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声描绘伟大祖国新天地

闫妍 张沙沙

摘 要:歌曲《新的天地》是词作家文益,作曲家舒楠2017年专门为纪录片《辉煌中国》创作的主题曲。此歌曲是一首“红色主题”的音乐作品,弘扬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先辈的伟大无私、艰苦奋斗、奋力前行的精神,歌颂了祖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并激励新时代人民群众勇往直前,奋力进取,开创新的天地。本文对其创作背景、创作特色、歌曲演绎展开研究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及演绎现代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和艺术表达。

关键词:新的天地;创作;演绎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7-0085-06

《辉煌中国》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展现新中国的纪录片。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该纪录片共分为六集,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同时全面地显示了中华儿女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新的天地》作为《辉煌中国》的主题曲更是以磅礴的气势带给人们共鳴,燃起了广大群众的爱国心,随即广为传唱。

一、《新的天地》创作背景

《新的天地》作为《辉煌中国》的主题曲更是以豪迈的气势,给人非同凡响的震撼展现在人们面前。《新的天地》是由作曲家舒楠,词作家文益共同完成。舒楠是我国著名的曲作家,其作品题材多为电影原声和爱国主义歌曲,代表作品有《追寻》《生死不离》《不忘初心》等。舒楠老师认真谱写乐谱并请来了著名歌手孙楠演唱。《新的天地》这首歌第一遍录制就得到了《辉煌中国》导演组极大的认可,但在舒楠的提议下,孙楠进行了第二个版本的录制。第二个版本的录制完成后,大家一致把前一个版本推翻了,感觉第二个版本把自信、自豪感表达得更充分更完整。我们现在听到的《新的天地》就是第二个版本的乐谱。

二、《新的天地》创作特色分析

《新的天地》作为纪录片《辉煌中国》的主题曲,它不仅是一首歌曲,也是一种鼓舞。其在创作上与普通歌曲有许多不同。纪录片《辉煌中国》对主题曲有诸多的要求与限制,如鲜明的价值取向、历史特征、主题思想的完整性、通俗易懂、易于传唱等要求。下面从意境构思、歌词创作、旋律创作三个方面对《新的天地》创作特色进行分析。

(一)意境构思分析

《新的天地》成功地抓住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精神内核,成功地构造了歌曲的多层次意境,在歌颂祖国伟大成就的同时,不忘旧中国悲痛的近代史,成功传递、表达了《辉煌中国》的纪录片的精神内核。

纪录片《辉煌中国》全面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勤奋、艰苦、拼搏下,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辉煌中国》是记录一部中国和中国人的发展史、拼搏史、成就史的纪录片,反映了中国大地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波澜壮阔的变化。如何立意和构思意境才能让主题曲贴合这部可歌可泣、气势恢宏的历史纪录片,如何准确、全面地传递出纪录片的画外之音是这首主题曲的关键。然而主题曲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在这首歌曲中同时表达出对祖国取得巨大成就的自豪、喜悦和对中国一路走来所付出巨大牺牲的精神,融合到一起表达出来?《新的天地》的创作人通过拟人、比喻和隐喻等手法,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巧妙的构造了三个层次的意境,将这两种不同情感融入不同层次的意境中。

(二)歌词创作特色

1.歌词拟人动情

歌词共上下两部分,每句以八个字为基础,结构相对工整。以“中东”辙开始,归韵在“一七”辙。而这种归韵,是善于表现抒情和内心情感的一种分类。全曲歌词是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方法,通过歌颂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祖国走向繁荣昌盛,表达中华儿女不畏困惧、砥砺前行,与祖国母亲风雨兼程、同心同行。

在创作时,作曲家对结构赋予了重复手段,将歌词作为歌词三段来处理:第一段中开头两句对“你”的陈述,以及后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实际上是对党辛勤付出的描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谢和爱戴。第二段“风里雨里航程壮丽,千里万里阳光在心里”两句的开头对仗工整,表达了不畏艰辛苦难,在磨难中收获希望的“阳光”,“我的梦想照耀前方,你的信仰点燃勇气”表达了人民群众与党齐心协力,共同期盼美好明天。第三段进入歌曲副歌段落,主语由“你”“我”转变为“我们”,运用大量排比“我们一起”“我们自信”“我们前行”,表达了自信与乐观以及“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气势,主旨句“看中华儿女走向新的天地”整曲反复了六次,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最后一次在结束时出现,将歌曲情绪推到顶点结束,营造出一种荡气回肠的蓬勃气势。

