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戴莉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12-0045-03

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财富,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域内的景观表现,综合了自然和人文景观。乡村景观是文化的一种显性表达,兼具实用性和文化育人性。其中,乡村红色文化景观在传承红色文化,促进红色精神扎根于民心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红色文化在乡村景观中应用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许多乡村纷纷效仿,同质化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如何更优地促进红色文化与乡村景观的融合,如何挖掘出更具深度、独特性和感染力的乡村景观设计则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在现代乡村景观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乡村环境设计优化的重要切入点

环境设计是围绕自然、社会、人工三种环境景观展开的,主要宗旨是优化、提升人居环境。以往,在追求形式和速度的影响下,忽视了文化要素的挖掘对于提升宜居环境的意义和价值。乡村环境设计不是对文化要素的简单挖掘,而是要注重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提炼出被村民接受和认可的部分,并力求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和乡村的整体发展。红色文化作为乡村文化中最有标识性和积淀性的文化,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基层群众的情感和意识,进而转化为乡村环境设计的重要资源。可见,以红色文化为环境设计切入点,能够从文化氛围感上塑造出更加宜居的乡村环境,提升特色风貌。

(二)打造乡村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的必然选择

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文化品牌,是乡村文旅融合的必然选择,具有历史和教育意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乡村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要以差异性凸显自己的特色。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多元化运用带有地域特色的乡村红色文化,可以使得其品牌特色具备独一无二性。尤其是将本村红色村史、革命英雄故事、改革建设历程等内容融入到品牌建设中,抓住重要节点和事件内容,从而发挥内容优势。可见,红色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品牌特色,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三)乡村环境实现育人功能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对于乡村景观的这个“形”,要依托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推动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并逐渐内化于“心”。红色文化借助乡村景观的实物及精神表现形式,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育人性通过景观表达出来,以景观引导乡村文化取向。乡村是基层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乡村景观设计应用红色文化,既是乡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表现。可见,乡村景观设计应用红色文化,实现其文化育人的功能是现实所需。

二、红色文化在现代乡村景观中的应用原则与手法

(一)红色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以人为本:在景观中,人是使用主体。在设计过程中,对红色文化的应用,要站在受众者的角度上去思考其在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呈现出最契合人的观念的融合性景观设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环境美学理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要素考虑在内,达到人与景观之间的和睦,而不是过度追求艺术化造型而给观者视觉冲击以及观景误解。人与景观之间存在着情感上的交流,人们将自己喜闻乐见的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而景观也将它所包涵的文化底蕴呈现出来被更多的人所感知。因此,设计乡村景观时要注意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文性更好地体现在景观设计中。

2.地域为先:地域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塑造出不同地区标志性的灵魂和根脉,其中红色文化最是典型。乡村景观设计要把握好地域性原则,一方面,要做到因景制宜。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把握好景观与地域环境之间的融合性。另一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要注重保护区域的乡土风貌,达到景观构建的地域协调性;要注意本山取土、就地取材,选择带有当地特色的建材来展现当地的地域特性;要注意气候适宜,对于绿化、植物的选择要适地适温。因此,在设计中要把握好地域性原则,构建出红色文化与地域特色相融合的乡村景观。

3.独特为优:乡村景观的独特性,是衡量乡村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应用红色文化,既赋予了景观文化独特性,又给予了景观一种时代印记的内涵表达,使得红色文化得以传承与革新。这种良性互动,是对乡村环境景观设计的一种创新推进,能打造出具有“一村一品”的特色景观。此外,营造带有文化特色的景观是塑造乡村品牌形象的利器,能够防止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并以点带面推动乡村环境整体向好,促进乡村治理。因此,乡村景观设计要把握独特性,将红色文化因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去,加强乡村文化理念引领,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4.功能为要:乡村景观设计不能忽视景观的功能性,注意外观形式要服从于功能。牢牢把握功能性原则,一是要注意精神引领作用的发挥,结合文化心理学,优化乡风学风,把握文化育人功能;二是要满足形态美和色彩美的基本要求,给予景观空间中的体验者以视觉和精神方面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把握观赏功能;三是要考虑到场地氛围的要求,从颜色、材质、尺寸上贴合环境和使用要求,满足人们对景观的体验功能。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确保景观的功能性发挥,积极营造出适合表达红色文化的乡村文化环境。

(二)红色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手法

1.构思:构思是进行景观设计的前期准备环节。对红色文化的应用要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地进行设计构思,选择适当的外部设计、合适的色彩、空间安排等充分而不夸张地表现景观内容,并满足景观设计的功能性要求。

2.整合:整合即一种在整理、协调的之后重新组合的一种手法。在设计中的本质就是把看似零碎但存在价值性的要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将多元的红色文化要素进行协调重组,充分展现红色文化。

3.再现:再现是通过艺术手法将过去的场景进行复刻或模拟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红色文化元素很少出现在当下的乡村景观之中,对乡村革命史、老屋建筑、文学艺术等元素进行再现,可以更充分地展现乡村红色文化。

