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黄(沁)河“96·8”抗洪回顾

温小国

1996年8月5日14时,黄河花园口站出现了当年第1号洪峰,洪峰流量7600立方米每秒,水位94.73米,为该站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高洪水位。水位高于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洪峰0.91米和1982年15300立方米每秒洪峰0.74米。8月6日2时,沁河武陟站出现第1号洪峰,洪峰流量1640立方米每秒,水位107.38米,亦高于同流量水位。这场流量级不算大的洪水,由于水位表现异常,造成了巨大损失。

时光飞逝,转眼25年过去了,但焦作军民共同抗击“96·8”洪水的惊险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我是焦作黄河河务局主管防汛抗洪、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副局长,兼任焦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黄(沁)河防汛办公室主任,亲历了这次抗洪的指挥决策与较大险情现场处置。

洪水来袭

焦作地处黄河中下游接壤处,黄河环于南,太行枕于北,沁河经于中。辖区黄(沁)河堤防长达220千米,防洪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同时,为保证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任务如期完成,从1994年开始,千余台(套)机电设备、数千名职工正在温孟滩50多平方千米的移民安置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土区施工,更增添了度汛难度。每当主汛期來临,河务系统的干部职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受8号台风倒槽云系影响,1996年7月31日至8月4日,黄河晋陕区间、泾渭洛河、沁河及三花(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先后普降大到暴雨,个别站降特大暴雨。其中,三花区间58个站日均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区内蟒河温县赵堡站、武陟大封站6小时最大降雨量分别为190毫米、101毫米。8月4日2时,小浪底站出现500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4日10时,伊洛河黑石关站洪峰流量1960立方米每秒。干流洪水与伊洛河洪水相遇,在温孟滩经长时间蓄滞后缓慢流出,又与稍后到达的沁河洪水相遇,从而形成了花园口站8月5日14时的第1号洪峰。

8月9日,晋陕区间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中游皇甫川皇甫站9日11时洪峰流量5900立方米每秒,窟野河温家川站9日16时洪峰流量9800立方米每秒。干支流洪水相遇,9日23时出现黄河吴堡站洪峰流量9600立方米每秒,加上区间来水,龙门站10日13时出现112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11日7时,洪水到达潼关站,洪峰流量削减为7500立方米每秒。经三门峡库区后,11日18时48分,三门峡出库流量5100立方米每秒,加上三花区间干支流来水,花园口站13日4时30分洪峰流量5520立方米每秒,为该站第2号洪峰。

进入7月下旬后,沁河上游地区由于受中纬度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影响,加之受8号台风影响,也连降大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7月31日至8月7日,连续出现两次较大洪水过程,小董站洪峰流量分别为1640立方米每秒和900立方米每秒。

险情多现

本次降雨历时长、范围广、强度大。洪水的显著特点是:水位表现高、演进速度慢、漫滩范围广。

从1982年以后,黄河一直没有出现过大洪水,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致使主河槽淤积严重,河槽萎缩,滩槽高差减小,造床流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5000立方米每秒减小为不足4000立方米每秒。这是造成该场洪水行进缓慢、水位表现高的主因。在铁谢以下整个河段中,均超过有记载以来的最高水位,下游滩区普遍上水漫滩。温孟滩及1855年以来141年都未曾上水的原阳、封丘等大部分高滩也都上了水,漫滩面积与水深均为历史罕见。

焦作河段由于温孟滩改土区施工,造成取土坑众多,加之施工道路等因素,导致洪水在温孟滩经历了长时间滞蓄,高水位漫过了大玉兰控导工程新修的温孟滩防护堤33号至37号坝及连坝。这几道坝修建时,低于原控导工程连坝,导致黄河洪水与地方管理的新蟒河南堤决口洪水在改土区相遇,温孟滩区一片汪洋。该次洪峰在花园口站断面的平均流速为1.6米每秒,与历年同流量级洪水的断面平均流速2.2米每秒相比明显偏小。洪峰过程平均含沙量为56公斤每立方米,介于1958年的83公斤每立方米和1982年的33公斤每立方米之间,接近多年均值。但从花园口站传至夹河滩站历时30个小时,是正常传播时间的2倍。