2.歌画交相辉映

歌曲《新的天地》与纪录片《辉煌中国》画面交相辉映,画中有歌,歌中有画,歌词完美地体现了纪录片的主题,给人的感觉就是用歌声在描绘伟大祖国新的天地。每句歌词都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画面与之对应,让人们一听到《新的天地》时,就想起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3.歌词质朴真挚

歌词朴实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泛的口号,就像和倾听者聊天一样,讲的都是一件件具体的事情,虽然简单明了,却又寓意深远,简洁易懂,易于表达,易于传唱。

4.奋斗精神融入

《新的天地》这首歌曲就很自然地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反映了时代主题,弘扬了新时代爱国主义主旋律。在《新的天地》的歌词中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在腥风血雨中诞生、成长、壮大,依靠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一心一意带领民众救中国、解放中国、发展中国、壮大中国。应大力宣扬中国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奋力抗争、开天辟地、奋发图强的宝贵的精神。今年抗击新型冠病毒,再一次证明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之时,为是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之时,全体人民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继续奋斗。

(三)作曲技法分析

1.曲式结构

《新的天地》这首作品为通俗歌曲,从第1小节至第41小节是一个完整的大段落,包括了以25小節为界限的呈示段和展开段;接下去是不完全的重复,具有再现的意义。从音乐材料的使用来看,这首作品属于典型的二段体结构。

鉴于其内部结构的重复及外部结构的再现,可以定位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其曲式结构分析如图1。

通过以上的曲式结构分析,作品的结构工整,每一个小段落结构相同,每一个乐句长短相同,总的来说具有结构工整的特点,作品中的基本段落由7个小节或8小节构成,气息悠长。旋律与歌词在此进行了较为工整的结合,一句旋律对应一句歌词,加强了听觉上的流畅性。

2.技法分析

歌曲原版为F大调,速度为每分钟70拍,这个速度善于表现抒情的音乐性格。从调性色彩上看,F大调具有明朗、温暖、阳光的特点,与歌词和纪录片的主题中正面、积极向上、自信、自豪的感情色彩十分吻合。

歌曲前9小节的节奏型以大附点,三连音为主,营造了一种不断向前推进的动力感,符合了歌曲的“砥砺奋进”的主题。右手主旋律叠加八度音程,预示了歌曲流动、大气的风格。

作品的动机来源于展开乐段的乐句,在前奏中动机呈示变化重复,经过和声连接进入呈示乐段。(见谱例1)

在呈示乐段里,仍然围绕动机里的“A”音开始,两小节一个乐句,按“起承转合”的规律进行旋律的构成,在这四个乐句中有模进的手法也有展开的手法。在旋律构成中,第三个乐句与第一、二、四乐句的材料有较大的变化,其表现在结构压缩了,乐汇变的短而小,这是作曲家的一种个性音乐语言,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了一个固定属性而增强了作曲家作品的辨识度。这样对旋律变化处理目的是加强旋律构成的对比感,短而小的乐汇能增强歌唱时的呼吸感从而促进了歌唱时的抒情性。

需要强调的是第四个乐句未做收拢性地处理,这使得乐段重复时和声进行并无停顿感和重复感,促成了音乐不断进行的运动感。(见谱例2)

呈示段的重复是一个变化的重复,第一乐句由于歌词结构的变化,在旋律方面做了节奏方面的变化,音乐材料不变,和声布局也没有发生变化。在这里,最大的变化来主要体现在第四乐句(谱例中的第24小节处)S11和弦降五音的处理,使音乐有短暂的离调感,增强了音乐的色彩丰富性。

