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音乐资源引入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胡枫

[摘 要]音乐作为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之一,在古往今来的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的历史故事和地点都有音乐的身影。中国地域广阔,因此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特色音乐。随着西方音乐和乐器的传入,音乐上出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引领了音乐潮流,而随着国家的发展,交通更加便利,地方特色音乐却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为改变这一现状,众多研究者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将地方音乐资源保留和传播下来,本文也将从地方音乐保护和高校音乐改革与发展的角度阐述其价值。也通过收集地方音乐资料,理论、实践、教学水平、互联网等方面阐述地方音乐资源引入高校音乐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地方音乐;高校音乐教育;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01-0062-03

[作者简介] 胡 枫(1979— ),女,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成都 610021)

地方文化资源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音乐资源是研究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地方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部分。作为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高校,如何在教育学生和地方音乐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是值得讨论的问题。目前地方音乐能够被很好的保护、传承和传播的很少,就连我们相对熟知的陕西民歌、瑶族民歌民俗、苗族音乐等,在保护方面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商业化的气息,将传统民族音乐与民俗保护变了形,很多是形式上的保护,而没有深刻挖掘地方音乐的韵味与特色。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形式通过自媒体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了地方音乐,甚至有部分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促进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经济上给地方音乐保护创造了条件。[1]很多科研人员秉承着研究透彻的态度对待地方音乐,想还原原汁原味的地方音乐,但如果后继无人,这项研究也就画上了终止符。因此,在国家文化价值和传统文化保护的指引下,如何发挥高校作用,将高校人才培养成地方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创作者,是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既有利于保护相对孱弱的地方音乐资源,也为高校音乐教学和创作提供滋润的土壤和丰富的创意。

一、地方音乐资源引入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

(一)保护当地音乐资源和文化

高校音乐教育对于地方音乐具有传播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地方音乐的学习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对學生有长久的影响,在以后的创作中也会自然流露地方音乐元素,是对地方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地方音乐引入高校,对老师关于当地文化及音乐了解与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需要对地方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能更好地教授给学生,那老师就是地方文化优秀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老师和同学在教学和学习中不仅要了解音乐还要了解文化,对文化的研究能促进文化的繁荣与融合。如果将教学成果转换成文献材料,将为以后学者的研究提供依据,这是对当地文化与音乐资源的整合,让地方音乐通过资料、音像、口传等方式流传下去。地方音乐资源引入高校也是对地方音乐的继承与改革,相比较为商业化的广而浅显的宣传,高校在教学研究时,会更具有地方味道,在改造过程中也会尽量改善音色、音阶、增加混音,对曲更进一步的优化,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具有现代审美的地方音乐,这也就意味着是对当地音乐的包装改造,不会触及最根本的地方音乐特色。特别有了高校师生的加持,地方音乐在宣传方面也会更加便利,对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二)丰富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和促进改革

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多是参考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在乐器的使用上也是偏西洋乐器。像电影《闪光少女》中学习民族传统乐器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学习钢琴架子鼓等,但是中国乐器的丰富程度不亚于西方,像古筝、柳琴、鼓、唢呐、琵琶等。现在国家重视文化保护,在大型晚会上都会有中国传统曲目,这对于高校音乐系学生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机会。所以高校也应该以地区文化为介质,丰富教学资源,收集乡音民音作为教学素材,也可以请当地民俗音乐家为高校学生上课,展现地方音乐的魅力,学习地方音乐表演特色,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例如粤北本土音乐“采茶戏”“月姐歌”,“采茶戏”是一种融器乐、形体、唱、做、念、打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是一种用客家话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仁化石塘“月姐歌”则是一种全由女性用本地语言(客家话)表演的歌舞表演形式。[2]这些优秀民族音乐能够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将会开创新的教学方式。因为是歌舞、乐器的统一体,所以学生在学习地方音乐时,还要学习当地乐器和歌舞,在教学模式上也可以请较为出名的“采茶戏”“月姐歌”的民间艺术家现场教学,感受最为真实而朴素的粤北人民劳动歌曲。同时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应该有所改变,可以成立地方音乐研究所,老师学生都是成员,开创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的教与学模式,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并且增设音乐社会实践课,学生深入地方音乐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学习,并根据地方音乐进行改编创作,为社区、居民进行文艺演出。学在当地、用在当地、演在当地。学校还要根据课程改革更改打分方式,促进当地音乐的开发研究,促进高校音乐教育更加丰富和完善。

