活动展示了国内4个不同温度区域内环流控温、智能气调储粮和智能氮气储粮等绿色储粮技术的研发应用,其中智能氮气储粮系统根据粮堆中害虫种类及数量,结合粮温与仓房气密性情况,自动制造出一定浓度的氮气输入粮堆,用薄膜制作氮气气囊将粮食密闭,让害虫、微生物缺氧死亡,从而达到杀虫、抑霉、绿色保质储藏的目的,无毒、无害、无污染[4]。

其次表现在以抵制餐饮浪费为主题的光盘行动进一步推进上。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安全始终是一种绕不过的挑战,特别新冠疫情对国内外粮食产业的巨大冲击更加深了人们对粮食安全的担忧。为此,向浪费严重的餐桌要粮,就成了一种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与粮食消费物流日益重要的内容[5]。据统计,我国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每年高达2 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其中城市餐饮每年浪费总量约为1 700 ~ 1 800万t,相当于全国粮食总量的3%,人均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 g,浪费率达11.7%,餐饮粮食浪费情况触目惊心[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习总书记在2020年8月对制止餐饮浪费作出重要指示;
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以“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为主题的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明确提出了节粮爱粮的新风尚与新要求。在各界的努力下,2020年各地、各平台积极践行“光盘行动”,以各种方式将其落到实处。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迅速推广“半份计划”,60多万商家上架“小份菜”,销量不断增长。北京、广州、西安各地创新方式从各阶段入手降低餐饮浪费量,如分量提供食物、有奖光盘回收等。各餐饮企业积极行动,把控采购量,避免食品存储过期、变质等造成浪费;
根据餐食烹饪实际情况,严控食用油消耗;
合理搭配荤素菜品比例,减少剩菜剩饭,全社会“适量用餐、杜绝浪费”的文化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第三表现为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粮食流通新型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强化。2020年9月,国务院取消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审批许可,改变管理方式,禁止中储粮集团公司直属企业以外的市场主体承储中央储备粮。12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进一步加强粮食储备协同监管,进一步强化各垂直管理局与地方粮食和储备部门的协同监管。国粮执法〔2020〕246号明确提出加强科技支撑,提高执法督查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粮食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建设,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依法依规建立权威、可查询的粮食企业信用记录。2020年9—11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回头看”行动,对政策性粮食库存、生态储粮等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全面促进了国有粮库管理水平的提高。

1.4 粮食物流信息化及其基础上的粮食智慧物流得到较快发展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服务,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由农业设备物联网和大数据中心组成的农机管理云平台——“大脑中枢”促进了无人化农场项目的开展。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我国累计销售各类自动驾驶农机装备和系统1.17万余台套,同比增长213%,农作物自动化耕种收逐渐成为趋势[7]。全球首个超万亩的无人化农场——位于黑龙江的建三江七星农场在秋粮收获中使用无人驾驶的智能收获机,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自动规划路径,满仓即掉头,提高收获精度,减少粮食损失。由国贸工程设计院与尚禹河北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的北斗冷链物流追踪系统不仅能为粮食物流提供准确的车辆位置信息、路况信息,还能随时追踪车辆实时温湿度信息,并且及时向需求方提供粮食交接信息等。

针对粮食物流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2020年1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完成国家平台整合优化基础上,到2023年应实现省级平台资源整合,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网络全覆盖,形成一体化平台。2020年2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平台数据互通共享和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两个技术规范通知,较好地促进粮食行业数据标准化,以及数据共享和视频监控互通。山东省“好粮有网”2020年进入全面推进粮食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经过8个月的平台学习与应用磨合,借助“好粮有网”原糧采购管理系统,发达面粉集团已实现多个业务链的数据资源互通共享,持续完善远程监控等数字化技术的建设,探索粮食市场的大数据分析策略,助力粮食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面粉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榜样[8]。安徽省粮库智能信息化升级改造(“智慧皖粮”省级云平台)项目于2020年10月通过验收,实现了全省各类粮食信息化系统的全面接入,对粮食收购、仓储作业、自然灾害和应急突发事件等进行空中巡检、指挥调度,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涉粮企业、售粮农民和普通消费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浙江省粮食局联合信息技术企业建立“粮食大脑”平台,农户、收储企业和加工企业等登录平台后,能了解全省各粮库粮食收储、销售、加工等信息,推动粮食信息共享,较好地打破了粮食局、市场、交通运输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10月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成功举办,其中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线上成交各类粮油1 034.96万t,金额292.4亿元。2020年国粮中心正式推出了新版地储SaaS交易平台,并在4月9日武汉地储粮竞价交易中引入竞价熔断机制,为疫情期间的“保供稳价”发挥了积极作用。