在配器方面(只针对钢琴谱),呈示段的织体运用相对单纯,多以柱式音型及简单的音型,如谱例2的第10、12小节,节奏型比较简约;在重复时,在保持左手织体相对统一的情况下,对右手的织体进行了变化处理,由单纯变得华丽流畅,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如谱例3中的19、21小节。

总的来说,重复时旋律构成、和声布局、配器三个方面相对统一,这种统一是对音乐形象的巩固,便于传唱。但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使音乐色彩感更为丰富,也体现了作曲家在创作时对作曲技法的准确把握能力。(见谱例3)

作品中节奏型节奏型的特点仍然是在相对统一的基础上予以灵活的变化。如谱例2中的10、11小节,与12、13小节进行比对时,就会发现,两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在旋律中所处的位置并不一样,前者在强拍的强位置上,后者在强拍的若位置上。尤其旋律发展到第三乐句时,小附点、大切分的节奏型出现,这与其他乐句形成较大的反差(谱例4中的第13小节)同时,具有一定语气感的休止符也在第三乐句出现,这体现了作曲家对“连贯”和“停顿”的处理十分细致。而钢琴伴奏加入波音,使音响更流动优美。(见谱例4)

在呈示段的结束部分,钢琴伴奏变得更加活跃,右手为快速的三连音节奏型,左手为快速而密集的震音,并且与右手旋律走向形成反向运动,营造更宽阔的音响,更强的推动感,再辅以和弦三音降低半音的处理,以色彩的变化将作品顺利而有效的推向高潮,作曲家的这种处理方法也有别于那些以大跳为手段推进到高潮的手段。(见谱例5)

在展开乐段(谱例6中的第三小节开始),仍从“A”音开始,以波浪式、缠绕式的旋律形态和长短句相结合。谱例6中的26、27小节,以“A”为中心,先向下方再向上方进行。27小节的后半部分及28小节又“C”音先向上方再向下方进行,后又回到原来的音高位置。29小节的后半部分和30小节,则以“D”音为中心先向上进行、再向下进行。最后一个乐句出现在31小节的后半部分,又以“C”音为中心向上进行再向下进行最终回到原位置。这种波浪式的缠绕式的旋律形态,最大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内在抒情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表达。

在和声方面,则以“开放—收笼”段落布局安排,如谱例6中的第33小节,采用了属和弦,重复后在乐谱的41小节则采用了主和弦。先用开放是要为重复做准备,再用收拢是为作品做总结。(见谱例6)

展开段的节奏型以大附点和均匀的八分音符为主,节奏平稳,结合歌词表达一种从容不迫而又自信乐观的态度。

在展开段和声布局方面,多以功能性T--S--D进行为主。在配器方面,这一乐段钢琴左手织体更快速密集,右手和弦更饱满,使得音响更丰富。(见谱例7)

间奏部分同前奏区别较大,音乐材料完全不一样,在与前奏保持长度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了畅想式的变化,音乐材料变化、织体变得密集、速断加快为每分钟90拍、力度由前奏时的“P”转换为“ff”……这种强烈的力度对比,辅以密集的织体和速度变化使音乐变得更有张力,充分的塑造了激动壮阔的音乐形象。

间奏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是,二级降5音的处理以及充属56和弦不直接解决。这样的处理的好处是能增强音乐的描绘功能从而与纪录片的功能保持一致,很好地体现纪录片对于主题曲的基本要求。(见谱例8)

再现部分总共为24小节(乐谱的51小节至74小节),可以划分为8+8+8的结构。内部结构(a、b两个乐段)基本相同。和声布局,织体运用等方面都与前前一段保持了较高的统一性,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结束段仍然重复了展开段的素材。重复的意义首先是结构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情感抒发的需要也是音乐形象巩固的需要。(见谱例9)

总之,旋律素材從“A”音开始,多以级进的手法,并辅以模进、重复、长短句结合以及波浪式、缠绕式的旋律形态,再加上和声进行的布局,构成了全曲质朴、深情的情感主线及音乐形象。

