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侗寨公共空间的多维功能研究

摘  要:公共空间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其存在不容忽视。桂北侗族村寨因其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拥有着别样、丰富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是侗族社会与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侗族村民的文化信仰。桂北侗族村寨的公共空间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是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的集合体。这些公共空间不仅是侗族村民的日常生活空间、社会交往空间,还寄托着他们的精神情感与民族认同,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正确认识侗寨公共空间的多维功能有利于侗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桂北侗寨;公共空间;多维功能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桂北侗族村寨公共空间的变迁与创新发展研究”(XYCSR2020030)阶段性研究成果。

公共空间一词在西方最早出现在社会学和政治哲学当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普遍成为学术界广泛研究的话题[1]。在中国,对公共空间的早期研究多集中在城市,近年来,由于对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视,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比如曹海林在2005年便从社会学层面分析了村落公共空间的凸现引发的乡村社会秩序的生产与重构[2]。王东、王勇等人则从历史的维度总结了各个时期乡村公共空间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与特征[3]。在对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则把目光转向少数民族村落,开始对少数民族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态、布局、功能、文化内涵等进行相关研究。侗族村寨因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多样的公共空间形态,吸引了大批学者的目光。比如汤芸就聚焦于侗寨鼓楼这一公共空间,对鼓楼的功能及其变迁做了详细描述[4]。徐赣丽针对侗寨公共空间这个整体,对其功能和生成原因进行了分析[5]。刘涛则重点关注了侗族传统建筑的传承、保护与发展[6]。在这些侗寨公共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们大多关注侗寨的公共建筑形态、空间格局、审美属性,或者关注侗寨公共空间的传承发展以及旅游开发保护研究,很少有学者着眼于侗寨公共空间的多维功能。侗寨的公共空间有着极为重要的功能,它是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与精神空间的集合体。本文便是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地灵村进行调查,分析地灵村公共空间的多维功能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意蕴。

一、地灵村整体概况

地灵村是一个以侗族居民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村寨,它位于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西北部,隶属乐江乡。作为龙胜县的第二大村落,地灵村现有人口约2994人,全村共21个村民小组,14个姓氏。地灵村作为一个大行政村,共有三个自然村寨,包括地灵大寨、江头寨和八甲寨,其中地灵大寨又分为上寨和下寨。地灵村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当地盛产红糯米,并以百家宴而出名。该村周围山体众多,平均海拔六百多米,其住宅空间多分布在地灵河周边的平地以及平缓的山坡上,公共空间则穿插分布在住宅空间当中,以此构成地灵村的人文景观。

二、地灵村公共空间的多种形态

侗族是一个很注重村寨整体空间布局的民族[7]。深入地灵村人们可以发现,虽然该村的居住空间依地势分布,较显密集,但是公共空间却豁然开阔,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并且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村寨最为鲜明的标志。地灵村的公共空间非常丰富,不仅有传统的公共空间建筑,还有一些新兴的公共空间形态。

(一)鼓楼

鼓楼是侗族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心建筑,是村落里重要的公共空间。地灵村共有9座鼓楼,比较大的有上寨鼓楼、下寨鼓楼。这些鼓楼一般用杉木修建,在其底层有7、8尺高的空间,设有长条木凳、火塘以供人休息、娱乐。地灵村的鼓楼多建于房族聚居处,是村民聚眾议事、调解纠纷的重要场所。村寨若有重大事情发生,便会召集村民在此商议。另一方面,鼓楼也是村民日常休息、娱乐、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在地灵村,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时间,大部分时间村民们都待在鼓楼。农忙时,村民们在做完一天的农活后,会聚集在鼓楼的一层乘凉、聊天和打牌;农闲时,由于天气变冷,人们的活动场所转向鼓楼的底层,在此烤火聊天。有些鼓楼还在底层四周围上隔板,用作老年协会的活动场所。

(二)风雨桥

风雨桥是地灵村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目前,地灵村一共有10座风雨桥,大都建在村头寨尾的出水口处。地灵的风雨桥又分为佛桥和一般的风雨桥。佛桥主要指桥上设有关公庙的风雨桥,共有3座;一般的风雨桥有7座,是连接住宅区和田地、林区的桥梁。其中大寨下河的佛桥历史最为悠久,是龙胜县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该桥上设有关帝庙、土地庙和判官庙,共供奉了6位神像。地灵风雨桥为地灵村村民提供了一个聚集闲聊、休息娱乐的场所。村民们在农闲时期聚集此地交流信息,增进感情。地灵风雨桥的主要功能除了供人们方便过河、休息娱乐、迎宾送客之外,还有帮助地灵村锁住风水、留住财源的功能。地灵村下寨佛桥还是重大节日村民举办共同活动的场所,一年一度的百家宴就是在此桥以及桥两旁的道路上举办的。

