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主城区功能区优化研究

贾泽婷 吴攀升 刘俊

摘 要:主城区功能区优化是指依据城市各功能区发展现状,对城市进行高质量更新优化,旨在提升功能区的内升动力及相互间的吸引力,增强城市发展动力,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忻州市主城区作为城镇化进程中最主要的地区,存在空间发展无序蔓延、粗放式的扩张,集聚投射功能较差,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导致城市功能缺少组合优势。研究在对忻州市主城区功能区进行优化细分和适当调整的基础上,提出深化老城区文化与民生功能,推动旧城区功能升级和疏解迁移、东西边缘地带的有序蔓延,促进城市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等优化对策,旨在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进而为忻州市主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功能区 优化 忻州市主城区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5-131-03

一、引言

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构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当前城市功能空间紊乱的问题普遍存在,城市各功能空间的不协调导致城市运行的低效率,服务空间过度集聚于城市核心区。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蔓延问题严重,出现了“冒进式”的土地失控。伴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主体功能区是我国探索的一条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空间治理之路,是基于深入的理论创新、系统的科学研究、充分理解和适应中国国情的一种空间治理方式。城市开发建设强度加大,城市内部空间功能布局发生重大变化,打破了城市原有协调稳定的内部空间结构。因此,需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旨在解决城区功能区在改造与建设中的诸多难题,实现城市功能区的优化升级。

二、忻州市主城区功能区概述

(一)忻州市主城区概况

忻州市主城区位于市政府驻地忻府区内,北至忻阜高速公路,南至牧马河,西至奇村及九龙岗边山地区,东至北肖村,面积为230km2,人口36.28万(2019年)。按照《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忻州市主城区分为三大区:一为老城区,即秀容街以南部分。二为旧城区,即秀容街以北、九原街以南的部分。三为新城区,即九原街以北至云中河两岸。

(二)忻州市主城区功能区现状

“十三五”发展期间,忻州市主城区明确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与任务,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化水平。当前主城区中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快速发展,依托政府福利政策吸引着众多投资商,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扩改、城市绿化、便民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城市的民生温度,城市居民的幸福感逐年增高。依托城区内现有的忻州古城、顿村度假村和云中河景区,开发旅游业与康养产业,提升城市知名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升级城区内高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硬件设施,提升教育水平满足城市教育需求。忻州西站的开通,加强了忻州市主城区对外界的联系,为积极融入太原都市圈提供了必要条件。

忻州市主城区总体成南北狭长型的空间格局,由于受经济、土地等条件的制约,并未有较大的发展,城市居民大部分的活动空间仍然停留在老城区与旧城区,城区发展格局受限。受西侧的大运高速以及东侧的北同蒲铁路的制约,城市东西向的发展空间基本饱和,南侧受牧马河不规则走向的影响,向南发展的空间受限。受制于城市功能区的笼统划分,主城区在城市扩张更新的进程中,城市优化仍然集中于核心区域,致使边缘地带在发展过程中吸引资金的能力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了发展过程中的恶性循环。

三、忻州市主城区功能区优化发展对策

(一)深化老城区文化与民生功能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们提高了保护城市的意识,城市古城在保护和更新过程中,需要注入新的经济活力,提升民生温度,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之下,探索出一条“利城利民”的发展模式。老城区的发展之重是在平衡居住、游客和就业人群的不同需求,未来的老城区将把商业、居住、文化结合在一起,通过古城活化促进文旅产业发展,解决城区中民生问题。

1.古城活化与文旅产业发展。未来的忻州古城作为忻州市的“文化地标”,承载着历史传承、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使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对古城进行修复改造,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品位,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握发展机遇,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更大的发展,努力成为古城建设领域的标杆。

古城活化应该坚持走“忻州特色之路”,改造完成的古城充分体现“晋北锁钥”的特色。活化修复主要以秀容书院、古城墙、北城门楼和连接南城门口、东城门口和北城门口为核心,紧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打造特色历史街区。逐步恢复老城区的传统风貌,彰显古城特色,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积极培育民俗文化产业、传统特色商业,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古城产业升级转型。修缮过程中,尽量减少拆迁,避免犯盲目盖新楼的错误,做到不破坏古城原有风貌,维持古城现有的和谐局面;做到符合历史记载,不以翻新为目的而过于强调新,注重修旧如故,还原历史特色,研究城墙、环城公园和道路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将充满古色古韵的忻州古城展现出来。对现有建筑形态保护和更新双管齐下,使古城中传统建筑在保存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兼顾现代产业对使用功能的需求。