4.整旧如旧:与以往的“修旧如旧”不同,“整旧如旧”重点在于保持古建的原始形态。乡村景观设计不应该是全部的重建,而应该是在原有的形态上进行的改造与提升。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景观,以保证其与红色氛围感的协调性。

三、红色文化在现代乡村景观中的应用实践

(一)以景观小品设计渲染红色文化气息

景观小品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小品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艺术品,而是带有文化意识的环境艺术设计。乡村的红色文化气息和红色氛围感的营造就需要通过大量的细部的景观小品加以突出和点缀,而对红色文化景观小品的塑造就成为乡村红色文化的“亮点”工程。因此,景观小品是营造红色文化氛围的重要依托,要构建彰显红色文化生命力的景观小品,以其艺术个性为乡村氛围感增添出一抹红色趣味,让观者在悄然之间便能感受到其氛围的熏陶。

一是要充分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上,运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打造出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景观环境,彰显红色文化韵味。红色文化历史深远,红色景观小品的设计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红色资源,比如红色精神、历史革命文献、经典红色文艺剧目等。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发展史,构建带有红色文化艺术性的景观小品。可以选择在标语、阶梯、叠石、花坛、人物雕塑等小品中进行应用,使之各自成景又相互关联,画龙点睛之余,更彰显浓厚的乡村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比如福建溪背村的古田会议旧址上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八字标语熠熠生辉,展示出了古田会议精神与时代同行的红色基因(如图1);宁波霞南村内张人亚人物雕塑,拉近了观者与英雄人物的情感距离,并在石碑上配以人物生平和英雄事迹,将人带回到革命历史回忆当中(如图2)。这些典型的红色景观小品让每一个经过道路景观的人都能徜徉在红色文化氛围之中,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文化渲染效果。

二是要合理利用当地的乡土风情。运用适宜的手段利用乡土风情对于设计表达的影响是景观小品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红色文化应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对原来乡土文化韵味的保留。景观小品不一定全是要重新创造,也可以对原来本就带有乡土气息的景观小品进行外观或是色彩的改造。像军铲、石磨、镰刀、锄头等农村生产工具就是乡村风土人情的实物代表之一,饱含着对这段乡村历史和革命历史的见证。还有乡村独特的稻田景观,承载了劳动人民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对农业生产改造的辛苦付出。这些乡土风情都是天然的提升红色氛围感的景观元素。比如,台州仙居展出的农具墙,将墙面与农具相结合,无违和感且很好地展示出乡村风土与历史氛围(如图3);杭州临安於潜镇潜东村的稻田风光,就用近两亩的彩色稻田“画作”绘就了一幅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共富图景,展示出一道别样的乡村景观,为乡村农耕氛围增添出一抹红色趣味(如图4)。乡土风情的合理应用,体现着乡村居民的民族归属感与凝聚力,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扬,能够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环境。

三是要实现红色文化景观小品与村落之间的有机融合。红色景观小品与村落的融合,一方面是体现在环境的融合上,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文化的融合上。环境融合,要注意环境色彩上的搭配,要以红色带动绿色,丰富红色文化的感染力。比如在绿植的选择上,基调树种就可以选择象征革命精神的一些植物如木棉、白杨、杜鹃等。还要注意在设计图案的选择上,要避免大面积复刻和视觉的突兀效果,可以选择用五角星、麦穗、波浪等进行点缀设计,既有趣味性,又能够给环境柔和感。文化融合,要充分挖掘乡村历史重要人物和具有影响力的历史记忆,比如设计纪念碑、人物雕塑,或者在文化回廊、宣传栏等通过图文并茂、历史叙述等贴近受众的形式渲染红色文化氛围。

比如宁波横坎头村一处红色长廊的景观小品,在于环境的融合上就选取了五角星进行点缀,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巧妙融合,更加渲染出红色文化气息(如图5)。

(二)以景观建筑设计彰显红色革命精神

景观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有着与文化、环境紧密结合的特征,是乡村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载体。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应用红色文化,要将文化内涵外化于建筑本身,成为育人资源而被民众接受,并形成地方乡村独特的地域景观。因此,红色景观建筑是红色文化重要的有形表达形式,要构建带有地方红色印记的景观建筑,体现对红色文化的历史传承,彰显红色革命精神。

一是要巧妙融合地域性建筑语言。几千年的古老中国,留下了许多的地域建筑,这些建筑都承载着不同的时代物质与精神象征。在建筑的形式上表达着不同的语言寓意。像广为人熟知的四合院,体现的是严谨与礼制要求;农村祠堂的飞檐,向上翘起,表达的是昂首向上,壮大与富足。不同的建筑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文化精神,比如延安窑洞,黄土建筑表现的是人民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湘西地区的青砖旧瓦质朴简约、严谨规范,与革命战士大义凛然、勇敢高昂的精神相契合。因此,要巧妙融合这些地域性建筑语言,与建筑景观设计更加紧