(三)丰富文化多样性,提高文化自信

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正是各个组成部分各有千秋,才有现在中华文化的百花齐放。地方音乐往往是一个民族生存状态的反映,很多地方歌曲没有固定的编曲人,只是通过口授的方式流传下来,很多地方歌曲、戏剧的词曲都是当地人民真实的生活写照,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通过当地方言或者民族语言表达出来,形成了固定的唱腔和曲调,这也是多个民族的区别之处,通过音乐也可以更多了解到五十六个民族的不同之处,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同时,也通过音乐上的共鸣与震撼,提高大众的文化自信。放眼世界,全球化已然是一种趋势,很多事物也将在全球化的推进中消失或新生。西方国家正利用这种全球化影响其他国家音乐文化的传播,一些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面临没有传承人和没有传播渠道等困境。[3]有些语言也在快速的消失,而语言最后消失的保留一般也在当初曾脍炙人口的歌曲里,因为语言的传承不够而引起的音乐文化的消失也屡见不鲜。这也说明全球化带来民族音乐的融合与碰撞的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维护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展现更为强大的包容性。更为客观的来说,中国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如果想在西方乐器和表现形式上脱颖而出,具有较强的阻碍,但是融合民族音乐,加上民族乐器与演奏方式,想立足世界音乐之林相对较为容易。中国民族音乐在音乐领域的成就,就是最好的宣传名片。

二、地方音乐资源引入高校音乐教育的路径

(一)收集当地音乐资源,制作高校教育材料

高校想将地方音乐资源引入学校,就要对当地音乐文化具有较深的了解,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才能感同身受地将艺术传授给学生。如果说文物的存在是凝固历史的一部分,那么民族艺术就是土著民族的巡回舞蹈[4],我非常认同这句话,我理解为民族音乐的流动性与包容性。艺术从来都是民族的艺术、国家的艺术和世界艺术,在世界各地艺术都是具有互通性的。这要求在收集资料时不仅要涵盖小范围的艺术表达、乐器和表演风格,还要追溯地方音乐的前世今生,对比其总支分流,在当地保留的原因,其艺术表达形式不同的原因及其艺术形式的接受程度。还要涵盖名人大家对地方音乐的看法和学习总结,珍贵的演奏录像。更要包含现代多种音乐形式的碰撞,经典曲目的视频资料等。收集途径可为网站搜索,高校教师交流,探访民间艺术团体,地方文化服务中心了解和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来制作高校音乐教育材料,建立数据库,从理论上了解和学习地方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将我们传统的音乐思想和音乐精神传承下去。

(二)研究当地音乐开发宣传理论和方法

科学研究往往是深度足够而广度不够,科研成就的传播一般也有局限性。高校可以通过地方音乐资源与学院的结合情况,将地方音乐设置成必修和选修课,这样教学目标也不同,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在难度上也不同。例如雷州半岛音乐文化,其文化研究和理论著作较多,现代艺术结合形式成熟,粤西高校中学生多是本地人,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对于自己的文化也有传播的责任感,对于这种类型的学院,可以将雷州半岛音乐文化作为专业课进行学习和实践。对于有些地区在多种因素上都不占优势的情况,可以将地方音乐作为选修课,以培养大家的学习兴趣为主,教学内容上主要扩大广度而不要求深度,主要在于普及当地音乐文化,为学生开阔视野,对于较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与老师成立研究室,参与到当地文化的收集和高校音乐教育材料的整编研究当中。在传播地方音乐,增加兴趣方面,根据赵婷在《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播方式探索》中提及的子弹传播理论、传播流和两极传播理论,宏观效果理论、培养理论等相关内容,[5]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理论的优点与缺点,但这些理论在地方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传播方式上有借鉴意义,把不同的传播理论相结合,达到想要的“强化”效果,紧跟社会环境和时代的变化,为当地音乐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

(三)开创教学实践体验课程

因为高校学生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的原因,很多高校中实践类强的专业也很少有实践体验课程,单纯的理论学习和西洋乐器的练习得不到展现的机会,容易形成厌倦心理。高校音乐学生大展风采的平台也有限,不能充分的积累舞台经验,从而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对于专业学生,完整、系统的理论学习非常重要,有了理论的支撑,才能控制不同的音符,完成自我的创作。对于非音乐系学生,想要了解民俗音乐,更多的是通过学校组织的“非遗”艺术进校园和高雅艺术进校园。国家重视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高校也有责任和义务将当地文化以现代的角度传播出去。高校音乐学院的师生可以通过定期采取“走出去,請进来”的方式,把地方民间艺人、学者、专家有序地请进来进行这方面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技巧的学习。[6]也要通过社会活动、地方活动将自己对本地音乐文化改编的作品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本土音乐的魅力,产生较高的社会价值。这种社区表演活动将会促进和激励学生去寻找灵感,寻找道具和探索当地音乐文化,并以观赏性和专业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如此,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应与社区音乐教育予以深层次的整合,将资源对接,互惠互利,由社区为地方高校提供一个音乐实践平台,而地方高校则要为社区提供一个理论学习的环境,并为社区音乐教育与实践提供专业化的指导,让地方文化更地方,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能更好结合。