1.5 “一带一路”粮食物流和供应链得到进一步发展

2020年初以来,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粮食进口国家的跨国粮食供应链面临断链的危机。由于这是由跨国粮食供应链系统内部或外部突发因素引起,并能够迅速在全球粮食供应链系统扩散,对全球粮食供应链运营系统不畅甚至中断的迫在眉睫的非常规恶性事件[9],为此如何应急及防范风险滋生,就成了2020年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的一个突出特点。针对这种情况,中粮集团联合四大国际粮商,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数字化农业国际贸易公司,不断增强对全球粮食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悉心打造可持续的粮食供应链。中粮集团全年营收超5 000亿元,利润总额超200亿元。其中一直以来利润较低的核心主业——农粮业务盈利贡献超过50%。同时,积极实施粮食进口多元化战略,改变进口来源地相对单一、容易受制于出口地政策和产量变化的国际贸易格局。中粮集团首次以万吨轮进口俄罗斯大豆14 857 t;
首次从保加利亚进口玉米,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新版图。2020年3月14日,载有5 000 t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的散货船“慧通”轮抵达烟台港,拓展了环渤海流域对接“一带一路”进口粮食海路物流通道。11月,中储粮集团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与7家国际大粮商签订大豆采购框架协议,采购来自阿根廷、巴西等国的大豆。

我国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蝗虫灾害等各种因素叠加影响,以及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下,积极强化“一带一路”粮食国际贸易与物流能力建设,较好地确保了不平凡年份粮食供给的平稳有序,有效防止了粮食危机。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全年进口数据,2020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4 262.1万t,同比增加3 117.5万t,增幅27.97%,大豆全年进口总量突破1亿t关口,增长13.3%。巴西、阿根廷和俄罗斯等国家在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中排名前列,巴西已超越美国并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最大来源国。玉米、麦类、稻米等其他粮食进口也再创新高,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平衡利用。

2 2021年中国粮食物流发展展望

2.1 着眼于有效粮食安全物流的监管服务保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粮食作为民生的基本,粮食流通秩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以及社会能否稳定发展,优化粮食流通监管机制、加强粮食物流监管服务保障,才能促使粮食物流安全发展,特别是适应世纪大变局中多种公共突发事件叠加下的粮食安全。

2020年我国粮食物流监管在依法治理、制度建设、信息化监管和信用监管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农药污染源头监管、运输监管、安全检测监管和监管力量分配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粮食物流监管存在污染超标粮食检测不到位、运输途中浪费耗损现象严重、销售环节安全规范储存地缺乏、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信息化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2021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积极探索物流监管新方式,强化粮食物流与供应链运作过程及结果的执法监管、科学控制势必将得到重视。其主要态势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并推动粮食流通监管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将监督考核并入企业年度与粮食省长责任制考核方式中,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及其物流的监管责任;
通过加快12325平台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积极维护并改善粮食市场流通秩序,持续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与粮食保质保量投放市场的效率。力争在未来5年内,实现监管理念的现代化转变、监管机制的科学化转变、监管手段的信息化转变、监管格局的协同化转变,粮食物流监管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不断促进粮食安全及其物流支撑的现代化。

2.2 着眼于现代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升级的专业物流人才将进一步得到重视与培养

“十四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对于粮食物流而言,未来5年正值粮食和物资储备“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粮食物流与供应链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同时国内各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园、粮食通道和粮食港口建设等如火如荼,这些都需要专业的粮食物流及供应链人才来支撑。但是当前粮食物流领域人才总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对此,2021年及更长时期内,有关部门应把粮食物流和供应链人才培养纳入规划重点,现代粮食物流与供应链升级方向的专业物流人才将进一步得到重视与培养。其突出重点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粮食物流和供应链一流学科建设、交叉融合;
打造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干部人才队伍,结合前沿研究方向开发粮食和物资储备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等;
培养一批能将北斗卫星导航、5G、边缘计算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与粮食物流、供应链相结合并进行开发的粮食物流高层次人才,不断促进现代粮食物流和供应链运转体系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完善。