密联系在一起,取材于当地,反映出地域特色。与此同时,在结合地域性文化特征和保持建筑风貌的同时要推陈出新,融合现代的审美设计理念,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现代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是要重现革命遗址的精神风貌。革命遗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见征着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奋斗史。在景观建筑设计中让革命遗址重新显现出精神内涵是设计的最终目标,在特定的空间环境里,引起观者的精神共鸣和身份认同。红色遗址资源在景观建筑设计当中要最大化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比如浙东抗日根據地旧址,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样貌,简约却更有革命历史感(如图6)。革命遗址的设计还要带给每个参观者一种庄严的使命感,比如宁波四明山烈士陵园中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和烈士墓区都传递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沉重感,兵器陈列园和革命史迹陈列馆则表达出铭记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旨(如图7)。遗址景观与陈列馆建筑更要相互融合,确保景观的整体性,现实景观与历史资料的相互映衬,在遗址游览中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三是要打造建筑外立面的“情景党课”。建筑外立面是一块传递文化精神的重要景观,延伸了建筑的“可阅读”内涵。选取红色革命历史故事中的某段情节,如党的革命建设历程、革命英雄故事等,作为建筑外立面的“情景党课”设计内容,既创新了建筑景观的内容设计,还达到了唤起观者历史记忆的作用。比如,福州官烈村在對美丽乡村建设改造时,就对村子内多处建筑外立面进行红色文化设计,让本是陈旧的墙面焕发出新的红色生命。嵌入建筑外立面的“情景党课”,既传播了乡村的红色文化魅力,也实现乡村景观的沉浸式阅读。但是在设计中,要注意建筑外立面与民居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大范围铺张而与民居形成反差与冲突。

(三)以人文景观设计展现时代育人功能

人文景观是与人的社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景观,带有意境美和人文情调。人文景观反映的是人的生活,而设计把人的使用与生活行为相融合,其深层功能就是生活方式规律的体现,并通过自身表现影响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在人文景观设计应用红色文化,要选取最贴近人民的生活情境以及反映历史生活状态的人文景观加以结合,发挥育人实效,创造出高品质的物质及精神环境。

一是让名人故居成为“党史教室”。名人故居,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这些红色故居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是天然的“党史教室”,它用一种沉浸式的空间表达方式向人们讲述党的故事,传播党的文化。乡村故居在历史过程中往往年久失修,所以在进行人文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建筑的保护和场景的复原。可查阅党史书籍和老照片进行还原,将革命时代的场景呈现出来,由此让观者在参观时有所感悟,内心有所敬佩。比如,湖南长沙的缪伯英故居在2018年进行新的修缮和设计,邀请了一批党史专家学者挖掘整理缪伯英生平事迹,进一步地修缮复原,重新开放的故居更加贴近那段历史,并清晰地呈现缪伯英献身中国革命的足迹。

二是让文学景观发送“红色电波”。文学景观连接的是历史与现在的驻景观看者的心灵与情感。红色文学是铸造红色文化灵魂的工程,其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能够呈现出具有启迪思想、振奋精神、温暖心灵、陶冶情操的人文景观。对文学景观设计来说,一种是虚拟性文学景观,即对现实中没有的景观的一种现实创新设计,另一种是实体性文学景观,是对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景观的利用与改造。比如,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对应的就是长沙湘江江心处的橘子洲,经过现代设计的橘子洲,突出了人文景观的文学情境;毛主席驻足远看湘江的雕塑景观便是一处对文学作品的现实创新景观设计,还原出当时毛主席的心境与心情(如图8)。

三是让乡村文化空间景观诉说“红色思想”。乡村文化空间是向村民传播文化教育的空间场地,包括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等,是红色人文景观设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在设计中,要确保景观环境育人实效性的发挥。可设计红色文化宣传栏、党史专题展示栏等宣传红色故事,或者设立人物雕塑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还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对红色文化加以应用,比如在文化广场用光影技术设计还原革命历史场景,丰富视觉体验;或者可以将红色文化与视听功能结合打造新的功能性场地(如图9)。除此之外,还可以灵活运用剪纸、绘画等静态艺术和舞蹈、戏剧等动态艺术渲染文化氛围,让红色基因渗透到乡村生活当中去。

总结

红色文化乡村景观对于弘扬革命爱国精神,夯实民族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要注意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的呈现,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要素进行应用设计。在设计时要让文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突出特色,创意融合。乡村文化应该是活态和立体的,既有“形”的物质层面的乡村形态语汇,也有文化民俗、艺术生活等非物质文化内容,这才构成了整个乡村文化与生态体系。[8] 因此,我们要关注红色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创意应用,要把握好其在物质与精神文化层面的景观呈现,而不是简单地将红色文化元素加以堆砌,从而丰富乡村红色文化载体,彰显红色文化魅力,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小品景观设计景观《临宋人小品》青年文学家(2021年27期)2021-11-02翩(琵琶小品)当代音乐(2019年1期)2019-10-21《景观平面图》鸭绿江·下半月(2019年12期)2019-10-21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乡村景观居业(2019年5期)2019-09-24音 阶(钢琴小品)当代音乐(2019年4期)2019-06-11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新闻爱好者(2018年2期)2018-03-19伍丹景观设计作品艺术评论(2016年8期)2016-05-14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艺术评论(2016年7期)2016-05-14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消费导刊(2014年12期)2015-02-13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环球时报(2013-02-06)2013-02-06

推荐访问:景观设计 乡村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