同时,以活化修缮为契机,培育服务经济,激发古城中商家和消费者的活力,以政策為引导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挖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建设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健全的市场机制,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忻州,打造忻州文化旅游产业高地。迎合游客喜爱的休闲旅游方式,增强古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活化古城文旅产业,让忻州市民有处游玩,更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从游、住、食、观这四方面着手,体现晋北民俗特色,打造真正的特色商业街。

2.民生与就业工程提升。老城区房屋、道路、供暖、排污等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的意愿十分迫切。着力改善古城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整修老式住宅,减少安全隐患,将忻州古城外的老城区纳入规划范围,分阶段进行整修,与古城内的道路、供暖和排污联通起来,让广大老城居民真正享受古城修缮带来的惠利。古城中的文娱设施向市民开放,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做到民城融合,营造出商业繁荣,居民幸福的民生环境,着力实现具有民生温度、文化浓郁和环境优美的历史老城区。

政府帮助职业技能和就业条件低的弱势群体,增强其生存和就业能力,进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老城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的平台,做到城区招商,百姓创业就业的良性促进。加强专业指导人员对弱势群体的咨询帮助服务,转变其传统就业观念。对于其他确实无法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群体,政府提供给他们如古城绿化、环境保护、清洁的公益性工作岗位。

(二)旧城区功能升级与疏解迁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城镇化面临着诸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旧城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逐渐演变为主城区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主城区中集聚能力较强的城区,针对城区部分功能饱和的现状,需要对城区中的某些功能进行疏解,优化旧城区的发展空间,尽可能发挥其商业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调整完善提高服务能力,更新城市功能,减轻城区发展负担。

通过架构形成的聚集方式发展商业,实现多个商业建筑及周边相关建筑设施的集聚,从而达到个体资源和信息之间的互补,增加商业的适应性,使商业具有更好的生存发展能力。旧城区依托大欣城、田森汇、北方商城、东大购物中心、君华天地购物中心等形成居住区级的商业中心,形成与完善的服务业相配合的居住区级商业区。特定的消费人群决定了区域的消费模式应该是集购物、社交、美食、娱乐、景观为一体的多元化体验式消费模式,其特点应该是商业无阻隔地聚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体、集约化、高效率的商业开发模式。传统商业建筑封闭型的公共空间,对消费人群来说已丧失了足够的吸引力,需要尝试将公共空间从室内解放出来,将城市的人气和生活引入到购物中心内部,采用开放性的设计,让街道、广场、大厦、景观都成为商业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旧城区发展规划中,力求摆脱单体建筑设计的局限,从城市商业节点的开发性设计入手进行规划。基于旧城区的主体业态,以完善调整为主,立足忻州市主城区整体规划现状与经济发展水平,促使其商业功能最大化,提升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疏解更新旧城区中的部分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不仅仅属于校园本身,更是对城市环境的点缀,忻州师范学院校区已经不能最大化发挥其教育功能,作为教育地标的建筑影响力较小,但其占用的土地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忻州师范学院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搬迁,能够更好地发挥现有土地的价值,为旧城区中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具有良好区位条件的场所,同时带动城市对外的空间扩展。旧城区中的中小学教育场所分布密集,在高峰时间段会造成城市交通的混乱,造成市民生活的不便。因此,对旧城区教育功能的疏解迁移,不仅会改善教育环境,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还能够实现老校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城区内教育功能的科学健康发展。对旧城区饱和的功能疏解迁移后,能够破解制约旧城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发展空间得以进一步优化,进而充分发挥旧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激发区域间的良性竞争,推动旧城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东西边缘地带的有序蔓延

城市边缘地带的更新涉及城市社会、经济与物质环境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从综合性、系统性和政策性综合考虑。应提高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的水平,建立多层次的城市更新规划体系,集约高效、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容积率。边缘地带不仅承担着中心城的外溢功能,还包括部分城中村的建设,应考虑不同利益的权衡,关注公共利益在城市更新的整个过程中要加强城市设计的作用,避免走城市更新依靠建设商品住宅的粗放发展模式。

