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ST分析的西安市高陵区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李婷 梁燕 张锦

【摘 要】高陵区是西安市由“围城”发展向“拥河”发展迈进的城市符号,也是西安市渭北万亿级工业大走廊的核心发展区域。高陵区未来产业发展与西安市的发展紧密相联。通过PEST矩阵分析高陵区的发展环境,发现高陵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做好产业专项规划、制定有力的政策并保证实施效果、加强监管与反馈机制,不断引入专业的高精尖人才和团队,才能真正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从而推动产业的转型。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是高陵区成为西安市城市北进过程中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区域的保障。

【关键词】区域产业创新;高陵区;PEST矩阵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12-0001-0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产出和生产力增长的核心[1]。区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由原始的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而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依赖于技术的革新和产业的升级。迄今为止,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基于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2],但是对于大中型城市来说,突破价值链低端仍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最大挑战,这就要求各区域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西安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城市与核心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及产能过剩等问题[3],只有通过产业转型与升级,走集群化发展路线,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

西安市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很少涉及市辖区范围的整体策略研究,大多关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并且多为产业的演变过程分析,缺少产业专项研究。高陵区作为西安市近几年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如何在区域创新发展的导向下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西安市及更大范围内的产业转型与产业创新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过汇总、整理其中的关键性数据,使用PEST分析高陵区产业发展环境,总结高陵区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结合高陵区的产业发展特点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

1 基于PEST的高陵区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本研究通过借助PEST矩阵模型,分析高陵区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对高陵区发展的影响,形成系统框架,为高陵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1 政治环境

2016年,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充分发挥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4]。2019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2019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一次强调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需要不断地引导,要依靠制造业的稳步增长实现这一目标[5]。

1.2 经济环境

2016—2020年上半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总体增速。2020年上半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高出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4.2个百分点。2020年,陕西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68.39%,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为75.97%,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为584.58亿元,投入强度为2.2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 500亿元,均位居全国前列[6]。

从西安市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区域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是发展方向,高陵区主要承担先进制造业的任务,其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1.3 社会环境

陕西省创新氛围浓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明显成效,2019年,陕西省科技厅为了深入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实施了“陕西百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行动计划”,希望能够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7]。

西安市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出成绩斐然。近5年来,西安市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强度保持在5%,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西安创新活动主体偏重科研院所和高校,技术输出特征明显。虽然反映地区科技实力的科学研究比重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但是产业空间的不足制约了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的能力,导致科研成果与高端人才不断向外输出。西安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创新型城市和科技进步的策源地,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高陵区作为西安市产业发展补充地区,能够切实解决西安市产业空间不足、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的困境。

1.4 技术环境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借助技术创新深化新兴产业发展,激发市场经济内生动力,实现区域经济繁荣,摆脱发展危机。在技术、资源和行业发展上,并行寻求技术创新与突破,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中,扩大和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产业向高端发展。

由PEST分析可见,高陵区正面临着西安市发展战略倾斜、相关政策扶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机遇,但是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产业布局有待优化、融资环境有待改善、地区优惠政策有待加强、技术创新有待增强和人才政策有待改进等问题。

2 高陵区产业发展困境分析

(1)对经济开发区的经济依赖度较高。高陵区自主开发区域工业总量仅占全区工业总量的两成,其余均为经济开发区工业总量。2019年高陵区GDP占西安市GDP的比重为3.31%,辖区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均较低。

(2)产城分离,二元结构突出。工业空间基本是以传统“厂房连厂房”的“摊大饼”模式进行发展。工业园区的不断扩张,挤压了城区的发展空间。城、园建设发展空间相对独立,“产城”难以融合,工农之间、园区之间、城乡之间缺乏有效的规划与协调。居住与城市配套资源聚集于城区内部,导致工业园区无相应的配套设施,造成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园区居民的生活需求。

(3)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创新发展动力不足。高陵区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区的5.8%。支柱产业仍是以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产业,2018年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658.5亿元,占全区的66.3%,多点支撑发展的产业格局还未形成。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和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缺乏龙头引领型和现代服务型企业。高陵区需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激发产业增长新活力。积极培育现代工业新业态,构建具有高陵特色的制造业发展新体系。