沁河洪水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首次洪水五龙口站至武陟站洪水传播经过24小时,是正常传播时间的2.4倍,第2次洪水传播13.5小时,是正常传播时间的1.5倍。首次洪水五龙口站共出现4次峰值,500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持续18个小时,第2次洪水出现3次峰值,500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持续约100个小时,900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持续41小时(为有记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首次洪水武陟站以上河段略低于“93·8”洪水,武陟站以下接近或略高于“93·8”洪水;第2次洪水,除留村至尚香河段低于“93·8”洪水外,其余河段均高于“93·8”洪水,最高达1.4米。

洪水期间,黄河滩区大范围漫水,最大水深达1.2~2.0米,淹没耕地20353.33公顷。沁河滩区水深在0.8~4.72米,淹没耕地5660公顷。

焦作防洪的显著特点是既有黄河又有沁河,同时还有地方管理的河道介入。此次抗洪就充分体现了焦作黄河防汛“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当时,温孟滩移民安置区改土区施工正在紧张进行中,大量施工人员和设备都在滩区。在黄沁河涨水的同时,由地方管理的蟒河等河流也不甘示弱,均发生了超标准洪水。新蟒河南堤在温县决口,老蟒河北堤在武陟县决口。霎时间,焦作地区进入了紧急防汛期。

洪水期间,黄河控导工程全部偎水。孟州市黄庄堤段受新蟒河决口影响堤防偎水。大玉兰控导工程上首形成入袖河势,工程临背偎水。由于水位偏高,致使开仪、大玉兰、驾部、老田庵控导工程部分出现漫水险情。驾部控导工程在洪水回落过程中河势剧烈上提,形成横河,直冲护岸及上延导流堤。

沁河洪水在沁阳以下河段全部偎水,偎堤长达122.5千米。首次洪水受鲁村至王曲间河心滩影响,形成斜河,大溜顶冲王曲堤段,在王曲险工上首平工段坐湾,滩涂迅速坍塌至堤脚2米。第2次洪水,尚香、亢村、新村、大小岩等险工也出现较大险情。

洪水期间,防洪工程出现了7处较大险情,分别为黄河大玉兰控导工程2号坝、驾部控导工程上延导流堤和老田庵控导工程23号坝。沁河王曲险工上游平工段、大小岩险工3号坝和2号坝、亢村险工、新村险工等,单坝次抢险用石量均超过1000立方米。

黄河滩区淹没受灾严重,低滩区全部漫水。温孟滩新蟒河以南滩区漫水,陆庄、朱家庄等7个村庄搬出滩区;武陟刘村至花坡堤全部偎水,受淹耕地32646.67公顷。影响73个村庄,9.3万人。

沁河沁阳平工段偎水5.5千米,险工段全部偎水。温县以下堤线全部偎水。滩区受淹面积79.6万平方千米,影响105个村庄,11.36万人。

堤防工程损毁也相当严重,堤防淤区、河道工程、引水涵闸等均遭到不同程度损毁。

全力抗洪

由于准备充分,迁安及时,此次洪水黄(沁)河范围内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鉴于黄(沁)河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汛前,焦作黄河河务局都要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扎扎实实。从工程建设到工程维修管理,从料物准备到人防队伍组建,都唯恐考虑不周而顾此失彼。因此早在汛期到来之前,焦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就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各级防汛责任制,市、县、乡逐级签订《黄(沁)河防汛责任书》。8月2日,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出了《关于迎战今年黄河第一号洪峰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做好黄河下游滩区清障和迁安救护工作的通知》。洪水到来之前,焦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了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的专题会议,我在会议上对汛情进行具体分析、介绍,对辖区内可能发生的灾情作了预估,供指挥部决策参考。洪水到来后,市、县领导和市直有关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坚守一线,在重大险情现场,都有焦作市委、市政府和驻焦部队主要领导的身影,为抗洪抢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注重防汛办公室自身建设,强化“大防办”意识,充分发挥河务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在迎战洪水和较大险情处置过程中,焦作黄河河务局领导坐镇一线指挥,严格执行《焦作市防汛指挥部抗洪抢险指挥调度方案》《黄沁河各级洪水防守预案》和《滩区迁安救护方案》,并根据责任段劃分派工作组赴各地了解情况、指导工作,随时向防汛办公室反馈信息。机关科室、部门在防汛办公室集中办公,保证了汛情、险情及时处理与工程运用、防守、抢护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预案执行,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焦作黄河河务局机动抢险队每年汛期都要集中培训,集结待命,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险情。黄(沁)河几次较大险情,机动抢险队都承担了急、重、险、难的任务,直至险情基本稳定后,再交给有关县局防守维护。

