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户外康复景观设计研究

张琳琪 杜守帅

摘 要:为营造更适合患者身心康复的综合医院户外环境,解决现有医疗环境与人性化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基于问卷调查及实地勘察法,针对无锡市综合医院的户外空间结构及病患的使用情况,从康复性的概念出发,从中整理综合医院户外景观的现存问题以及患者的康复需求。以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户外景观设计为例,提出综合医院户外康复空间的设计策略,为相关的实践提供参考,以期为使用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环境。

关键词:综合医院 空间营造 康复景观

康复性景观具备使人愉悦、安静、舒适,缓解紧张,避免噪声的环境品质,康复花园将景观设计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可以辅助患者治疗,促进机体活动、缓解压力、达到心理康复。从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伴随着各种园林式医院和花园式医院的产生, 康复花园在医疗的综合发展及景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学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趋于精神上的满足,医疗环境应当注重生理及心理需求的结合。然而,目前许多医院建设多侧重于功能设计,在建筑空间剩余处见缝插树地安置景观,使得医院绿地无法发挥康复功效,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近几年,无锡市一些大型城市综合医院已经开始深刻意识到户外环境對住院病人自身康复的重要性,开始建立新院区,积极着手组织户外空间的改造。但由于用地限制、后期维护等因素,综合医院户外环境空间混乱,绿地结构单一,不能为使用者提供安全、舒缓、多样化的体验,没有达到辅助使用者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

一、无锡市综合医院户外环境调研

1.无锡市综合医院户外空间结构

医院的整体空间结构会对景观产生影响。通过对无锡市6家大型综合医院的户外空间进行调研,可以看到户外空间的丰富程度与医院的占地面积没有太大关联(图1)。其中,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户外空间使用率最高,人们会聚集在医院中心的观景水池四周进行交流活动(图2);人民医院的户外绿地面积最广,且设置了吸烟亭、观景亭等基础设施供人户外使用,但由于空间形式单一,多为开敞空间,并不能吸引到更多的病患在户外休憩(图3);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无锡市中医院等其他四家综合医院的整体绿地使用率较低,多为观景绿地,不能供人深入其中进行使用。

从整体的空间结构来说,可以将无锡市综合医院的户外景观分为入口广场、交通空间、观景花园、活动花园、屋顶平台、私密花园6类。根据调研可知,无锡市的综合医院户外空间不具备康复性,花园空间的类型过于单一,缺乏私密空间,且都处在户外环境的边缘地带,对于认知较差的病患来说不易寻找,更不会主动使用;现有的景观空间仅具备观景功能,空间与空间之间过于独立,没有产生连续而丰富的空间体验,为使用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干预。其中绿地使用率较高的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都采用了建筑围绕中心绿地的局部,且在户外空间中利用廊架、亭子等构筑物进行空间层次的丰富,促进病患参与到户外活动中去,但由于缺乏私密空间,并不能吸引使用者长时间在户外停留。

2.无锡市综合医院户外空间病患使用情况

对无锡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等6家综合医院的患者活动情况进行调研。每家医院选取20人作为研究样本,共发放问卷120份。

根据调查总结可知,大部分医院病患可以使用医院景观(表1),但现有的户外环境不能满足他们的使用,具体体现为没有遮蔽场所、缺乏健身设施等(表2)。根据医院病患身体情况的不同,将住院病患细分为可以支持户外活动的普通常规疾病病患、无法支持户外活动的肿瘤烧伤等特殊病患以及老年人。

其中,老年人是住院病患的主要人群,他们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时间会选择在早上及中午,老年住院病患活动的场地比较固定,主要分布在平坦无障碍,可达性较好的半封闭空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也可以发生其他的社交活动。老年住院病患的活动内容主要为表现为散步、休憩、赏景、社交等较为消极的康复性活动。

对于其他普通疾病病患来说,他们主要在午后、傍晚进行户外活动,主要分布在可达性较好的活动区域,以及安静程度较高的私密区域,会进行一些慢跑、静坐思考等积极和消极的康复性活动。

对于肿瘤烧伤等特殊病患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较弱,无法进行较大强度的户外活动,对于环境也比较敏感。由于目前无锡市综合医院外环境中没有较为安全舒适的场所提供遮阳等功能,他们会在早晨及傍晚等气候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活动,主要表现为静坐、散步、冥想等活动(表3)。

3.无锡市综合医院户外空间病患康复需求

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医院户外景观来满足住院病患的身心康复,首先明确不同住院病患的活动需求,从环境、空间、道路、绿化、设施5个方面调研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对自身康复效果的评价,从中理清不同类型患者对于医院户外景观的需求。