(4)技术型人才缺口较大。当前,高陵区人才供给在结构、质量、层次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缺口,人才供需矛盾凸显。2019年,高陵区泾河工业园已有179个企业,其中80家企业招聘技术研发人员、IT工程师、电力工程师、NVH工程师、数控操作工、钻工、钻床工、铆工、焊工等40多个工种技能型人才,岗位缺口达2 500个。缺乏高素质工人已成为制约高陵区现有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亟须通过更高水平的产教融合机制的支撑,进一步优化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形成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为高陵区乃至西安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 高陵区产业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上述表明,高陵区在产业配套、产业结构及产业生产总值上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必须提高区域产业创新与加快产业升级,以期提高产业质量,不断提升地区GDP产值。

3.1 调节产业结构,构建创新型产业发展体系

围绕龙头企业补充产业链短板,在原有强势汽车工业的基础上,转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延伸以智能制造为基础的汽车产业链,重点研发和制造重型卡车和新能源汽车,加强控制系统、动力电池和充电设施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与布局,建立起以品牌为基础的专业化服务产业体系和售后网络。同时,要大力提升汽车的配套服务,打造汽车小镇高品质生活,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传统工业区造成的环境问题。

不断加强新兴产业板块的横向拓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支柱产业及其支撑产业的规模化、高端化、集成化,使得工业板块做大、做强,延伸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的科创研发、后市场服务,带动区域产业向价值链高的产业延伸。

3.2 做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

陕西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推动创新产业链深度融合[8]。因此,高陵区应该制定区域产业重点发展专项规划,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加深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资金链、政策链的有机融合。从生产到研发,可以建立由大型国内企业主导的区域性产业联盟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邀请海内外优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入。通过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池,提高产业联盟的运行效率与质量,实现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与工业化的生产。建立产业联盟,有效整合产业链资源,建立起生产、消费、服务的一体化体系,逐渐培养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自有知识产权的骨干级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

3.3 完善产业创新的配套政策,落实监督机制

在政策完善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9],因此地方政府可以考虑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制定一些贷款贴息、信贷支持等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减少政策管理壁垒、简化程序及提高政府效率,可以吸引更多的高质量企业入驻高陵区。此外,应尽可能地考虑著作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问题和相应措施,促进产权执法检查制度和机制的不断完善,通过在线识别等技术手段构建智能的侵权假冒线索检测系统,提高打击假冒伪劣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政策环境方面,要减少对产业发展的干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逐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为产业链成员创造公平的合作研发环境,引导产业链成员不断深化合作。构建完善的创新体制,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人才、资本、金融等创新要素集聚的科技创新环境和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强化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激发活力,促进产业创新。

3.4 不断引入高质量人才和科研团队

人才战略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从生产转向研发不能缺少专业领域高质量人才的引入,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是适应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高陵区需要尽快制定相关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借力西安高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建立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建立适于本地区发展的人才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环境。充分利用西安市高校资源,与汽车专业发展强势的学校构建“产学研”体系。通过构建各种形式的科研平台,不断增加横向课题立项申请的数量与金额,推动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完成产业升级。

4 总结

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经济核心区,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蓄势待发。高陵区是西安市产业转型的补充发展地区与未来发展方向,应该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动引入高端技术人才,做好产业转型规划,主动成为承接陕西省创新产业的温床,争取在未来的转型中时刻处于发展前沿,成为西安市的创新产业发展重心。

參 考 文 献

[1]FAGEBOGE,JIM FAGEBOGE.Oxford Innovation:A Literature Review[M].LIN LIU,ZHENG GANG,LIN LEI,Translated.Beijing:Intellec-tual Property Publishing House,2009.

[2]刘战豫.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关键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4):70-76.

[3]叶文显,刘林初.西安产业转型水平测度及其结构效应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7,47(8):72-81.

[4]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6-11-02].http://www.shaanxi.gov.c-n/zfxxgk/zfgb/2019_3941/d19q_3960/201910/t20191018_1636763.html.

[5]光明日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增长的重要依托[N/OL].[2019-07-16].http://www.sasac.gov.cn/n2 588025/n2588134/c11740935/content.html.

[6]张行勇.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68.39%[N/OL].[2021-02-03].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2/360845.shtm.

[7]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百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行动计划方案》的通知[EB/OL].[2019-10-21].http://kjt.shaanxi.gov.cn/kjzx/tzgg/158301.html.

[8]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2-14].http://www.shaanxi.gov.cn/ xw/sxyw/202012/t20201214_2145442.html.

[9]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EB/OL].[2020-11-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239764162107391&wfr=spider&for=pc.

推荐访问:西安市 高陵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