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的理论传播特点

陈殿林 张琼

【摘    要】近年来,电视理论节目不断出现,安徽卫视《理响新时代》是其中的代表,其呈现方式、内容表达、受众群体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同时,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拓展了电视理论节目的传播平台,加强了电视理论节目传播要素的融合,因此,电视理论节目的理论传播呈现出双向互动性、节目片段化、风格年轻化、生活适切性、理论通俗化的特点。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理论节目;理论传播

【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特别委托项目“融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DT2001)。

毋庸置疑,融媒体时代已经扑面而来。依托媒体融合,聚焦中国理论,把牢主流舆论的电视理论节目不断在荧屏出现,令观众目不暇接。安徽卫视《理响新时代》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将理论传播与信息时代特点相结合,创新传播渠道,宣传阐释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理论宣传与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双向互动性:双元主体,双向传播

(一)科技进步助推主体转变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展现了令人瞩目的爆发力,互联网已经占据传播媒体的半壁江山。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途径更加丰富,微博、微信、微视频、微课等新兴形式不断涌现,理论的传播随之发生深刻变革。任何媒介产品的传播都离不开传受双方,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以电视理论节目为主体的传播方式逐步演变为以节目和受众为二元主体。“在传统传播活动中,受众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而在数字技术时代的电视传播活动中,受众则扮演着使用者的角色。这不仅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传者的主动性削弱,受众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影响力增强,而且意味着广播式(从传到受)的单向传播活动演变为传受互动的双向传播活动。”[1]当前,5G网络建设为节目受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他们对电视节目的选择早已不再机械依赖电视平台,而是需要有一定的参与感和互动度,以此来突出电视理论节目受众在节目进程中的主体地位。电视理论节目与其受众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基于电视理论节目和受众的二元主体,安徽卫视《理响新时代》依托融合媒体,重视受众需求与传受链,运用“网上竞答+微视众筹”的互动方式,从节目受众中海选出理论学习达人参与节目录制,增强受众参与感,突出节目受众的主体地位,在具体融媒互动中实现理论传播与精神传承。总而言之,在融媒体背景下,传播格局与受众选择都在悄然发生变化。电视理论节目的理论传播只有站在受众的立场上,去粗取精,才能博得受众的认可和喝彩。

(二)受众反馈影响节目建构

由于信息技术实现了理论传播者与受众的双向互动,电视理论节目制作者在选择节目风格和理论内容时应将受众喜爱度纳入考虑范围,并根据节目播出后的收视率、受众反馈等作出相应调整,完善节目内容。融合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在信息的创造者和接收者之间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实现了信息传递的交互性和选择性,这为电视理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一些电视理论节目会设立监测机制,以及时收集用户反馈,调整节目建构,提升节目收视率,增强理论传播有效性。一方面,积极的受众反馈是电视理论节目的强心剂,推动其明确节目风格、找准节目定位;另一方面,消极的受众反馈是电视理论节目的警示钟,促使其调整节目内容,优化节目架构。同时,受众建议是电视理论节目二次策划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数字性使电视理论节目策划者通过节目反馈抓住受众兴趣点成为可能。同时,电视理论节目策划者根据网络评价调整节目内容,增强节目吸引力。安徽卫视《理响新时代》重视受众反馈,尊重受众感受,吸收受众建议,不断调整节目建構,针对观众评价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理响新时代》第四季《学习达人大会》相较于第三季《中国宣讲达人大会》有明显不同,节目首创答题式直播,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二、节目片段化:内容节选,多屏并举

(一)节选内容提升传播效能

为适应电视受众的生活方式和观看习惯,电视理论节目制作者将节目切分为具有一定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并将其投放到相应的新媒体平台,以此来扩大节目的传播范围、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现今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较快,电视理论节目在时长上往往超过受众的预期。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萨勒提出心理账户理论。根据该理论,人们的选择行为是在心理所得账户与心理所失账户的调节平衡下完成的。在融媒体环境下,关于心理所得账户,受众更加注重电视理论节目的审美娱乐性和实用性功能;关于心理所失账户,受众则更加注重其时间所失和金钱所失。对此,首先,电视理论节目唯有积极迎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号召力,实现节目内容的传播与推广,满足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2]电视理论节目在进行二次传播时,倾向于将节目分割为若干片段,并且进行简短的文字总结,以此降低节目受众的时间成本,提升节目的传播效能。其次,为迎合受众的审美娱乐需要,电视理论节目制作者对节目中具有较强娱乐性的片段加强宣传,使这些满足用户娱乐心理的片段成功“出圈”,以吸引年轻受众,扩大受众群体,增强理论传播效果。再次,年轻用户占据电视理论节目受众的很大一部分,这些年轻用户更加习惯于通过手机屏幕观看节目内容。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为适应其用户的生活方式和使用习惯,对视频的时长加以限制,这也是电视理论节目进行片段化传播的重要原因。

