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XX915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 本文关键词:新型农村,考察报告,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 本文简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察报告为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破解我们在农村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2012年10月9日--11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率领我县五女店镇社区主要负责同志一行六人,奔赴山东诸城、济南、德州,河北邯郸,河南鹤壁、新乡六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 本文内容: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破解我们在农村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2012年10月9日--11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率领我县五女店镇

社区主要负责同志一行六人,奔赴山东诸城、济南、德州,河北邯郸,河南鹤壁、新乡六市共十六个社区,就农村社区建设进行考察学习,其中重点考察学习了山东诸城、德州,河南新乡。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现就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

考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山东诸城考察情况

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辖13处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5个社区,常住人口108万。2011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1亿元、人均75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1元。综合实力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35位,地方财政收入位列山东省前五强。

诸城市创造性地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把相邻的几个村庄和相关单位规划建设为一个农村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班子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村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将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延伸至社区,近距离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性服务。每个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在2公里以内,涵盖5个左右村庄、1500户左右。按照这样的规划布局,全市1249个村庄共规划建设了208个农村社区,2008年6月全部建成运行,打造起“两公里服务圈”,形成了“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全覆盖,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起有效平台。

1、辛兴镇辛兴社区:该社区服务中心设在辛兴村辐射尧村、隋家沙岭、后齐沟、匡家沙岭,共1556户、5605口人。在设置“一个综合服务厅,八个服务站(室)”的基础上,并设幼儿园、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体娱乐中心、农资超市、超市、活动广场、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中心等。该社区工业、企业较较多,社区农民主要从事服务业,社区规划有集中居住小区,通过旧宅面积对换新宅面积,鼓励社区区内居民入住。

2、密州街道东山社区产业园:该产业园整体规划占地7637亩,投资60亿元,是集种貂繁育、集约化养殖和裘皮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建成后年可出栏特种动物90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8000个,园区采用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改变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科学利用资源,极大提高山岭薄地的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社区产业到社区的转型跨越发展。

(二)

山东德州考察情况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经济强省山东的北大门南北与济南、天津两大都市等距相望。辖一区两市八县和两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

1.03万平方公里,人口586万。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50.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为11.8:54.3:33.9,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5.06亿,增长30.4%,全市税收收入实现125.41亿元,增长22.6%。城乡居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增速双双超过GDP增速。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达到8350元,比上年增加1322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8元,增长13.6%。

德州市坚持把两区同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实施了“两边两区”(县城乡镇驻地周边、交通干线周边和产业发展聚集区、农村观光旅游区)突破战略,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德州市建成或在建社区340个,已有15万余户农民告别低矮平房,搬进新楼房。全市规划农业、工业、商贸产业园区1538个,目前已经开工建设876个,其中农业园区455个,总面积76.8亩,占耕地面积的8.3%;工业小区202个,建设项目1202个,总投资368亿元,吸纳劳动力67.9万人;商贸小区162个,市场交易额占全市的3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工业化率达到54%。

德州市在社区规划上坚持“乡风民俗不能丢、文化特色不能少、现代品位不能低、社区面貌不雷同”的原则,乡镇驻地以多层为主,其他社区以两层为主。在设计风格上,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产业特点有机结合。突出生态文明要求,保持和发扬农村传统生态和地域特色,社区绿化率不低于25%。农村社区原则上规划

5000人以上,乡镇驻地社区规划1万人以上,以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充分利用。

(三)

河南新乡考察情况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邻省会郑州,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现辖12个县(市、区),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总人口593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73亿元、支出202.13亿元,分别增长28.8%和26.7%;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29.52亿元,增长2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5.59亿元,增长24%;粮食总产390.23万吨,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988元和7533元,增长14.2%和20.7%。

