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力军

蒋发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必将深刻改变川渝两地的战略位势、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是川渝发展的重大利好,也是必须担当的国家使命。重庆市长寿区是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地处重庆“一区两群”联结点,川渝毗邻地区十个合作共建功能平台长寿独占其二,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前沿阵地。近两年来,长寿区充分发挥自身水陆交通大枢纽、产业集聚大园区、对外开放大高地、宜居宜业宜游大城市、人人向往大景区等优势,与兄弟区市县一道协同共抓国家战略机遇,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进“同城化”、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努力为服务战略全局作出积极贡献。

一、画好“同心圆”,努力在服务和融入大格局中找准发展定位

长寿区统筹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切实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贯彻落实到长寿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以建设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为主要抓手,锚定“两地两区”目标,当好重庆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力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一)加快打造国家级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眼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细化产业图谱,全面实施“链长制”,推动新兴产业“插柳成荫”,传统产业“补链成群”,打造国家智能金属材料、全国最大聚氨酯材料、全国最大改性材料、全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千亿级功能性膜材料、百亿级硅基新材料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到2025年,实现新材料产值占全市比重30%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以上。

(二)加快打造长江上游国家级特色商贸物流基地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力打造“一网、一港、一群、多主体”区域性物流中心。构建“五客五货”铁路网、“一环六射二联”高速网,全面提升路网服务能力和服务深度。打造以千亿级长寿临港经济区为龙头的现代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打造集保税、报关、仓储等口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长寿港,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做大做强千亿级专业市场集群,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物流中心和专业化物流基地。

(三)加快建设都市康养休闲旅游区

围绕“寿文化、水文章、夜经济、星工程”主题,突出“一城、一谷、两山、两湖、多点”空间布局,加快发展温泉养生、都市休闲、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康养业态产业,加快建设长寿湖—大洪湖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带、五华山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中国长寿城、重庆中心城区都市花园,唱响“长寿·人人向往”品牌。

(四)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聚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方向,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重庆都市型乡村振兴样板。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构建区块定位明确、功能布局合理的空间格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人文品质,让长寿近悦远来。加快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二、奏好“主题曲”,努力在加快同城化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一)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开放通达之城

加快交通同城,重庆东向大通道长寿至两江新区快速通道2021年底动工,渝宜高铁确定在长设站,市域铁路C7线、沿江货运铁路、长垫梁开货运铁路、沿江高速长寿支线二期等加快推进。强化联动周边,渝宜高速(长寿—梁平段)扩能、合川—广安—长寿高速、城宣大邻高速、广涪柳铁路等重大通道有序推进,全力支持川东北地区大宗货物经长寿港“通江达海”。建设现代港区,长寿港区规划年吞吐量达到5230万吨,“一客六货”码头整合工程加快推进,“三区一中心”(保税仓储物流区、功能升级拓展区、大宗物资物流区及化学品分拨中心)建设进展明显,长寿港正加快建设为长江上游多式联运示范港区。

(二)推动互补互融,建设科技创新之城

紧紧围绕产业科技创新主战场,把国家级长寿经開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市级长寿高新区作为发展主平台,把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作为推进科技创新主抓手。未来五年,长寿区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占GDP比重达35%左右,基本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基地,成为重庆市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支点。聚焦PVA、TAC等“卡脖子”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力争到2025年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60家。融入全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娱购”全场景集,加快建设重庆物联网产业园,依托“同城双活云服务中心”等中心打造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基地,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

(三)推动互荣互兴,建设人文魅力之城

一是擦亮长寿名片。挖掘理学宗师谯定巴蜀流派治世、养生文化内涵,弘扬“长于文·寿于和”人文特质,实施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人人长寿”行动计划,让长寿地域文化见有形、传有神、觅有踪、寻有根,打造中国长寿之城。做靓康养特色。依托长寿“寿城”“寿湖”“寿山”“寿谷”“寿泉”资源优势,发展湖泊康养、山地康养休闲业态,加快创建长寿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长寿慢城、清迈良园、万顺温泉小镇等特色项目建设,提档升级菩提古镇等重庆市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推进城市提升。实施“畅行、宜居、添绿、汇文、增智”城市更新五大行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滨江纾困、城市功能性项目补短板三大攻坚任务,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三是加快服务提质。积极承接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转移,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健康促进区,提高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优质资源供给。

(四)推动互促互改,建设绿色生态之城

长寿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要求,坚决将维护长江生态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持续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全年造林7100亩,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构建以长江及龙溪河等重要支流为主體,湖泊、水库、渠系等为支撑的沿江绿色生态廊道。严格产业准入,累计否决低质高排项目70余个、减少新增用能需求200余万吨标准煤,推进“亩产论英雄”,2021年新落地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达到460万元/亩、产出强度790万元/亩。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在重庆市率先探索完成恺迪苏天然气制蛋白项目能源平衡方案编制,推进“压旧上新”,减少能耗125万吨标准煤,持续开展清洁生产试点,积极建设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三、唱好“联手戏”,努力在区域协同联动中提升发展能级