(三)戏台

戏台一般分布在鼓楼的旁边,是村内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地灵村共有4个戏台,这些戏台一般有二层,第一层主要供人休息;第二层为表演场地,分有前台与后台。如今,戏台已经成为地灵村集会、娱乐、节日活动等专用场所。地灵村每年的春节文艺表演、月也活动、学校文艺活动、百家宴节日活动等都会在戏台举行,戏台已经成为地灵村举办重大活动的重要场所。戏台前的大片石坪,也成为村民休息聊天、观看表演的重要场所。

(四)凉亭

凉亭是供村民休息乘凉的公共空间。在地灵村,凉亭主要分布在重要的交通要道上,亭内一般搭有长条坐凳,供人们停留休息。20世纪90年代以前,地灵村与周围村寨的交往必须要通过崎岖蜿蜒的山路,因此凉亭的设立目的是供村民出行过程中进行休息、乘凉,是地灵村以及邻村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90年代以后,由于公路的开通,村民的出行以公路为主,一些公路沿线的凉亭逐渐变成村民等候班车、聊天乘凉的地点。

(五)其他新兴空间

1.商业街

商业街作为地灵村新兴的公共空间,其两旁的部分商店,不仅是默认的村民候车点,也成为部分村民烤火、聊天、打牌的场所。地灵村公路的开通,使地灵与邻近村寨、乡镇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再加上人口的聚集与流动,促使公路两旁的个体商户不断增多,形成了如今的商业街。商业街主要包括日常用品、农药化肥、五金、快餐等商店,平时还有流动的面包车拉水果蔬菜在商业街旁进行销售,更有乐江、湖南的商家不定期在此摆摊销售衣服、杂货等,这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2.老年协会

在地灵村,老年协会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公共空间,它是供地灵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休息娱乐的场所。其中政府承认并挂牌的老年协会有3个,它们有一定的组织分工和管理要求,协会委员有时还会负责普及知识以及协调家庭纠纷。每个老年协会都会有专门的场所供其活动,且配备一些基础的生活用品,老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聊天、看电视、打牌、下棋等娱乐活动。每逢重阳节,老年协会都会举办活动,政府也会拨一部分资金给老年协会进行补助。

3.农家书屋

近些年来,在国家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捐赠下,地灵村建立了一个农家书屋。它位于地灵村村委会楼下,是地灵又一个公共空间。农家书屋的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村民们可以免费借阅。农家书屋更多时候也是村民聊天的场所。

三、地灵侗寨公共空间多维功能的体现

法国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非常强调空间的重要性,他提出空间是一种社会产物,并从空间的视角去重新解释社会。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组合对社会空间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空间实践是指人对空间的利用、控制和创造,空间表征则与符号、代码、术语和知识有关,表征性空间则是通过符号、意象使用的空间,这三位一体的组合可以看作是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的整合,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8]。对侗寨公共空间的研究也可以用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来解读,把公共空间的多维功能看作是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的多种功能整合。侗寨的公共空间是开放性的公共场所,是村寨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承载着侗族村民的文化信仰。

(一)物质空间:生产需要与生活满足

侗寨的公共空间建筑作为物质空间存在,其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作为物质空间,公共空间的实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它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给人民带来便利,使人们获得生活满足感。鼓楼、风雨桥、戏台、石坪、凉亭等公共空间作为实际存在的物质实体,其实用功能非常明显。鼓楼作为侗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村落的物质空间中心。最初鼓楼是用来处理村中许多重大事务的场所,村民在此聚众议事、制定乡规、调解纠纷,在村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风雨桥,最原始的功能便是交通,方便村民过河,进行农业生产。戏台、石坪都为举办节日活动提供了表演场地,凉亭满足了村民休息乘凉的日常需要,商业街的存在也是为了实现商业交易。可以说,这些公共空间都在发挥着重要的实用功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社会空间: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