1.西部边缘地带拓展高铁相关产业。主城区的西部边缘地带,依托大西高铁和高速公路的便利条件,逐渐形成发展时间较长、基础较好、功能相对完善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大西高铁的开通及高速公路的互联互通,打破以往孤立的状态,忻州市立体交通网络初步成型,具备对外联系的便利条件,能够第一时间展示忻州“生态宜居城市”的形象,实现功能区更新扩展与城镇化相匹配。拓展高铁站周边潜在产业,在未来形成客流量大,产业类型丰富,充满活力的新区域。虽然在高铁开通的初期,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无法显著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可忽视后期能产生的持续推动作用。西部城区铁路和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丰富了市民的出行方式,对沿线房地产业的升级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调整区域空间内的经济格局,促进经济资源在城区内的流动,盘活周边功能区的经济发展。

依托公路加强城区内部功能区的联系,带动城市自身的发展,其对外联结的功能也需要重视起来。完善的道路网络能够减轻区域之间的交流障碍,优化各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加强与太原都市圈、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忻定原一体化的联系,拉动投资,提升市场潜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就业提供更多的区位选择。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形成,缩小各城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2.东部边缘地带产业园区联动发展。主城区的东部边缘地带由于同蒲铁路穿城而过,一定程度阻碍了空间拓展,要对东部进行管控,减少向东的扩展。作为城市功能的辐射区,在完善内部功能的同时,还需要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起到补充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以辅助发展为主。功能的优化调控要建设成功能完善发展的拓展区,推进城市整体开发,城区的功能建设上比以往更为丰富全面,改变以往比较单一的城区功能结构,向综合型方向发展的同时完善内部功能,起到城区服务功能延伸的作用。完善现有的制造产业,形成布局规整的现代产业园区形态,在现有资源、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中渗透融合,促进城市功能区际协调。打造以半導体为标志的新型产业集聚区,重在精细化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进行有效的资源聚集,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统筹园区内各产业,通过技术革新的手段,提高产业匹配度,延伸产业链,呈现产区特色,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传统园区的转型升级。发挥政府优惠政策驱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双重作用,对生产要素重新整合,优化配套条件,形成产业集群布局,促进城市功能和产业的功能的融合,达到产业园区联动发展。

(四)城市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忻州市主城区总体南北狭长型的空间格局以及“北进”的城市发展基调,决定了城市新区是未来转移城市职能的重要区域,以经济开发区内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优先建设道路,带动城市发展,扩大城市影响力;重点建设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发展;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休闲康养产业等新兴业态,配套建设旅游服务中心、中高端生活区等,发展会展、金融、旅游等产业。立足城市自身的需求,带动附近的城中村改造,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在未来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形成集养生、教育和金融为一体的城市功能新区,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

1.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潜力大,未来需要丰富开发区产业发展类型,改变以往偏重于空间拓展和形态建设,产业结构不明晰的发展状态,增强其服务功能和人才聚集功能。积极融入太原都市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结合创新驱动转变,依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人才体制创新,汇集新的竞争优势。

由经济开发区设立相关融资和监管机构,促进产业转型及协同发展,对中小型企业进行集群培养,在空间上形成集聚的状态。同时,在当前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趋势下,实现社会、银行、企业与开发区整体发展协同联动,帮助当前开发区中小型微科技产业摆脱困境。大型企业重在考虑如何实现高端技术升级,提高经济开发区中资本、技术和劳动之间的关联性。未来的开发区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优势条件,形成高新产业集群,深化与京津冀及雄安新区协同发展,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圈的发展,促进忻定原一体化发展。

经济开发区未来的文化建设项目主要以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馆和歌舞剧院为核心,改变当前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多分布于旧城区无独立用地的现状。建成后将形成联结云中河沿岸的重要文化服务中心,以市级公共设施的建设,带动社区级文化的配套设施以及附近的教育片区整合发展,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更新能力。

2.教育园区资源整合发展。加强对高等教育和科研用地的布局,整合资源建设教育园区,注重核心区大学、中等职业院校和中小学的居住配套设施建设,立足于高等院校及科研等服务设施发展。

教育园区中目前中小学的布局较为均衡,小学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初中和高中的覆盖半径较大,多数为新建学校,硬件设施得以保障的情况下,着力提高学校的培养质量。因此,整合园区中的教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新区建设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教育园区的高质量资源,实现对旧城区中小学建筑老旧、硬件设施落后和分布密集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的疏解。

经济开发区需要就业人口的规模为20万人,以目前开发区拥有的5至6万就业人口,可知未来开发区的就业人口需求量大,尤其需要有职业教育背景。建设教育园区为开发区保障必要的职业教育资源,同时能够为周边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提供保障。依托目前职业技术学院现状,建成后的教育园区将进行整合发展,形成与开发区产业项目紧密结合的产、学、研职业教育体系,为开发区及忻州市提供优质的中高端技术型人才。