《理响新时代》通过精心设计与精彩呈现,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缀续话语流、紧扣思想线,多维穿插、切换组合、立体叙事,既符合当前碎片化传播习惯,也提供给受众更贴近真实面貌、更揭示真理的思想内核,既有特定的理论主题贯穿节目全进程,保证了理论传播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又有片段式的节选传播契合用户特征,提升了理论传播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二)多屏联动织密宣传网络

5G技术催生了多屏媒体,各种各样的影像和讯息都是经由屏幕这一介质来“制造幻觉、呈现视野、展示空间”。[3]多屏共生和多屏联动不断推进,且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多屏媒介之间是找准各自风格和定位、面向各自群体的互补关系。具体来说,电视端与手机端之间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其一,电视端作为传统媒体平台,具有受众群体稳定、黏性强的特点;手机端则移动性更强,有利于理论传播和受众群体的扩大。基于这一特点,多屏并举是电视理论节目传播的必然选择。其二,充分把握好媒介特点,利用新媒介功能推动理论传播方式的变革,直播、答题、投票等互动方式层出不穷。媒介融合带来了不同媒介载体之间的互文性,节目在不同平台的跨屏播放是初期互文方式,再进一步则是将文字表述、画面表述、视频表述等进行互文表达,依托不同的媒介载体,围绕其理论的内核价值进行内容的重组与再现,得以构建更加立体的理论架构。

融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要把握时代特征,紧扣受众心理,开展多屏互动,以提升理论传播的有效性。除通过电视屏幕进行传播的传统方式外,理论传播的重心越来越向手机屏幕转移。《理响新时代》在安徽卫视和安徽经济生活频道播出的同时,也在“学习强国”平台同步直播。在节目播出过程中,节目制作方及时节选节目片段,将其投放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大小屏联动,让理论传播产生了显著效果。

三、风格年轻化:创新形式,与时偕行

(一)受众特征促使风格转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50岁以上网民群体占比22.8%。普通受众观看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内容更加真实、形式更加新颖、更有创意、更有趣与传递正能量的电视节目内容,成为观众收看节目的重要关注点。[4]在融媒体背景下,由于网络受众主体为年轻人,因而理论传播为迎合年轻受众,呈现出风格年轻化的特点。年轻人作为新媒体传播的主力, 电视理论节目的意义生成更要着眼于此、依托于此,电视理论节目的理论传播要注入更多的“年轻基因”。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电视理论节目的语态逐渐发生转向,都在积极寻求更契合于当下传播语境的年轻化表达。电视理论节目在传播过程中不再采用古板说教式的表达方式,而是通过鲜活的故事、多维的情境引领受众参与理论传播过程,使节目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在融媒体环境下,各电视理论节目积极寻求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突破,涌现出不同风格的电视理论节目。《理响新时代》运用“网上竞答+打卡实践+微视众筹”的融媒方式,邀请网络大咖与学术名师同台交流,将趣味性和理论性有机融合,打破传统电视理论节目重理论性轻娱乐性的讲述方式,在保证理论阐释质量的基础上增强电视理论节目的娱乐性,顺应理论传播风格年轻化的特点,增强观众参与感和节目吸引力。

(二)理论讲解紧跟时代热点

融媒体环境下,唯有抓住时代热点、紧跟时代前沿,电视理论节目的理论传播才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要求,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从新的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和阐释。新时代背景下,电视理论节目的选题大多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和新突破,议题围绕时代发展特征,紧扣受众关注热点,理论传播效果与选题是否新颖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社会热点层出不穷,要求电视理论节目必须抓住受众兴趣点,增强理论传播效果。让舆情研判领先于谣言,这是主流媒体必须担负的责任。

基于风云变幻的时代热潮,各电视理论节目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受众当前热议的话题,以热点事件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理响新时代》第四季以身边小事和热点事件作为序引,如高铁、电商、机器人等,见微知著、以小见大,通过细枝末节刻画社会的发展图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理论传播,创新阐释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获得了电视理论节目传播的显著效果。

四、生活适切性:联系实际,情绪感染

(一)贴合现实激活感性认识

融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叙事方式由高屋建瓴的刻板式讲述向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接地气式讲解转变,理论讲述过程中融入受众生活经验,贴合受众的实际生活,将理论与现实生活合而为一,通过小切口展现大道理,把理论讲明白、讲透彻、讲具体,融入受众的日常生活里。电视理论节目要选题精准,直面现实,不回避、不撤退,回应受众生活需求,解答受众的理论困惑。电视理论节目的选题要源于生活,贴近实际,聚焦社会热点与人民群众普遍关切的领域,这样既能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又能针对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现实问题作出解答。电视理论节目聚焦受众的兴趣领域,与受众产生共鸣,进而推动理论传播。

《理响新时代》面向受众征集短视频,寻找实践达人,同时展开5场网络直播,海选出理论学习达人,他们两两组合,打卡小康,带着新收获,回到演播室,踏上新征程。节目结合现实生活,面向群众,探讨受众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将理论融入生活,推动理论在大众中的传播。例如,在講述安徽的高新产业发展时,以安徽创新馆的明星机器人作为切入口,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有优势的基因,展现了安徽在高新产业上的飞速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