2.3 着眼于提高粮食安全主动权的粮食物流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使得我国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已成为不得不重视的粮食安全隐患,不断考验着我国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掌握程度,對粮食物流风险防范体系和供应链抗风险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2021年及未来更长时间里,我国势必将致力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加强跨国粮食物流风险防范体系,提高粮食进口方式、进口来源多元化程度[10],增加俄罗斯、乌克兰以及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数量,增强全球大豆供应链掌控能力以确保大豆进口,构架多元化粮食进口及物流保障新格局[11];
从立足战略主动、安全可控角度,加大我国在大豆等粮食主产国种植基地、主要物流港口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12];
加快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大粮商,鼓励企业深度融入全球粮食供应链,积极参与粮食交易、运输标准制订,可持续提高国际粮食话语权;
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粮食贸易合作的平台作用,抓紧构建安全、持续、稳定的全球粮食物流供应链网络,以物流供应链柔性维持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等。

3 結 语

回顾2020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促进粮食物流的规范发展,粮食绿色物流得到较大程度的重视与发展,粮食智慧、“一带一路”和供应链物流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发现我国粮食物流在应对多种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呈现出了较大较好的柔性,并呈现了日趋清晰的绿色生态性、互联数据化、策略效益化,以及国内外市场互为促进、循环发展态势。展望2021年,我国粮食高效物流、绿色物流、粮食智慧、“一带一路”和供应链物流等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粮食安全物流监管服务保障、粮食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供应链物流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将得到更加重视、加强。

参 考 文 献

[1]李辛一,韩啸,齐皓天.中国粮食保供稳价局势:现状、挑战与政府的应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视角[J].价格月刊,2021(1):9-15.

[2]吴志华,刘念.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研究(2019—2020年)[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4):61-66.

[3]王淑娟.76万套“迷你储粮仓”进农家[N].云南日报,2020-09-14(1).

[4]吴树会,袁旭文,朱毅强,等.浅层地能表层控温储粮系统储藏籼稻效果试验[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4):67-70.

[5]吴志华,方雪琳,刘念.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研究(2018—2019年)[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4):79-4.

[6]袁凯.节约粮食是全产业链的事情[J].今日养猪业,2020(6):107-110.

[7]张博令.世界最大无人化农场北大荒“大练兵”[N].新华每日电讯,2020-10-14(4).

[8]乔美娥.探究大型粮食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设备工程,2020(22):34-36.

[9]孙红霞,赵予新.基于危机应对的我国跨国粮食供应链优化研究[J].经济学家,2020(12):107-115.

[10]刘慧.平衡利用好国际国内粮食市场[N].经济日报,2021-01-21(5).

[11]邓熠枫,吴侃,王友林.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大豆贸易互补性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8):37-41.

[12]王新华,魏欢.我国参与区域粮食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221-222+226.

Review and Prospect of China’s Grain Logistics in 2021

Wu Zhihua, Zhou Jiahao

( Schoo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s and Economics/Jiangsu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search Institut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Modern Grain Circulation and Safe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

Abstract:
The COVID-19 epidemic will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in 2020, causing concern and high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world food secur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a’s grain logistics in 2020 from the aspects of grain security guarantee and supply, grain saving and loss reduction, grain green logistics, grain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lligent logistics, as well as "One Belt And One Road" grai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Looking forward to 2021, the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guarantee of food security logistics, the training of modern food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ly chain logistics risk prevention system will be the focus of the work of China’s food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
grain logistics, supply chain, grain saving and loss reduction, green logistics, wisdom logistics

猜你喜欢绿色物流智慧物流供应链对无人仓库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应用与发展前景的研究商场现代化(2018年12期)2018-10-23长沙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市场(2018年16期)2018-06-13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智富时代(2018年1期)2018-03-26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智富时代(2018年1期)2018-03-26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实践与思考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7年5期)2017-09-16绿色物流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青年时代(2017年19期)2017-08-01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大陆桥视野·上(2017年5期)2017-06-27图书出版业智慧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物流科技(2017年4期)2017-05-02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商情(2016年52期)2017-04-14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分析商场现代化(2016年20期)2016-08-10

推荐访问:中国 粮食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