新乡市按照“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社区(新村)”的思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化范畴,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县城和重点镇内涵式发展、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持续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先后出台8个方面49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入住。为入住社区居民办理城镇户口,享受城镇居民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并继续保留原有的惠农政策。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社区规划、拆迁复垦、建设模式等全程实行“四议两公开”,让群众当家作主。三是做好规划控制。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把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为900个新型农村社区。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坚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五是强化产业支撑。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规划农民创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途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目前,新乡市区、县城规划区、重点乡(镇)、产业集聚区周边及干线公路两侧等重点区域内的369个社区已全部启动建设,52个示范社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累计完成各类资金投入224.5亿元,完成建房面积2204万平方米,入住农户10.5万户,完成拆迁面积5.2万亩,复耕或恢复生态面积2.6万亩。

二、考察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山东诸城、德州,河南新乡三地在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都进行了成功的探索。诸城、德州都是靠近沿海的城市,改革开放后较早的发展起来,两市工业、商贸业较为发达,农民收入多元化,以企业打工、搞规模养殖、从事服务业、农业、个体为主,所以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土地的产业化适度规模经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支撑,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新乡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持续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起步早,基础好,确定的52个示范社区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决定2012年完成70%以上的建设入住和旧村拆迁复垦任务,明年底全部建成。力争到2015年重点区域内200个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建成,使近1/4的农民住进新型农村社区。力争到2018年,分三步实现基本建成369个新型农村社区的总体目标。

诸城市围绕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缺乏的问题,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把全市1249个村庄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同时每个社区都配备了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活动广场、藏书不少于3000册的图书室、20台以上电脑的电子阅览室以及标准化幼儿园、警务室、卫生服务站、社区教学站、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垃圾中转站等,并在全市农村推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形成了社区建设的“诸城模式”;德州市从传统农业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建设农村经济园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以两区同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创造了“城乡一体、两区同建、三化同步”的新鲜经验,最终构建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德州市坚持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巩固党对农村的领导为着力点,以“一强五有两突出”(强班子,有制度、有场所、有报酬、有经费、有活动,突出发展,突出服务)为总抓手,扎实开展“农村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新乡市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累计出台78个配套文件,破解发展难题,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探索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试验任务,将用3到5年时间,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等10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二是探索推进房产确权发证。启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研究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房产证办理办法,产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三是探索创新节约土地分配使用机制。成立土地矿业权交易中心,节约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仍然归农民所有,保障农民利益。四是加大旧村拆迁力度。坚持“政府零受益、群众得实惠”,采取以奖代补、政策鼓励、示范带动等措施,引导群众自愿主导拆迁旧宅,严禁强制拆迁。五是探索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制。探索构建社区党总支委员会、社区服务管理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委员会、社区居民事务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农村社区组织机构。

(一)合理优化社区空间布局。诸城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利用现有公共资源的原则,将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比较大的村庄,作为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公里,涵盖5个村、1500户左右,村庄密集度高的可适当增加村庄个数。德州市在社区建设上主要采取四种模式:一是对城中村改造采用政府组织统拆统建的模式,各县市区驻地的城中村,由政府组织拆迁安置,腾出土地对外出让开发,所得收益用于补贴农民购房。二是乡镇驻地采取沿街开发模式,市场化运作,从受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补贴农民。三是近郊村采取企业和社区联建模式。企业出资对社区进行开发改造,农民用宅基地换住房,腾出的土地留作企业发展用地,农民还可以在企业就近就业。四是偏远农村采取自拆自建、滚动发展的模式。一种是整村迁建,一种是自迁自建,多数农村社区采取这种。新乡市遵循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的原则,分期分批推进,探索出“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产业带动型、企业参与型、回乡反哺型”等六种社区建设模式和“村民自建、集体代建、商业开发、社会援建”等四种建设途径。