以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为核心,建设高等教育、科研、创新发展基地,积极促进科研单位入驻开发区,规划保留现有科研设施的基础上,沿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南侧和云中河北岸进一步开发科研功能,为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对开发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业、文化教育甚至整个城市的建设、社会服务和社会经济都有深远的影响,打造忻州市的“教育地标园区”,扩大城市教育资源和文化辐射的范围,由单纯规模扩张进入到内涵提升的发展阶段。

3.康养产业提质增效。顿村和云中河景区借助温泉地热资源,形成独特的康养服务业和配套产业,打造城市重要的旅游服务目的地,成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顿村温泉旅游区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交通及区位优势明显,具备丰富的人文积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特色旅游、发展第三产业的重大突破口。着手于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整理周围环境,进行统一规划,使旅游产品种类多元化,使旅游者以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文化为主题,达到温泉养生、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温泉旅游产品的多元化设计必须以旅游者的需求为依据,进行多层次的产品开发。

沿云中河两岸开辟大型生态绿化区,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创造生态园林城市提供条件。云中河治理工程将使云中河形成一个大的生态绿地系统,两岸滨河景观带将成为忻州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依托忻州市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觀资源,架构形成“山、水、林、路、城”的点线面有机整体,营造服务于市民及游客的滨水开放空间,体现“新生活、新景观”的空间特征。

四、结论与讨论

忻州市主城区功能区优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加快调整以保障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城镇化在区域内的发展,城市规划应当以区域的视野,抛弃将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割裂的惯性思维。从忻州市主城区功能区现状认识到当前在城市更新发展中的问题,在忻州市主城区规划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忻州市主城区功能区的划分侧重于把握宏观主体而忽视对边缘地带的发展,城区内部的划分不够精准的问题。对功能区进行优化细分和适当的调整,使城市在更新和增量发展中,加强片区间的组合优势,注重城市的内涵发展,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发展阶段。明确各功能区的发展定位,以政策为引导实现民城融合,激活忻州市主城区的整体发展动力,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整体形态紧凑和有序的优化模式,推进忻州市主城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忻州市主城区功能分区研究”(2018510)]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004/t20200409_1225431.html.

[2] 申庆喜,李誠固,马佐澎,等.基于服务空间视角的长春市城市功能空间扩展研究[J].地理科学,2016,36(02):274-282.

[3] 姚士谋,陆大道,陈振光,等.顺应我国国情条件的城镇化问题的严峻思考[J].经济地理,2012,32(05):1-6.

[4] 樊杰.以主体功能区战略打造高品质国土空间[N].中国科学报,2019-09-23(001)

[5] 何东.重庆主城区城市多中心体系空间结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6] 宁晓刚,刘娅菲,王浩,等.基于众源数据的北京市主城区功能用地划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34(06):42-49+1.

[7] 陈浩,张京祥.功能区与行政区“双轨制”:城市政府空间管理与创新——以南京市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10):59-67.

[8] 陈浩,张京祥,李响宇.国家空间分异与国家空间视角的中国城市研究思路初探[J].人文地理,2017,32(05):9-16.

[9] 闫梅,黄金川.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评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07):1039-1050.

[10] 刘云刚,叶清露.中国城市基层地域的领域化与领域政治——基于东莞东泰社区的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2015,70(02):283-296.

[11] 林锦耀,黎夏.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东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J].地理研究,2014,33(02):349-357.

[12] 阳建强.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J].城市规划,2016,40(01):99-106.

[13] 王发曾.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经济地理,2010,30(12):1972-1977.

[14] 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理论探索,2010(04):75-78.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 山西忻州 034000)

[作者简介:贾泽婷,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学生,区域规划与分析专业;通讯作者:刘俊,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与分析。]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功能区优化 基于构造美学的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研究科技资讯(2020年24期)2020-10-20上海市松江区各功能区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科技资讯(2019年12期)2019-07-082019年: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六大工作先锋(2019年5期)2019-05-31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农村百事通(2018年7期)2018-05-08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农村百事通(2018年5期)2018-03-28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计算机辅助工程(2016年1期)2016-03-15基于OptiStruct的麦弗逊悬架下控制臂优化计算机辅助工程(2012年5期)2012-11-21

推荐访问:忻州市 山西省 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