长寿区坚持“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以共建“两大平台”(合广长环重庆中心城区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为主要抓手,推动共建区市县在空间布局上共融、在产业发展上共促、在资源要素上共享、在辐射带动上共进,切实发挥长寿作用、展现长寿担当、谱写长寿篇章。

(一)推动产业协同协作,共育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产业是发展的支撑和根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是在变局中打造竞争新优势的一剂“良方”。长寿区围绕率先同城化和合作共建“两大平台”,深化产业园区间的交流对接,以更大力度联动承接配套成渝双核关联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优势互补、产业协作,补齐建强产业链,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以“补短板、锻长板”稳定强化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和发展后劲,加快构建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重要节点。

共建绿色低碳产业“走廊”。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园区合作交流,共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辐射带。依托长寿国家级绿色示范园区,共建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工程研究中心。依托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联盟等,共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加快推进长寿高新区等“两大平台”内的高新技术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围绕做大做强产业链、供应链,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布局上协同协作,放大产业协同乘数效应。携手推动商贸物流、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绿色转型,依托环明月山国家旅游风景环道以及丰富的河湖水体资源本底,因地制宜联合发展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等新业态。

共绘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画廊”。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平台,联动各区市县共同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共建国家级种业产业园、成渝大都市优质粮油和农副产品保供基地、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高效农产品优势功能区,积极向重庆中心城区提供优质农副产品。整合区域文旅资源,打好文旅、山水、乡愁“三张牌”,共同打造明月山康养游、文化游、体育游、研学游公共文旅品牌,打造华蓥山—明月山康养旅游带,建设成渝地区康养度假游首选目的地。

共塑长江上游临港经济“长廊”。全面深化与重庆海关战略合作,联合广安市、合川区等“两大平台”区市县共建通江达海物流通道,共同投资建设长寿港、长寿港沿江物流园等,降低区域物流运输成本,其中在江南片区依托重钢物流、千诚实业布局大宗物资物流组团,建设大宗商品物流交易基地,在江北片区依托新恒阳、川维物流布局危化品仓储物流组团、集装箱特色物流组团和保税仓,构建集装卸、仓储、加工、贸易、交易平台“五位一体”的临港产业,打造成渝地区东部物资产品跨区域运输重要集散地、中转站,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黄草峡储气库、中航油西南战略储运基地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战略储备基地,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二)推动环境共建共保,共筑长江上游绿色发展屏障

共筑绿色生态屏障,构建以长江及龙溪河等重要支流为主体,湖泊、水库、渠系等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联合做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物保护,联合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和矿区恢复治理。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统筹谋划区域监测网络建设,加强龙溪河、御临河等跨界水体环境治理,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毗邻地区污水、垃圾、固废危废等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开展跨区域联合环境执法。建立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同广安在邻水黎家镇跨界断面处共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监测实验室,协同做好环境应急事件会商研判、应对处置和日常培训演练。推动区域各方协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争取最大化发展空间。共同争取优化“四山管制”、设立保税区、设立海关监管点、推进长垫梁绿色经济走廊试点示范等专项政策。

(三)推动服务共建共享,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一体化”理念,强化教育、医疗、就业、文化、体育、养老等领域合作,实施便捷生活行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圈。共同承接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共同争取将重点园区、重点科创平台纳入重庆成都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功能,结合产业基础、发展定位有序承接重庆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加强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司法等领域合作,构建统一市场体系,实现市场政策统一、执法标准统一。围绕跨区域规划许可、用地审批、国土空间规划审查报批等制度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四)推动项目共建共管,共筑协同联动纽带根基

围绕共建大通道、共育大产业、共拓大市场、同塑大品牌,推动区域行业部门、园区强化沟通对接和研究谋划,紧盯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长期跨省市发展行政地域阻隔等短板弱项,携手谋划储备更多川渝合作共建项目,力争更多跨地域、跨流域以及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飞地”共建项目纳入两省市储备,并携手共同争取政策支持。联合共建区市县共同做好在建川渝合作共建项目管理,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增效,进一步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作 者: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康养长寿物流本期导读工业设计(2021年7期)2021-08-14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9期)2019-05-10一季度物流运行量质齐升 稳中向好中国水运(2018年6期)2018-09-04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浙江林业(2018年10期)2018-05-14美丽的长寿花创新作文(1-2年级)(2017年6期)2017-11-30最长寿的猫小学科学(2017年10期)2017-10-30世界最长寿的人海外星云(2016年23期)2017-01-06一切要做到无心才长寿祝你幸福·知心(2011年10期)2011-12-29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年4期)2009-04-28

推荐访问:双城 主力军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