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李雪雷

[摘 要] 受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该区域的教师成长,甚至该地区教育水平的提升。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需要四方形成合力,提高教师适应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业成绩,同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现状;对策建议

一、学校要强化课程管理,提升学生德育水平

(一)主动变革,探究适应新常态的教育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量青壮年租房到城市务工,进城就读中小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教育的一种新常态。面对新常态,城区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探索适应新常态的教育管理模式。一切教育活动和管理模式都应该围绕务工随迁子女的实际展开,不断优化教学理念,以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思政教育,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念,实现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的有效结合;落实民主化管理制度,正视学生现实表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习惯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一直被教师所诟病。教育家洛克说:“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因此,学校要将学生的习惯培养作为发力点,紧扣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从学生的点滴言行抓起,根据个体差异性,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规范课程设置,加强社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探索务工人员子女的兴趣所在,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设立各种兴趣班,发掘学生兴趣。学校也要结合当地实际,融入当地特点,研发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感兴趣的恰好是一些动手动脑综合性的文体活动,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内心自然产生对学校的喜爱和依恋,在他们看来学校每天的生活都是积极向上的,就会保持积极地学习状态,无形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开好健康教育课,塑造良好心理品质

受教育环境、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底子薄,不够自信,人际关系差等。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切实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正常开展,不得随意挤占或减少课时。其次,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相关心理教育培训,构筑“专业+全员”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体系。最后,建立“三方协同”心理教育网络,让心理学进入家长学校,进入社区相关机构,形成心理教育体系。

二、教师要重视专业发展,增进学生学习效能

(一)注重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在变革,学生也在改变,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将现代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学校要积极创设各种条件让更多的教师接触先进的教学理念,感受先进的教育文化,学习更先进的课堂教学。广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让教师的理论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大胆突破。

(二)注重研修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切實加强校本研修实效,提升教育科研水平,积极改善教研活动实效。除了常规的教研组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外,同时实施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培训工作,这两条线路“双循环”同时进行,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基本功,促进专业成长。还可以采取师徒模式,能力强的教师带动能力弱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师徒结对微教研主要优势是“小快灵”,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形式多样,并且针对性强。通过师徒听课、评课、交流等研训形式,积极促进结对教师教育思想碰撞,改进相应教学方案。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通过校际的交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普遍问题,逐步实现片区内优质教研资源互补共享。城乡结对交流活动不仅是学术交流,更是教育公平和脱贫攻坚的需要,可有效促进区域内城乡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反思是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将教育过程中的点滴启示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特别是教育思想和课堂细节方面的思考,随时提醒自己,促进自我提高。学生的基础各有不同,特别是来自不同教育环境下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思考,反思教学行为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需打造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当然,这不仅仅局限于幽默的课堂氛围,学生有个体差异性,教师更不能千篇一律,独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是最宝贵的资源。再有,作业的设计一直是教师困惑的地方,怎样将枯燥的作业变成有趣的体验,就要想方设法突出一个“趣”字,作业“活”起来,学生才能“动”起来。

(四)注重交流沟通,改善学习方法

学习中不管兴趣、习惯的培养,还是态度的调整,都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大人与学生的思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如果用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一定是低效的。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保持一颗童心,在学校生活中走近他们,谈心交朋友。在沟通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状态,重点做好学习方法指导。教师不仅要专注对教材的研读,还要深入探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统一指导。

三、家校要强化联系,增强家庭教育实效

(一)积极拓展交流平台,培养家长正确教育观

良好家校合作氛围的创设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教师在遇到需要“请家长”的问题上,应该与学生家长平等沟通,平等和善的沟通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师要虚心接受家长的建议,携手为学生打造光明的未来。其次,打造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促进家校共育。学校层面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学习交流;积极推广“家长开放日”;班级定期召开家长会,个别学生家长会;此外,还有社会层面的家长培训交流活动等。通过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最后,突出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积极发挥家长力量,让家长做教师的有力助手,通过相互配合,将校内教育延伸到校外,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益。

(二)优化家庭环境,关注学业辅导

家庭环境是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的有机融合。大部分的务工人员尽自己所能给学生创设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却忽略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影响。家长需要言传身教,积极构筑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让学生在充满安全感的家庭中健康成长。家庭学业辅导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更是亲子之间的交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亲子距离,促进家庭更加稳定和谐。家长即使再忙碌,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与学习。

(三)提升家长知识水平,注重有效沟通

在与个别家长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部分家长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功课的辅导,还有部分家长想给孩子辅导功课,但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帮助家长建立学习意识,家长的学习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子女。在教育方面家长如遇到困难,要主动和学校和教师沟通交流,一起解决难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引导社会力量,关注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度,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首先,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和受教育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切实改善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工作、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条件,让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更体面、更有尊严。各级工会组织可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各类职业培训、电商服务等“暖心工程”,开展学习图书、文体用品、生活用品等社会募集活动。其次,引导社会力量或其他团体组织,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开展一些帮扶或教育活动。最后,提供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可试行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专项资金扶持,对家庭确实困难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推行奖学金制度,切实改善他们生活和学习条件,为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新动力。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一个成功的人三个重要方面。虽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面临学习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只要各方齐心协力,他们享受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是完全可行的。

參考文献:

[1]郭仕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J].文理导航(下旬),2015(8):60.

[2]林洁.学生喜欢才是硬道理[J].科技视界,2013(13):121.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学习现状对策建议 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年3期)2021-03-15西北地区精准扶贫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年1期)2021-03-02管道保护法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20年7期)2020-12-30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开展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实践与思考市场周刊·市场版(2020年3期)2020-11-30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扶持政策研究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年7期)2020-08-20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营销·理论(2020年6期)2020-05-19基于学习现状调查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探索现代交际(2017年24期)2017-12-21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7年6期)2017-06-16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17年5期)2017-04-10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调研与对策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4期)2016-05-20

推荐访问:进城 务工人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