(二)建立健全社区机构、明确职能定位。诸城在每个农村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内设一个办事服务厅和若干个服务站室。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服务。同时,在每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社区党组织由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社区内各村党组织及其它社区内单位党组织组成,党组织书记由乡镇(街道)派驻社区的机关干部或社区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围绕社区化发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三)开展贴近农民需求公共服务。诸城、德州在公共服务方面方面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基本公共服务。将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下沉到社区,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在医疗卫生、养老入托、治安警务、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基本做到了农民群众“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2)生产性服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站、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等,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市场营销信息等服务,推动金融服务进社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3)市场化便民服务。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组织引导供销、农技、邮政、电讯等单位和有实力的商贸物流企业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超市、农资超市、便民食堂、服务代办点等,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活。(4)志愿服务。成立社区志愿服务联络机构,扎实开展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

(四)建立完善保障运行机制。(1)人员保障机制。每个社区一般配备5-7名专职工作人员,以乡镇(街道)机关、医院和站所选派为主。同时,积极组织社区建设志愿者服务队。(2)资金投入机制。坚持以市镇两级财政投入为主,实行涉农资金捆绑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需求。(3)内部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厅工作规范》,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办事特点,在社区服务中心作息时间、办事流程、服务标准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规范服务流程,保证了服务及时到位。(4)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了每半月对社区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定期召开农村社区工作调度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查摆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将农村社区化服务列入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对在农村社区工作一年以上、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工作人员,优先晋升职称、提拔重用。

(五)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以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的标准建设社区中心村,加快供气、供暖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对所有社区中心村进行了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和管网铺设,开通了公交车,实施了农村社区节能环保集中供暖工程,不断提升了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功能,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六)做强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诸城、德州都是靠近沿海的城市,通过招商引资,努力发展工业、商贸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积极引导农民搞规模养殖、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多种经营,通过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的产业化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促进农民增收。新乡市坚持以产业促就业,通过建设产业聚集区、规划农民创业园、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等途径,逐步实现就近转移农民、就近城镇化。

三、考察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诸城、德州、新乡三地的考察,他们在发展思路、产业开发、社区机构、制度、基础设施、服务形式等建设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以壮大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引导农民搞多种化经营,合理开展土地流转,搞适度规模化经营,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以产业为支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居民同城市居民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

去年以来,我县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规模开发、集约用地,政府统筹、群众自愿,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统筹推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目前,我县已成功启动二郎庙、苗店、双楼张、柏杨、孙村、岗黄6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社区建设总投资1.4亿元。我县根据县域组团规划,将全县村庄规划整合为89个新型社区,并把小召、陈曹、五女店3个乡镇作为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提前启动建设,为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一)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诸城市计划用20年时间来全面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新乡市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通过政府规划、群众自建、适当补贴等方式推进,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制约较小。对于我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新事物,即不同于新农村建设又区别与城市社区建设,我们在很多方面也是借鉴外地经验和结合自身实际来不断探索,并且社区建设资金有限,先集中财力打造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易推进改造的作为示范典型,每年重点建设2-4个新型农村社区,从而为整体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路,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我县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用10年左右时间来全面完成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坚持规划先行、强化产业支撑。通过深入调研考察,对我县社区布局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社区服务半径一般在2-3公里以内,坚持“土地节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居住适度集中、居民多元就业”、“公共服务健全,生活环境改善”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新址地形和交通条件,按照“五化”、“十有”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搞好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支撑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各个社区要依托自身区位资源优势,坚持以产业促就业,通过建设产业聚集区、规划农民创业园、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等途径,着重发展不同产业和优势项目,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产增收,为社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三)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管理服务职能。可以借鉴诸城经验,在每个农村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内设一个办事服务厅和若干个服务站室。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服务。在每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社区党组织由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社区内各村党组织及其它社区内单位党组织组成,党组织书记由乡镇派驻社区的机关干部或社区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围绕社区化发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四)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继续坚持“四群”工作理念,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问题从群众中来,办法到群众中去。通过这些群众工作,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让群众明白新型农村建设的好处和意义,让农民上楼不失地,离土不离乡,打工不离家,就地城镇化,拿“两证”、享“两保”、挣“三金”、吃“农补”。