三、歌曲演唱诠释

歌曲总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句“你是这样风雨兼程”,首先“你”是一个四分音符,时值占一拍,演唱时咬字要清晰,交代清楚,然后是十六分音符,像说话一样诉说,这两句是对“你”的陈述—“风雨兼程”“同心同行”,实际是对党的描写,表达了人民对党的肯定和感谢。之后将“你”(党)比作扎根大地的树木,并与人民相守相依,从歌词来看这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在旋律上也比前两句更富有强调性;演唱时要注意变化音和前八后十六、切分音节奏型的准确。最后落到“地”“依”上,注意归韵到“yi”,第一人称来讲述,演唱语气亲切平静。

第二部分作为主歌的后半部分“风里雨里,航程壮丽,千里万里,阳光在心里,我的梦想照耀前方,你的信仰点燃勇气”这一部分要与主歌前半部分演唱形成对比,情绪要更加饱满,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情绪,演唱旋律要有连续性、抒情性。最后一句“你的信仰点燃勇气”由于加入了两个变化音和两个休止符,增加了离调的色彩,演唱时着重咬字,“气”字音符时值要唱满,歌者在此做渐强处理,为接下来的副歌高潮部分做准备。

第三部分演唱时需要保持饱满的情绪状态,并且在声音力度上做一个渐强处理;全曲的最高音在此出现,演唱时将声音、情感一并爆发出去,激起高潮部分演唱的兴奋点。随后进入副歌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要比前半部分声音力度更强,使得声音在“高位置”上形成头腔共鸣,使得声音能够传递得更远、更澎湃、更大气。这部分作为全曲的副歌部分,共出现了5次,在此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后一句是全曲的点睛之笔,6次重复使感情一次比一次热烈,表现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未来的自信,表现了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自信。

四、结语

今年我们迎来建党100周年,这一百年来,我党带领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走向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依靠和希望。在党的带领下,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我们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幸福美满,我国的国际地位也获得了极大提升。《新的天地》这首歌曲恰好反映了这个时代主题,真实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爱国、无私奉献、服务人民、建设祖国的精神,弘扬了新时代爱国主义主旋律。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文化传播者,我被这部纪录片和这首主题曲被深深地感动。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倍加幸福与自豪。幸福与自豪的根本原因就是像纪录片里关于“辉煌、伟大”的内涵,这些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拼搏的智慧结晶。

——————————

参考文献:

〔1〕刘水.纪录片《辉煌中国》的美学建构[J].中国电视,2018(03).

〔2〕刘向阳.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性表现[J].电影学,2008(07).

〔3〕于润洋.电影音乐美学问题探讨[J].音乐研究,1982(04).

〔4〕谢欣.浅谈歌曲表演的艺术处理[J].青年文学家,2010(02).

〔5〕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7〕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徐阳)

Depicting the New World of the Great Mother Land with Songs

——An Analysis of the Creation and Deduction of the Song The New World

YAN Yan, ZHANG Sha-sha

(Chifeng College,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song The New World is a theme song written by writer Wen Yi and composer Shu Nan for the documentary Brilliant China in 2017. This song is a music work with "red theme", which carries forward the great spirit of selflessness, hard struggle and hard work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revolutionary ancestors, praises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herland, and encourages the people in the new era to forge ahead, forge ahead and create a new world.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its creation background,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ong deduction,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of modern art songs.

Keywords:
The New World; A Literary Creation; Deduction

猜你喜欢 演绎创作 Jazz考试与评价·七年级版(2021年1期)2021-08-14中国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演唱技巧与艺术特征研究北方音乐(2020年9期)2020-07-09小艺术家大创作智慧少年·故事叮当(2019年8期)2019-09-03由“道边李苦”谈“假说—演绎”科学思维及其培养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8年7期)2018-10-20关于创作东方艺术·书法(2018年1期)2018-04-30高中英语一对一教学中基于归纳法&演绎法的语法教学方法探究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8期)2017-08-09睡觉智慧与创想(2013年2期)2013-03-25可以这样演绎一个“鲜活”的明武宗——正德皇帝 朱厚照文学与艺术(2010年1期)2010-04-22关于《翔》的创作雕塑(1999年3期)1999-06-23

推荐访问:新天地 描绘 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