(四)提高师资力量,加强地方音乐研究

教师的审美价值和音乐素养将会影响学生一生,优秀的教师应该对音乐保持敬畏,但又在不停的探索,音乐是可以毕生一直做下去的学问。在地方音乐资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当中,老师是重要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引领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上应该有所变化。首先在认知上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地方音乐的情感表达、态度和价值观念,在具有认同感和责任感后,才能更加投入地研究,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而后就是不断学习地方音乐,在教学标准上了解地方音乐的历史、表达方式、作词作曲形式、乐器的搭配、舞蹈的表达形式,地方节日的风俗等,并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程度。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当前的师资水平。现在很多高校老师虽然表示对地方音乐感兴趣,但只是有一些了解,对地方音乐有研究过。只有一小部分老师对地方特色文化较为了解,但是作为科研成就,很难在大众中传播开来。这表明,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对于地方音乐文化了解程度低,利用转化能力较低,学校在开设课程上有较多的阻力。但民俗音乐文化保护迫在眉睫,所以需要教师快速提升自我能力,不断丰富自我知识,参与社会音乐学习。首先可以聘请地方音乐人进校园,让其作为特约老师来为学生和老师讲解专业知识。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系列讲座、专业集训的方式快速补充知识。学校也可以开设研究专题,让教师自主研究和学习,形成理论体系。在日常教师要多参加地方节日、地方音乐学术交流会,各种演出,教师要积极参与,不断精进,积累更多的经验,便于日后音乐剧目的编排和现场的指导。教师还应该像其他高校对于地方音乐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教学研究之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利用互联网+音乐模式,开创线上课程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也比较强。通过开设线上教程,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还具有回放甚至步骤分解功能,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和练习。同时可以开设不同难度的音乐学习线上课程。对于非专业的鉴赏课程、中级难度的专业课程和训练提升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难度,解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更容易培养地方音乐专业的优秀学生。目前采用的有慕课、超星和智慧课堂模式,相比于开放性、包容性更强的慕课模式,智慧课堂模式更有利于地方高校进行专业的、深层次的音乐教育。[7]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学习方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互联网+”背景下衍生出了“互联网+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利用高校资源给学生更加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借助科技成果,给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灵活的学习方式。让地方音乐资源也在现代的信息通信中更加快速的收集、记载和传播。将音乐教育信息化与音乐教育区域化结合,最终达到提升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效果的目的。

结 论

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起点,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创新才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正确打开途径,我们应该学会回顾过去,面向未来,将地方音乐资源保护起来,通过高校音乐教育的模式将地方音乐发扬光大,增强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校担负起地方音乐保护与传播的责任,地方音乐也能促进高校音乐教学模式革新,为高校音乐发展提供营养的沃土,展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高校也要不断地学习地方音乐文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舞台音乐表现效果,让本土音乐“走进来”再“走出去”,实现现代音乐与地方特色音乐的碰撞,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性,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注释:

[1]黄霜阳.地方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思考——以抚州采茶戏为例[J].北方音乐,2018(18):156.

[2]王珊铭.本土地方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粤北韶关学院为例[J].音乐创作,2016(08):190—191.

[3]黄霜阳.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75—77.

[4]赵 婷.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播方式探索[J].当代音乐,2021(06):31—33.

[5]张晓燕.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开发[J].艺术评鉴,2021(03):105—107.

[6]胡 晓.新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研究[J].作家天地,2021(09):152—153.

[7]刘震星.高校音乐教学中纳入地方音乐的方法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1(02):85—86.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音乐文化教学奇妙的“自然音乐”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3期)2020-12-16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5-28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9期)2016-11-21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教育界·中旬(2016年5期)2016-05-28什么是文化公务员文萃(2016年2期)2016-02-26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融入文化教“犹豫”等黑龙江教育·中学(2009年3期)2009-04-16秋夜的音乐中学生英语高中综合天地(2008年10期)2008-12-22

推荐访问:路径 引入 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