(五)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根据社区建设规划,加快完善农村社区街巷道、排水渠、绿化、广场、幼儿园、社区办公室、垃圾处理、路灯等硬件设施,不断提升了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功能。借鉴诸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经验,可以着重健全:(1)基本公共服务。将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下沉到社区,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治安警务、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2)生产性服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市场营销信息等服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市场化便民服务。组织引导供销、农技、邮政、电讯等单位及产业者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超市、农资超市、便民食堂、服务代办点等,方便了农民的生活。

2012年10月15日

14

篇2:沧州市中日韩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沧州市中日韩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本文关键词:沧州市,产业发展,新区,中日韩,考察报告

沧州市中日韩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本文简介:沧州市中日韩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9月22日至23日,国际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陕西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负责人,赴沧州中诺资产管理公司学习考察。本报今日刊发相关单位向市委提交的考察报告全文,敬请关注。为了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

沧州市中日韩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本文内容:

沧州市中日韩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9月22日至23日,国际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陕西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负责人,赴沧州中诺资产管理公司学习考察。本报今日刊发相关单位向市委提交的考察报告全文,敬请关注。

为了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2010年12月22日至23日,国际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陕西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负责人,中诺资产管理公司学习考察,实地参观了中诺土地规划模型图、中日韩保税区、中日韩工业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工作进度和具体规划、同时还重点参观了中诺B2E项目、和陕西天鹏担保有限公司、并与中日韩新区城建、文化、金融等方面负责人交流探讨了中日韩新区产业运作模式,深受启发,获益匪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中日韩文化交流和中日韩经济发展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在沧州市“五区一港两基地”整体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以来,中日韩开发新区实施“文化立区、经济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立足于沧州临港产业核心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建设和企业集聚并行的发展模式,突出临海文化特色,着眼国际化视野,通过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大产业聚集,规划开发了临港综合港务区、散货港务区、煤炭港区、河口港区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文化经济开发项目,组建了中诺资产投资集团、陕西天鹏担保有限公司、天津中诺富银投资集团、三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临港文化”、“临港经济”、“临港资源”等系列品牌,全面提升了陕西中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11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2011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亿元,被各界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中诺新模式。近年来,中诺新模式加快向外辐射发展,形成了中诺文化区、临港保税区、临港文化景区、煤炭港务区、河口港务区等工业园区、楼观中国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文化板块竞相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总辐射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奠定了整个中诺文化和经济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快了沧州市“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步伐。

二、中诺模式的成功经验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中诺模式中最值得我市借鉴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整合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企业的资源是做大做强经济文化产业的基础。中日韩新区生存的大环境是河北沧州,而河北沧州的大部分经济开发区也都分布在临港新区,石化区、装备制造区、工业预留区、一类工业区等相对分散但又相隔不远,中诺新区管委会以临港经济为主题,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超前规划设计,通过经济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两种形式,把这些分散的、有关联的经济遗产“纵横联通”,形成了一个中诺经济气息强烈浓郁的大经济开发区。中日韩新区管委会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牵头开发与各开发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城市价值兑现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使临港迅速成为河北经济的重要集散地,

每年来中日韩新区旅游参观考察的企业和个人达到3000万人次,进而带动了影视业、演艺业、会展业、衍生产品运营和房地产业。此外,中日韩新区还着力用文化创意激活文化遗产,

2009年,从考察参观人数首次飙高,极大地增强了中日韩产业园区的总体竞争力、话语权及领导力。

第二,坚持民生优先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根本出发点。为解决中日韩保税区开发过程中的拆迁难问题,中日韩新区坚持民生至上,优先保障拆迁户利益。中日韩保税区工程共投入120亿元,其中仅拆迁安置费就达90亿元,按照每人补偿15万元和置换面积30平方米的标准,以每户4人计算,每户赔偿安置金额都在100万元以上。尽管拆迁范围广,还涉及10万群众生计问题,但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拆迁量148万平方米,拆迁过程平稳,不但为保护开发腾出了土地,又进一步优化环境,改善了民生。中日韩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重文化惠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中日韩新区最繁华的大唐不夜城内,除了吸引国际知名商业娱乐、零售业集团进驻外,专门规划建设了音乐厅、美术馆、大剧院、电影城等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定期安排中诺演出集团、中诺秦腔剧院在此进行公益演出。借助一流的文化活动场馆,中日韩新区举办了中日韩新区论坛、中国诗歌节、中日韩文化大讲堂、中国东部文博会等大型公共文化活动。此外,中日韩新区还建成了5700亩开放式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12个市民休闲文化广场,把中日韩新区从“旅游景点”提升为“文化景区”,实现了文化事业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价值回归和城市价值的快速提升。