(二)真实事例增强情感体验

好的典型往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电视理论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从时代坐标中找准定位,从典型事例中提炼主题,用真实事例吸引受众,进而感召和带动受众,激励其爱国热情,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电视理论节目的理论传播,引导电视理论节目的受众自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电视理论节目如果只是理论的简单堆砌和一般材料的罗列,不可能产生深刻动人的力量,理论宣传的效果也就被弱化了。电视理论节目工作者通过讲述真实的事例使高屋建瓴的理论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在受众心中点燃火种,使中国理论扎根群众。正面典型在一段时间内能起到较大的示范、激励和引领作用,推动人民群众与党心连心,更好地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反面典型是对受众的警醒,列举事例和典型的方式比一般的宣传方式更加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剖析反面典型,从中得到教益,引导受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实践证明通过事例增强受众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无论是帮助红军队伍过河的小小渔船,还是八角楼的清油灯,亦或是刘仁堪用脚趾蘸着鲜血写下的一行小字,都对电视理论节目的受众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理响新时代》用无比真挚的话语向受众展现出了在战火连天的岁月,共产党人是怎样以血肉之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辟出一条独立自强之路的,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些事例,受众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与精神上的震撼,理论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五、理论通俗化:面向大众,服务群众

(一)理论讲解注重语言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这一重要论述,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指明了方向。思想文化工作归根到底是群众工作, 必须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理论传播要始终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扎根群众,实事求是,说理透彻。理论宣传要进一步重心下移,入乡随俗,增强群众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升面向群众进行理论宣传的有效性。然而,理论与群众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需要通过大众化、通俗化工作来沟通理论与群众,打通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语言转化是一个整体性工程,电视理论节目在理论传播过程中注重通俗化转换,让宣讲沾泥土、冒热气,每个人都听得懂、愿意听。近年来的电视理论节目在理论传播过程中语言通俗化趋势明显,节目将高屋建瓴的理论通过接地气的表达传达给人民群众,理论宣传的效果明显增强。

《理响新时代》在探索如何将理论通俗化表达方面有许多创新性举措。通过前期融媒平台的宣传,节目选出了学习达人和实践达人,将理论融入实践,语言表达通俗化,节目呈现故事化,既有理论传播应有的知识性,又有吸引受众的娱乐性。理论传播的受众是人民群众,理论表达通俗化是电视理論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二)节目内容扎根人民群众

融媒体时代,理论传播呈现主体多元化趋势,有些时候甚至呈现受众倒逼电视理论节目制作方改进节目内容的情况。此时优质内容生产是传统媒体保持其引领地位的核心能力。媒体深度融合催生了新媒体平台的井喷式爆发,传统主流媒体在进行理论传播时如何突破新媒体的包围圈,真正承担起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重任?电视理论节目的实践证明,“内容为王”仍是理论传播的制胜法宝,所谓“融到深处回归内容”。电视理论节目制作者需明确人民群众才是节目的服务对象,节目内容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媒体深度融合拓宽了理论的传播渠道,打破了以往传播渠道的单一性,内容逐渐成为整个媒体行业争夺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宣讲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实际,“回答热点难点问题,回应群众关注关切,增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在进行理论宣传时必须要考虑到受众的需求,扎根群众,采用灵活的宣传形式,理论宣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最终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理论与群众相结合才能展示它的魅力。因而,电视理论节目的理论传播是面向大众,服务群众的。

在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理论节目坚持面向大众、服务群众,坚持内容为本、优质至上,推动新思想、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理响新时代》顺应传播大势、适应用户需求、用新技术生产新内容,坚守初心、稳步前行,在理论传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理论节目的理论传播坚持将受众需求放在优先地位,扎根群众,面向大众,推进了理论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

注释:

[1]彭吉象.数字时代的中国电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孔峥.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理论节目的创新与传播[J].传播力研究,2018(31).

[3]吴雁.空间理论视阈下的城市大屏幕传播[J].现代传播,2015(03):160-161.

[4]林小凤.新媒体时代电视理论节目的创新与传播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9(02).

(作者:陈殿林,合肥工业大学现代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琼,合肥工业大学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融媒体融媒体时代全面深化电视新闻质量管理记者摇篮(2018年5期)2018-07-23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叙事策略探究智富时代(2018年4期)2018-07-10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叙事策略探究智富时代(2018年4期)2018-07-10融媒体时代高校电视台的定位与发展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12期)2018-05-24从用户需求角度谈广播可视化的操作路径中国广播(2017年12期)2018-03-01新媒体时代高校广告设计教学改革的趋势新闻爱好者(2017年12期)2018-01-10融媒体时代的故事传播中国广播(2017年11期)2017-12-02“融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今传媒(2017年8期)2017-09-09融媒体时代中美广告传播策略的对比分析今传媒(2017年6期)2017-07-12融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传播新思路分析记者摇篮(2017年5期)2017-05-18

推荐访问:理论 节目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