环境方面,70%的患者认为目前医院的环境一般,尤其是特殊病患的满意度最低,他们需要安全静谧的环境进行康复修养,而现有的医院环境嘈杂无遮挡。

空间方面,分为活动、私密和观景空间进行调研,活动空间和私密空间的满意度最低,主要是由于现有的医院景观不提供足够的活动及私密空间,而特殊病患及老年病患对于私密及活动空间的需求较大,可以为他们提供社交、散步、休憩等静态的康复活动,而现有的活动空间缺乏吸引力,不能促进其进行康复活动,而私密独处的空间则相对较少,无法对其身心康复更有积极作用;因此满意度较低。

道路方面,三类病患均比较满意,他们使认为可达性较强,不易迷路,可以促使他们更高效率地利用景观空间;而不满意的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到轮椅病患等特殊人群的使用,不具备无障碍性等。

植物方面,普通及老年病患较为满意,认为植物种植较为茂密丰富,自然宜人,而大部分的特殊病患认为植物不够高大,不足以形成宜人的荫蔽空间,使他们更舒适的感受自然环境。

设施方面的满意程度最低,主要表现为没有进行锻炼健身的器材,缺少遮阳休憩的廊架等(表4)。

其次,了解不同病患对于医院户外景观各因素对自身身心康复方面的评价(表5)。从中看出,综合医院户外景观的空间营造十分重要,无论是特殊病患、普通病患、还是老年病患,都需要多样性的空间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性活动,而这三类病患对于现有医院的空间,在可达性、丰富度、连续性的康复性效果方面评价都較低,尤其是空间连续性方面,需要设计多样性、富有变换的户外空间给使用者以连续而变换的体验。道路方面的康复性评价相对最高,但特殊病患认为现有的道路狭窄无坡道,也没有针对性地进行理疗设置,因此不具备康复性。此外在设施方面,老年患者认为不具备康复性,需要提供符合其尺度及活动需求的座椅、健身设施。

总体来说,康复性景观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自然助益减轻压力,平衡身体状态;通过活动支撑增强自我康复力;通过环境调控提供安静平和的互动环境,辅助治疗,通过疗法整合提供理疗和园艺治疗。无锡市综合医院户外空间结构单一,病患的满意度也较低。整体环境嘈杂,缺失活动、私密空间,缺乏康复效果的设施,患者也因此不愿参与到户外环境中去,无法进行户外活动,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中,户外景观的不同部分需要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来弥补不足,提供具有康复疗效的针对性设计,具体如(表6):

二、综合医院户外空间营造策略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建于1976年,目前其老院区日门诊人数1884余人次,年出院病人3.76万余人次,在无锡市属于一所人流量极大的综合医院。由于近年来现有地块用地紧张,以及科研需求,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在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以东,和风路以北的地块建立了新院区。新院区建设后占地总面积共115612㎡,包括门诊医技楼、住院楼、肿瘤中心楼、食堂、以及未来需要建设的烧伤中心,预计日门诊人数4000人次。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经过初步规划设计的全新院区,其交通、停车等基本问题已经得到保障,基本满足了人车分流的安全性,道路简约的可达性。但户外景观空间的结构仍较为单一,可以有针对性地在户外空间的设计上进行一定深化。医院共有5个主要出入口。主入口在面向门诊大楼的南面,此处人流量大,因此设计入口广场作为缓冲及隔离街道的作用,同时设置水景增加场地的标志性和趣味性,为门诊急诊的病人提供休憩停留的场所。次入口在面向门诊大楼的西面,置入健身活动区域,服务于门诊大楼以及住院楼的病人。场地东面,肿瘤中心与门诊大楼之间有一马路将医院分隔开来,出于医院病患安全性的考虑,地面的入口仅作为车辆通行,人群通过连接两个场地的下沉广场活动通行。屋顶花园位于门诊大楼上方,通过露天廊架连接住院楼,服务于门诊病患及住院病患,提供私密交谈、健身、休憩、种植等功能区域;场地中也包含了较为私密的小花园,分别位于住院楼、肿瘤中心、烧伤中心附近,提供观景、散步、休憩等较为安静的活动及休憩空间;此外,在肿瘤中心及烧伤中心之间的河道上还增加了亲水平台,丰富病患的感官,在医院四周增加一条环院跑道,鼓励病患积极活动,参与到户外活动中去,由此激发精神,达到心理康复(图4)。

1.针对性的空间类型,提供活动支撑。

医疗环境中使用者的行为能力较弱,有些使用者存在着认知障碍,因此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的设计上要尽量明确各景观空间的区别,增强识别度,营造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康复空间。