第三,依靠资本运作是破解文化产业资金难题的基本手段。近年,中日韩新区管委会通过“经济+文化+城市价值”运作方式,不依靠政府投入,挖掘土地的文化资源,实现土地的增值和利用。中日韩新区开发初期,地价每亩20万元无人问津。中日韩新区投资建设北广场、不夜城,并引进许多重点工程,随着区域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地价飙升至每亩50万元,解决了中日韩新区初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通过设立文化基金和融资基金两大基金体系,依靠资本运作拓宽文化产业资金融资渠道。除了每年2亿元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外,还通过创新资本运作模式,积极探索银行授信融资、银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吸引了30家投融资企业落户中日韩新区,其中中日韩新区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中日韩新区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等龙头企业注册资金都在5亿元以上。我国首个城市发展基金——开元城市基金也花落中日韩新区,每年融资超100亿元以上。中日韩新区还瞄准国际前沿,相继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合作签约,以中日韩新区会展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核心,双方建立了合作的对接班子和磋商机制,开展了一揽子金融打包服务,解决了全球金融危机下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四,政府扶持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可靠保证。早在产业园区成立之初,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文化企业,中日韩新区努力搭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孵化平台,出台了

“文化资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补贴+房屋补贴”五大扶持政策,推出了服务文化企业的“注册登记直通车”、“信息资源直通车”、“跟踪服务直通车”、“全民创业直通车”、“重点项目直通车”、“行政指导直通车”等六大服务措施,提高了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运作效率。在产业聚集过程中,中日韩新区采用“大小通吃”的运营手段,一方面,吸引巨人集团、新华集团、华侨城集团、沧州广电集团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入驻中日韩新区,形成50家大型文化集团和3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核心企业,实现产业园区年文化主营收入300亿元。另一方面,打造中小企业文化产业孵化平台,形成快速聚集效应,中日韩新区投资建设10万平方米的陕西文化大厦、中日韩新区文化大厦、智慧大厦、文化产业孵化中心,以非常优厚的税费提供给中小文化企业,形成了中日韩新区创意文化产业聚集区。

第五,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动力。2003年,沧州市成为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赋予中日韩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为中日韩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自主的发展空间。中日韩新区率先打破政府包揽文化资源开发的格局,实行管办分离,将经济、文化、广电、旅游、文物、出版等部门掌握的行业资源聚集起来,吸纳民营资本,组建股份制的中日韩新区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其构成和投资运营已基本涵盖文化产业各个重要领域,成为东部最大、位居全国前列的超大型文化企业集团。2009年,中日韩新区文投出资11.4亿元控股运营河北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赢得了在河北省范围内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先机。该集团作为中日韩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运营的大平台,还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链条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2009年末,集团旗下已有沧州中日韩新区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沧州中日韩新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1个全资子公司和沧州中日韩新区国际会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沧州中日韩新区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个控股企业,总资产由成立时的6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170亿元,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服务业500强。此外,中日韩新区还实施“国有民营”运行模式,将沧州音乐厅、沧州美术馆、中日韩新区电影城三大文化场馆交给运营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公司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中日韩新区模式对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洛阳与沧州同为著名文化古都,在发展文化产业领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当前,我市已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摆到了重要位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要求。中日韩新区模式的成功运作,为洛阳市破解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是大手笔、高起点做好文化产业规划。对我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立足洛阳文化特色,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聘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参与论证和实施,确保论证一个、实施一个、成功一个。

