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资源历久弥新,让红色基因深入人心

孙鑫

太平湖畔红旗飘扬、兴业路上人流如织、铮铮誓言穿越时空……6月3日,历时近两年筹建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式开馆,一大会址与新建展馆隔街相望、交相辉映,迅速成为了红色主题教育的“热门打卡地”。

而以此为起点,一条总长7.1公里的“红色经典步道”也已建成亮相,它以13条步行道串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韬奋纪念馆、周公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周边14处红色资源,从“零散展示”到“整体展览”,让市民游客系统体验厚重的红色文化。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保护利用上海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5月22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第二天,五位人大代表齐聚一大纪念馆,围绕“保护利用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发表演讲,深入探讨上海红色经典的“焕新重塑”与“融合发展”。

过去时

“修旧如旧、恢复原貌”

黄浦是党的诞生地所在区,现有各类红色革命旧址遗址及设施140余处,数量居全市第一。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和悠久绵长的革命文化构筑了黄浦丰厚的红色底蕴。然而,保护修缮这些红色资源并非易事。

党早期在上海的活动多分布在当时的租界区域,其中不少是在石库门民居之中。“因此,很多红色遗址遗迹都与民居、单位混合在一起,普遍面积狭小、设施陈旧,有些需要先行通过征收置换,才能开展保护修缮,实施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谈到近年来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的修缮布展和对外开放,全国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杲云用“焕新重塑”来形容。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修缮保护涉及居民4户,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修缮保护涉及居民10户、非居住用房2户。黄浦区拿出最合适的安置房源,历时4个月完成了这两处旧址的置换工作,比一般的置換项目都要快。对外开放后,两处旧址参观人数超过2.3万人次,成为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之选。5月11日,市委中心组集体瞻仰了这两处旧址。

“我们把红色遗址保护修缮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不畏困难、不惜代价,用心用情用力推进这项民心工程、政治工程。”杲云说,保护修缮坚持以党史为依据,边设计边论证、边发掘边修缮,尽最大努力还原建筑历史年代的特点,使红色遗址遗迹“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焕发当年风采。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的保护修缮中,在清水平缝外墙的确定过程中,黄浦区根据年代特点和残存的墙体推断,做了八种工艺的样本,通过党史、建筑专家分析比对,邀请弄内老居民以及曾到过此处的访客回忆,才最终确定了施工方案。

目前,黄浦区正在推进中共上海区委早期党校旧址、“又新”印刷所旧址的修缮保护及展陈布展。

在杲云看来,“上海出台红色资源条例,明确联席会议机制、保护名录制度、违法信用惩戒等全国首创或领先的机制和举措,有助于解决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实践中的瓶颈难题,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进行时

“把有深度的故事讲得有温度,

把有精神的故事讲得更精彩”

从1000平方米到3700平方米,从117件到612件,从278个展项到1168个展项……百年前,中共一大会址那个18平方米的房间酝酿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百年后,中共一大纪念馆融合声、光、电等全新手段,再次生动讲述那段建党故事。

“全新开放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不仅常设展作了全面更新升级,整体功能也有跨越式提升。更大的空间、更优美的整体环境,都将为探寻初心之旅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徐汇区人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说。

纪念馆由中共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建展馆等部分组成。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基本陈列展厅,共有612件文物展品,较原先基本陈列展出的文物数量大幅扩容。在展陈设计上,一大纪念馆综合采用了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等多种展示手段,其中,融合声、光、电效果的多媒体声像展示就达20多项。

上海是一座对年轻人有天然吸引力的城市,如何聚焦青年人来开展红色教育?在市人大代表、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王为松看来,应当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经典表达得更有创意。“我们出版的《光荣之城》由80后写、90后编,写给谁看?写给00后甚至10后看。我们还专门为10后打造了一本缩小版《光荣之城》。”王为松说,出版社曾策划《马克思的20个瞬间》,除了纸质出版这种传统方式外,还与喜马拉雅等平台联手推出音频内容,听众过亿。

目前,出版社正与科大讯飞、上海交大等科技企业、大学院校合作,探索运用AI技术开发文创产品,“希望将来大家带上一个头套,坐在家里就能‘游一大纪念馆,‘一大永远在你身边”。王为松的美好设想让现场代表振奋不已,“要把有深度的故事讲得有温度,把有精神的故事讲得更精彩,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红色遗址、旧址里的故事与精神活起来”。

6月18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联合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和市有关单位,在“学习强国” “随申办”系统上建设的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正式上线,全景呈现本市红色文化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一网统管”、红色文化应用“一网通办”、红色文化载体“一站服务”、红色文化信息“一站共享”。

将来时

“铸魂育人”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72年前,在党组织领导下,复旦199名地下党员带领全校4000师生迎接上海解放,将学校完整保存下来,交给了人民。为庆祝复旦的新生,学校决定将校庆日定为上海解放当天。回望历史,116年的复旦校史与百年党史紧密相连。

“红色资源条例用专章和四分之一的篇幅,系统阐述了传承弘扬问题,注重发挥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作用,这对于教育战线是很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有很多的指导和启迪。”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深感责任重大。

近年来,复旦大学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老校长陈望道故居打造了《共产党宣言》展示陈列馆,三年来,已接待超过3000批次、6.5万多人次,不仅成为党史、校史的教育基地,也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红色地标。为管好用好这个阵地,复旦大学创新成立由党员师生组成的“星火”志愿服务队,把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和红色文化传播结合起来,不仅很好履行了讲解服务职能,而且在校内外“四史”宣讲、理论网络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大显身手,获得中宣部“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等荣誉。

高校弘扬红色文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从去年起全面实施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今年又实施了‘党旗领航铸魂育人开局项目,不断激励凝聚全体师生爱国奋斗的强大力量,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新阶段奋发有为的不竭动力。”焦扬说。

“上海的红色资源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市人大代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介绍,本市已将红色文化教育和党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打造100多门高校“中国系列”金课,形成3000多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已实现本市高校全覆盖,高中、初中、小学阶段在探索开设新思想导读、导学、主题活动等课程,同时将红色景点纳入了本市大中小学研学参观名录。

只有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根植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建设运营好红色教育基地,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融入支持上海红色文化的发展,才能让上海的红色文化品牌更加闪亮。

猜你喜欢 旧址纪念馆党史 百年·百馆小康(2021年18期)2021-07-08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党员生活·下(2021年5期)2021-06-28小朋友们一起学党史,阅读“红色经典”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21年3期)2021-05-17参观海军纪念馆作文大王·低年级(2021年5期)2021-05-13威尼斯医学纪念馆“鬼妓”惊魂奥秘(2020年5期)2020-06-30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17期)2020-02-27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年8期)2019-10-30Sun Yat-sen Numismatic Museum, Hangzhou文化交流(2019年3期)2019-03-18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6期)2018-12-22苏童的《米》与李锐的《旧址》比较论青年文学家(2017年23期)2017-08-11

推荐访问:红色 历久弥新 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