在住院楼与门诊部中间的活动花园在植物和设施方面更为丰富,包含了蜿蜒的坡道、多样化的健身设施、轴线式的樱花大道,起伏变换的步道、季节性的观赏乔木让病患在不同的场景中不断切换,从平坦的道路到起伏的坡道再到崎岖的小路,丰富了患者的空间体验,促使其参与到户外活动中(图5)。

在烧伤中心中间的活动花园则在空间形式方面更为丰富,考虑到烧伤患者的特殊性,尽量使用开放、半开放的活动场地保障他们的安全,蜿蜒的水渠引发不易进行剧烈运动的患者进行慢走、散步的积极性,针对性的设施为轮椅使用者提供锻炼手臂、上躯干的机会。此外,水流的声音也可以在感官上缓解烧伤病人焦躁的情绪,帮助他们舒缓心灵(图6)。

2.流畅的空间衔接,提供连续性体验。

使用地形、植物、水景的围合、遮盖、扭曲形成各种类型的景观空间,以便患者在景观环境中,在空间感受上富有开合收放、轻重俯仰等多方面的变化和对比,并由此产生富有节律性的艺术体验。例如在场地西侧的休闲活动区,靠近医院次入口,周围是停车场和机动车车道。该场地最主要的问题是与其紧邻的门诊大楼是一个高5层的玻璃幕墙式建筑,且周围环境忙碌嘈杂,因此考虑打造一处丰富怡人的花园式活动空间,分解周围建筑所带来的压迫感,为人们提供一处密围式庇护所(图7)。

设计中,首先通过矮墙及高大的乔木分隔活动场地及医院外环境,通过构筑墙体、减缓地面坡度,将康复花园包围起来,从而营造出—种密闭的空间感;其次通过高大乔木及灌木的阻隔、渗透增加较为私密的思考、交流空间,提供连续性空间体验的同时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图8)。

3.软景元素助益,营造生命隐喻感。

水景、特色植物作为软景元素置入景观环境中,可以在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刺激病患的感官,加强其对环境的感知力。以入口广场的设计为例,在其休憩区使用石块堆积的跌水瀑布作为入口标识,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方便易达性,粗糙质感的岩石和水流使得水景变得更加富有野趣,周边可移动的桌椅也为门诊人群阳光和庇护感(图9)。针对病患焦躁、抑郁的消极情绪,植物配置以香樟为背景,隔离医院外围嘈杂地环境,广场上以阵列式的银杏树为特色景观,结合健身区域红色的带状座椅,丰富的色彩可以在第一时间振奋前来就诊的病患的精神和心灵(图10)。

4.疗法整合,增强社会归属感。

以康复性景观为平台为多种疗法提供相互兼容的活动场地,如将园艺疗法、景观疗法、复健疗法、花草疗法等纳入同一场地,丰富病患的活动体验。

以屋顶花园的设计为例,场地中融入了园艺疗法及复健疗法,园艺疗法一直是康复花园中重要的体现方式,通过园艺活动可以消除使用者的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加强其自我认同及社会归属感。场地中包含的20块8m×10m的方形花圃,鼓励患者在此投身园艺活动、或者认领植物,通过劳动以及对植物的责任心,从而强化患者的身体机能,刺激感官,促进心理康复。场地中还包含了一块丰富的廊下灰空间(图11),设置有碎石、鹅卵石、木板等不同材质的步道,通过楼梯的下沉与抬高,力在营造微缩的城市景观,丰富的材料可以刺激使用者的触觉感官,鼓励病患在此进行复健。此类具有针对性的康复疗法可以从生理上促进患者机体康复,从心理上唤起病患的社会归属感,加强信心,促进心理康复(图12)。

结语

可以通过增加针对性的活动空间,私密空间来促进病患户外活动,通过水景、植物、设施加强五感刺激、缓解情绪、强化认知,整合园艺疗法、复健疗法来改善患者的精神及心理状态,辅助患者治疗,增进健康,最后营造出满足综合医院各类使用者的户外景观。

参考文献:

[1]王晓博.以医疗机构外部环境为重点的康复性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2]刘林,郭易潍.康复花园理念下医院景观设计探析[J].设计,2017(21).

[3]管宁生.论造园中的地形改造[J].西部林业科学,2005(4).

[4]李韬. 基于循证设计的康复医院疗养空间外环境康复性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5]苑金艳. 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康复性景观设计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6.

注: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编号SJCX19_0776)资助。

推荐访问:康复 景观设计 综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