公共空间的社会性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人都可以进入公共空间以及允许各种社会活动在此发生。侗寨的公共空间正是具有这样的社会性,它不仅是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还能体现出村民们的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侗族人民喜欢进行集体交往,公共生活也比较丰富。在节日庆典时,鼓楼常常是举办各种活动的起点与终点,侗寨的许多仪式活动都是以鼓楼为中心进行的。这种社会活动背后体现的正是鼓楼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性。其次,公共空间的共享性是不可忽视的,鼓楼作为一个公共场所,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日常休閑空间和社会交往场所,村民们在此聊天、娱乐,交流信息,增加感情。由此可见,鼓楼融入了社区的日常生活当中,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在地灵村,风雨桥还是村民用来迎宾送客的场地,村内重大祭祀庆典活动比如百家宴就是在风雨桥举行。因为平时村民们进出村落需要经过风雨桥,所以风雨桥还是村民们休息乘凉、聚集闲聊的休闲娱乐场所。除此之外,像老年协会、石坪、商业街这种公共空间,同样具有社会性,它们是村民进行聊天、下棋、打牌、跳舞、唱歌的娱乐场所,街坊邻里的参与加上轻松的氛围,有利于村民增进感情,形成和谐友爱的社会关系。

(三)精神空间:精神信仰与民族认同

精神空间是侗寨公共空间中最为深层次的内涵体现,通常它反映出村民们的精神活动与信仰观念,与民族文化的体现有内在关联[9]。侗寨公共建筑物的修建,给村民们营建了一定的公共空间,而在这个空间基础上开展的活动,能体现出侗族的文化特色,增强侗寨村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家乡归属感。侗族聚落一般以家族聚居,鼓楼可以看作是侗族聚落的象征以及族姓的徽章[10]。鼓楼是侗族人民团结精神的外在表现,它的修建与管理都是村民们自发共同进行的,村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集体荣誉感。侗寨大部分的节日活动、祭祀庆典都会在公共空间举行,这种重大活动带来的仪式感与神圣感能极大增强侗族人们的民族认同意识,可以说公共空间承载了侗族村民精神世界的中心。除此之外,侗寨一些其他的公共空间也能体现村民的信仰观念与精神寄托。比如地灵村下寨的佛桥,这上面设有关公庙与土地神,村民把它们当作村里的保护神,平时都会去祭拜它以祈求平安,这体现出村民们的关公信仰与土地神信仰。侗族人相信人有来生,比较看重转世投胎,侗族村民认为风雨桥有帮助人们投胎转世的功能,这正是万物有灵论的体现。侗族人民用风雨桥来锁风水、留财源的做法也体现了他们的风水观念。地灵村村民又把风雨桥称作福桥,寓意它能保佑人们幸福,这同样也是村民对风雨桥的一种精神寄托。而像农家书屋这种新兴的公共空间,其功能也更多地表现在精神层面上,这些公共空间能够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公共空间的存在不仅寄托了村民的精神信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公共空间的存在能让人们更好地融入群体生活当中,进而强化族群的凝聚性,增强族群的认同感。侗寨公共空间可以看作是侗族社会和文化的象征,它拥有着多重功能,给人们的公共生活提供了无限可能。它既可以是人们的社交场所、休闲娱乐场所、重大活动场所,还寄托着人们的精神情感、民族认同,在侗族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侗寨公共空间所蕴含的多种功能给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以及侗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以重大启示,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忽视公共空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笔者曾在2020年1月、6月、9月三次到达地灵村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田野调查。

参考文献:

[1]陈竹,叶珉.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J].国际城市规划,2009(3):44-49,53.

[2]曹海林.村落公共空间:透视乡村社会秩序生成与重构的一个分析视角[J].天府新论,2005(4):88-92.

[3]王东,王勇,李广斌.功能与形式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演变及其特征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3(2):57-63.

[4]汤芸.旅游场域中侗族鼓楼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变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6):49-54.

[5]徐赣丽.侗寨的公共空间与村民的公共生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41-47.

[6]刘涛,等.侗族传统建筑形制与空间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7]梁圆圆.侗族村寨空间建构的文化解析[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8:21.

[8]冯智明.南岭民族走廊传统村落的多维空间实践及其演化——以瑶族传统村落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36-41.

[9]赵晓梅.黔东南六洞地区侗寨乡土聚落建筑空间文化表达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2.

[10]徐赣丽.空间生产与民族文化的内在逻辑——以侗寨聚落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4-80.

作者简介:王宇涵,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編辑:姜闪闪

猜你喜欢公共空间藤编陈设品在公共空间中的陈设与设计研究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3期)2018-09-28城市公共空间之造型景墙设计探讨中国绿色画报(2018年4期)2018-08-09阿伦特政治现象学社会科学(2017年11期)2017-11-17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中国绿色画报(2017年7期)2017-08-02传统老城区公共空间景观风貌更新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10期)2017-06-20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陶瓷壁画及应用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12期)2017-04-26老年人住宅公共空间设计分析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10期)2017-01-03新世纪的群众文艺与公共空间大观(2016年10期)2016-12-03数字媒体时代公共话语的异化及其回归江汉论坛(2016年8期)2016-10-28

推荐访问:多维 功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