老田庵控导23号坝是刚于7月24日竣工验收的挤压快沉排结构试验坝。8月5日,花园口站洪峰出现时,虽有漫顶之险,但坝体安然无恙,得到时任省委书记李长春在视察洪水过程中的好评。李长春书记在坝上详细询问了该坝的结构与修筑过程,我都一一作了回答。8月7日,大溜顶冲该坝,17时出现险情,虽经几天全力抢护,新结构形式已荡然无存。直至8月25日,险情才得以控制。针对该坝体结构,我于次年在《人民黄河》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一道新结构挑溜丁坝的成败》,剖析了失败的原因。后来,在河南黄河段再未做过此类坝型。

在8月12日第2次洪峰回落过程中,河势逐渐上提,导致大玉兰控导工程1号坝、2号坝、3号坝及上延1号坝、2号坝相继出险,尤以2号坝险情为重。大玉兰控导工程2号坝曾出现迎水面至上跨角48米埽体平墩猛蛰的重大险情。

驾部控导工程上首导流堤自1973年建成以来未曾靠水,由于洪水在南岸邙山孤柏嘴坐湾,形成横河,出险速度之快、险情之恶出人预料。尽管及时组织千余人和驻焦部队全力抢护,时任焦作市委书记刘奇文带领机关干部到现场办公、搬运石料,险情仍难以控制,最严重处的导流堤塌断130余米。好在水位低于当地滩面,未造成洪灾。

洪水期间,焦作黄河河务局辖区有24处136座工程出险294坝次,抢险用石3.02万立方米,麻料84.94万吨,柳料328万公斤,木桩1.03万根,编织袋8.85万条,抢险投入工日3.84万个,是焦作黄河河务局组建以来抗洪抢险投入最多的一次。

经过20余天的不懈奋斗,最终取得了抗御洪水的胜利。

汛后反思

虽然“96·8”抗洪取得了胜利,但其间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汛后,我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部分老同志,针对这次特别洪水进行了认真讨论分析。

“96·8”洪水含沙量平均只有56公斤每立方米,并不属于高含沙洪水,但由于水位异常偏高,导致堤防偎水长度仅次于1958年大洪水时的长度。沁河河道虽经“93·8”洪水后保证了300米行洪河宽,但洪水传播速度是正常传播速度的1/10,水位表现依然偏高。河道工程尽管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工程数量少、不配套、标准偏低,尚不能有效控制主流,导致畸形河势时有发生。几次重大险情,均由畸形河势所致。

“96·8”洪水水位高、传播慢、漫滩范围广,充分暴露了主河槽淤积的严重性,洪水演进规律也因此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观测手段,研究洪水传播变化规律,同时对滩区的农林种植结构认真进行研究。

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焦作地区农业和地方工业比较发达,经济水平在河南省有着较靠前的地位,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较多,这就对群防队伍组建和发生较大险情时组织人力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建设一支机动灵活的专业抢险队势在必行,且机械化水平亟待提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抢险方式、方法也必须改变。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防洪形势得到改善,防洪标准得到提高。但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局面,在今后相当长时段内是难以改变的。针对黄河防汛的特殊性,决不能有“一库定乾坤”的麻痹思想,仍应时刻绷紧防汛抗洪这根弦,确保黄河长治久安,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猜你喜欢 滩区焦作险情 决战决胜 “三山一滩”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0年11期)2020-11-23焦作如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年1期)2020-02-16可爱的想象力红领巾·萌芽(2019年3期)2019-04-18可爱的想象力红领巾·萌芽(2019年2期)2019-04-18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人民周刊(2017年16期)2017-09-25

推荐访问:焦作 抗洪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