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赋能,课程原来可以更温暖

郭光恒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立足地方与学校发展实际,深挖“阳光”内涵,构建“阳光课程”体系,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终于取得显著成效。

阳光课程建设之“谋”

谋阳光之“源”。陶行知先生讲:“学校放在阳光中,必能生长,必能继续不断地生长。”这是阳光教育的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讲:“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这是阳光教育的时代之源。攀枝花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生态宜人,正如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同样离不开教育阳光的照耀,这是阳光教育的生长之源。

谋扎根之“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提出了“让每一个生命充满阳光”的课程建设核心理念,以“培养有中国根基、世界眼光的优秀少年”为目标,以阳光课程、阳光课堂、阳光活动为载体,以引领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阳光评价体系为保障,把校本课程建设明确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体系,打好教育的根基。

谋思想之“神”。学校坚持温润有爱的教育,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攀枝花精神为基础,实现立足本土、胸怀祖国与面向世界的有机结合,以着力铸就阳光教育卓越品牌为前进方向,让校本课程建设有了统领之“神”。

谋实践之“形”。学校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联合市内外多名教育专家,与全体教职工一起反复论证、实践、反思、提升,逐步形成了包括“学海泛舟”“美时美刻”“创意有我”“阳光生活”四个门类的阳光课程体系,并细化到每一门类,寻找课程突破点,有效推进课程建设,为阳光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阳光课程建设之“行”

校本课程建设重在立足校情,选准方向,面向未来,课程内容必须充满活力,课程实施要持之以恒,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中获得成长,在持续的获得感中积极进取。基于此种考量,学校初步构建了阳光课程体系。

立足学科拓展,夯实成长根基。学校以“积极推动阳光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为突破口,推动课堂大延伸,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开阔视野,提升探究能力。如弘扬攀枝花精神,深挖“英雄攀枝花,陽光康养地”的独特教育内涵,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丰富的课程体验,让学生充分实现知识与生活、现实与未来的有效链接。重温三线建设故事,倾听当代建设者之声,探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同学们走出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推进艺体课程,助力优雅成长。2012年,学校将艺术学科建设作为发展突破口,尝试推进教师课程领衔制,即是让教师在负责好自己课堂教学的同时,再领衔一门校本课程。四年下来,“小百灵”合唱团、李平软陶工作坊、“若水流韵”民乐课程等一批优质校本课程脱颖而出,让人耳目一新。学校还在体育方面探索实行校本课程总教练负责制,成效显著,足球、健美操、定向运动、武术等课程结出了累累硕果,学校已跻身于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之列。

推动科技拓展,创意点亮生活。以信手拈来的创意作为点亮生活的支点,有梦就圆的实践才能造就奇思妙想的童年。学校通过自身投入和爱心企业捐助,几千上万元一点点地积累,终于建起了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创意车床加工实验室、3D打印室等科技创新空间,起步虽然艰难,但探索过程让人惊喜。

探索综合拓展,走向项目化学习。2016年,首届校园阳光欢乐节成功举办,100多个项目着实让师生们“嗨”了一把。2018年,学校对生态文明建设体验课程、部分研学旅行课程进行了优化,力求主题鲜明,做到任务课题化、过程合作化、成果有报告,一系列的优化课程相当于综合拓展课程的升级版。2021年,学校全面推进综合拓展课程2.0行动,推动STEM课程建设和项目化学习,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阳光课程建设之“果”

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校驰入发展快车道,“阳光德育”“阳光课程”“阳光课堂”“阳光活动”四大办学特色日益彰显,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阳光教育成效凸显。学校获得“攀枝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被誉为“中国西南教育新品牌”。近五年来,学校教师有100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学生有1000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这是阳光课程建设成果最好的体现。

阳光课程建设之“思”

高品质课程必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这就是阳光课程的“温度”与情怀。

以关注学生的差异与选择为基础。阳光课程以关注学生的差异与选择为基础,以激发学习兴趣、满足成长需要为目的,不再仅仅着眼于学生的不足,着力为学生的学习“补短”,而是更加注重“扬长”,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发展优势,让每一名学生“各美其美”,快乐成长,成为独特的个体。

以时空和载体的拓展为保障。阳光课程的实施不再拘泥于教室、教材,而是要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变成学习的场所,让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感受自然的五彩缤纷、生活的多姿多彩,真正用好自然、社会生活这本大书。阳光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依托,紧跟时代,使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和谐相融,学习不设限,思维不设界,为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提供现代技术支持。

以提升核心素养为方向。学生能力的提升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呆板的知识永远不会转化为能力。只有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系统的课程推动,才能让“知识为本”的学习方式逐步变为“核心素养为本”,让德智体美劳真正落到实处,为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理想的课程实施必然是统一与个性、学科与综合、探究与实践、反思与改进不断协调推进的过程。没有统一的课程,就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没有个性化的课程实施路径,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要;没有学生亲历的探究与体验,便不可能将呆板的知识转化为创新能力;没有反思与改进,就不能实现批判思维的提升。

以和谐温暖的实践体验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素养影响着课程的实施,教师尤其要注意对待学生的方法与态度,努力为学生创设温润有爱、和谐共进的发展平台,用阳光般的温暖无差别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教学过程不应是知识冰冷的再现,教师应用友善的态度、富有情怀的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应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让每一次学习都充满自主努力与合作共赢的愉悦。

责任编辑:于杏林

阳光课程让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感受自然的五彩缤纷、生活的多姿多彩,真正用好自然、社会生活这本大书。

猜你喜欢校本阳光素养兴趣与爱好疯狂英语·爱英语(2021年8期)2021-09-172020“阳光关爱·i读计划”圆满落幕南方周末(2020-12-24)2020-12-24走,出发!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7期)2020-07-14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2期)2020-05-28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落实核心素养须守住“源头活水”——核心素养视阈下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湖南教育·C版(2018年10期)2018-10-22追本溯源提升素养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7年7期)2017-11-04

推荐访问:温暖 课程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