二是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文化招商服务政策。制定专门的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政策,建立文化企业服务直通车体系,把文化产业招商纳入全市招商引资平台,通过环境创优拓宽文化产业的招商渠道。借脑、借力、借势,广泛引进智力,敢于把好的项目交给体制外文化人才去运营,为懂经营、懂文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在洛创业提供政策支撑平台。

三是加快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步伐。洛阳文化资源由于分散、零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产业集团优势不明显,急需形成大文化格局,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整合文化要素,形成文化、文物、旅游联合开发、统一运营的市场运行模式,打造一批代表洛阳水平,符合产业生态链条要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四是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在洛阳新区拓展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利用优厚的环境政策优势,打造文化企业孵化平台和金融支持平台,培育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不断积累经验、资金、人才,带动相关产业链滚动发展。

五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管办分离,把可参与市场经营的文化资源分离出去独立运行。政府部门主要是加强监管和服务,充分发挥文化企业在市场运作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内在活力。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民营文化公司参与国有文化资源的管理和运营。

8

篇3:2020大学生入党介绍人考察意见范本

20XX大学生入党介绍人考察意见范本 本文关键词:介绍人,入党,考察,意见,大学生

20XX大学生入党介绍人考察意见范本 本文简介:20XX大学生入党介绍人考察意见范本1.入党介绍人意见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对被介绍人的入党动机、政治态度、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现实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作出评价。二是指出被介绍人的缺点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三是按照党员标准全面衡量,表明对被介绍人能否入党的态度。2.填写入党介绍人意见应注意的问题填写

20XX大学生入党介绍人考察意见范本 本文内容:

20XX大学生入党介绍人考察意见范本

1.入党介绍人意见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对被介绍人的入党动机、政治态度、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现实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作出评价。二是指出被介绍人的缺点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三是按照党员标准全面衡量,表明对被介绍人能否入党的态度。

2.填写入党介绍人意见应注意的问题

填写入党介绍人的意见,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为此:

1)入党介绍人要本着对党组织负责、对被介绍人负责的态度,坚持党性原则,把在培养和考察过程中了解的被介绍人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的一贯表现公

正、客观、如实地反映出来。

(2)优点要概括得恰如其分,符合实际;缺点要具体、明确,不要只笼统、抽象地写上几句希望的话,更不能只写“同意入党”。

(3)两名介绍人都要写自己的意见,第二介绍人不能只简单地写同意另一介绍人的意见。

(二)入党介绍人意见例文

[第一介绍人意见]

XXX同志在政治思想上自觉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对党的认识正确,入党动机端正。平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缺点,在工作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思想品德端正,团结同志,对党忠诚老实,为人正派,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缺点是:工作中计划性和细致性不够。用党章规定的标准全面衡量XXX同志,我认为他已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我愿介绍XXX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介绍人意见]

同意第一介绍人意见。XXX同志对党有正确认识,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并决心为之奋斗终身。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平时能够自觉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能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前一时期的工作调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本职工作和组织上交给的其它任务都完成得较为出色。缺点是工作中有时有些粗心。总的说来,我认为

XXX同志已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我愿意作他的入党介绍人。

XXX同志进入我司工作已将近一年了,在过去的十个月里,他按照一个共产党人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思想上,他经常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与方针政策,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找出自身的缺点,多多团结身边的同志,争取共同进步,特别在十七大胜利召开之后,他主动地通过报刊、透过互联网去学习十七大精神,经常浏览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网站,吸取名家的十七大精神精华,不断地学习,努力地提高思想水平;

政治上,牢记党的性质、宗旨,认真学习十七大后新党章,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新党章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生活上,乐于助人,生活俭朴,团结同志,处世得当,具有较好群众基础,对党忠诚老实,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

在工作上,是我们广州凌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的骨干力量,负责中国财通网整个市场的策划营销,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在整个部门的发展起带头推动作用。

我认为他已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我愿推荐XXX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推荐访问:新型农村 考察报告 社区