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王青莲

摘   要:
课堂教学是高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学习成效。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前教育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强,对学生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发挥奠基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就业。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
高职课堂   有效教学   学前教育学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全国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把重心聚焦于有效教学[1]。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2](23-27)。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做合一”,反对教和学脱节,提倡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事并取得成功的能力,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3]。有效教学研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探讨成果非常丰硕,然而,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质量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的主阵地[4]。“学前教育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对学生教育观和儿童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教学法等其他课程的学习有铺垫作用。可以说,“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形成,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发展。因此,对“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显得格外重要。

一、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学”课堂存在的低效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课堂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效。高职“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低效教学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低效课堂管理,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高职学校的课堂管理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然而,“学前教育学”作为理论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合班教学的模式,即大班制教学。大班制教学模式在课堂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首先,在高职大班制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缺勤、迟到和早退等问题缺乏有效管理。一些高职教师平时对学生迟到、早退现象本身并不重视:刚开始个别学生迟到或早退,随意让他们出入教室,之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久而久之,学生迟到早退等现象愈加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在高职课堂中,教师对课堂秩序缺乏有效管理。一些高职教师依然抱着传统的心态:“只要学生不干扰我的课堂教学活动,听不听课都无所谓。”在大班制“学前教育學”课堂上,学生在上课做与学习无关事的情况屡见不鲜。教师对课堂秩序的忽视及缺乏有效管理,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实质上,教师低效的课堂管理是造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趣味性不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学”课堂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趣味性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倚重教材,缺少对教材职业化、科学化的研究,把教师的责任定位为“教”教材,每学期就是一本教材从头“教”到尾。有些教学内容甚至固定不变,且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教师没有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善于积累教学经验,年复一年用传统的讲授法,并没有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趣味性不强,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一些学前教育学教师认为“学前教育学”是理论课,只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实并不符合职业教育目标。久而久之,理论和实践并没有联系,学生感觉到课程的单一和乏味,甚至产生“理论课只要会考试就可以了”的心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不高。总之,教学内容固定、乏味,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创新,教学观念不更新等,都会导致高职“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缺乏师生互动,教与学脱节。

由于一些高职学前专业的教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即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独白”,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只顾着自己讲授教学内容,缺乏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相互独立存在,教与学脱节。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时间较少,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课堂教学氛围沉闷。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对常规的严格遵守,使学生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得原本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灌输过程。缺乏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导致教与学脱节,既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实现高职学前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受传统的人才观和学生观的影响,高职生通常被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这些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厌倦学习、缺乏自信,甚至有的学生还有沟通困难、心灵闭锁等问题。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如果不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那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渐渐会感觉教学无力,工作满意度下降,产生教学倦怠,甚至教学恐惧。长此以往,学生会长期处于低效的学习状态中,产生学习倦怠感。最终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如何提高高职“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针对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课堂管理,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要实现高职学前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首先应该从课堂管理入手。“会教先会管”,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首先,要定制有效的课堂规则。有效的课堂规则是有效进行课堂管理的前提。辅导员和学科教师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堂规则,比如,考勤规则、课堂秩序规则等。高职学生的自觉性相对比较低一些,如果缺乏有效的课堂规则,部分学生很容易选择逃避课堂规则。因此,制定有效的课堂规则非常必要。其次,课堂规则应该具有可持續性。教师对课堂规则一定要坚持不懈地严格执行。教师要“言必行,行必果”,不能实现的要求和承诺绝对不说。例如,大班制课堂考勤有困难,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线上签到,方便又省时,教师比较容易坚持考勤规则。再如,教师制定上课不允许玩手机的课堂规则,学生认可后,要严格执行。教师首先严格遵守,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不能在课堂上接电话、发信息等。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规则,若执行得好,学生则渐渐能学会自觉遵守课堂规则,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只有在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规则之下,才会有稳定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二)增强教学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安排,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适当取舍和整合教材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未来职业需求。只有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或者符合未来就业的需求,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才会提高。其次,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只借助传统的讲述法就很难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小组合作分享、信息化的游戏教学方式等,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引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前教育学”这门学科的知识非常丰富,有粗浅的,也有深入的。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翻转课堂,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法。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具备多元智能,而且智能特点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课堂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或实施分层次教学。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发展水平分成不同层次的组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都必须有相应的层次。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的学生是三年制的,来自普高,没有任何专业理论基础,而有的学生是“3+2”模式的,来自中职学校,在中职校的学习经历已经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的学生基础好,有的学生基础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建立学生的信心。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不但要求他们掌握课程内容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而且要求他们培养课外兴趣,扩展学习内容,获取更多知识。实践证明,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法是一种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可以增强整体教学效果,促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相应的进步和提高。

(四)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不喜欢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以讲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呢?关键在于加强师生互动,变教师独白为教学对话。师生互动方式很多,既可以有线下互动,又可以有线上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互动方式。比如,针对学前教育现象问题的分析,可以选择线上主题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发言。再如,复习知识点,可以选择线上抢答的方式,在进行师生互动的同时,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外教学对话理论代表克林伯格指出:教学方式中起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我国学者钟启泉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5]。在“教学对话”中,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对话主体,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对话和交流,双方都敞开心扉,接纳对方的信息。教学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与师生的情感、生活等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加强师生互动,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改变高职校学生长期在课堂上找不到自信、缺乏主体感的现实,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师生之间的“代沟”,使学生感到受肯定、受尊重。

总之,实现高职“学前教育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多种多样。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关注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学习与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高职优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2]姚利民.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8).

[3]何雪莲,祝怀.新,朱芝洲.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14).

[4]宋晴葵.浅谈在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20).

[5]徐红.超越迷惘回归本土——对“教学对话”的反思[J].教育导刊,2008(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中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不当行为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研究”(编号FJJKCG19-02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16期)2019-10-21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大众科学·上旬(2019年6期)2019-10-21基于有效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研究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29期)2019-10-21寻找高中生物有效教学XIN策略大众科学·上旬(2019年9期)2019-10-21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创新探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47期)2019-10-21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大众科学·上旬(2019年9期)2019-10-21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速读·下旬(2018年4期)2018-04-20谈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特性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8年3期)2018-04-18高中数列的有效教学研究新课程·下旬(2018年1期)2018-03-07小学三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探讨速读·中旬(2016年4期)2016-05-10

推荐访问:初探 学前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